【组织调研】某区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实践与思考(全文完整)

时间:2023-05-06 15:40:05 党建材料 浏览次数:

努力把党的组织建在经济社会最活跃的细胞上——浦东新区加强社会组织党建的实践与思考面对社会组织发展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浦东新区按照“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的理念,坚持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围绕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组织调研】某区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实践与思考(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组织调研】某区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实践与思考(全文完整)


努力把党的组织建在经济社会最活跃的细胞上


——浦东新区加强社会组织党建的实践与思考



面对社会组织发展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浦东新区按照“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的理念,坚持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围绕更好地实现“三凝聚”(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着力扩大“三覆盖”(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制度覆盖),深化创新“三服务”(党的上级组织为基层组织服务、党的基层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都为群众服务),不断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思路、方法和制度创新,努力走出具有特大城市特点、浦东特色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路子。

一、背景与原因

(一)社会组织迅猛发展,党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的任务重1993年第一家社会组织——浦东新区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浦东社会组织逐渐从数量上的简单扩张过渡到质与量并重的内涵式发展。据新区社团管理局2012年度年检情况统计,全区共有社会组织2568家,其中社会团体347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24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80家,涉及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农业等17个领域;备案社区群众活动团队5000余家。这对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社会组织具有体制外、变动大的特点,传统的组织管理方式、设置形式难以适应社会组织“管理上无行政隶属、产权上无资产联系、人事上无任免制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和人员变动频繁,党的组织管理方式、设置形式必须适应这种特点,与时俱进、努力创新。

(三)工作对象年纪轻、学历高,对党的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浦东新区社会组织目前共有从业人员三万多名、党员6700多人,其中不乏创新创业人才。总体来讲,这些从业人员呈现年纪轻、学历高、思想活跃等特点;实现对这些群体的有效凝聚,需要针对他们的思想特点、行为方式,探索更有针对性、有效性的方式方法。

(四)社会组织的布局、特点不同,党建的格局也应有所不同浦东新区社会组织行业领域不同、发展程度各异,集聚的人才、党员各有特点,既有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民办医疗和教育机构,又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既有律师、医生、教师等高知识群体,又有一定量的农民党员。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来确定党建工作的格局和重点,形成更为务实灵活的思路和办法。

二、做法与成效

(一)坚持提高站位、顶层设计,完善社会组织党建的领导体制。

一是理念创新引领社会组织党建。区委高度重视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先后提出了“开发建设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巩固立足点、拓展增长点、占领制高点”和推动“三个转变”(党的建设从区属向区域转变、管理体制从垂直向网络转变、活动形式从单一向多样转变)的理念,为推进和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拓宽了思路。

二是政策指导推进社会组织党建。通过制定规范性、政策性文件,加强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和推进。2009年,区委制定出台了《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对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作出了规划和部署。近年来又先后出台了《关于党组织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负责人双向沟通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加强社会组织党建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是完善体制领导社会组织党建。从顶层设计入手,初步形成了条块结合、“1+36+X”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1”是指成立区社会工作党委,独立行使指导协调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职能,为建立具有“顶端优势”的金字塔式的新型党建工作领导架构奠定基础。“36”是指依托全区36个街镇综合党委,在区域化党建框架下,负责协调区域内社会组织党建工作。“X”是指形成“以条为主”的工作路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依托业务主管单位、行业协会等建立党委,探索适应不同社会组织特点的枢纽型党建模式。目前已成立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律师党委、民办教育综合党委等党组织。

(二)坚持创新方法、优化设置,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一是因地制宜优化组织设置。按照“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的原则,紧密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组织设置方式。针对符合独立建立党组织条件且满足“两稳定一合适”原则,即:生产经营稳定、党员队伍稳定,有合适的党支部书记人选的社会组织,建立独立的党组织。针对社会组织普遍规模较小、党员高度分散的特点,提出“在分散中求集中,在集中中重管理”的理念,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建立联合党支部。针对部分党员不愿意将组织关系转入所在社会组织的情况,积极探索建立活动型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组织发展、服务凝聚党员的作用。

二是多管齐下推进组织建设。结合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年检管理等工作,源头介入推进党组织建设,如律师党委把党的组织建设与律师执业许可对接,在律师事务所成立时,党的组织建设同步跟进;在党员律师申请执业时,及时将信息与党组织“对接”。结合行业管理、骨干带动,依托枢纽推进党组织建设,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把在主要民非单位和协会类社团成立的党组织认定为“枢纽型”社会组织党组织,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归类划分的18个专业组为基础成立党总支,作为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孵化器。结合产业发展、群体特点,齐抓共管推进党组织建设,如按照“支部建在产业链”的要求,大团、书院等镇党委与区委农办联动,加快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上建立党组织,探索形成了“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党建模式。

三是强化枢纽延伸工作手臂。注重发挥工、青、妇及行业协会等组织的独特优势,不断强化其枢纽功能和辐射效应,更好地引领、服务、凝聚相关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联系服务群众。区妇联提出了“串珠育珠”的理念,以“妇女儿童项目公益创投活动”为载体,培育和孵化了帼苑家政服务社等10个社会组织,努力构建以女性社团、社会组织为终端的开放式、扁平化的妇联组织网络。社会组织综合党委以社工协会、家政协会等枢纽型组织为“点”,以联系或主管的社会组织为“片”,以点带片、以片促点,提高了党建工作的效率。

(三)坚持优化源头、注重培养,努力培育社会组织领军人物。

一是探索建立源头培育机制。针对一些领域社会组织发展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注意引导和支持一批优秀党员成为社会组织的发起人、带头人,包括选派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和机关干部参与社会组织的建设和管理。针对一些社会组织起步之初需要人才支持的情况,加强与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向社会组织推荐优秀毕业生。针对一些社会组织负责人不是党员的情况,继续实施“双向”培养制度,努力把骨干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

二是探索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对社会组织负责人的定期轮训,采用每三年一轮、每年两批的方式,滚动对社会组织负责人、专职工作人员及财务专业人员培训。探索建立社会组织优秀负责人集中培训制度,联合开设“高级人才研修班”,并正式纳入区委党校人才培训的主体班次。积极委托支持性社会组织,为社会组织不同层级的工作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能力建设培训课程,努力提高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建立健全双向沟通机制、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社会组织制度,以及各种报告会、专题讲座、领袖沙龙、头脑风暴研讨会等形式,积极拓展与社会组织负责人的沟通交流渠道。

三是探索建立激励引领机制。针对社会组织负责人畅通诉求渠道、了解政策动态等方面的需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和组织优势,努力为社会组织负责人参政议政创造条件。在本届区党代表、区人大代表和区政协委员中,社会组织成员有47人,其中专职人员10人。推荐多名社会组织领军人物当选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浦东青联委员等。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优秀“党建之友”等评选。以律师党委为例,2012年全市十位律师当选上海市第二届“东方大律师”,其中四位来自浦东,全部都是党员。

(四)坚持贴近需求、强化服务,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对社会组织本身,重在助推发展。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到社会组织中心工作中去,在优化发展环境、搭建与政府沟通平台以及做好政策宣传、业务咨询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党建工作引领和助推社会组织自身发展,在服务中提升党组织的影响力。比如,着眼于推动律师事务所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律师党委整合17家小型律所党支部,成立了浦东律师第一联合党总支,推动多家小型律所合并重组为融孚律师事务所,成为上海建设“两个中心”以来,全市首次大规模重组。

二是对广大党员,重在搭建岗位建功平台。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载体,引导党员发挥作用;特别在重大活动、突发事件期间,许多党组织纷纷开展党员岗位建功活动。比如,川沙阿强禽蛋专业合作社建立党员骨干专业队伍、信息小组,在合作社生产经营遭遇困难时,带头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带领社员开展自救,成为合作社的主心骨和顶梁柱。同时,积极组织党员广泛开展帮困助学、援建学校、社区服务等活动,如韩明志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韩明志热心公益活动,累计为来沪农民工提供了720多件法律援助,参与各类社会矛盾的调解化解100余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等领导的接见。

三是对职工群众,重在关心服务、促进成长。把关心服务职工群众作为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建立党组织和党员都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机制,通过思想解惑稳定人、关心成长温暖人、排忧解难帮助人,增强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凝聚力。如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通力律师事务所党支部设立“通力俱乐部”, 积极开展以服务群众为核心的“通力家园”活动,如读书交流、社会服务、员工生日等活动,探索建立党员导师制度、日常家访制度,拉近党员群众之间的距离。泥城红刚青扁豆合作社党支部在带领社员致富之余,积极参与“春风关爱”活动、帮助解决残疾人就业,受到了农户的广泛好评。

(五)坚持规范操作、长效运行,提升社会组织党建制度化水平。

一是注重落实党建基础制度。坚持把基础性制度的健全和落实放在首位,积极推进党建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三会一课”、培训轮训、关怀服务以及党员发展票决制、公示制等党内基本制度,为提高党建工作有效性奠定扎实基础。律师党委在全系统逐步建立了定期学习、党员承诺、党内结对帮困等十项工作制度,民办教育综合党委要求所属党组织加快建立健全党员学习培训、党内生活、主题活动等机制,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积极探索网上组织生活制度,推动了党建基础工作的规范化运行。

二是重点抓好沟通机制建设。坚持把沟通机制建设作为当前制度建设的重点来抓,围绕重要决策、重大活动、计划总结等内容,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走访调研、联席会议、情况通报、党员议事等途径,加强党组织与社会组织管理层的沟通。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积极采取会上、会下、口头、书面、网络、电话、聚餐等灵活多样的沟通形式,建立与管理层的经常性沟通。

三是积极探索民主参与机制。着眼于激发各主体对象特别是党员、群众的活力,积极探索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有效途径。2011年,在全区社会组织党组织中第一次全面开展领导班子“公推直选”换届,落实党员群众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通力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发起成立事务所管委会,由1名党员、1名民主党派人士、2名群众为成员,负责事务所的决策与管理,使之成为党员群众参与事务所管理的有效平台。东方阶梯双语学校党支部积极倡导校务公开,配合业主定期召开教代会,加快了民主管理的进程。

(六)坚持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完善党建工作的支撑保障体系。

一是在服务阵地建设方面,重点推进阳光驿站建设。一方面,按照流动党员的接纳地,“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孵化器,区域内各类党组织实现资源交换、服务共享的平台,党组织关怀党员的温馨家园、党员和党组织为群众服务的重要窗口等五项功能定位,在各街镇、开发区建立42个阳光驿站,探索打造区域性、开放式、双建制、专业化的党建工作载体。同时,积极推进阳光驿站功能向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拓展,在开发园区、商务楼宇等建立党员服务点、延伸服务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浦东党建网等服务作用,以专业化的服务载体、全覆盖的服务网络和品牌化的运作方式,把服务手臂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

二是在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方面,重点建立健全职业化发展机制。坚持“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党建工作需要投入”、“党务工作者也是人才”等理念,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职党群工作者,派遣到开发区综合党委以及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律师党委、新区归国留学人员联合会党总支等,专门从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并探索建立专职党群工作者职业阶梯和薪酬体系,努力提高党群工作者的岗位吸引力和职业美誉度。目前,全区专职党群工作者达1800多人,已成为基层党建工作骨干力量、党建工作领导干部的重要来源之一。

三是在活动经费保障方面,重点形成投入的长效机制。将基层党建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初步形成与财政同步增长机制;加大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投入力度,在实行“两补贴一返还”(财政补贴、党费补贴,党员交纳党费全额返还)政策的同时, 2010年,区委组织部和区财政局联合发文,规定“两新”组织党组织党建经费,原则上达到党员年人均100元的标准;每个党支部负责人的工作补贴200/月,从制度上为加强社会组织党建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体会与思考

(一)加强社会领域党建是实现党的组织建设与先进生产力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我们党从开始就把党的建设作为伟大工程来展开,始终坚持围绕中心、围绕大局来推进。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社会空间的不断拓展、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为党建工作不断拓展内涵、创新形式开辟了新领域、新战场。加强社会组织党建的实践表明,只有与先进生产力有效地结合起来,把党的组织建在经济社会最活跃的细胞上,党建工作才能展现其生命力和活力。

(二)加强社会组织党建是针对社会结构和公共权力的结构转型作出的积极应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意识、权利观念不断增强,公共性空间不断释放,浦东的社会结构和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职能积极转变,“小政府,大社会”的方向越来越明晰,包括自治组织、自组织在内的一大批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可以说,社会组织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和公共权力转型的标志。浦东紧紧围绕社会结构、社会形态的转型,努力实现党建工作自身的功能转型,使之围绕社会又引领社会、服务社会又凝聚社会,实现了党组织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相融相生、共同提升。实践表明,只有与社会结构、社会形态相适应、相融合,党建工作才能真正成为培育社会、引领社会的强大动力。

(三)加强社会组织党建是整合资源、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的必然要求中央强调,党的建设“要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社会组织源自于社会、扎根于社会,在联系服务群众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是服务群众、凝聚社会的重要力量。实践表明,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党建工作,广泛整合各类资源,把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引领社会组织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才能不断提高党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推荐访问:某区 组织 党建 【组织调研】某区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