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研讨交流材料【精选推荐】

时间:2022-11-10 08:50:02 振兴乡镇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研讨交流材料【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研讨交流材料【精选推荐】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研讨交流材料 3 篇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研讨交流材料篇 1 10 月 26 日至 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中国的乡村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之中,在迈向实现“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中,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坚守文化根脉,让乡村更有精神。“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如果不能把精神血脉留住,那么文化就会变得空洞,乡村文化就会变得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文化不能留住根,就会失去灵魂,乡村文明就会退化甚至消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积极挖掘本土文化内涵、弘扬本土文化精神,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中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农耕文明精髓。传统农耕文明历经漫长历史过程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农耕思想精华最大程度地保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比如“耕者有其田”“五谷丰登”等思想观念深刻揭示了农耕文明对农业生产力产生的巨大作用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又如“耕读传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思想观念深刻反映了农民群众勤劳朴实、淳朴善良特质。因此,要让乡村文化的根“扎下去”,叶“繁起来”。

   培育乡土文化,让乡村更有生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乡土文化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各方面,融入乡土文化培育各个方面,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时代新风,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在农村形成崇尚科学、追求文明、共建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为乡村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强大思想道德支撑和精神动力,让农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而有生机、农村的社会更加文明而有秩序。

  打造别致风景,让乡村更有韵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我们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生活的向往。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既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也要加快推进农村文化现代化。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就是解决好“三农”问题;而要加快推进农村文化现代化,就要在培育绿色文化特色、提升文明程度和生态文明水平上取得更大进展,在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上取得更大进步,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乡村绿色经济和生态产业,不断强化乡村文明观念和乡村生态意识,营造绿色文明、崇德向善、和谐有序的农村社会文化环境。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研讨交流材料篇 2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且行知。在全面推行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正值青春的我们应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思想伟力转化为实践动力,以梦为马,踔厉奋发,以农村为阵、化农业为器、与人民为伍,不负青春,脚踏实地,在希望的田野上奏响全面乡村振兴的主旋律。

  以农村为阵,勾勒乡村振兴蓝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行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新时代的党员干部,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见证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为现实,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行。面对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行乡村振兴提出的新目标,年轻党员干部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投身基层,以广袤农村为阵地,主动担当作为,自我加压磨砺,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富民、利民、惠民政策,想法设法把制约农村发展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统筹整合农村现有资源,打造地方特色亮点,树立农村本土品牌,助推全面乡村振兴美好蓝图在中华大地上徐徐展开。

   化农业为器,建功绿色希望田野。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考察时指出,现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已经实现,绝对贫困问题解决了,老乡们过上了好日子,但还要继续努力往前走,让生活越来越美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年轻党员干部要铆足干事创业精气神,坚持从人民需求出发,主动站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展现个人才能,全力以赴,大展拳脚;要有愚公移山的坚韧毅力和顽强精神,牢牢扎根基层,广泛联系群众,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形成产业优势,不断发展壮大;要心怀“国之大者”,确保“粮食安全”,端牢人民群众的饭碗,持起现代化农业这一利器,在绿色的田野上赢得充满希望的未来。

  与人民为伍,构建和谐美好乡村。修渠为了人民,修渠依靠人民。红旗渠的修成深刻彰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生动诠释了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如磐初心。“时代在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年轻党员干部要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精神养分和实践动力,强化宗旨意识,坚守为民初心,主动接触人民、亲近人民、融入人民,成为人民群众队伍中的一员,“只见公仆不见官”,时刻将人民安危冷暖“置顶”,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实绩的评判标准,以贴心、放心、暖心的服务,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推行全面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共建共治共享乡村幸福美好生活。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研讨交流材料篇 3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迈向实现“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答好“衔接试题”、抓好“首要任务”、做好“结合文章”,以“创新蓝”“生态绿”“服务红”为画笔,绘就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

  “ 创新蓝”。

  擦亮乡村振兴底色。产业兴,百业兴。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产业必须强,离开产业的支撑,乡村振兴就是空中楼阁。要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的角度,立足当地特色资源,积极探索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的发展路径。只有勇于探索、善于创新,才能跑出产业兴旺的加速度。要加强以农民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发展路径探索,深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以更大力度、更实措施推动产业兴旺,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让乡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 生态绿” 提升乡村振兴成色。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如果农村的生态环境搞不好,建设美丽中国无从谈起,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迅速推进,农村粗放的发展方式日渐打破了生态平衡、污染加剧,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遭到破坏。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 也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各地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生动图景,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人居环境整治要坚持长效管理,完善农民参与引导机制,紧盯质量实效,稳扎稳打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紧盯生态环保,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化;紧盯乡土味道,实现村容村貌持续改善。

  “ 服务红” 永葆乡村振兴本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高品质生活,既是生命个体的人间烟火,也是社会整体的和谐繁荣,人民从生存性需要到发展性需要,从物质需要到精神需要,都是一个广度和深度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为民服务举措不能满足于从“无”到“有”,而是要从“有”到“精”,要不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养老服务、环境整治,到文化生活、社会保障,办好一件件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中,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打造高品质生活。

  

推荐访问:标签 心得体会 振兴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研讨交流材料3篇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研讨交流材料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