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总结】县民政局2010年工作计划(全文)

时间:2023-05-13 19:50:03 工作计划 浏览次数:

县民政局2010年工作计划2010年,xx县民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是: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民政为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政总结】县民政局2010年工作计划(全文),供大家参考。

【民政总结】县民政局2010年工作计划(全文)



县民政局2010年工作计划


2010年,xx县民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是: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核心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关注民生、和谐发展为主题,以便民、利民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唱响“倾四心,保民生”服务品牌,突出抓好社会救助和社会化拥军两个重点,全力推进社会救助等五大惠民体系建设,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不断提高民政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能力,再创xx民政新辉煌,为建设和谐xx作出积极贡献。

一、科学谋划,创新求实,为民政事业体系建设增砖添瓦

(一)以落实“为民解困”为己任,构建制度完善、保障有力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一是救助范围广覆盖。在救助范围上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内容多样、横向分类、纵向分层。救助对象面向全体,救助制度覆盖城乡;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和其他困难家庭分层分类救助制度完善;灾害救助、大病救助、五保供养、住房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援助、就业援助和残疾人救助等救助内容多样;实现基本救助与分类救助、长期救助与临时救助、实物救助与现金救助、输血式救助与造血式救助的结合。二是救助制度有衔接。在具体救助制度上实现制度统一、整体推进、标准有别、公开公正。通过完善低保、医疗救助、灾害救助、住房救助等工作流程,使各项专项救助政策标准明确,衔接配套,操作规范,以社会救助信息平台为载体统一实施救助的申请审批程序,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三是救助机制全统一。在救助机制上统一为“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形成社会救助运行机制协调统一、筹资机制灵活多元、资金发放透明公开的良好局面。出台相关的措施和管理规定,严格操作程序,规范核查机制,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整合社会救助资源,使困难群众受益最大化。

(二)以着眼“养老服务”为重点,构建立足公益、持续发展的社会福利体系

以创建“压滤机滤布 全国敬老院建设先进县”为主抓手,进一步提高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健全完善“168”管理服务模式,规范运作,注重实效,强化队伍管理、落实各项制度,深入挖掘典型事例和优秀人物,推出1-2个模范典型,以点带面,在强化原来工作基础上,探索发展社会代养制度化和院办经济经常化新思路,促进“168”模式全面落实到位,扩大知名度,确保2010年全县11处敬老院全部实现一级敬老院;以提高敬老院内部管理为基础,强化星级管理和例会制度,开展医疗保健讲座和感恩教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院民自己讲、听别人讲进敬老院前后的生活对比,使他们满足现在的幸福生活;发动社会力量支持敬老院建设,协调县直单位、部门、企业为五保老人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探索社会代养,发展院办经济,在全县形成尊老爱老敬老的浓厚氛围;规范福彩公益金的管理使用,深挖市场潜力,培植福彩新的增长点,福利彩票发行力争实现1800万元,为民政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资金基础;继续督促好“慈心一日捐”活动,全县力争实现募捐资金150万元;从倡导社会互助的新风尚出发,紧扣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契机,全力争取福利项目,着力动员社会力量,加快慈善义工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福利机构为补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全县慈善事业向普惠型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

(三)以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构建管理有序、参与广泛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一是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制度落实、人员到位为关键,为民服务为目的,加大城乡社区建设统筹力度。以全省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县为契机,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大力实施“261”工程,开展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分类制定建设标准,打造“双十佳”示范社区,60个的规范化社区和100个的合格社区,同时培养3-5个典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二是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落实民主决策流程图,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加强(居)村务公开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推行“四步决策,三榜公开”重大村务决策工作法,由村“两委”或村民代表提出需决策的事项,经商议后张榜公示;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对方案进行审议、补充、完善,征求户代表的意见,票决后张榜公示;村务决策实施完成后,将结果张榜公示,从而使民主监督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建立健全民主评议制度,滤布 并加大财务公开管理力度,把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纳入基层干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内容,力争2011年全县村务公开各项制度全面落实,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四)以开展“双拥创城”为载体,构建机制畅通、政策到位的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体系

一是以解决优抚对象生活、居住、医疗困难为基础,完善优抚对象保障措施。全面落实各项优待政策,巩固重点优抚对象优抚金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的成果,以解决优抚建房、发展生产、医疗救助为重点,使困难优抚对象建房有补助、发展有资金、得病能医治;不断提高优抚安置对象保障水平,确保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不低于我县人民群众平均生活水平。设立温情信访接待园,建立“接待人员全天坐班、科室职工轮流值班、领导干部分月带班”的三级网络值班接待制度,公开优抚信访热线电话、电子信箱和QQ号码,在开门接待群众诉求基础上,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二是以争创“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县”三连冠为目标,不断丰富拥军优属的内容和形式。以争创“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县”三连冠为契机,创新工作思路,打造拥军优属服务品牌形象,牢固树立“军民鱼水情,县内县外一样亲”大拥军理念,深入开展群众性拥军活动,进一步健全军地联系,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形成协调顺畅的运行机制,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深入开展科技拥军、智力拥军、军民共建、节日慰问、爱心献功臣等群众性拥军活动,同时走出县外,对驻鲁部队进行各种形式的慰问活动,不断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开展以“健康送军营”为载体的查体活动,为每位官兵建立详细个人的健康档案。三是在退役安置和军休服务上求突破。进一步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建立“经济补偿、扶持就业、重点安置、城乡一体”的安置制度,自谋职业率达到30%;健全以政策扶持就业和政府免费培训促进就业为主体,发放退役金、安排就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安置机制。进一步落实军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完善交接办法,改进服务方式,实现国家保障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

(五)以坚持“人民满意”为标准,构建管理规范、依法行政的专项社会事务管理体系

加强社会事务管理体系建设,以依法行政、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改革创新为原则,以现有的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坚持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从促进依法行政和社会事务管理改革出发,着力拓展服务领域,加强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切实做好区划地名、婚姻登记和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等各项工作,大力培育和发展民间组织,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加大殡葬改革力度,倡导移风易俗办婚丧事,建立和完善依法行政、规范服务、文明服务的社会事务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能,形成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民政专项社会事务发展的新局面。

二、完善制度,规范运作,为民政事业科学发展加油助力

(一)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时效性、规范性,以确保两个“及时”、一个“即时”、一个“规范”,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即:一是在核定城乡低保对象准确的同时,及时发放困难群众生活补贴,根据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调整低保标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1200元。二是规范完善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制度,真正实现医疗救助即时、便捷。针对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费用高,负担重等实际问题,多方筹集救助资金,最大限度的予以施救,提高医疗救助封顶线,由目前的5000元提高到8000元,探索建立“二次救助”制度,进一步减轻患重大病的贫困群众的医疗负担。三是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切实解决低收入人群的困难问题。

为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以“全国城市居民家庭收入核对示范单位”为契机,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居民家庭收入核对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政策措施和信息系统,创新居民家庭收入核定工作的方式方法,在认真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分层次、多类别、高效率、运转灵活的居民家庭收入核对运行机制,实现不同部门间居民家庭收入信息的共享,为促进社会救助制度的公平、公正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二)完善社会化拥军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全县上下社会化拥军制度,建立全县上下、县内县外大拥军格局,积极梳理现有双拥政策、规定和制度,着眼全局、狠抓落实,采取消除重叠、拾遗补缺、拾零归总的办法进行归纳和完善,确保双拥政策规定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现实性。从稳定部队、稳定社会的全局着眼,抓好各项双拥法规政策的系统配套,狠抓基层双拥政策法规建设,做到县里有政策规定,部门有拥军措施,乡镇、街道有公约,社区村(居)委会和基层单位有制度,积极开展行业拥军、社团、社区拥军,引导新型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阶层拥军,以构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双拥政策法规体系,形成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企事业单位为骨干、社区群众为主体”的双拥工作新格局,推进和提高全县双拥工作社会化水平。

三、提高能力,夯实基础,为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筑牢根基

2010年,全县民政事业要突出“以民为本,保障民生”这个主题,狠抓行风建设、提升服务质量,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民政干部要以“五个一”和“六个绝不”、“十个提倡、十个反对,树立八种形象”的工作作风为基础,以“倡导五情、倾注四心、落实五办、当好五员”的工作作风为标准,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优、效率快的民政干部队伍,树立民政新形象。

(一)开展月谈季评,不断提升民政干部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是业务案例分析“半月谈”活动。每半月安排1名同志在集中学习会议上,采取灵活方式,作1-2个案例现场说法分析发言,案例分析内容,主要以当前民政法律法规为基础,日常业务工作为辅,结合一些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布署安排,等等。同时,每个现场都采取领导点评制度,将学习融入工作实际,交流心得体会,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每季度评选出“流动红旗”科室。流动红旗科室具体分为五个岗:文明服务岗,环境优美岗,勇于创新岗,勤奋敬业岗,廉洁自律岗,评选内容主要采取科室集体荣誉和个人素质相结合,日常管理和服务卫生相结合,业务工作和创新工作相结合,实行量化管理,每季度末由局机关中层人员评出本季度流动红旗科室,考核成绩全部纳入年中综合考核范围,进一步促进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提高七种能力,不断提升民政干部素质和行政效率

一是科学发展民政事业的谋划能力。民政事业的发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牢牢记住“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核心职责,牢牢把握“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核心任务,结合实际进行谋划。这就要求全体民政干部必须对自己所担负的工作,业务发展情况了如指掌,目前现状烂熟于心,发展趋势创新科学预测。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然后着眼全局科学的制定长期、中期、短期的工作目标,做到年有计划、季有布署、月有安排,以前瞻性、创造性、突破性,推进各项业务工作按照既定目标,科学运行,干出经验来、干出一流水平来,使民政部门切实做到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促进社会和谐。二是深入基层和群众的调查研究能力。民政许多业务工作,都是围绕“为民”展开的,民政许多工作任务都要落实在“为民”上,服务人民群众是民政干部的天职。今天的民政工作和过去相比,更加复杂多样,民生问题牵涉到千家万户,由此也决定了民政干部必须深入到群众中间,深入细致、科学地去搞好民生调研工作,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冷暖、贫困的本质和帮扶对象的症结,解决群众最迫切需要和最关注的问题。要深入开展“基层前沿工作法”,局党组和各科室人员在调研工作中,建立详细的“民情”记录本,每人每季度不少于2天,走访最低不少于10户,每半年撰写1-2篇可行性调研报告,年终将调研情况作为科室和个人考核的重要依据。三是处置突发性事件和复杂局面的能力。民政部门不仅是维护社会底线公平的最后一道屏障,而且是社会稳定的调节器。民政工作对象的广泛性、差异性决定了工作复杂性,上访群访、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这些都会要求基层民政干部最及时、最直接面对和处理,民政干部只有不断在工作实践中吃透精神,熟悉政策,学通业务,积累经验,着眼大局才能做到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妥善处置。四是汇聚综合力量推进工作的统筹协调能力。民政工作涉及面广,牵涉到各个部门、各个方面,一些工作是民政部门主抓,一些工作是民政部门牵头。因此,从事每一项具体民政工作的干部都要树立大民政的思想,要培养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凝聚合力的社会活动能力,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牵头或参与作用,加强与其它部门和社会力量的沟通、协调和合作,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民政事业的发展,各项工作的推进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才能得心应手。五是破解难题的创新能力。开拓创新既是一种精神风貌的体现,也是一种能力素质的要求。要落实“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履行好“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职责,就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的能力,善于把握时代特点和形势的变化,不断推进理论、制度、机制创新。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体系的健全完善,城乡低保进出口畅通等,都需要我们用创新的精神解决难题。因此,民政干部必须立足岗位,着眼未来,加强学习,使全体民政干部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升,做到让上级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促进社会和谐。在考评工作绩效时,要把工作是否有创造性或创新工作的多少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采取一票否决制,即工作没有创新或创新不够就不能被评为优秀,从而真正营造一个“没有创新就是过”的氛围。六是遵纪守法的自我约束能力。进一步转变局机关干部作风,加强干部管理,强化工作纪律,是树立群众满意的干部队伍形象,落实“五四五五”制度的基础和关键。要严格考勤、集中学习、便民服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考勤、请假、督查情况一月一汇总,半年小结,年终总结,并把考勤情况作为评选先进科室和模范个人的主要依据;对迟到、早退、代签、脱岗、玩游戏等违纪行为三次以上的科室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向局党组作出书面检查,说明情况。七是服务大局的信息宣传能力。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民政信息宣传工作,可以加快和扩大民政系统内部的信息交流,可以使各级党政领导更多更快地了解民政工作,有利于争取党委、政府对民政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还可以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扩大民政工作的社会影响,让社会各界了解民政、关心民政、支持民政,推动民政工作社会化的进程,促进民政工作难点、热点问题的解决,为民政事业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信息宣传工作要树立精品意识,注重提高稿件质量,增强时效性和针对性,实行“重量级”大宣传和“短平快”小宣传相结合,形成立体化、多层次的民政宣传工作格局。要通过综合调研,深入分析,加强对深层次信息的挖掘和开发,增强其理论性、前瞻性、导向性和科学性,及时反映各项工作在改革、创新、发展中取得的新成绩,总结新经验、新典型,发现新情况,研究新对策,解决新问题,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中心工作在基层的落实,扩大我县民政工作的社会影响力。2010年全局信息宣传任务为: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不少于50 篇,省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不少于80篇,市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不少于120 篇。

2010年,全县民政工作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中心工作目标,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服务大局,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推动我县民政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推荐访问:县民 政局 工作计划 【民政总结】县民政局2010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