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读书心得4篇

时间:2022-06-04 08:45:02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人间词话读书心得4篇

人间词话读书心得篇1

评的是诗词,话的却是人间。《人间词话》一书,在近百年的时光里,被不断传颂、解读,同时也映衬了王国维先生对人类社会、历史文化、人之命运的苦思与总结。这是他的“人间”,也是我们的“人间”。

境界,是王国维先生最为看重的一个词语,也是全书的核心。“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此言一出,如金石掷地,慷锵有声。书中有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也。这三种境界,不仅仅是王国维先生对诗词之境的感悟,亦是他对人生境界的真实感悟。

理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昨夜西风凋碧树”,秋天来了,就好像人生处于低谷一样。秋天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的出征游子思乡之时;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的女子思念情郎之时;亦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思妇盼归的思念之时。即使现实如此残酷,他们仍旧有着自己的梦想:出征的游子渴望回乡,多情的女子思念情郎,孤独的思妇盼望着丈夫的回归。纵然望断天涯路只能看见山长水阔,但人生无论处于多么困难的低谷,心中也要有一个目标,一个理想。就像周星驰在《少林足球》中说的一样:做人没有理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人都不能只做一条“咸鱼”就满足了,必须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这大概就是王国维先生说的第一重境界:理想。

执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之后,仍旧“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不但没有等到归人,而且也没有人理解自己的孤寂。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时刻,看不到前途与光明,也没有知音好友相伴,有的只是无尽的寂寞和孤独,就如同《荒野猎人》中的小李子一样,在旷野中孤独地前进。即使如此,我们仍“衣带渐宽终不悔”,哪怕“为伊消得人憔悴”。就像苏轼所说的那样,“古今之成大事者,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亦或像屈原说的那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正如王宝强在《士兵突击》中扮演许三多时那句台词一样:坚持的过程就是不抛弃,不放弃。这也是王国维先生说的第二重境界:执著。

豁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是方向不对?是付出不够?还是时机未到?无论什么原因,大多数人的成功都必须经过千辛万苦的磨难,也只有经过这样的磨难,取得的成功才愈加珍贵。那个人也许一直在你的身边,只是你还没有找到,那么你要“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这个人也许已经在你的生命里出现,只是你付出的努力还不够,那么你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等你经历了这些,“蓦然回首”,才会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好。其实,人的一生亦是如此:你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经历了诸多的磨难,才能品尝到收获的喜悦。不需要你刻意地追求,等你蓦然后首时,你会发现一切已刚刚好,不早不晚,不多不少。

古今欲成大事者,都必先经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然后再经历“衣带渐宽人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憔悴却执着追求忘我奋斗;最后经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达,几经磨炼而明察秋毫,豁然顿悟功到事成。这三重境界本质上就是展示了人生道路中的立志、磨练和顿悟三个层次。而我们做人做事也需要发扬这三重境界带给我们的精神:就像文学素养的培养一样——要先慢慢的读书积累,虽然迷茫,也要坚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下去,经过长时间的文学积淀,到了一定时候就会豁然开朗。有了所谓的感悟,举手投足之间都透露出自身的文学素养。

其实,诗词是这样,做事是这样,人生亦是如此

人间词话读书心得篇2

《人间词话》,说它是目前所有词话诗话中知名度最高的一本恐怕是不为过的。以前总是听说,也有略读过。现在终于在兔叔的“豆瓣压力”下重拾起这本并不厚的小册子并完整地读了一遍。我必须要说,我以前看的是现代排版的简体字版,而现在看的这本是竖排版,从后往前翻,从右往左看,更主要的是繁体字!(说来汗颜,我真不认识几个繁体字,丢中文系的脸了)还好它没有完全和现代相反,毕竟还是从上往下看的。突然想到一条对联儿: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甩;楼上楼下看左传,页往右翻。挺有趣的。其实吧,我是比较喜欢古典文学的。但是太懒,所以看过的书并不多。寒假时候买的一本《世说新语》现在还没读多少。(捂脸……)可能还是没人督促的缘故吧。自制力啊,真没太大信心。

又扯远啦。说人间词话吧=。=

王国维先生是很看重词的境界的。从开篇就可以看出来: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第二篇也是继续说造境和写境。第三篇关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论断更是千古名句了,被无数的人引用过,毋庸赘言。一直到第六篇依然是境界理论。第七篇具体赏析单字创造境界。第八篇又一转,说境界的大小,但无优劣。后面到第二十六篇最终上升到了人生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老实说,这段话早已耳熟能详,但至今仍未能真正理解其中的人生哲理。

上面是说词的境界问题,下面简单说一下王国维先生对于词人或曰诗人优劣的评价。他在第六十篇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话说,有很多人觉得中国现代文学简直是垃圾,一代不如一代。对于这种说法,我想王国维先生如果还在世的话,应该是不会赞同的。他曾经说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在《人间词话》第五十四篇里也明确提出:“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

暂时写到这里,日后再“寻章摘句”慢慢写来……

人间词话读书心得篇3

评的是诗词,话的却是人间。《人间词话》一书,在近百年的时光里,被不断传颂、解读,同时也映衬了王国维先生对人类社会、历史文化、人之命运的苦思与总结。这是他的“人间”,也是我们的“人间”。

境界,是王国维先生最为看重的一个词语,也是全书的核心。“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此言一出,如金石掷地,慷锵有声。书中有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也。这三种境界,不仅仅是王国维先生对诗词之境的感悟,亦是他对人生境界的真实感悟。

理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昨夜西风凋碧树”,秋天来了,就好像人生处于低谷一样。秋天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的出征游子思乡之时;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的女子思念情郎之时;亦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思妇盼归的思念之时。即使现实如此残酷,他们仍旧有着自己的梦想:出征的游子渴望回乡,多情的女子思念情郎,孤独的思妇盼望着丈夫的回归。纵然望断天涯路只能看见山长水阔,但人生无论处于多么困难的低谷,心中也要有一个目标,一个理想。就像周星驰在《少林足球》中说的一样:做人没有理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人都不能只做一条“咸鱼”就满足了,必须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这大概就是王国维先生说的第一重境界:理想。

执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之后,仍旧“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不但没有等到归人,而且也没有人理解自己的孤寂。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时刻,看不到前途与光明,也没有知音好友相伴,有的只是无尽的寂寞和孤独,就如同《荒野猎人》中的小李子一样,在旷野中孤独地前进。即使如此,我们仍“衣带渐宽终不悔”,哪怕“为伊消得人憔悴”。就像苏轼所说的那样,“古今之成大事者,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亦或像屈原说的那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正如王宝强在《士兵突击》中扮演许三多时那句台词一样:坚持的过程就是不抛弃,不放弃。这也是王国维先生说的第二重境界:执著。

豁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是方向不对?是付出不够?还是时机未到?无论什么原因,大多数人的成功都必须经过千辛万苦的磨难,也只有经过这样的磨难,取得的成功才愈加珍贵。那个人也许一直在你的身边,只是你还没有找到,那么你要“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这个人也许已经在你的生命里出现,只是你付出的努力还不够,那么你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等你经历了这些,“蓦然回首”,才会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好。其实,人的一生亦是如此:你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经历了诸多的磨难,才能品尝到收获的喜悦。不需要你刻意地追求,等你蓦然后首时,你会发现一切已刚刚好,不早不晚,不多不少。

古今欲成大事者,都必先经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然后再经历“衣带渐宽人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憔悴却执着追求忘我奋斗;最后经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达,几经磨炼而明察秋毫,豁然顿悟功到事成。这三重境界本质上就是展示了人生道路中的立志、磨练和顿悟三个层次。而我们做人做事也需要发扬这三重境界带给我们的精神:就像文学素养的培养一样——要先慢慢的读书积累,虽然迷茫,也要坚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下去,经过长时间的文学积淀,到了一定时候就会豁然开朗。有了所谓的感悟,举手投足之间都透露出自身的文学素养。

其实,诗词是这样,做事是这样,人生亦是如此

人间词话读书心得篇4

《人间词话》,说它是目前所有词话诗话中知名度最高的一本恐怕是不为过的。以前总是听说,也有略读过。现在终于在兔叔的“豆瓣压力”下重拾起这本并不厚的小册子并完整地读了一遍。我必须要说,我以前看的是现代排版的简体字版,而现在看的这本是竖排版,从后往前翻,从右往左看,更主要的是繁体字!(说来汗颜,我真不认识几个繁体字,丢中文系的脸了)还好它没有完全和现代相反,毕竟还是从上往下看的。突然想到一条对联儿: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甩;楼上楼下看左传,页往右翻。挺有趣的。其实吧,我是比较喜欢古典文学的。但是太懒,所以看过的书并不多。寒假时候买的一本《世说新语》现在还没读多少。(捂脸……)可能还是没人督促的缘故吧。自制力啊,真没太大信心。

又扯远啦。说人间词话吧=。=

王国维先生是很看重词的境界的。从开篇就可以看出来: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第二篇也是继续说造境和写境。第三篇关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论断更是千古名句了,被无数的人引用过,毋庸赘言。一直到第六篇依然是境界理论。第七篇具体赏析单字创造境界。第八篇又一转,说境界的大小,但无优劣。后面到第二十六篇最终上升到了人生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老实说,这段话早已耳熟能详,但至今仍未能真正理解其中的人生哲理。

上面是说词的境界问题,下面简单说一下王国维先生对于词人或曰诗人优劣的评价。他在第六十篇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话说,有很多人觉得中国现代文学简直是垃圾,一代不如一代。对于这种说法,我想王国维先生如果还在世的话,应该是不会赞同的。他曾经说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在《人间词话》第五十四篇里也明确提出:“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

暂时写到这里,日后再“寻章摘句”慢慢写来……

推荐访问:词话 人间 心得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感悟 人间词话读书心得3000字 人间词话阅读心得 人间词话读书报告 人间词话读书的三种境界 在人间的读书心得 读人间词话有感1500字 在人间的读书感悟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摘抄赏析 在人间的主要内容与 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