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党建理论文稿汇编10篇10篇

时间:2023-08-29 08:20:02 党建材料 浏览次数:

实用党建理论文稿汇编10篇坚定推进政治机关建设、提高机关党建质量,力争建设成为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模范机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机关党的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党建理论文稿汇编10篇10篇,供大家参考。

实用党建理论文稿汇编10篇10篇

实用党建理论文稿汇编10篇篇1

  坚定推进政治机关建设、提高机关党建质量,力争建设成为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模范机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机关党的建设是机关建设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委直属机关工委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定推进政治机关建设、提高机关党建质量,力争建设成为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模范机关。

  讲政治是具体的,要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中。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才能更好担当作为。我们建立13项市直机关党组织和17项党组织书记政治建设任务清单,进一步明确党建工作的“标尺”。同时,组建市直机关“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让“80后”“90后”党员、干部主动学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2022年,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宣讲活动,宣讲团成员们用鲜活语言、丰富形式,与各行各业干部群众一起学理论,领悟新思想的精髓要义。

  不断加强作风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我们持续深化机关“四风”整治,开展治庸提能力、治懒提精神等作风建设行动,严格机关党员教育监督管理,并创新实施“基层党组织自办案件质量提升工程”,让机关党组织自觉把管党治党责任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中。同时,开展特色鲜明的“有礼先锋”党建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培育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必须把干净和担当、勤政和廉政统一起来,让更多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的党员、干部脱颖而出。

  深化对机关党建的规律性认识,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近年来,我们把项目思维引入工作实践,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一方面,实施指数考评,明确5个评价维度、15项评价指标、46项评价内容,每季度调研掌握情况,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在衢州全市各机关党组织和下属事业单位、行业系统党组织中开展“赛马比拼”活动,奖励“领跑者”、督促“落后者”,在推动机关党建迈向更高水平的同时,促使相关部门提升治理效能。

  围绕中心工作,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在实践中,我们构建党建联建机制,创新临时党组织设置方式,推进机关党建资源和改革发展任务相结合。一方面,实施党员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行动,以岗位建功、亮牌践诺、组团领办、党员突击队等形式,引导形成机关实干争先、支部攻坚破难、党员建功立业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健全完善考评党建看发展、看实绩机制,促使机关党员在重大任务中主动作为。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让党支部强起来、党员动起来,才能不断创造一流工作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勇于探索实践、善于总结经验,机关党建工作才能不断提高质量、充满活力。”新征程上,我们将继续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深化理论武装,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推进正风肃纪,切实增强机关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机关党建质量整体提升,以扎实作风、务实作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优异答卷。

实用党建理论文稿汇编10篇篇2

  ——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7月9日的讲话,收录在《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这篇重要文献阐述了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了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使命任务、重点工作、重要举措、方法原则,对于全面推动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深刻领会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

  机关党的建设是机关建设的根本保证,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党百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必须走在前、作表率,这是由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在党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处于特殊重要位置,是推动党中央治国理政、管党治党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领导机关。各级党政机关的党组织和党员数量众多、人才聚集,担负着直接践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任务。中央和国家机关离党中央最近,服务党中央最直接,因而对机关党建乃至其他领域党建具有重要风向标作用和引领性意义。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搞得怎么样,关系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关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关系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6条重要经验: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二是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思想旗帜、强化理论武装。三是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四是持之以恒抓基层、打基础,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五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勇于探索实践、善于总结经验。六是全面落实党建责任制,坚持党组(党委)班子带头、以上率下、以机关带系统。这些重要经验,对于永葆中央和国家机关鲜明政治本色,推进机关党的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进行自我革命,必须从中央和国家机关严起、从机关党建抓起。

  全面把握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的使命任务

  新形势下,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使命任务是: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深化理论武装,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推进正风肃纪,全面提高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质量,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作表率,在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作表率,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作表率,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这一使命任务明确了新形势下机关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主要任务、总体目标,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具体展开。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品格和本质属性,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是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充分证明:拥有坚强领导核心,是取得辉煌胜利的定海神针;高举思想理论旗帜,才能凝聚共同奋进的磅礴伟力。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看,“两个确立”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实践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是我们党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和最大保障,中央和国家机关是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新征程上,面对两个“长期存在”和两个“永远在路上”,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最根本、最关键的就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以实际行动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认真落实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的决策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

  走在理论学习的前列,提高学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学懂弄通做实上当好示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员、干部要在学习理论上有更强自觉、在学懂弄通做实上有更高要求,不能随大流、一般化。”要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学以致用、身体力行,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干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上,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培根固本、凝心铸魂。

  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锻造坚强有力的机关基层党组织。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在党的组织体系中,基层组织是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也是机关党建的基础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紧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要注重对党员严管厚爱,使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每个支部都成为党旗高高飘扬的战斗堡垒。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带头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机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作风状况直接关系党中央形象,关系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新形势下,要切实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坚持严字当头,把纪律挺在前面。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机关干部,要践行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不做昏官、懒官、庸官、贪官。

  把握特点规律,全面提高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关于处理好机关党的建设“五个关系”的重要观点,他深刻指出,“提高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质量,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规律和特点,使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推动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共性和个性、党建和业务、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建章立制和落地见效、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有机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党的建设领域的具体化、具象化。

  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领导。机关党的建设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精细的系统工程,必须牢牢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各部门党组(党委)全面从严治党责任、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级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机关党委主责主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党务干部队伍等进行战略部署、提出严格要求,为做好新形势下机关党的建设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实用党建理论文稿汇编10篇篇3

  ——深刻认识和着力破解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从六个方面列举和阐述了“我们这个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其中一个方面是“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和49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把这么多党员团结起来、凝聚起来,把这么大一个党治理好、建设好,难度可想而知。我们党把党的团结统一视为党的生命,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进而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了共同目标而不懈奋斗,汇聚起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我们党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团结统一问题。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使全党上下紧紧团结在一起。高度团结统一成为我们党的显著特点和优势,是我们党始终拥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重要原因。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只要全党步调一致、团结统一,我们就能无坚不摧,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反之,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遇挫折。党的团结统一是党和人民前途和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好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的团结统一首先是政治上的团结统一,要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一段时间内存在的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的问题,把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使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只有加强团结统一,才能保证我们党成为“一块坚硬的钢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步调一致的前提。”有思想上的高度统一,才有意志上的一致和行动上的协调。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把握好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党的团结统一,要靠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保证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实用党建理论文稿汇编10篇篇4

  党的二十大报告用“六个坚持”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六个坚持”相互联系、内在统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思维方式、辩证的理论逻辑、整体的战略思考、鲜明的人民底色,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也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纪检监察机关要自觉运用“六个坚持”统领纪检监察工作,将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正风肃纪反腐全过程、各方面,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坚持人民至上,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纪检监察工作始终。人民至上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追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事关人心向背,纪检监察工作必须把人民至上作为根本立场,以民心所向作为工作导向,以正风肃纪反腐实际成效赢得人民信赖拥护、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坚持铭刻于心,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标准,聚焦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和反复出现的问题,找准正风肃纪反腐的着力点,做到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切实让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坚持着眼于事,把纪检监察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运用信访举报、监督检查、巡视巡察等方式,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群众关切,完善“点题整治”、信访包片包案等举措,推动健全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工作机制,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见诸于行,做到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完善基层监督体系,紧盯党中央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政策落实情况强化监督,持续纠治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执法司法等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坚决铲除侵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包庇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自信自立,坚定不移巩固拓展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性成果。自信自立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特质。自信自立源自我们党创造的伟大成就,积累的显著优势。历经百年特别是新时代十年浴火淬炼,我们党找到了依靠自我革命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必须更加坚定自信自立,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规律性认识,发挥好职能作用,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监督推动各级党组织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及时发现、着力解决“七个有之”问题,切实消除政治隐患、维护政治安全。坚决保障党的大政方针落地落实。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开展政治监督,督促党员干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真正学深悟透、落实到位,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坚决清除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毒瘤。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同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作斗争,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重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执行党的各项纪律,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坚决惩治不收敛不收手、胆大妄为者,严肃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深入整治金融、国有企业、政法、粮食购销等重点领域腐败,严厉惩治各类新型腐败、隐性腐败,坚决割除毒瘤、清除毒源、肃清流毒。

  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增强纪检监察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创造性。守正创新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格。守正才能保持方向正确,创新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守正创新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有效路径。纪检监察机关既要在立场、方向、原则、道路等根本性问题上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又要紧跟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任务变化,在理念、思路、方法、机制上不断探索创新、突破发展。对于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坚定明确、坚如磐石。继承和发扬党百年奋斗形成的宝贵经验,一以贯之贯彻落实党的自我革命战略部署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始终做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初心不变、督促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使命不变、保证党的肌体健康的职责不变、促进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任务不变,坚持坚定稳妥、稳中求进,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顺应新时代新形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深刻领会党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形势的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反腐败斗争的阶段性特征、区域性特点,把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具体地、科学地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理念思路创新、制度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创新,不断提升监督执纪执法的精准性、科学性、实效性。把握新任务新要求持续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一体推进“三项改革”,着力推动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实效,完善派驻监督体系机制,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健全纪法贯通、法法衔接、权威高效的执行机制,促进信息技术与纪检监察业务深度融合,以改革带动纪检监察工作整体提升。

  坚持问题导向,以补短板强弱项促进高质量发展。问题导向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实践的起点。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必须强化问题意识,在细处入手、向实处发力,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促进工作提质效、上水平。发现问题要准。强化真调研、摸实情,在实践中善于、敏于发现制约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制度性漏洞,找准找实政治监督不聚焦、“四项监督”贯通不顺畅、以案促改促治不到位等问题的具体特征,切实把症结摸清楚、把根源分析透。思考问题要深。善于从政治高度深刻分析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和破解之道,围绕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等重大任务,深入思考在推动内容全涵盖、对象全覆盖、责任全链条、制度全贯通等方面的差距不足,明方向、谋思路、定措施,对“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成竹在胸。解决问题要实。坚持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紧盯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强化同级监督、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提升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等方面的重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拿出解决办法,谋实思路、做实方案、抓实工作,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坚持系统观念,着力提升监督执纪执法效能。系统观念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方法。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纪检监察各项工作的本质特征、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使各项工作思路举措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在统筹协调上下功夫,完善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体系。打造清单明责、督查促责、考核压责、失责问责闭环体系,健全情况通报、沟通会商、形势分析等工作机制,督促落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特别是第一责任人责任,强化纪委监委监督专责,贯通落实相关职能部门监管职责,形成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各负其责、统一协调的管党治党责任格局。在贯通融合上下功夫,推动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着眼形成全面覆盖、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促进各类监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推动市、区、街镇、村居上下联动,机关、派驻、巡视左右衔接,完善“组组”协同监督、“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机制,促进“四项监督”统筹衔接常态化制度化。主动对接党委督查考核、人大执法检查、行政执法监督等,推动审计、财政、统计等专业力量深度参与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和巡视巡察,推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贯通各类监督有抓手、能落实。在标本兼治上下功夫,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坚持“三不腐”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保持零容忍震慑不变、高压惩治力量常在,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完善“六书两报告两建议”机制,以强化权力制约监督防止腐败滋生蔓延,以深化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把不敢腐的震慑力、不能腐的约束力、不想腐的感召力结合起来,不断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

  坚持胸怀天下,以纪检监察之为服务保障现代化建设大局。胸怀天下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视野境界。纪检监察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围绕现代化建设大局思考、谋划、推进,把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推动发展贯通起来,以纪检监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心怀“国之大者”,聚焦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等重点任务,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等重要部署,监督推动落实举措。持续净化修复政治生态。把政治生态建设情况纳入日常监督、专项检查、巡视巡察,加强定期分析研判和动态预警,持续治理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和好人主义,推动党内关系更清爽、政商关系更亲清、党群关系更密切,以政治生态持续净化促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树立“纪检监察机关也是干部之家”理念,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打好精准问责、容错纠错、澄清正名、回访教育“组合拳”,推动健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更好激发党员干部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实用党建理论文稿汇编10篇篇5

  “风清气正”由“风清”与“气正”两部分组合而成。“风清”常用以形容良好的社会风气以及太平和谐的社会状态,“气正”则用来称赞人具有端正的品德和优良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风清气正”形容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社会生态状况,包括政治生态、学术生态、网络生态、外部生态等。深入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持续加强党的建设、确保意识形态安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等方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看望驻西安部队时谈到,要带头廉洁自律,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自觉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2017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什么时候全党讲政治、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健康,我们党就风清气正、团结统一,充满生机活力,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再次指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进行清正廉洁教育,涵养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使之成为党的建设最鲜明的主题。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来自各方的风险考验,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增强自身领导能力、执政能力、组织能力、号召能力,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环节。而“风清气正”便是对良好政治生态最贴切的描述。我们党保持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和气魄,坚持刀刃向内剔除顽疾,持续完善党内法规,推动依规治党,深入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建设,就是有效保障政治生态不被污染。各级领导干部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有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端正坦荡的人格品行、恪遵功令的法纪观念、做实做细的工作作风、广泛深厚的群众情怀、敢于亮剑的斗争精神,能够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经得起各种诱惑的考验,就是积极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时指出,要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我国网民规模超过10亿,网络社会的兴起已然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与淡化,二者展现出深度相融的趋势,网络空间成为人们生活的新场域,网络生活成为现实生活的延展。人们同时生活在现实和网络当中,同时创造和享有着现实文化与网络文化。开放、交互、平等、即时、去中心等特征,使互联网信息随时处于爆炸式增长中,并深刻影响着网民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因此,网络空间必然是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一环,是重要的思想阵地、舆论阵地、文化阵地。网络文化要繁荣发展,更要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各文明丰富多彩的优秀成果来滋养人心、熏染氛围,使网络社会充满正能量、昂扬主旋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必须完善网络相关立法并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坚决打击利用网络空间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避免网络空间乌烟瘴气。如此,才能保证作为亿万网民的精神家园的网络空间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符合人民的利益,才可以实现人民在网络空间的美好生活追求。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要涵养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培育严谨求是的科学文化。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我国科技事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科技创新被摆在国家发展的全局核心位置,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更加凸显。哲学社会科学既为人们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也推动着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蓬勃兴旺的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民族具有强大的思维能力、高度的文明素质和优良的精神品格的体现。要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解决好学风问题,形成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对于学术腐败、学术浮夸、学术不端等现象的治理,既要完善相关政策、规范在制度上形成硬措施,又要在道德上形成环境软约束。倡导广大科研人员始终坚守诚实信用的基本底线,恪守学术道德、遵循科研伦理、践行学术规范;既严谨治学又开拓创新,既活跃争鸣又互学互鉴,既深耕厚植又紧跟时代;不畏学术道路上的艰险与孤寂,勇攀科学与真理的高峰,为国家解决核心技术难题,为人民做出真学问、好学问、大学问。

  2019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到,愿同各方共建风清气正的丝绸之路。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却又面临“四个赤字”等重大挑战。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的前途命运,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丰硕成果已证明了这是一条使沿线国家通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一带一路”建设要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有赖于继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打造出良好的合作环境。崇廉拒腐是人类文明的共同价值,也是“一带一路”建设应有的底色。腐败伤害公平正义的国际关系准则,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阻碍各领域合作共赢目标的实现。各方应当在有关公约、条约的基础上,以法律和制度为保障,构建稳定、公平、透明的规则和治理框架,打造规范化的营商环境,杜绝权力寻租,严防腐败滋生,共同推动廉洁丝绸之路建设。

实用党建理论文稿汇编10篇篇6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促进乡村振兴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扎实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组织体系保障。“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以乡村组织振兴为引领,从宏观层面发挥制度优势,以增强乡村内生发展能力。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中国特色乡村组织振兴的方向和实现路径。乡村组织振兴是乡村组织体系的系统构建,要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组织体系。构建这一组织体系,夯实乡村有效治理这一根基,要以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提高乡村善治水平,让农民得到更好的组织引领、社会服务、民主参与,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这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创造的中国特色乡村组织振兴方案。

  1.把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作为打造坚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着力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和完善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无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怎么样发育成长,也无论农村社会结构怎么样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是农村各个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其核心领导地位不容动摇、战斗堡垒作用不容削弱。把党对乡村治理的领导落实到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中,确保党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把广大农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基层党组织周围,齐心协力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内在要求。

  打造坚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以增强其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着力点。提衣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直接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实施的直接执行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更突出的位置来抓,解决好农村特别是脱贫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才能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广大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思想、行动、力量、智慧,形成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因地制宜创新拓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工作全面领导的实现路径。首先,探索完善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通过法定程序实现党组织书记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推进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从体制机制上确保村党组织对农村各个组织和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其次,推进党组织全覆盖。在以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将党组织覆盖到各乡村产业组织和农民工聚居地等,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变化和群众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等多样化趋势,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作用。再次,探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全面振兴能力的有效实现路径。如一些地方在设置村党组织基础上,在一定特色区域跨村共建、区域联动,将分散的村庄统筹谋划,创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区,构建以党建融合发展区党委(党总支)为核心、辖区村(企)党支部为支撑、特色党支部为拓展的组织体系,统领区域内各领域党的建设,能够统筹盘活区域内资源,推动区域内组团融合发展,进而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更好发挥出来。

  2.把引领农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前进作为农村经济组织振兴的着力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强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振兴引领农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前进的农村经济组织,既要振兴农民合作组织,还要振兴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两类组织互补互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其他经济组织不具备的功能,不仅能够联结龙头企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保障国有资产不流失,而且能够在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上发挥不可替代和不可或缺的作用。这是中国乡村治理的特色和优势,是中国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特别是脱贫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振兴,需要切实解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在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上进行探索创新。一是在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实现路径上,发挥村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作用,防止内部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集体资产,通过巩固和完善集体经济股份合作改造成果、推广“三变改革”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因地制宜促进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创新,增强集体经济的活力、聚集力和发展能力。二是强化和优化乡村发展支持政策,以增强集体经济的凝聚力和内生发展能力为落脚点,遴选具有较强经营能力的人才驻村帮助发展集体经济,探索实行职业经理聘用制度以提升集体经济经营发展能力,支持集体与成员建立起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有条件的村由“搭船”发展向自我“造船”发展转变,把集体经济做实做强。三是在民法典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特别法人地位”的基础上,制定专门法律制度,从法律上规范其运行,促进其发展壮大。

  3.把促进向上向善和凝心聚力作为乡村自治组织健康发展的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乡村善治之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乡村善治的有效途径。要以党的领导统揽全局,创新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要丰富基层民主协商的实现形式,发挥村民监督的作用,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做到村里的事村民商量着办。促进乡村自治组织健康发展,要以促进向上向善和凝心聚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着力点。

  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向上向善和凝心聚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乡村治理要突出农民群众的参与,解决好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缺乏积极性的“干部干、群众看”现象。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使其始终充满活力,围绕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创新议事协商形式、拓宽议事协商范围、搭建多方主体参与平台。要深化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深化民主议事协商实践,对有实际需要的地方实行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推进村务公开“阳光工程”,创设民意汇集、民主协商、决策推进、矛盾化解等平台,丰富拓展农民参与民主议事协商途径,让村民有事敞开说、遇事多商量、好坏大家评,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议事协商格局。

  以德治促进向上向善和凝心聚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坚持德治为先,把深入挖掘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与自治、法治结合起来,推广道德评议会、文化娱乐理事会等社区性社会组织,发挥好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聚集乡村振兴正能量。

  以治理智能化促进向上向善和凝心聚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乡村数字治理平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农民群众多元参与,以数字化赋能,推动乡村治理智能化和服务精细化,确保乡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有序安定。

  以强化服务促进向上向善和凝心聚力。通过推动资源、管理、服务下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机制,按照有利于村级组织建设、有利于服务群众原则,规范村级组织代办或承接的政府工作事项,将适合村级组织代办或承接的工作事项交由村级组织,强化村级组织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增强乡村振兴动能。

实用党建理论文稿汇编10篇篇7

  云南省纪委监委春节期间连续10天对违规使用公务用车和党员、公职人员涉嫌酒驾、赌博问题进行集中通报曝光,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从严查处;浙江衢州推行“公务餐”改革,公务人员在市域内出公差就餐,不需要开具公函,扫码自费吃食堂,改革半年多以来公务接待费用支出同比减少约30%;福建厦门紧盯过多过滥的工作群、网络投票评比、重复填表等问题,专项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近期,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部署,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盯住具体问题,小切口精准纠治“四风”,持续保持严的基调,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

  坚持小切口,做实大文章。人民群众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小事来观察党员干部作风形象的。新时代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十年徙木立信,成效显著,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在于盯住“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会所里的歪风”等小事小节,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纠治,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党的二十大对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出新部署,要求“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对精准纠治“四风”问题作出具体部署。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总结运用纠治“四风”有效经验、管用办法,聚焦小切口,抓住群众关注度高的一件件“小事”精准纠治,推动做实作风建设“大文章”。

  抓住小问题,释放严信号。纠治作风顽疾,具体才能深入、具体才有威慑力。不能笼而统之、大而化之地抓,要盯住具体问题具体人具体事,抓住小事小节不放。认真梳理近年来在查处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类型,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结合地域特点、行业特征,找准找实本地区本部门作风问题的突出表现和新情况新动向,精准监督,靶向整治。发扬钉钉子精神,从一餐饭、一张卡、一张票、一个红包等入手,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较真碰硬、动辄则咎,严格执纪执法,决不轻轻放过。通过一件件干部群众可感可知的“小事”,不断释放严的信号、巩固严的氛围。

  以小见大,促进治理。深化作风建设,既要查处问题,更要标本兼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深挖一层,风腐同查,着力发现和查处利用吃喝送礼搞利益交换、请托办事等现象,注意甄别违反程序作决策、审查审批走过场、监督检查“花架子”等背后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权钱交易行为,坚决纠治披着作风外衣的腐败问题。由点及面,从个案中发现共性问题,对于类别明显、表现突出的“四风”问题,及时开展专项整治,纠治结合,边查边改边建,堵塞制度漏洞,强化思想教育,努力铲除歪风邪气滋长的土壤,改变其蔓延的气候环境,固本培元、形成长效。

  促进党员干部带头从小事做起,弘扬新风正气。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就是要纠树并举,有针对性地开展时代新风宣传教育,推动化风成俗。从小事入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头杜绝餐饮浪费、大操大办婚宴、升学宴等,推进移风易俗,不断累积、塑造良好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向好。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督促党员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扎根一线服务群众,从解决一件件群众“急难愁盼”的实事中赢得群众信任信赖,展现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过硬作风,凝聚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实用党建理论文稿汇编10篇篇8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指出,要加大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攻坚力度。新兴领域覆盖广、体量大,就业群体组成复杂、流动频繁,要实现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攻坚,应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思维,秉承“好钢用在刀刃上”的理念,抓关键、聚合力,疏通堵点、攻克难点,切实推进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全面过硬、全面提升。

  紧紧抓住管人、管事、管用的“关键人”。实现攻坚重任,关键在人,在关键人,突出政治标准,通过优选、严管、活用,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要选优党组织书记队伍。坚持以“头雁领航、雁阵齐飞”为目标,建立落实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人选审批审核制度,深化“双向”培养机制,鼓励引导党员企业主或党员管理层成员兼任党组织书记,或作为企业后备干部储备培养,增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要育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坚持专业人做专业事理念,培育建立一支素质过硬、本领高强的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通过指导员传帮带、培训班学思悟、实践中说做改,不断提升党务工作者的专职化水平和专业化能力。深化“四级五专”专职化体系建设,严格党务工作者考核管理,建立实绩清单,推行动态管理,强化激励保障,充分调动党务工作者干事创业积极性。要用好党员队伍。在发展党员名额向新兴领域倾斜的基础上,严把“入关口”,真正把综合素质高、群众口碑好、示范能力发挥强的优秀人才选出来、用起来。加大关心关爱力度,整合工会、人社等资源,为新兴领域党员提供健康体检、关怀慰问、就业保障等服务,切实增强其荣誉感和归属感。

  全力办好有形、有力、有效的“关键事”。实现攻坚重任,要抓好重点工作,明确工作重点,坚持“有组织、有阵地、有活动、有成效”目标,推进新兴领域党建扎实规范、科学有效。要以有形有效标准抓实组织建设。深化推进新兴领域“两个覆盖”,常态化开展“四个集中”行动,在新兴领域做到登记时同步采集党员信息、年检时同步检查党建工作、考评时同步考核党建工作,及时动态掌握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情况。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本着“地缘、业缘、趣缘”相近原则创设党组织,着力消除组织组建空白区、党员管理真空区。要以有声有色目标创设活动载体,通过各类学习平台和先锋活动,切实有效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实现以新理念、新载体焕发新兴领域党建新活力。要以有力有效要求强化组织保障。建立“两新”工委牵头,行业党委、重点企业党组织具体推进,群团组织、属地党组织联动配合的“1+2+2”组织体系,确保每年有一定比例的党建工作专项经费投入新兴领域,落实党费全额返还制度,保障新兴领域党建规范运行。

  精锐突破联建、联享、联动的“关键点”。实现攻坚重任,要聚焦“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点,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抓共建促融合,推动新兴领域党建联动发展、优化提升。要填补薄弱点。常态开展新兴领域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评价定级工作,将功能作用发挥弱、群众评价差、服务发展作用小的党组织确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同步建立整顿转化机制,实现动态清零。严格落实各领域党组织“三会一课”、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并进行定期检查指导,不断提升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要用活共建点。深化区域化党建,大力推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大党委制,健全“统一活动日”制度,鼓励辖区内各新兴领域组织共建、活动共办、队伍共管、资源共享,实现“1+1>2”的共建效果。要做大做强产业链党建,紧紧围绕新兴领域产业集群,通过党建联盟,广泛凝聚产业发展工作合力。要找准融合点。树立融合党建理念,深化“党建+”工程,注重在组织设置、活动谋划、部署推进时,立足新兴领域组织实际,创新服务方式,推进党建与企业文化、企业品牌、公益事业等的互通融合。要打造示范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针对不同行业领域特点,通过以点带面、分类指导、示范推动等方式,分类选树可推广、可复制的新兴领域党建示范点,引领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干有标尺、赶有标杆,最终实现由一个个“盆景”转变为一道道“风景”。

实用党建理论文稿汇编10篇篇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非公有制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和作用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整个党建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必须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扎扎实实抓好”。非公企业党建是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旗帜鲜明抓好新时代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切实把党建成效转化成看得见的生产力,既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党建引领保障作用的现实需要。

  树牢融合理念,推动党建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相融合。就党建抓党建,搞“两张皮”,没有生命力。开展非公企业党建要坚持服务企业发展的基本定位,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建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确保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目标同向、思想同心、工作同步。党建思想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善于开展思想政治和群众工作是党组织的显著优势,推动党建思想有机融入企业学习圈、工作圈和文化圈,有利于丰富企业文化内涵,提升企业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广大职工群众,利用党员活动阵地开辟学习角,订阅党刊党报供党员和职工阅读学习;要把党组织活动办在一线,在一线讲党课、重温入党誓词,开展技能大比武、安全生产教育等活动,使党员在工作中接受党性教育,提升生产技能水平;要积极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党建带团建,联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围绕企业职工普遍关心的就医就学、职业发展、文体活动等组织开展政策释疑、走访慰问、文体比赛等公益性活动,协助解决职工生活困难,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党建成效与企业效益相融合。党建工作抓得实,引领保障作用发挥得好,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就会好;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好,开展党建工作的基础就会更加坚实,舞台就会更加广阔。要把企业的发展作为衡量企业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作为考核党建指导员履职考核、两新党建考核的重要指标,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把握规律方法,绘就党建引领企业发展同心圆。善于换位思考。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要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急企业所需、想企业所想,切实为企业解决困难,不能只提要求,对企业的生存和困难不管不顾,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发展。开展党建工作要尊重企业管理层和职工群众意见建议,瞄准痛点、打通堵点、攻克难点,确保企业受益、职工拥护。尊重发展规律。要充分尊重企业的发展规律、市场的运作规律和党建工作的历史规律。在企业初始阶段和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积极谋求纾困解难,在企业运行良好的时候要添彩不添乱,主动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注重成本意识。企业是以市场运营为主体的,在开展党建活动的时候,要主动算好绩效账,综合考量人财物、党和政府公信力和形象等因素,既要充分保障开展党建工作的软硬件条件,又不能给企业增加额外的负担。

  突出工作实效,建强党建赋能企业发展桥头堡。组织要强。要健全党组织体系,配齐配强领导班子,提供平台载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力覆盖、有效覆盖转变;要从党组织和企业长远发展角度选好党组织领头人,善于优先从企业管理层和技术骨干中推选党组织书记,具备条件的要实现企业法人和党组织书记“一肩挑”,确保党组织领导层的稳定性和党组织的有效话语权;善于从生产一线“土专家”、高学历高职称的中层技术人才和高层管理人才中储备后备力量,打造一支留得住、善经营的党员队伍。活动要实。党建活动要从实际出发,立足企业的管理模式、产品特色、生产效益,积极发挥自身政治和组织优势,把优势转化为生产力,营造企业认可的非公企业党建氛围;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凸显灵活性、接地气,增强组织活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开展建言献策、技能比武等特色活动,把广大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促进生产发展上。指导要准。要提供专业服务,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要专业、规范,选派的党建指导员要业务熟练、善于和企业沟通交流,能够因企施策,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类型的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需求服务;要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党建指导员“哨兵”作用,摸排和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管理、用工、融资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及时为企业解困纾难;要提升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规范开展“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党内活动,做好效果评估,充分听取党员职工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确保整体工作成效。

实用党建理论文稿汇编10篇篇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提升到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政治高度,要求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更好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征程上,浙江肩负着打造“重要窗口”的政治使命,必须以严管厚爱激励党员干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目标奋勇前进。

  纪检监察机关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必须深刻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从严管理监督和激励担当作为内在统一的关系,通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更好把督促廉政和推动勤政紧密结合起来,让干部在廉洁上“管得住手脚”、在事业上“放得开手脚”,加快打造勤廉并重的新时代清廉建设高地,推动形成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良好氛围。

  坚持教育警醒和惩戒惩治“两手抓”

  纵观违纪违法党员干部的蜕变过程,普遍都经历了从“偏向”到“迷途”、从“轻症”到“重症”、从“破纪”到“破法”的历程,如果能够在一开始就敲响警钟、及时纠正、对症施治,往往能有效阻断问题演化恶化,为党和国家事业挽救干部、减少损失。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把握这个规律特点,牢固树立“严管就是厚爱,监督就是保护”的理念,更好发挥“四种形态”教育警醒、惩戒挽救和惩治震慑功能,抓早抓小、层层设防,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促使党员干部少犯或者不犯错误,这是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真正的关心和最大的爱护。

  注重关口前移、防微杜渐。立足于救、着眼于防,做细做实经常性监督,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更大功夫,综合运用谈话函询、提醒批评等方式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做到动辄则咎、及时纠偏、防患未然,防止问题小变大、少变多,最大限度帮助干部、挽救干部。始终挺纪在前,大力加强纪律建设,聚焦“关键少数”、聚焦“年轻干部”,运用寄送节日廉政提醒卡、组织收看警示教育片、编发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等方式,提升纪法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切实纠正少数党员干部对党纪法规不上心、不掌握、不执行等问题,促使党员干部重视、警醒、知止,增强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

  注重宽严相济、实事求是。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纪法为准绳,区分不同情形进行精准处置,当宽则宽、该严则严,达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对于积极配合调查、主动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真诚认错悔错改错的,依纪依法作出从宽处理,做到对纪法情理的贯通把握。同时,严惩极少数这一手决不能软,对不收敛不收手的腐败增量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果断用好第四种形态,通过惩治极少数来教育大多数,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增强“四种形态”的震慑力、影响力,实现“正歪树、治病树、拔烂树、护森林”的效果。

  坚持精准问责和容错免责“两手抓”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需要的就是实干和创新,最考验的就是担当和责任。责任压不压实、落不落实,直接关系到工作成效、发展成色、事业成败。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牢牢抓住责任这个“牛鼻子”,树立正确问责观,坚持权责一致,注重综合效果,精准稳慎做好问责工作,以问责倒逼真落实、以容错推动真干事。

  “问”不为之责、乱为之责。当前,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在少数领域和地方仍然比较突出,容易形成政令“堰塞湖”、政策“绊脚石”、落实“中梗阻”,群众反映强烈。必须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对“昏庸懒散拖”等不担当不落实不尽责行为,不考虑客观实际、不顺应发展规律、不因应群众需求的乱作为问题,坚决出击、亮剑,有力追责、问责,纠治“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错误观念,破除“躺平式干部”的生存空间。在问责过程中明确职权范围、厘清责任边界、分清重点主次、加强审核把关,做到该是谁的责任就问谁的责任,该追究到哪一级就追究到哪一级,防止出现问下不问上、求快不求准等简单化泛化现象,使问责精准,让干部服气。

  “容”无心之失、探索之误。在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摸索探索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差、失误,对此既不能“求全责备”,也不能“纪律松绑”,关键是认真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从问题的性质和后果、事情的依据和过程、主观的动机和态度等多个维度客观分析干部的失误错误,精准区分故意和过失、因私和因公、违规和试错、无禁和严禁,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对符合容错情形、可以免责的,依纪依规予以免责并提出纠错要求,持续完善容纠并举工作机制,以“组织为干部担当”更好激励“干部为事业担当”。

  坚持澄清正名和打击诬告陷害“两手抓”

  实践中,坚持原则、勇于担当、敢于破难的干部往往容易得罪人。故意捏造事实、恶意诬告陷害,挫伤了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破坏政治生态,污染社会风气。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明察秋毫、明辨是非,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精准有力做好澄清正名和打击诬告陷害工作,保护好党员干部担当尽责的积极性,鼓励更多“闯将”“尖兵”为事业冲锋陷阵。

  坚决为清白者“撑腰”。对检举控告问题仔细核实、查深查透,尽可能给出明确结论,确系不实举报的,及时澄清正名,帮助清白干部洗除“冤屈”,清除影响、消除顾虑。近年来,浙江扎实推进澄清正名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出台《浙江省纪检监察机关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实施办法》等制度,扎实开展集中澄清、公开正名等活动。截至去年底,共为受到失实检举控告的4829名党员干部和136个党组织澄清正名,努力形成澄清一人、激励一批、提振一片的良好效应。

  坚决向诬告者“亮剑”。诬告陷害行为给党员干部“泼脏水”,影响极坏,若不及时予以惩处,会让担当作为的好干部“寒了心”“泄了气”。对涉嫌诬告陷害的,纪检监察机关要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启动反向调查,着力破解认定难、取证难、打击难的问题,做到发现一起、彻查一起,该惩治的惩治、该曝光的曝光,持续释放严惩严处强烈信号,决不让诬告陷害的歪风滋长,决不让担当作为的干部“流汗又流泪”。同时,保证公民依法行使检举控告权利,引导群众通过正当渠道实事求是反映问题,提倡实名举报,着力构建良性有序的信访举报秩序。

  坚持纠正有错和激励有为“两手抓”

  开展监督执纪执法工作,目的不在于“惩”,而是要更注重教育人、帮助人、转化人、挽救人。对受处理处分干部,决不能“一处了之”,应该给他们改过自新、重新振作的机会。作为纪检监察机关,要针对性开展受处理处分干部回访教育工作,通过暖心回访、真诚帮助,推动受处理处分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实现从“有错”向“有为”转变。

  用心用情关爱。把回访教育列为日常监督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规范工作机制,“一人一策”量身定制回访方案,分层分类深入开展。坚持把回访教育与思想疏导紧密结合起来,对思想上有偏差、情绪上有抵触的,找准根源、耐心解释、细心教育,帮助切实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对心理上有压力、工作上有顾虑的,找准心结、悉心疏导、真心鼓励,推动其敢为善为有为。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让受处理处分干部真切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帮助,真正转化思想、转变态度。

  有力有效激励。强化回访教育结果运用,实事求是评价受处理处分干部的各方面表现,及时将回访教育情况向受处理处分干部所在单位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反馈,作为恢复党员权利、考核评比、干部任用的重要参考。特别是对那些知耻后勇、表现突出的,及时向组织人事部门提出不影响使用的建议,培树正面典型,树立鲜明导向,激励“跌倒干部”重振信心、重拾干劲,在新征程上勇挑重担、勇建新功。

推荐访问:文稿 党建 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