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题研究5篇

时间:2022-10-22 19:25: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篇一:初中英语课题研究

  四年级英语上册看图写词语专项全能牛津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写出图片对应的单词。

  [1] [3]

  [2] [4]

  [5] 2. 看图,写出他们的职业。

  [6]

  [1] [3]

  [2] [4]

  1/8

   [5] 3. 根据图片补全单词。

  [6]

  [1]

  w__ rk__ r

  [2]

  do__ __ or

  [3]

  n__ __ se

  [4]

  ho__s __

  [5]

  ho__s__

  4. 根据图片和汉语意思写单词。

  [6]

  c__w

  [1] [2]

  (滑冰) (大山)

  2/8

   [3]

  (受伤)

  [4]

  (糖果)

  [5] 5. 看图片,写单词。

  (植物)

  1.

  The pillow is________. 2.

  The bear is________.

  3.

  The tree is________.

  4.

  5.

  The desk is________.

  6. 看图片, 写单词。

  The book is________.

  [1]

  [2] 3/8

   [3]

  [4]

  [5] 7. 看图,补全对话。

  [6]

  [1]—__________ __________is it? —It''s __________o''clock. It''s time for __________class.

  [2]—__________ the weather __________today? —It''s__________.

  [3]—__________these__________? —Yes, __________ __________.

  [4]—__________ this __________ cheap?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5]—__________ skirt__________ it? —__________ __________. 8. 根据图片写单词。

  [1]

  [2] 4/8

   [3]

  [4]

  [5] 9. 根据图片写出对应食物。

  [1]

  [2]

  [3]

  and

  [4] 10. 看图,补全单词或短语。

  [1] [2]

  br __ __ kf __ __ t l __ __ ch

  5/8

   [3]

  d __ __ ner

  [4]

  __ __ gli __ __ class

  [5]

  m __ s __ c class

  [6]

  P __ class

  11. 根据图片提示,回答问题。

  [1]Where is Hilly? What is she doing?

  [2]Where is Bossy? What is the doing?

  [3]Where is Susan? What is she doing? 6/8

   12. 看图片,写单词。

  (1) (3) 13. 看图写单词。

  (2)

  [1]

  [2]

  [3]

  [4]

  [5] 14. 看图补全单词。

  [1]

  sh __ __p

  [2]

  [3]

  tw __ __ ve [4]

  [5]

  s __ __ dy

  15. 写出与图片相符的单词。

  7/8

  Th __ __ __day m__ s __ __

   [1]O o-e _____ [3]a a-e _____

  [2]i i-e _____ [4]i i-2 _____

  [5]a a-e_____

  16. 下面是Chen Jie 的卧室,仔细观察并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

  [1]A bed is in the living room. A TV is on the bed. (____) [2]A table is near the bed . A clock(闹钟)is on the table. (____) [3]Chen Jie’s school bag is on the floor. (____) [4]Chen Jie has a football . The football is on the chair. (____) [5]Chen Jie’s desk is near the window.(_____)

  8/8

  

篇二:初中英语课题研究

  初中英语课题研究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和评述及研究意义 (一)本课题国内外现状述评 众所周知,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是属于在第一语言环境中的习得与学习,因此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活动的重要性比起其它学科更甚。英语课堂是学生习得与 学习英语的主阵地,对于部分学生,有可能是唯一的学习时间和地点。学生在活动 中理解语言知识、在活动运用语言、在活动中感受和领悟语言。教师通过活动呈现 知识、通过活动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活动判断学生学习的效果。活动贯穿于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所以英语课堂活动的质量对于他们而言非常重要。

  在国内中学的英语课堂活动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较多、较成熟,而小学的英语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刚刚起步,目前存在着一些初步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的模式或策 略,但是还不够成熟和深入,还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

  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存在着种种的不尽人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关于活动有一种错误的倾向,即把活动定以为让学生唱唱跳跳活跃起来的各种形 式。把活动分离于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的输入输出,分离于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知识的 教和学,甚至把活动和学习对立起来,认为活动的时间多了,学习的时间就少了。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注重寓教于乐,小学英语教师应特别注重兴趣对学生学习英语 的促进作用。但一些教师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忽视了教学的实效性。这 些都是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缺乏科学性和必要性所致。作为教师,不应该仅从旁观 者的角度去观察课堂活动的表面现象,而是从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的角度去认识和思 考课堂活动的本质。

  (二)选题的意义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起源与活动,认识是从活动开始的。”而活 动则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曾有专家认为活动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 教学形式,它主张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以活动促使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和谐发展。而我们的英语 课堂教学活动,则应理解为“活”加“动”,所谓“活”就是通过教师把文字活化 为有声有色的,让学生全面认知的新语言;把教材内容

  活化为实际生活;把课本中的话语活话为学生自身想说的话,把教学活话为交 际。“动”就是身体各个部位动,认知结构动,人的主体意识动。而这一“活”一 “动”则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英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活动是实施课 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应努力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活动,引导活动去体验、感 悟、发现和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 则废。”强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预先谋划,事前设计。现代教学尤其注重设计,科 学的教学设计,既是体现教育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预习性所必需,又是顺利 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由此可见,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就应该先行一步。本学期新基础实验在我校的 全面实施,让全体老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从新的眼光审视、反思,因此我们将 开展“新基础教育”实验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研究。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 (一)、研究的目标 学习和发展是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我们 通过探索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实验研究,拟达到以下目标: 1、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英语活动设计的相关模式。

  在复习、新授、巩固、运用等环节设计不同类型的活动,充分考虑活动设计 的目的性、操练的高效性以及层次的合理性,恰当地把握活动的节奏和频率,并注

   重趣味性与多变性,设计多种类型活动,如猜测活动、动作活动、调查活动、竞 赛活动、交际活动、表演活动。

  2、形成我校英语活动设计的方法、评价的体系。

  各项活动设计和安排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导向,最大限度 地吸引学生参与,教师对活动要进行必要的调控,评价要积极、有效。

  3、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教师科研能力。

  促进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增强设计教学、驾驭课堂、应变协调能力, 能独立地对各年级的英语课进行设计 。通过课题研究,实现自我反思、自我重 构, 来解决自身的实际问题,从中体会教育教学规律,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实 现专业 水平不断提高。

  (二)、研究内容 1、活动的趣味性: (1)、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课堂活动设计的研究 着重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从学生已有的实践经验出发,对英语课堂的活动 进行设计、研究。

  (2)、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的课堂活动设计的研究 小学英语学习阶段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学生心理成长很快。设计的活动要符合 学生的心智要求。

  (3)、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的课堂活动设计的研究 学生的学习风格总体而言有三种风格:听觉型、视觉型和运动型。因此在设计 活动时,有些活动侧重于听能训练,有些侧重于视觉观察,有些侧重于动手做。教 师设计的活动不能局限在一类活动中,而是各类活动都有些。个体的差异还体现在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原有语言基础不同上。个体的差异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 层度不同。活动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2、活动的有效性: (1)课堂活动设计应考虑是否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 克拉申的假设理论提出:当语言学习者处在一定量的第二语言输入中,并且语 言难度比他们掌握的语言知识与能力高一层次时,才能有第二语言的习得与学习。

  所以没有??语言输入是不可能取得第二语言的习得与学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语言 的输入不能只是本堂课要学习的语言内容、课本中的语言内容。在设计时应全盘考 虑学生已经具有的语言知识,并能运用于新的课堂中。

  (2)课堂活动应有学生的思维参与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思维的载体,英语也不例外。记忆是英语学习活动中的重要 智力活动,但它不是英语学习活动的最终目标。在英语学习过程本身包括了各种思 维活动,如:分类、猜测、判断、想象等。活动设计还应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 性思维能力。

  (3)课堂活动应体现语言的推进过程 英语教学过程既是思维活动的推进过程,同时也是语言操练的推进过程。克拉 申形象地将此描述为“i+1”。其中“i”表示学习者原有水平。当语言输入为 “i”时,学习者停留在原有水平。当语言输入为“i+1”时,学习者既能 理解大部分语言材料,又能掌握新的知识与能力。如果我们遵循这样的要求来 设计课堂活动,贯穿一堂课的课堂活动就能将学生的英语学习一步步地有效地推 进。

  (三)、主要观点: 小学生的有意识学习能力还处于不发达状态,而无意识学习能力则是他们的本 能。在有趣的活动中,即使规律很复杂,孩子们也能很快搞明白并熟练进行活动, 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能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达到牢固的掌握和熟练运用的程度。我们 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就要一切从学生的学出发,一切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设计

   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形式多样的活动。英语是一门语言,它还具有其本身独有的交 际性,要真正地使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得有实效,教师要在遵循小学生语 言学习规律和不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的前提下,依据所学知识的难 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并富有成 效。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一定的目标。活动的设计是要求。

  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地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而进行。而 教学改革的听说读写必须贯穿于其中。因此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必要性:分析教学内容,把握真实教学目的。

  (2)科学性: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体现梯度性,呈递进式深入。

  (3)真实性:活动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创设真实的情景。

  (4)趣味性:符合儿童语言学习特点,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5)灵活性: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不断调整设计,实现教学活动效能的最 大 化。

  (6)参与性: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将首先进行文献研究,了解和掌握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依据, 扎实自己的研究底蕴;其次进行课堂教学实验研究,以每个学期为一个研究阶段, 期初制定研究目标,期末进行总结分析,撰写阶段研究报告。同时, 组织课题组老师定期学习有关的理论文章,对研究课认真组织评议、反思、重 建,不断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 直接感知和记录学生对各种类型活动的兴趣、参与程度、掌握知识的情况等。

   2、实验法:根据实验目的,对小学英语分年级进行不同的的活动模式设计、探 索,并将不同课堂教学现象做记录、分析,寻求最佳的教学活动设计模式。

  3、案例分析法:对比较典型的活动的材料进行分析,或对课堂案例进行微格。

  (三)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07.5—2007.10)制定好课题的设计方案,进行课题论证,报送上 级领导审批;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并进行第一阶段尝试性 研究。

  第二阶段(2007.11—2008.6)进行第一阶段研究,依据实施方案开展研究,认 真总结研究成果,分析存在问题,撰写阶段报告。初步形成《“新基础教育”实验 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研究》的理论与操作方式。

  第三阶段(2008.6-2009.6)进行第二阶段研究,根据第一阶段的研究情况继续 深入研究,逐步完善《“新基础教育”实验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研 究》的理论和操作方式,撰写论文及阶段报告。

  第四阶段(2009.6-2010.9)认真分析研究过程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报 告,汇总研究论文,向上级申请结题、鉴定。

  四、研究过程 (一)、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1、向书本学习 为了扎实有效的实施该课题,要加强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课题组认真组织 教师学习《新基础教育论》和有关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有关理念和文献。组织教师 学习本课题的方案,共同讨论、研究、修改,完善。除此,要求课题组教师利用业 余时间学习相关理论,充实自我。

   课题组成员除了学习《“新基础教育”论》以外,还特别学习了《“新基础教 育”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英语)》这本书。我们发现,这本书集教学理论与一线 教学实验老师的经验于一体,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向网络学习 课题组老师都在博客区进行“每周导读”的学习交流。课题组长每周上传一篇 文章,大家认真研读后进行跟帖,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老师们或三言两语,或长 篇大论,都能联系自己平时的教学实际,写出自己的心得和感受。

  (二)加强日常化研究,提升研究的实效性 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继续与教研组工作有机结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 究: 1、在集体备课中研究 为了有效地开展研究,我们以集体备课为抓手,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在 期初,备课组按照教材内容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 工一览表,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提高备课质量。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 中都应当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进行单元教材分析,并在备课笔记 相关内容中做好记录。

  2、在实践中研究 课堂是开展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只有真正上好每一节常态课,才能提高教师的 教学水平。我们每两周进行一次研讨课活动,其中,中、高年级分别围绕“词汇教 学”和“阅读教学”进行研究。我们先在备课组层面进行教材解读、教学设计,然 后由上课教师上传教案,由课题组其他老师提出修改建议,上完课后老师们进行研 讨——上课、说课、评课,提出重建建议,由另一位教师上重建课,再把研究成果 辐射到以后的日常教学中去。

   组织教师根据课题方案,结成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制订个人研究计划,在课 题组认证后,按照计划进行课堂课例的研究,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希望通过课题 研究, 一方面要求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改变自己头脑中的各种相关观念。另一 方面,则要求在实践中坚持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

  (1)加强课前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使教师设计中有“结构意识”和“***性 化”方案。体现活动设计的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预习性。

  (2)在上课时,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及时回应并组织多 向交互作用,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把握学生的兴趣度与发展情况。

  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不断调整设计,实现教学活动效能的最大化。

  (3)加强课后的反思和与研究,以积极、有效、高质量为标准,探讨活动的实 效性和趣味性。

  (4)根据反思结对课堂活动进行重建,调整教学活动设计中合理一些不合理的 因素 ,进一步优化目标 , 调节后续教学,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与教师共同发展。

  这些实践研究很好地促进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智慧生成,上课教师能有意识地 从课型和年段的角度上分析教学目标的落实、亮点和不足,并说出成功和失败的理 由;听、评课的教师能够根据新基础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来分析课堂,能依托理论来 指导自己的想法,并真诚地给出教学建议和重建思路。

  反思重建:根据评议的结果对课堂活动进行“二次设计”,利用英语教师教学 2-3 个平行班的特点,进行“再上”和“再反思”。

  总之,课题研究要选好“切入点”,操作简易;要教研结合,课堂验证;要明确 教与研的关系、学与研的关系、研与用的关系。通过积极探究,努力形成“植根课 堂沃土,勤于实践反思,善于总结推广”的科研特色。

  (三)、举办专题学习沙龙。我们举行“青年教师成长论坛”活动。在论坛中, 洪欢骅老师从微观层面仔细剖析了教材,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王丽老师则从宏观层

   面,结合相关理论对单元教材进行了有机解读。这样的活动对教师们如何多角度地 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教材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大家都认识到:对文本的理解要 树立“大单元”意识,从单元整体教学出发,从整体到局部,最后再回归到整体。

  (四)、外出学习。唐洁霞老师和蔡亚波老师到南京参加“现代与经典”全国小 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欣赏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所执教的精彩课堂。这次活 动,群英荟萃,有英语教学方面的资深专家,也有近几年崭露头角的教学新秀,他 们或睿智,或活泼,或幽默,或严谨,呈现给大家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课堂与精 彩。我们感受到了专家们深刻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育技巧。

  每个月新基础联谊学校都会开展一次活动,所以老师们也有了多次向同行学习 的机会。在每次研讨中,我们对各种课型有了更清晰的把握。

  (五)、扎实研究过程管理。

  1、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

  2、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3、认真实施研究课。

  (六)、及时进行反思,总结。

  全体课题组教师要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反思,每学期课题组教 师要写 2 篇关于本课题研究的论文、一篇案例,并在期末参加课题组的考核。

  对于日常研究,我们力求做到研究专题化、活动制度化,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 相结合,正常听课、评课,提高研究含量,为今后的课题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成果 (一)研究课堂活动的开放性 在《“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英语)》一书中的有关英语课堂教 学的基本特征的第一点:开放教学结构,激活思维,生成新资源,发现语言规则。

  我们提倡开放式的课堂结构,不断激活学生已知相关知识和思维,形成各种新资源

   „„。在研究中,我们认识到:开放性的教学要以知识为载体,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 要目标,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 从而促进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种塑造都得到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活动的 开放性包括以下几点:

  1、开放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学中各种因素的集合,它是由教学空间、教学课堂中的师生关 系、教学中的语言环境等因素构成的。对英语教学来说,课堂内固定的教学空间、 固定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以及课堂内机械的知识学习。割裂了与学生生活 和社会的联系,限制了学生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因此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 把它作为师生对话的平台和学生生活的延伸。英语教学是语言 教学,语言源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当为学生创设开放 的语言环境,包括课堂教学的语言环境和课外实践的语言环境。

  (1)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主要体现在课堂师生人际关系上。教师应创设和 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平等相待,和蔼可亲,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民主,达到较为开放的教学氛围,所以要求老师在教学中 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用商量的口语与学生展开探讨。

  如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向学生说:“Please. Have a try. Come on. Good. Not bad. Wonderful. Super.”等激励性的话语并加以适当的体态语言,让学生树 立自尊、自信的观念。鼓励学生开口发言,大胆尝试,建立民主、平等、情感交融 的,协力合作的开放的教学氛围,可以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 气氛,促进语言学习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2)开放的语言环境。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源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当为学生创设开放的语言环境,包括课堂教学的语言环境和课 外实践的语言环境。

   A、活化教材,精心创设课堂教学的语言情境。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识发 展理论,11 岁左右的儿童具有抽象概念,但具体性仍是他们思维的主要特点。有 些问题在具体事物的帮助下可顺利解决,但在纯粹言语叙述下推理,则感到困难。

  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应注意活化教材,创设合适的语言情境,利用实物、图 片、表演示范、多媒体等各种手段,将课堂变成具体的社会场所,让学生根据具体 情景来扮演相应角色,使用恰当的语言。这种具体的、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往往 会使他们产生较大的兴趣,并能激发他们参与交际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 3AUnit10《Thank you》时,由于单元内容与食品有 关,教师就系上围裙,戴上帽子,打扮成餐厅服务员,准备好汉堡包,蛋糕、果汁 等课本上出现的食品,说“Welcome to my snack bar。”学生的兴趣立即被调动 起来。整个教学过程过渡自然,水到渠成。学生自始至终身临其境,兴趣盎然。活 化教材,创设语言情境对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B、联系实际,努力创设课外活动的语言环境。仅仅在课内创设开放的语言环 境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开辟课外的语言环境。如在校园广播电视

  网上播放英文节目,组织英语角,开展课外英语活动,表演英语小剧、自办英 文小报、制作英文节日贺卡等,并进行评比、交流,促使学生自发去查阅有关的课 外读物,甚至上网收集资料。同时,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结合课文 culture 部分, 介绍国外的风俗习惯,文化知识背景。最后还可以组织学生举办类似的节日活动, 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营造英语文化氛围,从而更深层次地促进学生学英 语、用英语的兴趣与热情。

  2、开放的教学内容。英语本身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尤其在信息科技飞速发 展的当今社会,英语教学的资源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课本知识,而是要广泛联系学生

   经验与社会生活,教学内容要超越英语学科的自身体系。开放的教学内容包括:课 堂教学内容的开放和设计开放性的主题作业。

  (1)安排开放的课堂教学内容。根据教材内容编排按部就班地设计每课教学的 重点、难点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打破教材的限 制,从其它少儿英语教学用书或配套的影碟、磁带中选材,结合牛津小学英语课 本,灵活主动地设计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如五年级的英语老师在上到 5AUnit4《Halloween》一单元时,就从网上找到许 多关于万圣节的图片和资料,还有一首节奏鲜明的万圣节歌曲。学生边看边唱、边 说边学,兴趣盎然,比原课本上枯燥的操练与跟读的效果要好得多。

  (2)拓展教学内容 教师对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拓展,以某一点为突破口,开发英语教学资 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当然学生也可以 进行拓展。

  如蔡亚波在教学 4AUnit2《In a toy shop》时,这一单元都是动物类单词,学 生们除了三年级学习的一些单词和本单元的单词外,还对很多动物的英语表达感兴 趣。于是我就让学生们说一说,还想了解哪些动物。“snake、hen、horse、 chicken、duck、swan”等单词让孩子们增添了许多新知识。

  无独有偶,韩翠老师在执教 5AUnit8《A camping trip》一单元时,让学生们 自己找一些与野营有关的单词。学生们找到了“sleeping bag、soup spoon、 camping fire、pan、sheet”等单词,在表达时大大丰富了词汇量。

  3、开放的教学目标。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学习语言的差异是客观存 在的,教师的教学要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潜能的开发,因此,教师要 制定每节课开放的***性教学目标: (1)基本型教学目标 以大纲要求基础知识的认读、识记为主,面向全体学生。

   (2)提高型教学目标 在完成大纲要求,落实基础知识和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基 础上加上一定的灵活性,主要面向中等水平的学生。

  (3)发展型教育目标 对基础知识进行灵活重组,并加以创新与开拓,主要面向 学生能力较强的学生。

  以牛津小学英语 4AUnit8《In class》PartB、C 这课为例: (1)基本型教学目标:能听得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 eat、drink、 write、read、close、open。四会掌握祈使句:Open the window, please. Don’t open the door. (2)提高型教学目标:在完成基础性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增加单词 draw。(3 会),并能运用四会单词表达祈使句。

  (3)发展型教学目标:在完成提高性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求熟练掌握单词、句 型的基础上,并能在适当的场合正确运用祈使句。

  这样,教师让学生明确每个单元和每节课教学的***性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 学习情况有选择的变化层次,让学生多些尝试、选择、发展的机会,使他们的思维 处于一种被激励的状态,学生就会充满自信,学得主动。

  (二)、继续进行课型研 究,初步把握其结构 本学期,中、高年级分别就词汇句型课和阅读句型课展开研究。

  词汇课:通过这学期的研究,我们关注到以下几点: 1、单个词汇教学呈现逻辑性与递进性 科学证明:一个单词的教学必须经过 i+1 的理解、记忆、运用的数个循环过 程,才能正确掌握和理解。以单词“storybook”的教学为例:先从读音开始,从学 生已有的单词发音规律积累入手,让学生自己根据单词读音进行单词的拼写,分解 了单词拼写上的难点;接着,鼓励学生用单词进行组词;最后,将词汇融入句群中, 通过让学生表述自己最喜欢的“storybook”,形成对“storybook”

   一词的语言运用。教学设计的过程由简入难,从单个词汇到整个语段的练习, 思维的要求逐渐提高,语言的输出逐渐丰富。

  2、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构建 在词汇的教学指导上,以教结构的方式入手,帮助学生自己构建学习新词的方 法。如:学生从单词“purse”一次的学习中,知道了对一件物品的描述可以从颜 色、外形、大小等方面建构认知体系,将此方法移植到其他单词的学习中去,学生 的学习就显得更加主动。此外,在单词“water bottle”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师 让学生感知了英语中合成词的构成,让学生自己推导出了词汇的意义,在词义理解 上帮助学生积累了猜词方法。学生在学习内容的过程中获得的方法,是为其后期进 行更广泛的学习提供了方法体系,建构了更为高级的认知结构。

  根据学生的实际及课题研究序列,如果说三年级学生在学习词汇时一般采用挖 掉其中的某一字母,然后再填入字母的方式,那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就过于简单 了,于是可以尝试让学生根据音节来拼写词汇,帮助学生根据音节的发音规律有效 记忆单词,同时在教单词时注重不同的教学方法。

  我们在教学单词时,教第一个单词时,运用老师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让学生在 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词及该物品的特征,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是教师导学 的方式。在教第二个单词时,采用学生问学生答的形式,这时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就会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思索问题,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也会在 他们的引导下积极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采用的是学生助学的形式。

  在教第三个词汇时让学生独立思考描述,采用的是学生自学的形式。试图在三个词 汇的教学中体现教师由扶到放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能体验到词汇学习 的方法,使教师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同时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都有理解、 记忆、运用的过程,让学生在理解、记忆、运用的数次循环中扎实掌握词汇。

  3、关注语言的文化渗透

   语言就是文化,语言的教学离不开文化,脱离文化的原学习是不鲜活的。单词 教学也要基于对教材内容的文化挖掘和有意识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会单词的基础上 有更多的文化理解。渗透了文化的英语课堂,才能显现它的魅力。

  4、创设语境,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所谓语境(context)指的是上下文,即 词,短语,语句或章篇及其前后关系。吕淑湘先生曾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 生命。"众所周知,孤立的东西不容易记忆。要有效地掌握词汇,就应该将词汇与句 子、语篇结合起来。从使用词汇的角度看,词语连成句子或连成话语,才能实现其表 达思想的交流功能。因此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孤立地进行词汇教学,应千 方百计地把词汇与句子,语境结合起来,应该多让学生自己造句,掌握词的用法。在 词汇与句子结合的基础上,我们还将词汇、句子与语篇相结合,进一步扩大词汇的交 流功能。每学完一个对话、一篇文章后,我们让学生听写,根据对话、课文改写材 料,让学生复述或自编对话,复述背诵课文或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将词汇与句子, 语篇相结合,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词汇,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发展他们 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学好英语的终极目的。我们发现词汇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词汇学习特征 词汇是语言的组成部分,词汇的学习和积累对发展语言能力具有十分突出的重 要性。词汇是英语学习中最基础、最关键的内容,它不仅包括学习读音和拼写,还 包括学习词义和使用方法。词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 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运用 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等。掌握词汇的关键在于运用,这是词汇学习的最终目 的。一个个孤立的英语单词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英语单词的意义全部来源于并 实现于语境之中。如何运用,

   2、词汇教学应该落实于单词组合而成的句子、段落和篇章,认识一个目标单 词必须与其所在的具体的篇章联系起来,学习目标单词应该始于并终于其所在的篇 章的特定意义和用法。

  3、英语词汇的学习切忌死记硬背,通过语境和句子学习词汇才是科学、有效 的方法。这是因为语境决定了词语的确切含义,而句子提供了语言的规则要求。

  4、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词汇,需要教师针对英语词汇学习的规律和小学英 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对大部分词语的使用要点、常用搭配和注意事项分别进行了必 要的说明,归纳了部分同义词或反义词,并对易混淆的词语作了一定的

  比较,通过总结、归纳、分析和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澄清概念、加深理解,并 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对小学词汇教学的认识有以下几点: 1、让 openings 拥有丰富的内涵 (1)让话题与内容连通 教师深入地分析所要教学的词汇,找到词汇之间的关联,找到把各个教学内容 有机融合、综合运用的“话题”,这样才能有效贯穿课堂始终。同样是教学 biscuit,noodles,Sandwich,bread 等几个词,有的教师设计的是“A picnic in the park” 的情景,以 Let’s go to the park.为引导语,带领全班进入单 词学习。也有教师把四个单词的教学设置在 Have breakfast 的场景中,从西方国 家的早餐内容入手,开展新课的教学。前一个情景只是把“情景设置”的理解表面 化了:课堂里是无论如何也模仿不出公园野餐的情景,即使老师和学生唱着再好听 的歌,也只是一种“秀”的过程。后一个情景设置,确实敏感的捕捉到了简单的单 词蕴含的文化差异,通过让孩子了解西方国家的早餐文化,进而与本国餐饮文化进 行自然的对比,扩大学生的视野。这样的情景设置,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

   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把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与话题联系起来,话题引发了内 容,话题推动了教学过程。

  (2)让旧知与新知碰撞 复习旧知是每一堂课中许多老师的开场环节。其实复习什么旧知,怎么复习旧 知,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与话题绕得太远的复习,教学目标呈现不明显,学生在 老师的牵引下,东一棒子西一锤,不知所云。曾经听过一位教师的课,要教学 dress 一词,从唱一首肢体大幅度动作的歌曲入手,再转入一个卡通故事,配以精 美的画面,最后绕到 dress 一词,进行教学。在这样的导入中,学生已有的旧知根 本没有被触及和挖掘,新旧知识间没有发生碰撞,如何产生学习的欲望,听课现场 虽气氛活跃,但是学生真正注意的却是太过花哨的媒体和活动,主动发现知识的学 习欲望不见展现。同样是这一单词的教学,有教师用一个开放问题直切要害:在描 述完 May 的房间后,定格在衣橱上:What’s in May’s wardrobe? 学生在猜测、 回答这个问题时,立刻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找到“服饰”为切入口,开始搜索已有的表示服饰类的单词,复习的指向性明 确;在完成已有知识的复习后,导出 dress 一词的教学究水到渠成了。

  为学生提供与新知识关联的话题,让学生有方向地有目的地复习旧知识,再让 学生对新知识有敏感性——这是课的导入中有效的措施。

  2、使 middles 依层次逻辑递进 (1)注重个体词汇教学中的理解-记忆-运用的数次循环 学生对一个单词的掌握,最主要的是以下几点:读音、拼写、词义及运用。如 何处理好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序有效地掌握词汇,我们在单个词汇的 教学中就要注重教学活动的层次性。例如在教学 toy 一词时,就设计了以下的三个 步骤: Step1: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listen, read and spell the word toy.

   Step2: Find out more phrases: toy bear, toy car„ Step3: Oral topic: What toy have you got? How is it? 从这三个教学步骤中可以清晰地看出 toy 一词在教学处理上的逻辑性与递进性: 在第一个步骤中,借助机械的模仿,知识间的正迁移帮助学生解决词汇教学中 最基本的音与形。

  这二个步骤是意义性的操练,学生在基本掌握新词的音与形后,教师通过任务 的创设,帮助学生拓展相关联的词组,进一步巩固词汇的音与形,同时深化词汇的 义及学会词汇的初步运用。

  句子(语段):这一步骤是学生灵活运用词汇的过程,借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 关联的话题,由词组过渡到句子(语段),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语言。

  这三个过程的教学,从机械的模仿——有意义的操练——语言的灵活运用,在 逐层递进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词汇的音、形、义,还关注了词 汇的拓展及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学生学得扎实而有效。

  (2)注重词际教学间的逻辑递进关系 通常我们在进行低年级的词汇教学实践时,一堂课总会有三-四个词的教学内 容,我们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让这些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之间产生关联,让前 一个词汇的教学能为后一个词汇的学习作好铺垫,来体现词际教学中的依 层次推进。例如在教学 dog, rabbit, bear 三个单词时,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单 词的音、形、义后,又通过有层次的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语言知 识,同时又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习的方法的渗透: 看似三个相对独立的词汇,但是经过老师的处理,又将三者紧密地联系了起 来,dog 一词的教学是通过师问生答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在描述动物时可以运用 的语言系统,激活学生的思维。rabbit 一词的教学中通过生问生答的方式,让学 生将 dog 一词学习过程中感知到的语言系统进行初次的尝试,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

   能力。bear 采用的是自我描述的方式,由于有了第一、二个词汇教学中的铺垫, 学生对如何描述一种动物有了基本的能力,所以自我描述也就显得水到渠成。由此 可以看出,我们可以利用词际间的层次递进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形 成学习过程中对语言知识的迁移能力,掌握学习的能力与技巧,对今后的自主学习 打下基础。

  (3)注重词汇课型环节之间的逻辑递进 本校的英语课堂教学和研究中,我们一直很强化教学流程的“逻辑递进”,在 校本的研训中一直强调教学设计中的环节递进:这个递进,不仅是活动难度的递 进,更要着眼于语言难度和学生思维活动的递进,这是教学设计之“根”。缺乏这 条主线,那么再多的活动只能体现出散沙的状态而不成形。

  阅读课: 一、阅读课的板块清晰 (一)读前活动(Pre-reading):激发动机,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

  如胡燕媛和蒋志娟两位老师都对本单元的重点句型进行了复习,为学习课文作 好铺垫。而韩翠老师的阅读前准备则是和学生讨论相关的话题,出示有关的实物 等。通过这些活动唤回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阅读对象背景的了解,同时也可放 松阅读前的紧张心理。

  学生认知机制阅读的状态如何,常常取决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水平。如果 学生对教师的阅读材料背景介绍产生了兴趣,或受本单元话题的“热身”的影响, 或充分认识了阅读的重要意义,都能使他们迅速地进入高效阅读状态。教师可以讲 述与阅读材料有关的人物故事、历史故事等,用引人入胜的开场白 吸引学生;可以用幽默、笑话、猜谜、游戏等导入,给学生提示阅读的内容或 阅读所要达到的目标;可以用歌曲、音乐、电视、录像等特殊媒体,充分调动学生

   的想象和联想;教师还可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吸引学生去体会和领略阅读材料的美 感。

  (二)阅读前——朗读拓展促阅读 很多研究表明,如果语篇涉及读者熟悉的主题,他们就能顺利理解文章中的信 息,相反,如果不熟悉语篇主题,就会出现障碍。因此,应在学生阅读前,运用学 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创造足够多的机会朗读语篇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即将 要阅读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为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作铺垫。

  如韩翠老师的一节语篇阅读课,教学内容为牛津英语 5B《The English Club》,在引导学生阅读前,老师让学生先朗读一首小诗《Come here and meet us, please》。

  Li Fangjing is Chinese . Yumi is Japanese. John is American . Ken is Australian. France is where Clare is from. England is the home of Tom. 这样让学生在又韵律的朗读中,感受小诗的内容,为语篇的阅读做好坚实的铺 垫。

  (二)阅读中——阅读过程技巧与方法的调控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 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

  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 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因此,我觉得在阅读过

   程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是非常重 要的。

  1.保证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在实 际课堂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如 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着启发(很多情况下是暗示)。试想,在 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考能有一定深度吗,学生能获得多少“顿悟”和思维的 闪光呢,可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心理,匆忙寻找只言片语作答,表面上气氛活跃, 实际上是走进了繁琐而肤浅的一问一答的圈子中去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 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过 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 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

  如老师们在教学时,都并不是随机抽取一个学生立刻就问他问题,而是将问题 抛给全班学生,让他们经过思考后再回答,因为他们已经是高年级的学生了,他们 都希望回答一些经过他们思考的问题。

  2.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可以对答如流,但是学 生用英语提问的能力却与之相距甚远。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按意群 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的速度及效率。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机会进行提问,其 目的就是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如在牛津英语 5BUnit7《A busy day》的 A 课教学中,洪亚芬老师出示第一幅 图时,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们提出这样一些问题:?What’s the time??What is David doing?„„在学生自读第一段后又问:?What time does David get up??What time does David go to school??Can David have breakfast

   at home? 这些问题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学生们能提出这些问题,也表明他们对文本有了 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3.逐步渗透难点词、短语 在阅读教学中,将影响学生阅读的难点词、短语逐个地渗透到各个环节中,让 学生在更加简短的语篇的阅读过程中、在图片看和说的过程中、在其运用过程中将 这些词和短语理解并掌握,而不是像对话课教学一样,刻意地将它们逐个进行教 学。

  如洪亚芬老师就是让学生看图理解“brush my teeth”的意思。在学习“on duty”这个短语的意思时,老师问学生“How do you know?”,学生回答“He needs to clean the library.” 4. 感知——理解——运用 英语阅读是非常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对 其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感知是读者对书面 材料的识别和辨认,其意义在于获得基本信息,为对语言材料的编码重组进行硬件 上的准备,这是阅读中的信息交换过程。理解则需要读者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的基本信息进行编码,然后重组,解析破译出作者所表达 的思想,全面准确地把握阅读材料的信息,这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也是读 者得以顺利有效地进行阅读的关键环节。

  如胡燕媛老师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 6BUnit7《A letter from pen friend》 时,就引导学生通过层层感知,了解到 Peter 的信息包 Name、Age、City、 Family、Hobby,全面准确地理解了文本。

  5. 整体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难句是在所难免的。如果碰到生词、难句就追根刨 底,孤立地思考,甚至还想把它译成汉语才能罢休,其结果不但影响了阅读速度, 也不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应养成从文章的篇章结构入手,越过少量生 词、难句所造成的阅读障碍,领会文章的主体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然后从 整体上对词句进行推敲,攻克难关,最后又回到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的良好阅读习 惯上。使阅读从感性认识进一步升华形成理性认识,从而加快阅读文章的速度,提 高对文章理解的正确性。

  (三)阅读后——语篇的有效延伸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虽然主要依靠课内阅读,但不能仅仅满足于此。课内阅 读是基础,课外延伸是补充。实践经验证明,课外阅读不但能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理 解能力的提高,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发展。

  1. 选择课堂教学的拓展语篇 选择一些与课堂上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语篇,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的学 习,又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如蒋志娟老师在教学完后,为学生提供以下语篇 《The seasons in Australia》: The seasons in Australia are not like in China. When it is winter in China, it is summer here. It is in the south of the world. June, July and August are the winter months; September, October and November are spring; Summer is in December, January and February; 这样,语篇中的句型内容与课堂上所教授的句型内容紧紧相扣,既能达到巩固 旧知,提高阅读效果的目的,又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

   2.选择生活化的拓展语篇 许多调查表明,语篇内容的生活化可以使学生更易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阅 读,并习得一些生活、学习的经验。

  3.带着任务阅读 许多实践证明,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的有效性是毋庸 置疑的。因此,给学生课外拓展语篇的同时应给予一定的任务,如:(1)给语篇取个 小标题。(2)回答与语篇相关的几个问题。(3)联系上下文猜几个生词的词义。(4) 判断与语篇相关的句子。

  4.阅读结果的反馈 及时有效的反馈语篇阅读的结果能促进学生更好的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效 率。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可将班级分成 若干个阅读小组,并委任一些阅读组长,让课外阅读的结果在小组里进行反馈,让 每位学生在小组里分享彼此的信息与感受。这样,既能让学生对课外阅读有所坚 持,又能在课外阅读中有所得,分享乐趣。

  读后活动(Post-reading):交流讨论,培养综合运用英语能力。两位老师都安 排了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拓展。

  小学阅读能力的提高虽然主要依靠课内阅读,但不能仅仅满足与此。课内阅读 是基础,课外延伸是补充。实践经验证明,课外阅读不但能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理解 能力的提高,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发展。不仅能积累新 语言知识,也能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的经验,因此要很值得重视并有效做到有效 指导。

  总之,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技能,高效的阅读能力需要培 养和训练,教师只有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策略,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阅 读教学方法,实施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阅读课中的词汇教学 平时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们遇到的困惑和矛盾是:如何将词汇处理和提高阅读技 能沟通起来,有时会将新词翻译好再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在这学期的研究课中,老 师们尝试的是将词汇处理和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结合。

  如洪亚芬老师是在阅读前帮助学生扫除新词的障碍: T:I’m from Changzhou. Where are you from? S:I’m from Yancheng. T:You’re from Yancheng, but you live in Changzhou now. 通过这段对话,学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 live in 的含义。

  又如蒋志娟老师在教学 exciting 和 excited 时,出示课文插图: T:What are Su Hai and Su Yang doing on Sports Day? S: They’re watching a running race. T:Yes. The running race is exciting. 紧接着出示刘翔夺得奥运金牌的图片: T:Look, he’s very excited. 王丽老师则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新词。

  三、阅读与任务水乳交融 以王丽老师执教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 6AU7《At Christmas》为例。在进行阅读 教学时,老师采用了一篇文章分三段阅读的方式,每一段都布置给学生相应的任务 并教以阅读技巧。第一段要求通过上下文,猜测单词在句中的含义。对非重要的单 词跳过。让学生明白在阅读中遇到生词很自然,做到不惧怕,敢读下去。第二段要 求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养成用英语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第三段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做一个听力练习,既锻炼了学生听的

   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阅读英语的兴 趣和动机,满足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四、阅读教学与节日文化交融 对于学习英语的人而言,了解西方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无疑是语言交流的必要 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有趣新颖的语篇阅读学习,了解国外的节日习俗,西 方主要节日的来历、庆祝方式、独特之处、节日含义等内容。这不失为拓宽语言积 累、增强语言交际性、培养学生主题归纳式学习、提升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一条有 效途径。

  还是以王丽老师的课为例,这是根据学生实际做出一定的探索的课外阅读拓展 课。首先,老师布置给学生一个话题,由话题引出中国的节日,让学生在介绍自己 最喜欢的节日时,复习动词的过去式,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接着,由学生谈论的 话题自然地过渡到西方的节日,引出圣诞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课 上教授学生相关的圣诞节词汇。学生在互相的谈论当中,了解了很多圣诞的习俗。

  学生带着这些知识阅读短文,可以扫清由于文化差异带给他们的阅读障碍。

  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过圣诞的,由此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学 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研究英语课堂的“育人”的人文价值 首先,重视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发现知识规律的过程。为此,凡是学生能够做 到的,教师都不要替代,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内在 规律,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与运用。

  其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造性活动相联 系,因而为学生创造的客观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 情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型,精心设计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运用语 言的过程中及时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例如在练习 Is this book yours?

   这个句型时,教师可以手里拿着书从讲台来到学生的中间,和学生进行对话,然后让 学生进行对话,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力,如可以向学生问: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is book? 这时会引起学生的好奇,他们会去想去猜这本书里写的是什么或 是这本书是谁的或这本是本畅销书等。

  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来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插图是语言的形象再现, 语言是插图的理性表述。例如,在练习句型 What is it like ?时,教师可以出示一 幅图,图中有两个小朋友在对话其中一个手里拿着一本书.请根据图画的内容编一段 对话.学生会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编成各种对话。

  看图说话,在教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画图画,在课堂上教师把图画展 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图画来编故事并讲给同学听.看图说话不仅能巩固所学的语言 知识,还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的发展思维。

  第三,学生文化视野的丰富。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交际服务,交际能力的 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使学习者在与对方的交流中能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等进行 得体、恰当的语言表达。这种能力反映出学习者对异域文化的理解程度。所以,语 言和语言的运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就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而言,仅仅理解 语言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了解文化的各个不同的层面以及对方的文化背景,这样 才能和日常交际密切联系,学生才不会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 摸不定,才会真正认识到文化因素对于语言习得的重要性。

  三、教师教育理念与业务成长 1、教师教学理念的变化 (1)对学科育人价值的理解更全面。以往英语教师把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等同 于思想品德课,觉得教条化的语言才是对学生在进行育人价值的熏陶。例如:在教 动物名称时,在课的进程中或到课的结束,教师会打出一条标语:Animals are our friends. Please protect the animals.老师觉得这才是在对学生进行育人价值的

   培养。经过左老师及卜老师一次次的点拨分析,现在老师能清晰地意识到,英语学 科的育人价值是非常全面的,不仅是对学生的品德的熏陶,还包括学科知识的掌 握、语言文化的了解、学习意志的培养等。

  (2)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关注更深层。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更多关注的是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通常会费尽心思想很多有趣的教学活动,如:游戏、 竞赛等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课的有趣,现在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开始关注 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导入时考虑的是设计的活动是否能唤醒学生的旧知、激活 学生的思维;在新授过程中所设计的问题是否开放等。

  2、教学设计中的变化 (1)教学设计由点状转为结构化。以往词汇课的教学设计比较琐碎,在教学一 个单词时教师会想出多个操练的活动,而活动与活动之间缺乏关联,造成话题与内 容的不统一,致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开花的状态,课堂显得杂乱重点不突出。现在教 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能从块状结构入手,从课堂教学的导入—词汇的整体呈 现—词汇多层面的操练(机械、意义、运用),整个课堂设计的思路清晰,课堂结构 明显。

  (2)活动设计由平面转为层次性。以往的词汇课堂教学在活动设计时教师能考 虑活动设计的有效性,注重学生对词汇音、形、义的掌握及一些简单的运用,但由 于设计的活动都是在同一层面上的,使学生对词汇的掌握比较单薄。在不断的学习 研讨中教师开始注重活动设计的层次性,通过循序渐进的活动推进,使学生能形成 从词到句到语段的输出,对单词的掌握不仅仅是单词的音、形、义,更注重对学生 已有语言的挖掘,通过对新旧知识的整合使学生的语言输出不断丰富。

  (3)教学内容由重语言知识转化为对语言文化的挖掘。教师能意识到语言文化 对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开始注重英语国家文化的渗透及中外文化 的比较。例如在教:Star 一词时,教师就出示了有星形标志的英语国家的国旗,让

   学生对这部分国家的国旗有个初步的了解,又如在教 circle 一词时,教师出示了 奥运五环标志,并向学生介绍不同颜色的 circle 代表着不同的州,学生在教师有 意识的文化渗透中丰富着自己的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如果教师在每一堂课中都能 有意识地进行语言文化的渗透对学生今后的跨文化交际打下扎实的基础。

  3、教学行为中的变化 (1)课堂关注由“教案”转向“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对教案的关注转 化到学生身上,能倾听学生的回答,并试着从中捕捉有效资源为教学服务,同时也 能通过对学生回答的关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由于对 学生的关注,对学生的回答不再是一些机械的重复,而是能做出自然的回应,让课 堂显得更生活化,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

  (2)活动形式由“单一型”转向“多样型”。能更多地运用 pair work, group work 等形式使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从中也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及合作能 力。

  (3)教师角色由“主导者”转向“引导者”。改变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满堂灌 的方式,能留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以上的一些变化可能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做的不是很完美,但是至少大部 分老师们都有了这样的意识,并开始在教学中尝试。

  4、发表或获奖论文 作者 论文题目 获奖级别 获奖时间 蔡亚波 《入情入境,有效拓展》 区二等 奖 2007 年 9 月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原则》 省学会三等奖 2007 年 12 月 《爱,更需要智慧》 区一等奖 2008 年 2 月 《论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策略》 省学会二等奖 2008 年 9 月 《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区一等奖 2008 年 9 月

   《让学生飞得更高》 区二等奖 2008 年 10 月 《互动中生成,生成中发展》 区三等奖 2009 年 9 月 《在互动式英语课堂中缔造精彩》 省二等奖 2009 年 12 月 《CAI 技术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发表于《时代英 2009 年 12 月 语报》 苏亚琴 《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区三等奖 2008 年 9 月 维》 《巧用生成促精彩》 省学会三等奖 2008 年 10 月 《阅读英语学习的绿色通道》 省学会三等奖 2009 年 9 月 《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技能》 区三等奖 2009 年 9 月 《妙用信息沟,搭建真实语言交流的区二等奖 2009 年 10 月 桥梁》 胡燕媛 《学会倾听,说学相长》 省师陶杯三等奖 2008 年 11 月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同课异构的实区一等奖 2009 年 10 月 践与思考》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同课异构的实市学会二等奖 2009 年 11 月 践与思考》 《映日荷花别样红》 省师陶杯二等奖 2009 年 11 月 《从同课异构反思小学英语阅读课省蓝天杯二等奖 2009 年 12 月 的教学》 王丽 《转变观念,教学相长》 发表于《时代英 2007 年 6 月 语报》 《创造生活化情境化的英语课堂》 区一等奖 2007 年 9 月 《呈现了解熟练运用,开创英语阅读区二等奖 2009 年 9 月

   新境界》 洪亚芬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省学会三等奖 2007 年 10 月 《英语教学中 Free Talk》的合理运发表于《常州教 2008 年 6 月 用 师教育》 《在真实交际中发展语言能力》 区二等奖 2009 年 9 月 蒋志娟 《运用信息技 术 激活英语课堂》 发表于《时代英 2007 年 8 月 语报》 5、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活动获奖情况 蔡亚波 微型课展评 区三等奖 2009 年 4 月 苏亚琴 教育技术能力竞赛 市三等 奖 2007 年 11 月 简笔画、板书技能展评 区二等奖 2009 年 4 月 韩翠 英语演讲展评 区二等奖 2009 年 4 月 唐洁霞 “骏马杯” 区三等奖 2007 年 5 月 (四)学生英语素养的提升 1、学生语言知识技能方面的变化 变化一:词汇拼写的方法性加强。这种变化特别表现于低年级的学生,由于教 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词汇拼写方法的渗透,如借助拼音与音标的相似性,或根据 词汇拼写的迁移能力(boy-toy, bear-pear„),学生在词汇拼背时不再是机械地死 记硬背,而是有方法可循。

  变化二:语言积累的丰厚。由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词汇在阅读中的 延伸与拓展,注重语言文化的渗透,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能获得更丰富的语言信 息,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积累比以往变得更丰厚。

  变化三:语段输出的完整。学生语言输出量与语言输入量是成正比的,由于语 言输入量的丰厚,再加上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新旧知识的整合能 力、培养学生语段输出的完整性与逻辑性,因此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起以往要更完整 与丰富。

   2、学习能力方面的变化 变化一:思维方式的变化。教师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善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 活动中的层次性能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学生的思维相比以往更 开拓活跃,同时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还善于加上自己个性化的或创新性的思想。

  变化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加强。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能利用学习工具,或 利用周围同学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变化三:小组合作能力的加强。在 pair work, group work 的活动中学生相互 之间能获取信息,交流信息,互相取长补短,在此过程中小组的合作能力加强。

  3、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获奖情况 学生姓名 获奖类型 获奖级别 获奖时间 辅导教师 包智健 小学英语朗诵比赛 区三等奖 2008 年 11 月 蔡亚波 薄立寒等 小学英语朗诵比赛 区二等奖 2008 年 11 月 苏亚琴 肖阳 小学英语朗诵比赛 区二等奖 2008 年 11 月 胡燕媛 朱丹妮 小 学英语朗诵比赛 区二等奖 2008 年 11 月 王丽 高逸文 小学英语朗诵比赛 区三等 奖 2008 年 11 月 韩翠 张倩 小学英语朗诵比赛 区二等奖 2009 年 11 月 韩翠 洪 欣瑜 小学英语朗诵比赛 区三等奖 2008 年 12 月 洪亚芬 刘丽梅 小学英语朗诵比 赛 区二等奖 2009 年 11 月 洪亚芬 丁萱 小学英语朗诵比赛 区三等奖 2009 年 11 月 洪欢骅 陈若凡 小学英语朗诵比赛 区二等奖 2009 年 11 月 洪欢骅 六、研究的研究困惑和反思 1、词汇专题研究的内涵如何丰富化 本学期,我校在词汇新授课、词汇句型课、词汇阅读课上进行了大力研究,积 累了较多的课例,但是在词汇课型的具体分类可以有很多,其内涵还可更为丰富, 如在词汇语法课、词汇写作课、词汇听力课等课型中,尚未能积累一定数量的课 例,因此没能在提炼出这些课型的共性特点和实践策略。

  2、教师对实践经验的提炼能力有待加强

   在词汇和阅读课型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有实践的勇气和智慧,但是 缺乏对实践经验的梳理,没能从更多的课例中提炼研究成果的能力,致使大量课例 存在,而专题研究经验缺乏,经验的提炼能力有待加强。

  3、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运用效能有待研究 即使是已经研究成型的课型,虽然在教研组层面由学科教导做过专题的讲座, 也在日常的校本研修过程中不断强化,在教研组的前移后续活动中结合具体的案例 进行了分析和再实践,但是在日常的常态调研活动中,仍能发现教师理念与实践之 间的差异: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做做不动。

  4、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以适应研究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强化学习,积极提高课题成员的理论素养,解读“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 念。

  2、积极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开展推广性研究。

  3、立足课堂,结合个人的小课题,推进日常化研究和后续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新基础教育文选》: 左焕琪《“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研究报告》 卜玉华《英语教学的基本性质及育人价值》 2、《英语课程标准》 3、林永荣~《生成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4、鲁子问等主编~《英语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篇三:初中英语课题研究

  浅谈乡土资源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整合

  【摘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美术教学提出了许多 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要求。

  农村美术教学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 存在着长期落后、举步不前的状况。学生享受美,创造美的权利 受到了剥夺。根据农村的地域特征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结合新课 程的基本理念,作为农村美术教育工作者,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 进行丰富多彩的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学探究和尝试。利用乡土资源 优势,开发课程资源,构建起一种开放的、既能容纳又能扩展的 乡土美术课程并落实于教学实践。随着人们对教育认识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深入人心,中小学美术教育逐步被人们重视起 来。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农村特色化 美术教学活动,使农村学校美术教学充满活力与生命力,也激起 农村孩子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的热情,并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爱好, 培养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课程资源 农村美术教育 提高审美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美术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课程 理念和教学要求。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大背景下,美术教师如 何走进美术新课程,如何在观念更新、知识更新和教学法实践中 贯彻实施新课程,走符合新课程特点的美术教学模式,是中小学 美术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将有利于美术教

   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实施教学策略,增强美术教学实效性,提 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特别是农村学校的美术 教学,由于受到学校的条件、学生的经验、地域特点的限制,学 生在美术表现能力方面,与城里的孩子有较大的差距。如何针对 乡村特点,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美术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 学模式,这将有助于提升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的活力,让更多的学 生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增强对大自 然、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

  要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学质量,仅依靠教教材、学 教材,那是远远不够的,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差距,与学 校的办学条件也有差距,如何挖掘新课程美术的课程资源,直接 关系到美术课的教学实效。

  1、传统的美术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限于教会学生“画画”, 新课改下的美术课是一门综合学科,有设计、手工制作、绘画、 欣赏等,能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和 谐,学生们对美术课的热情较高。

  2、新课程资源比较丰富,尽管乡下的学生装没有城里的孩 子见多识广,但就地取材的机会较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 源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借用这些资源我们可以开设一些 如树立粘贴画、彩绘鹅卵石、稻草人、剪纸、泥人制作、乡村建 筑和民俗民风探究等活动,这些足可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

   在农村学校工作任教期间,我发现虽然农村的美术教育起步 晚,并且受客观原因限制发展一直滞后,但其所具备的独特优势 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根据农村的地域特征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结 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觉得作为农村美术教育工作者,完全可 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多彩的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学实 施策略:

  1、让教学活动突破教材框框,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给 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教师不但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 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特色化美术教学顺应教改的需要,努力开发农村当地美术课 程资源,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的、 教师所擅长或有特殊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 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即充分 挖掘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 特色的美术课。如:野外写生、萝卜雕刻、稻梗手工艺术、家乡 建筑、变废为宝的综合实践等。

  2、开放教学过程,满足学生需要 (1).让学生走进生活。

   美术根植于生活。蓝天白云、山川河流、奇峰秀岭、红花绿 叶、水中的鱼、空中的鸟、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

  这些事物为农村的孩子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 由于独生子女现状和“家长承包制”,使孩子失去体验生活的机会, 缺少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因此,作为他们的美术老师,努力引导 他们走向自然、融入社会,开“源”建“库”。让学生嗅出生活的“清 新”,看出生活的美丽,品尝生活的快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 描绘生活、创造生活。一是让感受农村风貌,激发美感。农村是 个广阔天地。田野风光美、自然景观美等等,都是学生绘画的好 题材。“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罗 丹论艺术》)。因此,在特色化美术教学的探索中,我们应积极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 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农村田野风光是学生写生极好的题材资 源。田野、溪流、农舍、树木各具特色。这时带领学生身背画夹、 手拿画笔,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便在学生的手下诞生了……这样的 活动不但使学生兴趣盎然,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激发了对家乡的 热爱之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2).感受乡俗之趣,陶冶个性。

  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 的艺术生命力。如农家庆贺节日,他们有自己的方式:节俭了一 时的农民杀猪宰羊、走乡邻、访亲友……具农家特色的端午节、 元宵节、七夕等。不同的时节,农民有不同的庆贺方法。延续数

   百年的婚丧嫁娶的习俗之中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乡俗文化。学生 生活在这样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中,陶冶了个性和情操,增加了 对家乡的热爱,同是对美术的创作增添了不少素材。

  (3).了解家乡之变,激发乡情。

  改革开放以后,家乡富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

  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一幢幢小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四 通八达;一排排现代化工业厂房。这些都是现代新农村的亮丽风 景线。观察农家园,描绘农家美,激起爱家乡之情。通过观察、 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感受到家乡今天的飞速发展,此时引导 学生畅想未来,为家乡设计宏伟蓝图。如:我为家乡设计的未来、 家乡新貌摄影展等等,同时也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环境的日趋恶 化,此时引导学生通过画宣传画、变废为宝等活动,增强环保意 识。

  总之,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的美术资源库。我们应该 多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这片质朴的、可爱的土地,摄取身边的画 面,让学生尽情去描绘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及丰富多采的内心世 界,并以此来激发学生感受美术的活力与趣味。

  3、探究新的教法,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根据课程特点,我们可以多设计以活动为载体,学生喜闻乐 见的课堂模式,淡化说教痕迹,注重学生参与、体验和感受。如:

  根据教材组织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去田野、河边、草地上、

   花丛中写生。这样孩子们不但兴趣盎然,作品富有真情实感,而 且在宽松愉快而自由的环境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自 由发挥。在手工制作方面,教会学生活用各种材料,开拓表现手 法。如运用小溪边的卵石片、泥土、家禽羽毛、各种树叶、农家 的各种秸杆进行工艺制作,并开设相关的工艺课。

  另外,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看起来是“废品”的东西,经过 人们巧妙的构思,精心的制作,变成了可观赏、有价值的艺术品, 达到了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像这类的环保工艺教学 对于农村教学来说更具有优越性。农村的学生到处都可以见到树 木,各种各样的树叶是贴画教材的好材料,学生随处可采,既经 济又实惠。美术课前引导学生采集各种形状、颜色的树叶,放在 书里压平,阴干备用。美术课上让学生备好剪刀、胶水等工具, 然后指导学生在画纸上画草图,再选用合适的树叶修剪后组合拼 摆后粘贴成画。与此雷同的布贴画,黄豆、绿豆、红豆等植物种 子、树皮、树根、石子、瓷砖、易拉罐、旧报纸等都是绝好的美 术创作资源,在学生的手中都可以变成一幅幅漂亮的画或一个个 有用的东西。

  在每一个阶段后,举办“手工艺制作展”,通过展览以激发同 学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参与热情就 也更加高涨。在不知不觉中,绘画能力,动手能力都提高了,自 信心也增强了。同时,还培养锻炼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在平 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有助学生想象力和创作思维

   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同学们在审美、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方 面的提升。

  心里学家布鲁姆斯指出:“学习的最好兴趣就是对学习材料 发生兴趣”。如何让农村的孩子对美术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呢?作 为一名农村美术教师,就要开动脑筋,充分利用当地的生活资源 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开发出让学生感兴趣的美术活动课。例如 在课堂上我有时要求学生在校园里找出几种不同形状的叶子画 出来;有时课前让学生带个鸡蛋壳来,画个可爱有趣的脸蛋;有 时带些不同形状的石头,画上不同的图案等等,这些常见而不起 眼的自然事物,在学生的手下经常会出现许多让人眼前一亮的作 品。比如在进行版画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观察身边 物体的形状纹理。特别是对树的观察,树皮的纹理、树叶的形状、 树枝的生长过程,学生观察的兴趣很高,通过观察也从中得到了 很多:有的同学指着树皮的纹理说,这儿像老爷爷的头,这儿像 水流的瀑布、“太阳的光芒、“像天上的彩虹”、“像人参”……。有 的同学指着树叶说,像手掌,边上有小牙齿,真漂亮!树叶的形 状也是千姿百态的。“这棵树的树叶是椭圆形的。”“那个像一根 针。”“银杏树的叶子是扇形的”,还有“多边形”、“心形”的树叶…… 同学们通过观察搜集了许多有价值的素材,他们兴致勃勃地回到 教室,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作出一幅幅极具创意的版画作品。

  整节课学生兴致很高,直到下课,许多学生还依依不舍。所以选

   择身边随处可见的事物作为课程内容,不但可以活跃课堂,而且 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兴趣。

  实践证明,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 农村特色化美术教学活动,使农村学校美术教学充满活力与生命 力,也激起农村孩子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的热情,并在活动中培养 兴趣爱好,培养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作为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不断去钻 研、探讨、思考,主动、大胆开展农村特色化美术教学。这是时 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希望。只要我们做个有心 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善于在生活当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 本地方的学生的农村美术资源,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乡土的美术资 源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我们的农村美术课堂将会是形 式各异,多姿多彩,大放光芒!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2)齐大任主编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编辑部出版 2009 第 1 期 13 页

   (3)王大根 《美术教学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年8月

  

篇四:初中英语课题研究

  中学信息技术导学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学科导学案

  课题 Word 中文本的编辑

  课 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在要插入文字的地方添加文字。

  2、拖拉鼠标框选文字。

  3、使用删除键或者“删除”菜单删除文字。

  4、通过拖拉对象或使用“剪切/粘贴”功能移动文字。

  5、使用“复制/粘贴”功能复制内容。

  学会对上面的操作,并通过练习,能够熟练掌握。

  【课前预习】:

  通过对课本的阅读和提前预习,能够熟练把握所要学习的内容,对知识有

  初步的了解,能够对插入、选择、复制、移动、删除进行初级的操作,并能自 己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在课本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性的练习。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 1、拖拉鼠标框选文字。

  2、使用删除键或者“删除”菜单删除文字。

  3、通过拖拉对象或使用“剪切/粘贴”功能移动文字。

  4、使用“复制/粘贴”功能复制内容。

  (2)学习难点 通过拖拉对象或使用“剪切/粘贴”功能移动文字。

  使用“复制/粘贴”功能复制内容。

  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究,对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对

  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打字练习及展示】:

  将屏幕上的文字在五分钟练习时间内做一下打字练习。

  给学生展示一下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及修改后的效果,使其有大致的了

  解,引出下面的练习及学习操作。

  【课堂导学】:

  ofrualdinkgwtesc,pbyhm

   ofrualdinkgwtesc,pbyhm

   ofrualdinkgwtesc,pbyhm

   ofrualdinkgwtesc,pbyhm

  

篇五:初中英语课题研究

  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

   1.在水发生三态变化时,水分子的_____、和_____发生了改变, 水分子本身_____(填“有”或“无”)改变。

  提示:距离 排列方式 无

   2.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请结合你已有的知 识简要描述一下常温下水的颜色、状态、气味以及密度。

  提示:常温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密度为1 g·cm-3。

   【探究主题一】水的分解 阅读教材标题一内容,完成有关实验探究后,将下列空白处填 写完整:

  1.水的电解 (1)实验目的:验证水的元素组成。

   (2)实验现象。

  ①

  氧气

  氢气

  ②一段时间后,左右两支玻璃管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1_∶__2_。

  【巧思妙计】实验现象可简单记忆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3)文字表达式:_水__通__电___氢__气__+_氧__气__。

  (4)实验结论:水是由_氢__和__氧__两种 元素组成的。

  (5)水通电分解的实质。

  水分子分解时,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 氧分子,氢、氧分子分别聚集为氢气和氧气。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___两__种__或__两__种__以__上__其他物质的化 学反应。

   【探究讨论】 1.从物质的变化角度考虑,水的电解与水的蒸发有何不同? 提示:水电解的过程中,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两种新的物质,故属 于化学变化;水蒸发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由于没 有生成新的物质,故属于物理变化。

   2.“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说出你的理由。

  提示:本题可从多角度分析:(1)从物质变化角度分析:水通电 得到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而氢气和氧气混合,由于没有 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从物质类别上分析:如果水是 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则水应为混合物,而实际上水是纯净物。

   3.实验中氢气的体积往往大于氧气体积的2倍,结合所学知识探 究其原因。

  提示:①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比氢气大;②在电解过程中部分 氧气与电极发生了反应。

   【探究主题二】水的合成 阅读教材标题二内容,完成实验探究后,回答下列问题:

  1.水的合成 (1)氢气燃烧的现象。

  产生_淡__蓝___色的火焰,烧杯壁凝结有_水__雾___,用手触摸烧杯 _感__觉__发__烫__。

  (2)文字表达式。

  _氢__气__+_氧__气___点__燃____水____ (3)化合反应:__由__两__种__或__两__种__以__上__的__物__质__生__成__一__种__物__质__的化学 反应。

  (4)应用:氢气是大有前途的新型燃料。

   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化学性质。

  ①定义:_物__质__在_化__学__变__化__中__表__现__出__来__的性质。

  ②不同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在于_构__成__物__质__的__微__观__粒__子__不同。

  (2)物理性质的定义。

  _物__质__不__需__要__发__生__化__学__变__化__就__能__表__现__出__来__的性质,如物质的_颜__色__、 _气__味__、_状__态__、密度、熔点和沸点等。

   【探究讨论】 1.糖与水混合得到糖水的过程是否属于化合反应? 提示:不属于化合反应,因糖溶于水的过程主要是物理变化过程, 而化合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一种类型,只能用于化学变化。

   2.氢气被誉为“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你认为它作为新型燃料 的优点有哪些? 提示:①产物无污染;②制备氢气的原料水丰富且能循环使用;

  ③等质量的氢气燃烧比其他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高等。

   【考点一】水的电解实验 【典例1】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我的记录空间】选D。电解水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 过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事实,得出水由氢元素和 氧元素组成的结论。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典例2】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

  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 易燃烧,且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 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上述叙述可归纳出:

  (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燃酒精灯的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__, 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酒精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记录空间】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 水溶性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题中凡关于此 类性质的描述均属物理性质;而化学性质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 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等。由于酒精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这 些新的物质,因而酒精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而酒精汽化只是酒精 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物质状态的变化,因而属于物理变化。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酒精由于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 故可用来溶解其他物质;酒精易燃烧,且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故可作燃料。

  

推荐访问:课题研究 初中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