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路线和正面战场地位与作用?6篇

时间:2022-10-22 20:20: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篇一: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路线和正面战场地位与作用?

  浅析国民党军队抗战 -----国民党证明战场的特殊作用不容忽视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由于日本出兵入侵中国,中华民族面临 亡国灭种的危险,在此种情况下,国共两党放弃彼此成见,先后停止了国内战争,发表抗日 宣言,并建立联合政府,肩负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民族责任。那时,全国人民都开始意识到 一个政党,或一种政治势力都无法战胜日军,只有全民族性的抗战,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来 同日本进行长期持久战。

  因为无论是在装备方面还是在单兵素质方面,日军都要远远优于中国军队,所以中国军队三 四个师的战斗力才相当于敌人一个师团的战斗力,这还是理论上中国军队战略战术正确的情 形。而实际上,中国军队往往要调集八九个师才有可能歼灭日军的整个师团,这还要完全取 决于指挥官命令和战术成功执行! 国民党正面战场主张单纯依靠军队作战,在抗战后期才吸收了八路军的游击战术。前期很长 一段时间里,从东北到华北,从济南到上海,从京津到淞沪,到处都是国民党将士和日军作 战的身影,可结果却是一退再退一败再败,出现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广大国民党爱国将士不肯 奋勇作战,他们有着一腔爱国热情,也深知誓死不做亡国奴,只是种种原因迫使他们对这样 一种结果的无可奈何。这里面有国民党军队高层指挥失误的缘故,有中国军队装备和军事素 质低下的缘故,有不少卖国分子动摇军心,也有国民党内派系林立,勾心斗角,不能团结起 来抗击日本侵略军。

  虽说,由于种种原因国民党正面战场一系列战役的战果并不理想,而一退再退,丧失了大片 领土,确实应当指责国民党高层,但是自国民党将国民政府迁到重庆之后,这种情况就得到 了改观。因为在这时候国民党军队开始整训军队,更换新式装备,吸收游击战术等新的战术 方法,立足于获取民众支持。所以,军队的战斗力得以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日军由于国 力有限,兵源到了征收极限,西南腹地地形限制了机械化装备的使用,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沦 陷区的威胁等诸多原因战斗成效不如以前。因此,在中国领袖蒋介石的领导下,全国军队开 始转入有效地反击,并获得了许多场战役的胜利,还派出远征军进入缅甸,同缅甸战场上的 日军作战。

  中国战场的形式已经开始有利于中国军队, 这为日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从 1937 年到 1946 年, 纵观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个历史时期, 无论国民党军队还是正面战场都是抗战的 主要力量。国民党军队官兵作战勇敢,敢于牺牲,在装备极端弱势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能 坚持抗战, 同敌人浴血奋战, 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 勇于牺牲的不在少数, 诸如台儿庄战役, 万家岭战役等等完胜的战例很多都是他们爱国心的表现。

  国民党正面战场作为牵制日军大部分兵力的主要战场,以敌伤八百自损一千的牺牲精神,极 大地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虽然战术上是失败的,但从战略大局上来看,不仅中国战场作出 重大贡献,也因为牵制了很大数量的日军,从而有效地支援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战斗,为 同盟国的最终胜利发挥了特殊作用。

  

篇二: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路线和正面战场地位与作用?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中的作用

  一场卫国战争。

  经过八年血与火的洗礼, 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 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作为抗战主战场的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时期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多大的贡献,我们该如何评价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呢? 2005 年胡锦涛同志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 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

  “中 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 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 形成 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 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 ,这应该是中 国政府第一次正面肯定国名党正面战争的历史作用。

  但是,对于国名党抗日的正面战场,一直以来我们的认识都存在着偏颇。在我们从小学 到中学乃至大学的历史教育中,甚至一些影视作品的宣扬里,我们一直有这样的认识:抗日 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敌后抗日起了决定作用,中共及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英勇无比, 与日军交战打得日军是落荒而逃。与此相对,国民党军队则一路败退,从东北退到西南,从 南京撤到重庆,差点跑到成都。国民党军队腐败无能,只会打内战、镇压共产党及一切反对 势力,与日军交战往往一战即溃,望风而逃。对于这样的描述,我们是屡见不鲜,在此不必 一一列举,每个人心中有数。当然,这是与我们长期的宣传和教育分不开的,欲显胜利者的 光辉与伟大,其手下败将自然难逃其咎。

  然而,坦率地说,正确认识好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对于当前的 我国社会,有很重要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对台湾问题的何去何从,甚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看待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还是应该以历史事实为主,以团结国民党人为基础, 这样,才能做到正确、客观。抗日战争史一直是作为中共党史的一个阶段史加以描述的,因 此难免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这主要表现在,仅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而忽略甚 至否认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关于正面战场的描述,经常使用的字眼是“一溃千里” 、 “不战而逃” ,而对于国民党的评价,强调的也是“消极” 、 “妥协” 、 “分裂” 、 “反共”等等。

  即使有时提到正面战场, 一般地也只是介绍和表扬国民党官兵个人, 而对指挥者经常的评语 则是“片面抗战” 。这样的描述,不符合历史实际,容易产生误导,似乎国民党在战争中没 有起到一点积极作用意识形态的对立而造成的上述分歧, 对抗日战争研究产生了十分消极的 影响。

  历史并非可以随便戏说,它既要合乎历史存在的真实,又要合乎历史发展的逻 辑。那么,怎样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呢?我们只要简明地梳理一下那段历史,就不难 从中得出接近历史真相的结论。

  我们可以粗略地把抗战时期的正面战场划分为 2 个发展时期。

  (一)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7 年 7 月,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驻 军奋起抵抗,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 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 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 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 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

  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 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 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 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 3 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 “速 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 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三、支援了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第四、国民党中爱 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

   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第五、 “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扩大了中国 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 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 为领导机构和沿江、 沿海工厂、 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抗战相持与反 攻阶段的正面战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 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 取消极对敌,避战观战,消极抗日的态度,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 建立了“防共委员会” 。蒋介石则运用一切办法尽力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此后将大 量军队用于对付中共军队相继掀起三次反共高潮, 限制全国抗日民主力量。

  在政治上和军事 上基本上都是起消极作用的。

  由于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方针, 正面战场形势严重恶 化,以至于出现豫湘桂战役这样的大溃败。正面战场的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

  尽管国 民党抗战的态度较初期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在此时期钳制了大量的日军,并使敌人受 到一定的消耗,在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坚持和发展,减轻了敌后战场的压力。从战略上 讲,正面战场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

  中国军民以重大牺牲换来了国际尊重,美英等国先后放弃了租界和其它在华特权,中国 基本取得了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地位,终止了晚清以来的屈辱状况. 从整个抗战过程看,尽管 国民党在后期消极抗战, 积极反共, 但国民党政府的基本利益和民族利益总体来说是一致的, 它始终坚持抗日的方针,没有妥协投降,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8 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举行过 22 次重大战役,歼灭日军 100 余万,国民党军队伤 亡 321 万。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 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切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爱国官兵, 都为中国抗日战争的 胜利贡献了力量,都是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的。所以,认为正面战场是消极抗战的结论违 背历史事实。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是以史为鉴,国民党的历史是悲哀的、可耻的,中国共 产党必须汲取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有些人的错误思维和言论是根本错误的,甚至是可耻的, 是必须要放弃的,历史是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某些人的真实面目,以史为鉴,我 们才可能避免悲剧的重复,对日本的认识如此,对国民党的认识也应该如此,关键在于为现 实服务,科学、和谐地发展好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三: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路线和正面战场地位与作用?

  万方数据

   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作者:齐丽华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

  刊名:

  华章

  英文刊名:HUAZHANG

  年,卷(期):2011(4)

  被引用次数:1次

  1.吴晓晴对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何时形成的历史考察[期刊论文]-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2.史天经"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关于抗日战争的研究与宣传[期刊论文]-青年记者2005(10)

  3.黎世红.LI Shi-hong论抗战时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期刊论文]-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2)

  4.郑欣.郜世奇国民党在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中的历史作用[期刊论文]-黑龙江史志2008(22)

  5.周东江同学中最惨的还是林昭[期刊论文]-文学自由谈2003(5)

  6.卢继东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期刊论文]-文史杂志2005(6)

  7.任言简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期刊论文]-文史杂志2002(3)

  1.刘非.徐军抗战时期国民党对日政策探源[期刊论文]-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2013(11)

  引用本文格式:齐丽华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期刊论文]-华章 2011(4)

  

篇四: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路线和正面战场地位与作用?

  论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要性 经济管理类 11 班 11120584 周锦耀

  内容摘要:正面战场是指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的日军 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而国民党军队,正是这片战场上的主力军。八年抗 战的胜利, 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而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洗刷了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直战败的耻辱,这里面固然有共产党领导 的敌后战场的功劳,但也绝不能忽视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用。历经 八年血与火的洗礼,国民党军队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关键词:抗战 国民党 正面战场 重要性 一.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自 1937 年 7 月 7 日“七七事变”至 1938 年 10 月 25 日武汉会战止,期 间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共进行了 4 次重大会战——淞沪会战,太原 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虽然四次会战均以国民党军队战败而告终,但 在四大会战期间,面对日本方面的突然发难,中国军队在准备、装备、 训练、 士气都不如日军的情况下, 无畏牺牲, 寸土必争, 粉碎了日军 “三 个月灭亡中国”的疯狂幻想,为国家内部和解与国家转型争取了宝贵的 时间,同时对日本给予了沉重打击,为中国后来的僵持与反攻做出了巨 大贡献。

  在淞沪会战中,国民党投入了 75 万余军队,与入侵的 35 万余人的日军进 行了殊死搏斗,这场战役,是抗日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也是最惨烈的一次战 役,在闸北的四行仓库,国民党守军 400 余人,誓死坚守仓库,毙敌百余人,确 保四行仓库岿然不动,尽管在而后的撤退中仓库易手,但他们的英勇事迹轰 动中外,震慑了日军,振奋了全国人心,赢得国际社会的一片称颂声,给中 国带来了一定的积极的政治作用。淞沪会战后上海虽然沦陷,但因为国民党 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英勇奋战, 粉碎了日本 “三个月灭亡中国” 的狂妄计划, 为战略物资的迁出争取了时间。

  还有徐州会战,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奋力拼杀,日军渴望速战速 决,致使他们轻军冒进,台儿庄一战,国军付出了血的代价,在伤亡 1.9 万 余人情况下,消灭日军 1 万余人,尽管表面看起来并不光彩,但这是国军正 面战场上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值得一提的是,保卫战中国军曾组织多次敢死 队,明知九死一生,但敢死队员视死如归,踊跃报名,趁着夜色给予了日军 有力的一击。台儿庄保卫战以日军的撤退为终结,这一战,稳定了国军的军

   心,也提高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战场的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之 后的武汉会战苏联航空部队的参战奠定了条件。徐州会战后,遭受重创的日 军板垣,矶谷等主力师团再未对中国军队构成大的威胁。

  二. 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在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军主要进行了三次长沙会战。长沙会战的目的, 是保卫长江地区,保卫陪都重庆。三次长沙会战,可以说均以中方的胜利而 告终。第一次长沙会战,正值德军横扫欧洲之际,而中方在正面战场的胜利 引起了西方各国对于中国局势的关注;第二次长沙会战,正值苏军全线溃败 之际,尽管国民党军曾一度损兵折将,但最终长沙也未易手;第三次长沙会 战,正值太平洋战争爆发,盟军一度溃败之际,而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 给反法西斯同盟国吃了颗定心丸,也为后来反法西斯同盟在中国战场上扭转 乾坤奠定了基础。三次长沙会战后,中美苏英成为当时了盟军的四大强国, 中国战区也由此成立,同时使中国与列强签定的许多不平等条约得以废除, 公共租界得以归还中国,领事裁判权被取消,可以说,长沙会战,打出了中 国人的士气,打出了我们民族魂。

  三. 战略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 由于英法在欧洲战事节节败退,东南亚被日军趁机侵占,英国渴望借助 中国的力量支援其远东殖民地方面的军事,挽救远东殖民地的危机,在这种 大背景下,英方请求中方出兵。遂国民党军队将主力部队转移至东南亚地区。

  中国远征军在此进行的滇缅战争, 不仅保护了中国后方滇缅公路的物资运输, 还为美英军在东南亚与日军战争的胜利铺平了道路。中国远征军取得一次 一次的胜利,是建立在以数倍甚至十数倍于日军的伤亡之上的,这是个 看似惨败的结局,但我们必须记住,这是中国正面战场唯一取得全胜的 攻势性作战,同时也取得了抗战中仅有的几次对日军的全歼战。

  这是由 于中国远征军在战略反攻阶段的出色表现, 1945 年日本的最终投降奠 为 定了基础, 为中国在战后的联合国之中赢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那些牺牲在外国深山密林里的忠魂值得我们尊敬、敬仰。

  总结:许多人会抱着反动派的眼光去看待国民党,但正是由于国民党在正面 战场上的积极作用,前赴后继,消耗着日军的有生力量,直至战争结束,国 民党军队付出了重大牺牲。从爱国主义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同样重要,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正是因为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浴血奋战,让本抱着闪电战,速战 速决战略的日军陷入了持久战的泥潭,使日本越发的感觉到了兵力的不足, 物资的匮乏,战略上被迫由攻转为相持。而持久战正是中国的抗战策略。正

   面战场的消耗保证了中国持久战思想的实行,确保抗战的最终胜利。设想下 如果没有正面战场的消耗,日军也许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进军后方,后果将不 堪设想。所以我们的抗战并不是光靠小米加步枪,只用游击战、麻雀战、地 道战、地雷战就能打赢的。它是用了重兵集团与敌人浴血奋战,才打赢的! 尽管在抗日战争的后期,国民党内部消极应战,蒋介石有保存实力,转向对 中共包围的嫌疑,但必须承认,国民党内部的爱国官兵对于正面战场的积极 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战争期间,国民党陆军有 321 万 1418 名官兵壮烈牺 牲,其中包括 8 名上将,41 名中将,71 名少将。国民党空军有 6164 名飞行 员血洒长空, 2468 架战机被击落。

  国民党海军全军覆没, 所有舰艇全部打光。

  也正因为正面战场的作用,中国才会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参考文献:1.《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郭汝瑰 著 2. 《抗日战争史》丛书 铁血远征——中国远征军印缅抗战 田玄 著 对老师的建议:进入上海大学一个学期,有幸能听讲到栾科军老师的中国近 现代史课,在之前选课的时候,就发现乐乎网上对栾老师的评价极高,一个 学期上课下来,觉得名不虚传,作为理科出身的学生,我未曾想过我对历史 有多达浓厚的兴趣,也许正是老师那句“忽视过去的人,在未来的行程里只 是缺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给予了我深刻的印象,让我有了学好历史信心。

  一学期下来的感受,老师喜欢书本与视频教学相结合,的确,单靠书本的内 容回事我们感觉单调乏味,而与视频相结合后,我们会产生些别样的趣味, 我特别喜欢这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会使我们对历史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此, 我也想给老师提些小建议:1.我希望老师在以后的课堂中能采用一些更加风 趣的语言,是课堂更加活跃;2.我希望老师以后更多的采用视频的方式,这 样记忆会更加深刻些。

  疑问:曾听老师说老师对抗战颇有研究,在这请教几个问题:1.对于彭德怀 与百团大战我们应如何评价,教科书上赞扬的是彭德怀的伟大的指挥能力, 而从资料中了解到百团大战最后成了彭德怀文革时被批判的罪证;2.抗战时 共军与国军谁击毙击伤的敌人较多?

  

篇五: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路线和正面战场地位与作用?

  试题: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 用?

  [国开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

  答:1937 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时,国民党政府在名义上对中央军和川军、滇军、桂军、粤军、东北军、 西北军等全国陆军进行了整编,编成 178 个师,这当中也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3 个师,总作战兵 力在 200 万人以上,数量相当于侵华日军的 3 倍。国民党军队担负了抗击日军正面战场的任务。但是, 在全面抗战初期,中国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大捷外,其余的会战都以失利撤退告终,一年就致使 2 亿人口 的区域沦陷。除了当时中国的国力、军队的武器装备和供应,以及操纵武器的战斗员素质都不如日军外, 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战的政策也难逃其责。因此,正确认识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对于我们今天深刻 反思那场战争,真正汲取历史教训非常有必要。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军队的 抗战。这是一条反人民的路线,它的目的是要保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党专政的政治制度。

  必须看清国民党政府抗日的两重性——既坚持了八年抗战,又腐败无能一再丧失失地。

  1931 年 9 月,日本关东军以 2 万多人突袭东北。尽管当地有十几万中国正规军,但无论南京政府 还是东北军都采取“不抵抗主义”,很快丢掉 80 万平方公里土地。

  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得寸进尺,1932 年又发动进攻上海的一·二八事变,1933 年突破长城并直逼 北平、天津,国民党军队才开始被动抵抗,结果又签订屈辱的退兵让地条约。这样的“消极抗日”政策 即使在国民党内部也引发了众怒,最终导致了西安事变。

  第二,国民党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实行“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和单纯 的阵地防御战,并存在利用暂时的抵御换取日方妥协的思想,因而导致正面战场的溃败,使大面积的国 土沦入敌手。

  1937 年 7 月至 8 月间日军进攻平津和上海,国民党政府才开始全面抗战,不过仍同日本谈判希望 媾和。后来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为首的投降派对抗战丧失信心,竟纠合 20 多名中央委员、58 名将官 率 60 余万军队降日,组织伪政权并充当伪军,成为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一直拖至 1941 年 12 月 9 日, 蒋介石眼见日军袭击珍珠港引来美国参战后,才正式对日宣战。

  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牺牲是巨大的,特别是广大爱国将士在凶残、强大的日军面前英勇抗敌、 宁死不屈,表现出了伟大的民族气节,可歌可泣。但是,也要看到,22 次会战中,仅有为取得外援反 攻滇缅一役是主动进攻,其余都是被动防御。

  第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广大爱国官兵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表现出了空 前的爱国激情和不畏强暴、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贡 献。

  1.国军在正面战场上拖住了日本陆军 80%的兵力,粉碎了日军北上进攻苏联的计划。

   2.国民政府先后动员了 743 万军队对日作战,基本上歼灭了日军的主力部队,在亚洲日本总共投入 了 42 个师团的兵力,其中投在中国的就有 34 个师团。

  3.国军在对日作战中,虽然败多胜少,但是以空间换取时间的作战理论大大消耗了日军的优势力量, 日军虽然攻占的地方多,但是经过激烈的战斗,部队伤亡特别大,每攻占一座城市就要分兵把守,长期 以来就会造成官兵疲于奔命,战线太长,补给跟不上,部队无法得到及时修整,无力再次进行第二次大 规模进攻,国军虽然丢的地方多,但是可以随时得到补充,为以后的反攻创造了机会。

  4.选择了正确的盟友-美国,通过与美国的合作,1943 年 2 月-1945 年 4 月期间,沉重打击了日军 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

  5.8 年抗战国军是承受了 80%的侵华日军,大大减轻了解放区人民的抗日压力,1937 年 7 月-1945 年 8 月间,国军共击毙侵华日军 165 万人,而被解放区军民击毙的侵华日军总共不超过 30 万。

  6.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赢得了所有欧美战胜国的尊敬。但同时,抗战胜利前夕,国 民党正面战场反遭大败,又丢弃了 40 个师的装备。

  进入 1944 年春夏季之后,世界各反法西斯战场都在节节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也展开 了“游击反攻”,惟独中国正面战场却出现了大溃败。在日军针对豫湘桂的“一号作战”中,国民党军 丢失 6000 万人口广大区域,丢弃了 40 个师的装备,一直败退到贵州独山。1945 年初,日军又打通了 从河南至广西边境和广州的“大陆交通线”,国民党政府甚至准备迁都到偏远的西昌。

  第四,国民党正面战场起到了维系全国抗战的作用,但在抗战各个阶段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 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能够积极抗战;在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政府开始实行“消 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方针,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 国民党政府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是有限的。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战略防御阶段,表现为:粉碎了日本的速胜计划;为中共起了掩护作用;鼓舞了士气;掩护了西南 抗战基地的营建,为内迁争取了时间;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社会的同情。

  在相持阶段,表现为:仍然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对日本侵略继续组织了抵抗;牵制了日本在 华兵力的 4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解放区战场的压力;国民党站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一边,并 以大国身份参加了一系列国际会议。

  国民党军队与日军的 22 次会战,大都是被动防御,但中国军队广大将士的英勇精神可歌可泣。

  从卢沟桥事变至 1938 年武汉失守的一年多时间内,正面战场上国民党 200 万军队抵御 70 万日军, 虽一再败退,但多数官兵表现英勇,装备劣势的中国军队还能给日军以许多意外重创。那时,中国仅得 到苏联给予的 3 亿美元援助,美英因害怕得罪日本而不敢干预。1937 年秋的淞沪抗战是正面战场最惨 烈的一战,国民政府投入 70 个师即全国 1/3 的兵力抗击日军。由于上海便于日军发挥海空优势,中国 军队在无险可守的地形上坚守 3 个月伤亡 25 万人,虽杀伤日军 4 万多人,却因幻想外援而一味被动僵

  

篇六: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路线和正面战场地位与作用?

  如何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及其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 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 的阵地防御战。

  ❖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 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 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 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 限。

  思考:为什么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空前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 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参加的团结抗日的全民族统一战线。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特点:

  ❖ ①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 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又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 产阶级。

   ❖ ②有政权、军队的合作。国共两党的合作实际上是两党分别领导的两种政权、两种 军队在全民族抗战总目标下的合作,但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防政府和联合统帅部。

  ❖ ③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在共同目标之下, 各自贯彻自己的纲领。涉及合作抗日的事,一般都是采取临时协商、谈判的特殊形 式加以解决。

  试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 战场。

  ❖ 中国的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之不敢贸然北进,从而使苏联得以集中兵 力对付德国,避免东西两面作战;同时也推迟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并使 之在发动和进行战争时由于兵力不足而不能全力南进,从而减轻了美、英军队受到 的压力。

  ❖ 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大大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 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 阿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啊。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 的重要后方记得,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 总之,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 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 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 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 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 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 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 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

  ❖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 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进行合作的动因、合作方式及其意义。

  ❖ 两党再次合作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导致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促成的,包括国民 党政府内部一部分先进人士在内的抗日民主力量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不 计前嫌,为了民族大义决定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合作,共同抗日,是关键因素。同 时,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在全国各族人民要求抗日的推动之下,被迫停止内战,与中 国共产党联合抗日,也是值得肯定的。

  ❖ 两党第二次合作是党外合作,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和军队承认接受蒋介石国 民党政府的领导,承认蒋介石是最高统帅,但同时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包括对八路 军和新四军的独立领导权。

  ❖ 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基础和核心保障。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合作,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实

   现,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政治保证。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日本:

  根本原因:蓄谋已久,既定侵华政策发展的必然. ——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 现实原因:摆脱经济危机的需要

  中国:

  有利条件:国内政局是国共十年对峙。

  国际:

  英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以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

  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在战略防御阶段,敌后的游击战处于辅助地位。而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 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起到了削弱敌人、壮大自己、逐步改变敌强我弱态势和 为实行战略反攻准备条件的作用

  

推荐访问:国民党 抗日 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