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钉钉群直播”打造高效在线课堂的应用实践探究10篇

时间:2022-10-23 11:20: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篇一:基于“钉钉群直播”打造高效在线课堂的应用实践探究

  “钉钉”线上教学的得与失 今年因为疫情从寒假到现在也没有开学,为了应对新的形势, 实现停学不听课的目标,居家教学成了唯一的选择,老师们纷纷转变 教学方式,从面对面,处于同一教室,变成师生在各自家里通过手机和 电脑实现线上教学。我市教育局及时培训了钉钉办公软件,我作为我校 的网络管理员和钉钉的使用者,结合钉钉软件 谈谈线上教学的得与失。

  钉钉的好处:

  一、 可以让教育局对下面各个学校建立一个统一,整合的办公管理

  平台,老师们的优质课可以进行推送,全市优质课资源实现 共享,同一课可以直接择优观看。让学生不分学校,同年级 享受一样的名师授课,真正的站在一个起跑线上。

  二、 班主任管理学生方便了,各种统计报表,各种统计学生作业, 统 计检查很方便,平时上课用直播,播放课如果遇到学生缺课, 可以看回放。考试是用会议模式也能实现远程监考。

  三、 老师们居家办公,每天钉钉打卡,签到定位,汇报体温,会议 精神传达很快能够知道谁看了,谁没有,统计迅速准确。

  四、 钉钉软件个人服务出。如钉钉运动,每天看看群里同事们的运 动排名,激励自己居家健身,不要赖在床上,宅家也要坚持锻 炼。钉钉的自学助手很多,并且学完还发证书;售后服务也 很棒,我咨询过的问题都能很快回复。

  五、 由于没有开学,有许多功能都没有使用,不过他的功能确实

   很强大,省去纸张浪费,让学生居家能够和老师实现实时沟 通。

  不足之处:

  一、 孩子每天长时间看着手机,加上光线和网络原因,有时信号 会出现模糊和断音,孩子的注意力有限,无法始终注意在手 机或电脑上,教师不能快速发现学生的小动作,及时进行纠 正,长期下去对学生的视力伤害很大。

  二、 小学生自控力查,前期父母在家可以看着,后期家长们陆续 复工,没人监督,有的学生开着手机在玩游戏,有的用手机 搜答案。使老师和家长不能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

  三、 老师每天直播课 8 点开始,总有几个学生不上线,老师要等 几分钟,课后老师因为不能和学生见面,不能及时准确通过 看学生的言行举止判断学生的知识理解情况,会不自觉的讲 的过细时间过长,浪费了时间。老师的批评也因为距离学生 远,效果打了折扣,小学生存在掩耳盗铃的心理,对老师的 话不在言听计从,老师的权威性下降。

  四、 在家通过网络学习,家的环境各种各样,有鸟鸣狗叫声,也 有父母吵架声,炒菜声和打麻将等等各种噪音,孩子无法进 入安静的学习状态中。家长也因为学历和工作等问题,对孩 子出现的心理问题不能尽快发现,也不会对学生进行心理疏 导。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既要用钉钉等各种线上教学工具为

   教学服务,也要发现他们的各种不足之处,取长补短,让软 件更好的为师生服务。

  

篇二:基于“钉钉群直播”打造高效在线课堂的应用实践探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21 世纪,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 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个性化.这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既 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对这种日新月异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我国新一轮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 受,大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通过转变教师的教 学行为,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形成对 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由此,一个新的课题提了出来——探究性 学习.它是一种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学习方式,开展探究性学 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关注的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探究方法的多样性, 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更加注重研究过程,重视应用和个 体的体验及全员参与,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为目标.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 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 和态度的学习方式.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该怎样进行探究性学习呢?本文主要从以下几 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动机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行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所以激发 学生探究的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动机是指激励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因。因此,教 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谱写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 教学篇章。

  1、以旧引新,沟通引趣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提出启发性、思考性强的问题,使学 生感到新知不新,难又不难,激发学生尝试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例如,教学《在幻灯片中插 入图片》时,教师先出示一张插有剪贴画和图片文件的幻灯片,先让学生观察欣赏,然后指 出:本作品中插入剪贴画和图片文件使用了你以前在 word 里学过的方法,请你用探索和研 究的学习方法来制作一张同样效果的作品。这样,会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尝试探究中去。

  2、制造误区,设疑生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认识是从不全面、不深刻甚至常出谬 误的多次反复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制作误区就是针对教学中学生易错易漏的知识内容、难以 掌握的基本技能等预设陷阱,让学生预先体验错误,以杜绝或少犯同样的错误。如在讲授 windows98 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后,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 个隐含的目录中,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 导学生进行分析,他们便可能找出“被删除、被更名、被设置为隐含属性、被复制到其它目 录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进一步分析,肯定其正确的方 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掉进陷阱的体验往往比走一段直路更容易使人记 忆犹新,通过制造误区,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3、安排游戏,寓学于乐将益智游戏引入课堂,寓学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 带动手实践中主动去探索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鼠标的操作是 windows 操作的基 础,单纯练习鼠标的操作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安排了《纸牌游戏》内容。要求 学生自己研究怎样启动纸牌游戏?怎么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两人一组边看书边操 作边研究,紧张地忙碌起来。

  4、设置故事情境,引发求知欲,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一些有趣的故事 片段,使学生在聚精会神听故事的同时,进人到新课意境。例如,在“画直线和曲线”教学时, 首先设置一个故事情境:有一只很爱冒险的小熊坐着热气球去环球旅行。一天,它乘坐的热 气球坏了,降落在一个孤岛上。同学们,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小熊离开孤岛吗?教师然后指出:

  让我们一起造一艘帆船带小熊离开孤岛吧。通过故事导入,新颖、自然、能立刻引起学生的

   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5、说明意义,激发兴趣通过一定的方式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说明当前学习对

  未来学习的意义或社会实践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从而产生探究的动机。例如:

  学习画图时,告诉学生电视上的动画都是用计算机画的,让那些画面之所以能动起来是由动 画设计者编好了程序,然后在电视上放出来,我们就可以看到动画了,你们如果学好了计算 机画图,那你们也可以自己编动画了。此外,还可以触及儿童的情感领域,唤起心灵的共鸣, 由情感驱使学生要探究。无论是好奇、好动、求知,还是情感的需求,都促其形成一种努力 去探究的心里。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强的小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 种满足,一种乐趣,其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内在动机产生, 这就保证学生在接触新知时,带着积极的情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创设条件,提供学生探究的机会 1、自主探究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本来就应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自主探究, 就是让每个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根据各自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 去发现,引导他们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等活动, 再创造出新的知识来。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刻意追求课时的完整;要鼓励 学生大胆猜想,不人云亦云;也要作些引导,当学生探究成熟要引导学生自我审视,自己发 现问题,自我调整矫正,让他们自己走向成功。如教学《保存文件》,教师把保存文件的方 法分解为几个任务,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分解。任务的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单一任 务到综合任务,循序渐进,具有连贯性。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引出每一个任务后,就放手让学 生进行操作,让学生通过操作自己发现问题、产生疑问。当学生产生疑惑时,教师没有急于 解答,而是让学生相互研究,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 不单单获得了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更能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自主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 志,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探究和创造能力。

  2、合作交流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科研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通 常都是组建课题小组或项目小组,按一定方案,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序地研究并最终达 到研究目标的。探究式学习“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体验,也常常采 取小组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让他们在合作学习小组中,与伙伴共同努力,提出问题、制定 方案、收集信息、讨论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使问题得到解决。如教学《创作 图画》一课时,教师从学生的美术作业中挑选一幅雪景图,要求“请大家联系美术老师所教 的作画步骤,围绕画好这幅雪景图所需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充分讨论,形成画图方案,再 在计算机上画图。”根据目标,学生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各个探究小组就忙开了:查课 本、找资料、小组讨论、上机摸索、积极验证、认真总结、解决问题,最终确定画图实施方 案。学生在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中,参与程度更高,自身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获得了知识,提 高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新时代所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

  3、实践运用。新课程标准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探究式学习也注重把探究成功的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这里的实践运用不是练习题 的技能操练,而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仍然是一个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了解和弄 清实际问题的各种关系,使问题得到解决。教师设计问题,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 握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创设必须发挥创造性经过 探究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这样的实践运用,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和运筹优化的策略。例如:在讲画图时,在活用“画图”讲解完后,要求学生画一幅“雪景”, 有些学生提出画了雪人后,后面的图画就很难修改,复杂的图画更是如此。此问题我鼓励学 生自己想办法解决,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待下节上机操作课,大部分学生能兴趣盎然地带 着问题上机求解,有学生就想出了开两个画图窗口,在一个窗口画好雪人后在粘贴到另一个

   窗口中,通过上机操作实践,不仅解决了问题,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借助工具独立 创新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可视情况给以思路提示和引导,对个别学生的独特的思路,积极 鼓励和表扬,启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的比较, 使得画图软件的操作融会贯通。每个环节中学生的活动都是自主的,为学生系统地提供自主 探究、充分展现、合作交流——自我体验的时间和空间,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真正成 为学习的主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地培养。

  三、指导方法,使学生学会探究除了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创造探究的机会外,还必须 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探究,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必须以知 识教学作为载体,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获得一般思维(如:分析、综合、 判断、推理等),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因为唯有深深铭刻于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方法、研究 方法以及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等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

  另外,在思考观察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要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同中求异,异中求 同;动手操作时,要按步骤要求进行,动作要规范、准确。既要动眼看、动手做,还要动脑 想,动口说等等。信息技术教育蕴藏的能量是无法估量的,我们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 究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篇三:基于“钉钉群直播”打造高效在线课堂的应用实践探究

  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案例

  生铁冢镇中心学校 苏士欣

  信息技术支持的导入环节优化(一)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本课的名称:统计与可能性

  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1、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律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

  能性。

  2、知道判断游戏公平性的方法是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3、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

  导入环节在这堂课的意义:

  课课堂导入是否精彩,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动力和气氛。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通过

  声、光、图等,把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变成直观形象的视听语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 觉,从而激发其情感和兴趣。本节课,由比赛时裁判运用的方法是否公平,引发学生的兴趣, 激起学生探究欲,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快速集中,并且主动去探索答案。

  信息技术如何起到优化作用:

  本次在导入中,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比赛,裁判的硬币,更生动直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导入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导入环节上要说的话,预估的时间,所采用的信息技术支持(请 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导入效果,并截取重要画面,链接相应的文档)呈现在下 表中。

  导入语

  时间

  信息技术支持

  30 秒 在一个演示文稿的界面中,呈现问题

  同学们看过足球比赛吗?育才小学四年

  与一枚硬币,引起学生好奇心

  级的同学正在进行一场足球比赛。课件出

   示问题,比赛开始前,裁判用抛硬币决定

  谁先开球。你认为公平吗?

  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优化(二)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本课的名称:

  统计与可能性 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1、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律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 能性。

  2、知道判断游戏公平性的方法是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3、能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出发,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游戏方案。

  4、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

  简述讲授环节的目的和内容,怎样应用信息技术的,以及信息技术是怎样起到优化作用的 讲授环节的目的:

  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律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 能性。

  知道判断游戏公平性的方法是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能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出 发,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游戏方案。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

  讲授环节的内容:

  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的等可能性,公平性相关的知识,可能性大小的判断。

  信息技术的优化作用: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佳。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记” 一些知识点,而不关注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内涵,学生们就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 其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识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 识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们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 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我们的学生了 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除此之外在培养学生态度方面也有不可替代作用,比如, 本课中利用课件呈现的数学家们的实验数据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讲授设计

  教学活动简述

  信息技术支持

  抛硬币试验

  课件出示表格及实验操作注意

  现在拿出课前准备的硬币,我们来做抛硬币的实验。

  事项。

  看看结果是不是真的和我们说的一样。

  把所有小组的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的次数、总次数 分别求和。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 朝上的次数仍然是非常接近的。

  课件呈现结论,并用红色字体强 调关键字

  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优化(三)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本课的名称:

  统计与可能性

  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1、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律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 能性。

  2、知道判断游戏公平性的方法是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3、能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出发,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游戏方案。

  4、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该环节的教学、评价目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呈现在下表中。

  在“评价工具”一栏中,除量规外,其他均需信息技术的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 术来优化评价环节,并截取重要画面,链接相应的文档)。

  教学活动

  评价目的

  评价方法

  评价工具

   小法官,判断是非 选一选

  知识掌握程度 独自完成判断 题 集体展示

  判断事件可能 小组完成

  性大小

  集体展示

  

篇四:基于“钉钉群直播”打造高效在线课堂的应用实践探究

  信息化教学反思 我校去年九月份为了响应信息化教学,创办了十二个信 息班,其中七年级八个班,八年级四个班。本着“走出去, 拿过来”宗旨,已经在不断探索中取得了初具规模的可喜的 成果。但是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对信息化教学还是存在这样 那样的疑问,尤其是对于电子白的操作及应用。下面就此问 题我说说我的一些看法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多媒体网络教学辅助手段为优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 件,但是很多使用多媒体的误区都源于缺乏正确的现代教学 观念,所以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很重要。多媒体现代化的 形象性和可视性使它成为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了师 生的视线,但它只是一种教学形式,如果我们过于追求教学的 高科技,把一堂课搞得热热闹闹,声光电结合,未必就达到了我 们所希望的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以学生 为中心的课堂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在传统的课堂教 学中,教师的角色是设计者、组织者、启发帮助者和评判者, 而学生是知识接受者。在多媒体教室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翻 译知识的传播者和呈现者,而是变为翻译知识的引导者,学生 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的探究者 和意义建构的主体。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处理好多媒体教学和 传统教学的关系,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关系,教师主导和学

   生主体的关系。现代化教学注重的是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 学习主体性,教师力求改变传统的教师权威地位,把学生变为 课堂的主动参与者,而教师则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指导者和 协助者。所以在多媒体授课中我们要认识到计算机只是教学 形式,用在什么地方,达到什么目的都必须由教学内容来决定, 只有充实的内容和完善的形式的结合才能更好地传授知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式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传统 教学模式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接受能力,取 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二、利用好广博的信息资源 当前的翻译教学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翻译实践的能力,使 之能适应社会需求,同时鉴于翻译注重时效和实践的特点,课 堂教学的选材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多媒体的可视可读,内容呈 现量大,声色并行的教学手段显然给翻译教学提供了很大帮 助,尤其是网络提供给教师课堂结合社会的可能性。如何利用 好新教学模式带来的广博的信息资源是教学备课的重要内 容。首先,多媒体课件的选材可以结合教材和课外内容。对翻 译教学来说,没有哪本教科书可以囊括师生的全部需求,其理 论呈现和例证都有一定的片面和局限,因为翻译所涉及的学 术和实践范围非常广,而且不同院校,以及本科专科不同的学 生群体水平不一,需求不一,培养方向也不同,这都要求教师能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很多情况下,我

   们都需要大量课外内容的补充。除了部分参考书,网络能提供 给教师最新最好的材料。我们可以通过 Google 或百度搜索, 从网上下载相关教学内容,选择有两种参考译文以上的文章 或段落,文学类与非文学类语篇兼顾,适当增加与现实生活关 系密切的时文译例,比如奥巴马的访华讲话,上海世博会的相 关话题等。充实的内容和良好的选材不仅增添了课堂的趣味 性,更是宜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其次,教师可以 在课堂上直接连接一些翻译软件,帮助同学们进行课堂翻译 训练。比如课上使用金山词霸等网上查询工具,便于在讲解待 译语篇时随时点击重点词语,向学生展示其含义。还有国外的 巴比伦翻译家,翻译魔术师,国内的中国在线翻译网和华健翻 译网等免费的翻译软件,我们都可以把它们搬上课堂。这样做 的效果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利用校外资源,如何解决自己碰到 的难点,如何更好地寻找学习的途径,从而促进自主学习能 力。

  三、坚持互动原则 过多地使用和依赖机器容易造成课堂机械,学生同样丧 失兴趣和注意力。鉴于上文分析多媒体教学的缺点,我们在教 学中尤其要注重进行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 学中要扮演一个组织者、启发者、评判者的角色。也就是说, 教师除了要有主题、有秩序地组织课堂教学,还要启发学生自 主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及时、正确地总结、

   归纳、评价他们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不仅是师生的互动, 我们还要组织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为 每个学生的认知机构和认知水平不一样,学生之间的合作既 能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减少学习中的困难,又能增加人际情 感交流,激励学习兴趣,从而获得高效高质量的学习效果。所 以,教师应有的放矢地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某些内容进行必要 的讲解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 生的应用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注意多媒体的合理选择和 正确使用,充分考虑课型特点和课程教学目的,结合教师的授 课与学生的反馈情况。把握好多媒体的度,不让其喧宾夺主, 避免长期使学生注视屏幕而疏于交流,教师备课时务必要考 虑如何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在教学设计中要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使多媒体教学有较强的针对性。多媒 体的选择和设计应突出教学各环节的学习重点,有针对性地 使用,凸显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特点。教师在使用 PowerPoint 要尽量使文字简明扼要。文字过多会使学生的注 意力集中在阅读或记笔记上,而不是在教师的讲解上,从而影 响授课的效果。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同时,我们要认识到 课堂中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既可以多 媒体为媒介,也可以是传统课堂的交流形式,只有把多媒体课 堂和传统课堂互动方式有机结合才能创造出理想的互动环 境。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纽马克说过“: 要想通过教学让某些 人成为出色的翻译家就像企图通过教学让某人成为语言专 家一样困难。你所能做的只能是给学生一些启示,一些实践, 作为教师,你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引导他们通过 自身的努力去提高水平。”这个道理很简单,与其给人金子,不 如教给点金术。只有学生自身有学习的渴求,有独立进行学习 的能力,才会真正地进行深入的学习。自主学习是终身学习的 需要,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前提。翻译教学尤其如此, 光靠几节翻译课还是很不够的,真正个人能力的提高需要课 外更多的努力。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着力于教会学生学习 的方法,课外则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对学生加以指导。鼓 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利于调动 学生的主动性和挖掘学生潜能。网络能提供智能化的阶段评 价和各种各样的检测方式,学生可以随时检查自己对知识的 掌握情况,教师也能更清楚更具体地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成 效。这样,教师对自己所教和学生对自己所学都心中有数。运 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将教学内容通过网络发布给学生,学 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学生遇到问题,可及 时与教师、同学进行网上交流。通过这种课堂教学的延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采取与自身水平相适应的速度学 习。

   随着高度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学和研究的信息化成为 时代的必然。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主导的信息化教学革新 了翻译课的信息传递模式,它为实现现代教学所倡导的以学 生为中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提供了良好的 条件。如何合理且合度地使用它是我们完善这一新型教学模 式的关键。吸取传统教学模式的长处,结合信息教学的先进手 段,秉承培养学生翻译能力为主的教学思想,完善教学内容的 设计和选材,我们才能利用好这个教学平台,创造最佳的教学 效果。

  

篇五:基于“钉钉群直播”打造高效在线课堂的应用实践探究

  1、微课设计与制作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

  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 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 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对教师而言, 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 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 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 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 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 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 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 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那么, 如何设计一节好的微课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了解微课的定义及作用 要想设计一节好的微课,我认为,首先要了解微课的定 义和作用: 1、微课是指利用 5-10 分钟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 知识点、考点、例题、作业题、或教学经验的一种微视频。

  2、微课的作用:启惑、解惑而非授业,用于(不受时间、 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教育,不能代替课堂新知识的教学。

  二、选择和分析处理知识点

   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 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 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 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我通常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热门的考点、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 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我选择了“数字 oneten(1-10)”作为一个知识点设计一节微课,让学生在短 暂的 10 分钟内整体感知、认读并且能够初步使用数字one -ten(1-10),突破了课本单元教学中的两个重难点。

  三、选择合适的微课类型 微课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讲授类--适用于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

  这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类型。

  2、问答类--适用于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 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 或巩固检查知识。

  3、启发类--适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

   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 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 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

  4、讨论类--适用于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 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 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

  5、演示类--适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 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或通过现代教学手 段,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

  6、练习类--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 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 能、技巧或行为习惯。

  7、实验类--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 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 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

  8、表演类--适用于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对教学内 容进行戏剧化的模仿表演和再现,以达到学习交流和娱乐的 目的,促进审美感受和提高学习兴趣。

  9、自主学习类--适用于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 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 习目标。

  10、合作学习类--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

   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

  11、探究学习类--适用于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

  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 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 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设计每个微课前,根据所要讲解的知识点选择适当的微课类 型,有助于提高微课堂的效果。

  例如:在设计小学三年级英语微课“数字 one-ten(1-1 0)”时,我根据知识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了“练习类” 的微课类型,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操练中掌握相 关的知识点。

  四、构建完整精炼的教学过程 1、切入课题要新颖、迅速 由于微课时间短少,因此在设计微课时要注意切入课题 的方法、途径力求新颖、迅速而且要与题目关联紧凑,以把 更多的时间分配给内容的讲授。在微课教学设计中,我通常 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切题:

  (1)设置一个题目引入课题。

  (2)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

  (3)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

  (4)开门见山进入课题。

  (5)设置一个疑问,悬念等进入课题。

   2、讲授线索要鲜明 在微课的设计中,要求尽可能的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 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在讲授重点内容时如需罗列论据, 罗列论据必须做到精而简,力求论据的充分、准确,不会引 发新的疑问。在设计微课时要注意巧妙启发、积极引导,力 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圆满完成微课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3、结尾要快捷 在微课的设计中,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内容要点的 归纳。好的微课小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加深学 生所学内容的印象,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在微课的小结中, 因为前面重点内容的讲授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因此,微课小 节不在于长而在于精,小节的方法要科学、快捷。

  4、力求创新,亮点耀眼 在微课的设计中,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亮点。这个亮点, 可以是深入浅出的讲授,可以是细致入微的剖析,可以是激 情四溢的朗诵,可以是精妙完美的课堂结构,也可以是准确 生动的教学语言等等。微课教学有了自己独特的亮点,才能 提升微课的水准。

  五、制作实用的微课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 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 具,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

   改变传统教学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因此,在设计微课 的过程中,制作实用、有效的课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认 为制作微课课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具有美感 一个好的微课课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 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使人赏心悦目获得美的享受,优质的 微课课件是内容与优美形式的完美统一。

  2、动静结合 动态画面能使课件精彩动人,静态画面能给人更多的思 索空间,因此在设计微课课件时要注意让动态画面和静态画 面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增强微课堂的教学效果。

  3、合理安排信息量 在制作微课课件时,充分利用认知学习和教学设计理 论,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求,有效组织信息资源, 提供适度的信息量,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扩大学生视野, 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在制作微课课件 时,合理安排信息量可以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 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

  4、要容易操作 为了方便教学,微课课件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 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 确的菜单、按钮和图标,最好支持鼠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

   盘操作,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操作,尽量设置好各部分内容 之间的转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跳跃。

  在微课中使用课件能令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虎添翼, 使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 我都会很注重课件的制作。

  2、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真正要设计与 制作一个高质量的微课,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里简单地 说说在设计与制作微课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设计与制作前的问题。在一个微课设计与制作之前, 首先要想到的是,你这节微课要讲什么内容。毕竟微课本身 就定位在"微" ,时间很短,一般都是在 4 到 5 分钟之内,不 宜超过8分钟,所以内容的选择非常关键,在这么短的时间 内一定要把知识点讲清楚。其实微课我觉得内容应该是考试 的重点又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与之无关的我觉得在微课上体 现的就不明显。这也许是微课与其他一些微电影、微信、微 博的区别吧!其次就是制作课件,由于时间很短,所以课件页 数应该控制在 5-8 页,同时在页面上应该力求简洁、大方、 重点突出。所以在备课上一定要下足功夫,写好微教案,不 要只照着 PPT 来念。

  2、设计与制作中的问题。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当中,要 注意周围的环境,一定要安静,这样才能保证最后录制出来 的效果更好,由于设计与制作中视频显示自己,所以在着装

   和坐姿上要注意,这个可以先把摄像头调整到最佳位置。录 制的过程当中,一定把把一些无关的页面关闭,还有一些自 己的个人信息要注意不要泄露出来,因为录制时会截取屏幕 的。其次就是录制过程当中要注意语速,语速与鼠标点击要 对应好,以免有不真实之嫌。再个就是录制结束时注意及时 点击"结束"按钮。

  3、设计与制作后的问题。一个微课录制结束之后, 一定要把之前的视频从头往后看一遍,由于之前录制时录制 完不知道结束按钮在哪,就导致后面多余了一段视频,所以 要进行视频剪切,再转换成相应的格式。

  

篇六:基于“钉钉群直播”打造高效在线课堂的应用实践探究

  学校线上教学 以“名校同步课堂”作为远程教学主渠道 以“钉钉平台”为辅助扎实做好延期开学教学

  工作预案 为了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同时减少各位老师的备课量及 备课时间,建议各班以“名校同步课堂”作为开展远程同步 教学的主渠道;以“钉钉平台”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直播辅 导、师生交流、作业管理等工作的主平台进行学习途径,扎 实做好延期开学期间的教学工作。

  为使“名校同步课堂”的课程与我校实际相结合,要求 各年级以年级各备课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牵头负责,实行 “一师背一课”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由备课组长牵头,将每一课分配给每一位任课老师, 也可以由任课老师挑选适合自己的课。以补充“名师同步课 堂”与我校学生实际针对性。如第一课王老师讲,第二课李 老师讲。第三课张老师讲。第四课郭老师讲。一轮结束之后, 第五课再重新安排,依次进行…… 2.各备课组长需将前两单元的具体授课安排汇报给包级 领导,由包级领导上报校委会。

  3.本方法需要在钉钉群内采用多群联播的手段。例如, 一(1)班谭老师备第一课,在给本班学生直播第一课的上 课过程时,可连接一(2),一(3)一(4)班的班级群。一

   年级四个班可同时观看谭老师的直播课堂。所以需要一年级 四位语文老师同时在这四个班的钉钉群中,由各班班主任把 每位上课老师拉进本班群即可。

  4.各班在上课时参与听课学生数及参与观看回放的学生 数,需截屏发给各班主任,由班主任上报给包级领导。

  5.听课结束后,各位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需布置作 业,并要求学生家长在线提交。截屏发给班主任上报包级领 导。

  6.作业上交情况及老师的批改情况也需截屏发给班主 任,由班主任上报包级领导。

  包年级领导将备课组长以及任课老师汇总到班主任处 的各种教学工作以,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作业完成 情况在校委会群中汇报。

  ***学校 2020 年 2 月 21 日

  

篇七:基于“钉钉群直播”打造高效在线课堂的应用实践探究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6 篇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6 篇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6 篇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6 篇。短短几天的培训,云计 算、大数据、MOOC ,不断刷新我的认知。当今世界,计算机及网络技 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 互联网+ 概念的提出,让信息的获取、分析、 处理、应用成为人们基本的能力。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 在 互联网+ 的环境中,让信息技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 成长,成为教育新的探索和发展方向。虽然学习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 天,但专家们博大精深的专业知识水平、精彩的语言表达能力、诙谐 幽默的讲座风格,让我获益颇多,回顾培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收 获:

  一.时代呼唤教师信息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 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已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 既给教育带来的令人激动的、史无前例的巨大机会,也为教师提高能 力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学校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场所,是 他们展现才能的舞台。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的新角色越来越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获得有效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和参 与者。

  二.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环境下专业发展成为学校不可忽视的一个环 节

  第 1 页 共 14 页

   在校园网络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无论是从资金的分配,还是从 培训的内容来看,都只注重技术层面的培训,忽视了教育思想、教育 观念、教学设计方法、技术整合等方面的培训,忽视了营造一个信息 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引导教师 掌握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教 师运用所学的方法去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是 学校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网络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是一位 既有理论知识,又能熟练应用技术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专业化人员, 培训的方法不能仅仅是教授先进的信息技术理论,重要的是让教师通 过参与培训活动,获得基本素质和技能,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 学。从传统课堂到网络环境下的 互动 课堂,再到课堂中 APP 的应 用,这告诉我们信息技术的使用要因课制宜,灵活多样,策略适当, 不能利用计算机投影将课本 搬家 ,把传统的 人灌 变为现代的 电 灌。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呼唤教师自我更新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存在着巨大差异。传统教学以教 师授课为主,网络环境下以教师启发、引导并与学生共同探讨为主;传 统教学基本上是灌输式教学,信息化条件下是交互式教学;传统课堂教 学目标单一,注重知识、注重智力;信息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多样性,智 力与非智力并重,注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 此,教师要适应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变迁,必须应对挑战,主动 进行自我更新。

  第 2 页 共 14 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简 单运用过程,它必将引发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把课堂还给 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创新精神与实 践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把世界引进教室,使课堂成为社会的组成部 分,使学生与现实零距离接触;把信息化为知识,把知识化为智慧,使 有限的课时得到最大的收益。为此,面对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浪潮, 教师应该是信息、思想及知识的先觉者,更多、更快、更好地传播最 新、最前沿的先进文化信息。教学不只是传授语言逻辑知识,更重要 的是要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加工和运用信息资源的综合能力,培养 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专业知识的更新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 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精神,增强专业修养、掌握教育规 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

  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始终保持 旺盛的生命力。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观察他人教学的同时,反思自己 的教学,并在理论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树立终身学习和 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观念,只有这样才会从自己的生命体验中懂得终身 学习的价值,努力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和 能力,真正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理论实践与文化的统一。

  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它呼唤教师的创造,要求教师具有较强 的科研意识、科研知识与能力,永远站在学科的前言,矢志不逾地追 求真理。没有科研活动,只靠背讲义,念讲义的教师是不称职的、落

  第 3 页 共 14 页

   伍的教师。科研能力是高质量教育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 象的反思能力,尤其是利用信息化环境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开拓、 创新能力。

  此次培训让我更深层次感受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 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运用教育信 息技术,丰富自己的学习资源,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倡导和运 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以优化课堂教学, 推进教师专业化、信息化的协调发展,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 方式的变革,进而促进学校新的发展,紧跟形势,与时俱进,在校园 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篇五:

  从 20xx 年 x 月 x 日起,我参加了合山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 升工程培训,在这次网络培训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信息技术 在教学中的应用,虽然不是面对面教学,但我依然觉得很充实。因为 在这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好的教学方 法,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中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 足。作为时代的教师,深知自己在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但通过 这些日子的学习,我坚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一定能更进一步。

  下面 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体会:

  1.课程学习与研讨交流收获; 在学习中我不仅掌握了多媒体软件的相关技术,如图片处理,视 频音频加工等等,更加了解到现在需要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 而不再是以前的只是与学科整合,我们要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

  

篇八:基于“钉钉群直播”打造高效在线课堂的应用实践探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

   因为传统的教育存在着很多弊端, 所以要对它进行改革。那么开展信息技 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是我国当前信息技 术教育应用和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 题。但在这个热点之前我国教育改革的 是什么?答案当然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 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概念

   融合---可解释为综合、融合、集成、成为整 体、一体化等。从哲学的意义上,融合通常是 指若干相关事物或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合成为 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构建和程序化过程。在这 一个过程中,既是此事物“融合于”彼事物的 过程,又是彼事物“融合于”此事物的过程, 其结果是引起这些相关事物的共同发展变化, 以及合成一个新的统一整体。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区别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不同

  “融合”要求实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整 合”不要求,也不关注这种变革,整合强调的是在 教育教学中要用到的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融 合则包含着互不分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一体 化的过程,强调有机的结合、无缝的链接,而不是 谁辅教学的整合,与助了谁,而是二者要逐渐融为 一体。

  融合的关键要做到:

  1、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科学教学。

  2、“融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和信息技术简

  单的“拼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意义

   一、融合要实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实施模 式的优化选择。

   二、“融合”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 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特征

   学生学习目标:信息技术知识内容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和目标。如“以任务驱动作 为学习目标”的方式,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写一篇作文或者画一幅画来掌握信息技术 课程中的某个知识和技能。

   教师教与学生的学: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育学,作为工具, 我们关心的是有哪些方面是可以更有效地为提高和改善教学服务?还有哪些技术和 方法值得人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提高?带着这些问题,合理的应用这些技术,最终直 接或者间接地达到或实现与学科融合之目的。工具层面可分为下几个主要方面:

  1、教学直观演示工具:如PPT软件、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或者素材库、模拟 软件、计算机外接传感器来动态地演示某些实验或者科学现象等

  2、学生个性化学习工具:

  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形成娱乐游戏为一体的个别化学习 课件,如国际上提出的“电子作业支持系统(EPSS)”

  3、小组合作学习工具:基于Internet网络的合作学习,合作模式有竞争、合同、伙伴 和角色扮演四种。(10-11页)

  4、师生交流工具:博客、BBS、聊天室或Email等,提提供有声有色的如超媒体、流媒 体、虚拟现实等技术。

  5、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加工和认知工具  课程开发:这一层面是指将信息技术实际地融入到学科课程中,使其成为有机整体中

  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环境

   技术发展与学习环境的构成 1、学习环境的构成:如:课桌、黑板、粉笔、教室实验室、参考书、教具 、学具、学习空间等。

  2、方式与手段的发展

   常见学校信息化的学习环境 1、计算机教室 2、多媒体教室 3、网络教室 4、信息化增强学科实验室 5、录课室(微格教室) 6、教室研讨室 7、学习频道

   学习平台和学习软件的变化 1、学习平台:Blackboard和Moodle 2、学科学习软件:如数学几何画板、物理仿真实验室、化学虚拟实验室、 小学科学虚拟实验插件、数码生物显微系统、敏特英语(特别适合单词记 忆学习)、网络中不同级别编曲软件(支持音乐学科学习)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要求

   明确信息技术的内涵  做好融合的基础---资源融合  理顺融合的途径---过程融合  明确融合的目的---能力融合  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方法

   传统讲授式法  合作学习法  探究性学习法

   网络条件下的学科教学融合-----教育云技术

  一、云计算的概念---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 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 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 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支援能够被快速提供, 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者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 的交互。如搜索引擎、网络信箱,360云盘、百度云 盘、金山快盘等;再如银行、交通、医疗等系统。

  二、教育云---云计算在教育领域中的迁移称为“教育云 ”,包括了教育信息化所必须的一切硬件计算资源, 这些资源经虚拟化之后,向教育机构、教育从业人员 和学员提供一个良好的为教育领域提供云服务的平台 。

   未来的教室

  1、国外研究现状:该未来教室主要传递一种“处处是学习场所 ,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的理念,学生人手一个电子书包, 将学习与生活融合在一起。未来的教室里设置了五个情景,无 论是教室或者社交场所,桌面都设置有触控式大屏幕,学生只 要将电子书包放置于课桌附近,电子书包就会自动连接到大屏 幕,方便与其他学生交流、互动、组成小组,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还会收到教室传递的任务。

  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未来教室的硬件包含教师端的电子白板 、实物投影机、触控笔记型计算机和学生端的电子书、小笔电 、数字比等;软件则由博客、实施追踪、补救教学等系统与硬 件进行无缝整合;各科目的多媒体互动数字教材更是为了教室 的灵魂角色,而无线宽带网络环境则是为了教室的基础建设。

  11

   未来的课堂1-------翻转课堂

   翻转课堂的定义---就是在正式的学习中,学生在课 前利用教室分发的数字材料(音视频、电子材料等) 自主的学习课程,接着在课堂上参与同伴和教师的互 动活动(解疑、解惑、探究等)并完成练习的一种教 学形态。

   翻转课堂的优势 1、可以帮助繁忙的学生 2、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增加了课堂互动 4、让教师更了解学生 5、实现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6、改变了课堂管理

  12

   翻转课堂的精彩案例1

  13

   翻转课堂的精彩案例2

  14

   未来的课堂2------微课

  一、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 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篇九:基于“钉钉群直播”打造高效在线课堂的应用实践探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 式和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还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应 用能力,还有利于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的创新。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教学 融合

  随着互联网络时代的到来,在学校的教育中,我们必然会在学科 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来检索、收集、分析、处理所教学科的有关资料, 促进该学科的教与学。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不仅有利 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文化水平。未来社会的 建设者和接班人都应该是高素质、高起点的人才,能全面适应突飞猛进 的科学技术,并能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并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结合 现状谈谈如何才能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融合。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遇到的现状 (一)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认识不到位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就是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 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

   现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 革,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 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但是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 件教学就是将两者融合了,这就是在理解上有偏差、不全面。

  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教学内容、教 学过程结合起来,有机融合在一节课里,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 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教学,提高 学习效率,又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 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学 习素质

  (二)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开展存在畏惧的心理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开展首先需要学科教师不 断探索和研究如何进行有机融合。有些教师不愿意钻研新方法,在思 想上存在着懒惰的心理;其次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还需要现代化 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教龄偏大的教师对新技术的使用缺乏信心,便 不愿使用。

  (三)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需掌握的技术操作还不足

  信息技术是与学科进行融合的工具,如果技术不到位,融合就不 能有效顺利地进行,对于非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而言,提高自身的信 息素养也是他们所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 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环境的创设 工具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将各种教 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的方法,相互融合, 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如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24 火烧云》一课,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快的特点, 播放 34 秒钟小视频,生动又直观,不需要过多的讲解。有利于帮助学 生理解四个“一会儿”,有利于展开想象,像马、像狗、像狮子,为我们 展示了五彩缤纷、变化多端的火烧云。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 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同时应具备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并能在 虚拟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法律意识。

  大量的网络信息,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 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新的 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必须能够利用资源自主地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 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会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 论;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

   在信息时代中,知识的更新率加快,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出现了 更多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在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大 背景下,要求学习者能够具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态度并能付诸于日常生 活实践中,要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够自我组织,并能控制整个学习 过程,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有利于要运用创造性思维理论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有利于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否将直接决定 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程 度的强弱。首先,学校要根据应用的需要来进行信息化设备的配备,这 是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重要支持的物理环境。对于在 课堂上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融合方面研究的教师和提供信息技 术支持 的教师给予政策上的鼓励。学校内部要建立教学资源数据库, 教育主 管部门应该组织名师及时更新教学资源数据库,大开教学资源数据平台, 我在新冠疫情阶段利用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湖北教育云”上 的资源。在新冠疫情“停课不停学”阶段,开展网络教学,依托在线课 程教学资源、多元网络授课平台,作为网络教学的磨刀石,真正充分运 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观念,通过理论学习讲座、亲 身实践体验,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有利于改变 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 的掌握,有利于增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和实 践的信心。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手 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在移动学 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信息技术手 段的应用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是课内课外教育 的新模式。

  如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赵州桥》这一课,回顾一下我在教学 中应用了信息技术手段。《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 并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全文文字优美,描写生动。

  然而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单一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领会赵州桥 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基于此,我在教学中较多地信息技术 教学手段。

  

篇十:基于“钉钉群直播”打造高效在线课堂的应用实践探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福州八中智慧中心 林奇峰

  2018年8月24日

   计算机改变了绝大多数领域,却 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

  ——Steve Jobs

  乔布斯之问

   《智慧校园总体框架》

  (GBT36342-2018) 2018-06-07发布 2019-0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教育部印发 2018年4月13日发布 文件编号教技〔2018〕6号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

  从整合——深度融合——融合创新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

  坚持融合创新。发挥技术优势,变 革传统模式,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 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从融合应用阶段迈 入创新发展阶段,不仅实现常态化应用, 更要达成全方位创新。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教育部印发 2018年4月13日发布 文件编号教技〔2018〕6号

   6

   结构性变革的内涵

  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 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 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

  路径与方法

  认识变革具体内容 实施创新教学模式 探索教学相关因素 开发学科学习资源

  阐 述 内 容

   教育部门需要进 行由技术支持的重大 结构性变革。

  主导 - 主体相 结合的课堂教学结 构

  何克抗教授

  学校教育是整个教育系 统的主体与核心,那么教育 系统结构性变革的关键及主 要内容就应是学校教育系统 的结构性变革。在学校教育 中,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因 此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 革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结构的 变革。

   “课堂教学结构性变革”的内涵

  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 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 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性变革”的内涵

  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自主探究、 协作学习、多重交互、资源共享。

  新型的教与学方式只有在正确的教育思想观 念的指导下, 并在相关学习资源的支持下, 才 有可能改变为既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又能 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 合”教学结构。

   路径与方法

  要深刻认识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的具体内容,这 需要先了解什么是课堂教学结构。

  要实施能有效变革课堂教学结构的创新教学模 式,并把这个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要开发出相关学科的丰富学习资源。

  要探索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相关因素。

  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11

   教师 学生

  首先, 教师要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知识的

  课堂教学结构

  灌输者, 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课织堂教学者结构、指导者,

  教学

  内容

  教学

  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学生媒体良好

  课情堂教操学结构的培育者。

  课堂教学结构

  12

   其次, 学生要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和外部刺激

  学生

  的被动接受者, 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

  课堂教学结构

  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情感体验与内化的

  主体。

  13

   再次, 教学内容要由单纯依赖一本教材, 转

  变为以教材为主, 并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

  教学 源 (如学科专题网站、资源库、案例库、光

  内容

  盘等) 配套支持。

  课堂教学结构

  14

   最后, 教学媒体要由辅助教师突破重点、难

  点的形象化教学工具, 转变为既能辅助教师

  “教”, 又能促进学生自主地“学”的工具, 成为 教学

  媒体

  学生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情感体

  验与内化的工具。

  课堂教学结构

  15

   体

  汇

  测试

  宝

  成绩

  导入

  实施能有效变革课堂教学结构的创新教学模式

  一是运用信息技术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生成 数据

  根据数据 分组

  安排分层、个性化的 训练内容

  16

   实施能有效变革课堂教学结构的创新教学模式

  一是运用信息技术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17

   公开课安排情况

  双百板教室:红字为正式上课、黑字为试上课

  上午

  2 3

  下午

  6 7

  星期一4.2 刘国伟 刘国伟 李淑影 林莎 刘国伟

  郑敏娜

  星期二4.3 郑敏娜 陈舒婷 郑敏娜 刘国伟 林婷 刘国伟 陈舒婷 陈舒婷

  星期三4.4 林婷 万庆红 李淑影 林莎 郑敏娜 郑敏娜

  星期日4.8 星期一4.9 星期二4.10 星期三4.11 星期四4.12 星期五4.13

  1 郑敏娜

  刘国伟

  郑敏娜

  林婷

  陈达辉

  上午

  2 3

  陈舒婷 郑敏娜

  刘国伟 林婷

  林婷 郑敏娜

  万庆红 万庆红

  林婷 万庆红

  林莎 刘国伟

  4 李淑影

  万庆红

  陈舒婷

  李景洲

  陈舒婷

  李景洲

  林莎

  王攀

  郑敏娜

  郑敏娜

  陈达辉

  下午

  6 7

  刘国伟 刘国伟

  李淑影 陈舒婷

  陈达辉 林婷

  郑敏娜

  陈舒婷 林奇峰

  李景洲

  陈舒婷

  陈舒婷

  18

   公开课安排情况

  史地实验室:红字为正式上课、黑字为试上课

  星期日4.8 星期一4.9 星期二4.10

  1 2 上午 3 4 5 6 下午 7 8

  林梓 林梓

  朱永钦 朱永钦

  陈玉兰 朱永钦 陈玉兰 陈玉兰

  林蒨 朱永钦

  叶秀金

  陈玉兰 陈玉兰

  星期三 4.11

  陈玉兰 刘成

  星期四 4.12 叶秀金 朱永钦 陈玉兰

  叶秀金 林梓

  星期五 4.13

  刘成

  19

   学科 姓名

  王攀

  (双白板)

  语文

  李淑影

  (双白板)

  林蒨

  (史地实验室)

  数学

  李景洲

  (双白板)

  叶秀金

  (史地实验室)

  英语

  林梓

  (史地实验室)

  郑敏娜

  (双白板)

  陈舒婷

  (双白板)

  智慧课堂的应用情况

  使用功能 画笔、板擦 画笔、板擦、屏幕广播、草稿箱、互动选择题、投票 画笔、板擦 画笔、板擦、互动选择题 画笔、板擦、屏幕广播 画笔、板擦、屏幕广播、实物展台 画笔、板擦、电子书、拍照讲解、智学网智批改、互动主观题 画笔、板擦、智学网智批改、互动主观题

  20

   学科 姓名

  历史 政治 物理

  林婷

  (双白板)

  万庆红

  (双白板)

  朱永钦

  (史地实验室)

  陈玉兰

  (史地实验室)

  刘成

  (史地实验室)

  智慧课堂的应用情况

  使用功能 画笔、板擦、屏幕广播、分享、互动主观题

  画笔、板擦、拍照讲解、学生平板批注 画笔、板擦、屏幕广播、投票

  画笔、板擦、屏幕广播、投票、讨论 画笔、板擦、作业平台

  林莎 画笔、板擦、拍照讲解、云端报告、分享、智学网学情分析、作业平台学案、互动选择

  生物 (双白板)

  题、电子书、聚焦、互动主观题(添加题面)、草稿箱、屏幕广播

  刘国伟

  (双白板)

  通用技术

  林奇峰

  (双百板)

  画笔、板擦、作业平台学案、智学网作业中心、互动选择题、屏幕广播

  画笔、板擦

  21

   智慧课堂的应用情况分析

  此次公开课从试课到正式上课期间,针对对于开课教师的平板使 用培训,并在陆续的磨课过程中,结合教师课程设计进行产品功能的 匹配,达到老师能够了解智慧课堂功能,并能够熟练的运用,尽管部 分老师只是使用了基本的平板功能,但是老师们对于使用平板上课的 方式较为接受,在有学生机的情况下积极性较高。

  

推荐访问:在线 高效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