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规划】安定区设施农业发展规划【精选推荐】

时间:2023-05-09 08:10: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设施农业发展规划为了进一步加快全区设施农业产业发展步伐,全面提升设施农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促进设施农业持续、稳定、快速和高效发展,结合全区农业生产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一、发展现状安定区现有设施农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规划】安定区设施农业发展规划【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农业规划】安定区设施农业发展规划【精选推荐】



设施农业发展规划


为了进一步加快全区设施农业产业发展步伐,全面提升设施农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促进设施农业持续、稳定、快速和高效发展,结合全区农业生产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安定区现有设施农业基地4259亩,其中日光温室20363068座,塑料大棚22237464座。“十一五”时期新增日光温室591363亩(2010年新增日光温室480座,295亩),塑料大棚2960710亩(2010年新增1660382亩)。设施农业总产量17870吨,总产值3640万元。日光温室建设由有立柱向高光效机制厚墙体钢拱架无立柱方向发展。蔬菜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无公害蔬菜发展面积进一步扩大,2010年全区无公害蔬菜达4.1万亩,设施蔬菜大部分达到无公害标准。黑光灯、黄板诱杀害虫、营养钵育苗、温室卷帘机、滴灌等新技术,博耐系列黄瓜、航椒系列辣椒,冬玉系列西葫芦等新品种得到推广应用。

经过近年来的试验示范,机制厚墙体钢拱架无立柱日光温室已在内官镇内官村、锦屏村,符川镇金星村,西巩镇中驿村,凤翔镇中川村等地得到了规模发展,内官和锦屏村亩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带动了周边群众兴建新型温室的积极性,发展设施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举措。在设施农业产量大幅增加,品质明显改善的同时,蔬菜经营近年来也正在由松散型、粗放型向集约型、专业型方向转化,产品由追求产量向追求品质方向转化,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已成为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先后在城区和内官镇建立了南川、内官蔬菜市场两大专业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超过1亿元,使区内外蔬菜、瓜果经营有了一个集散地和内外交流的窗口。同时通过成立蔬菜生产协会,引进大批冷藏加工企业,促进了我区设施农业的信息交流和产业化开发,为设施农业的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经验做法

1. 制定优惠政策,调动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因地制宜,从资金扶持、承包用地、协调贷款、解决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发挥了政府在设施农业起步阶段的协调、引导作用,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2.设施农业正在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设施蔬菜生产由单一的春提早向秋延晚和冬季生产发展,实现了由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增收的转变。据调查,目前我区日光温室亩纯收入多数为10000元—12000元,高的达2万元,已经成为种植业中经济效益最高的产业之一,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3.设施农产品品种日益丰富,自给率不断提高。目前,设施农业从过去以生产蔬菜为主,逐步向生产马铃薯原种生产以及食用菌、花卉、经济作物育苗等多领域发展。设施农业使得冬季鲜菜数量逐年增加,上市蔬菜的品种向叶菜、果菜、茎菜等多品种方向发展,达到了30余种。除12月下旬—2月中旬外,本地菜基本能满足供应,部分鲜菜还供应到外地市场,有效地改善了的我区冬季鲜菜供应。

4.设施农业发展规模化成效初显。经过多年发展,我区设施农业生产已从最初以市郊为中心,向周边乡镇扩展,基地建设逐步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目前已形成了以凤翔镇中川芹菜生产基地,李家嘴村黄瓜生产基地,福台村食用菌生产基地等为代表的专业化生产村。

5.设施农业向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步伐加快。随着设施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能力的提高,我区积极建立市场营销网络,加大了市场的新建和改造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发挥中介组织和经纪人在市场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产品流通,扩大产品销售量。

6.外向型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快。近年来,我区以南方各大市场为目标,依托地缘优势,积极探索和发展外向型设施农业,促进反季节蔬菜输出,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拱棚辣椒等反季节蔬菜近年来开始外销到外地市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区设施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先进区县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是一部分群众对设施农业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二是规模偏小,自给能力仍然有限;三是科技服务力量薄弱,科技人员的技术指导、实际操作技能和从业农民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四是投入机制不完善,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的投入机制尚未形成;五是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比较缓慢,以农民为主体的产销合作组织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设施农业作为我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优质高效农业的重要举措,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推广应用人工设施、人工控制环境工程技术和工业化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挖掘农业增长潜力,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提高我区农业集约化、市场化程度和高效、低耗水平。

(二)发展目标:借助“引洮工程”带来的发展机遇,按照“规模调大、结构调佳、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总体思路,以提高设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把科技园区建设和设施农业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增加投入,加快发展以机制后墙日光节能温室、大中小拱棚相结合的设施建设,扩大设施农业生产规模;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设施农业产出率和效益;以市场需求为先导,丰富设施农产品种类,优化品种结构;以设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前提,打造安全、优质、绿色、有机的设施农产品名优品牌;以加快服务体系和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为载体,把设施农业同外向型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开拓市内外市场,促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我区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7759亩,其中日光温室面积2636亩,塑料大棚面积5123亩。“十二五”时期每年新建日光温室200120亩,塑料大棚2000580亩,设施农业平均亩产值达到1.2万元,总产值8000万元,形成设施蔬菜、食用菌、瓜果等鲜活农产品大生产、大流通的格局。同时,本着标准水平高、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高的原则,突出示范和带动作用,集中人力、财力、科技投入,重点建设三个高标准设施农业示范区和二个设施农业生产基地。

1.三个高标准设施农业示范区:

1)内官千亩设施蔬菜示范区。以内官为核心,辐射符川、凤翔和香泉,新建日光温室650390亩、塑料大棚79002212亩,加上原有日光温室和大棚,使示范面积达到3000亩。栽培品种以精细菜、特色菜为主,通过标准化生产,使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

2)西川千亩设施马铃薯种薯示范区。以西川园区为核心,辐射带动香泉、内官等乡镇,加快新品种引进,提升种植水平,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种植品种达到 10个以上。发挥市场载体功能,提高种植效益。

3)凤翔千亩食用菌示范区。充分利用我区退耕还草和双垄沟全膜玉米产业发展快这一优势,充分利用苜蓿和玉米秸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位面积种植效益,积极发展近郊食用菌种植。通过自产菌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

2.二个设施农业生产基地:

1)西南川区温室蔬菜生产基地。依托内官蔬菜产地批发市场的载体优势,搞好老棚改造,加快新棚建设,不断更新品种,提升种植档次,到2015年,设施蔬菜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重点搞好配套基础设施、专业批发市场、种苗中心和生产技术服务中心建设。形成基础设施齐全、种植模式多样、周边环境优美;实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速提升,使之成为我区乃至全市设施农业的亮点工程。

2)北部川区设施西甜瓜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引洮工程的大好机遇和光热资源较好的条件,在北部川区以巉口和鲁家沟镇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设施西甜瓜发展,扩大种植规模,到2015年,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推广日光节能温室育苗,塑料大棚种植的生产模式,实现早春和秋延后生产。通过应用嫁接技术,增施生物有机肥料,实现连年种植,标准化生产,使产品达到无公害或绿色食品标准。加大西甜瓜品牌宣传力度,实行标识和包装上市,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做大做强西甜瓜产业。

(三)发展原则

1.效益目标原则。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围绕提高效益加强各项工作,特别是在设施建设上坚持以经济适用为主,使农民实实在在受益。

2.市场导向原则。坚持以区内市场为主,努力开拓周边市场。积极掌握市场动态,获取市场信息,分析市场供求关系,预测市场前景,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组织生产经营。

3.质量安全原则。加强设施农业产地环境的监测和评价;严格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强化品牌意识。

4.因地制宜原则。坚持从当地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和农民的生产能力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确定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发展种类,不强求统一,不搞“一刀切”和“一哄而上”。

5.科学规划原则。重点沿铁路、公路发展,方便运输。坚持集中连片,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统一完善水、电、路等生产条件,与新农村建设、乡村规划有机结合,降低投入成本。

6.农民、企业主体原则。坚持发动农民、依靠农民,使农民和企业成为发展设施农业的主力军和受益者。

7.政府服务原则。重点在科学规划布局、把握发展方向、制定政策措施、抓好典型示范、协调金融支持、加强科技指导、搞好技术培训、方便产品销售、营造舆论氛围、提供市场信息等方面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

三、投资规模及效益

1亩机制厚墙钢拱架日光温室需资金4万元。建集中连片百亩设施农业生产区(100座日光温室)需投入基础设施资金25万元。建1亩(3座塑料大棚)竹木结构塑料大棚需资金6000元。到2015年,建设1000座日光温室,需建设资金4250万元;10000个塑料大棚,需建设资金2000万元,总计需建设资金6250万元。到2015年,1亩日光温室种植果菜类蔬菜年收入1.5万元,1亩塑料大棚年收入6000元,预计7759亩设施农业基地建成后,年可实现总产值8000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政职能

实行行政技术承包责任制。为了抓好规划实施,区上要成立设施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强化目标管理,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具体由乡镇负责地块和建设业主的落实,农业部门负责规划、设计和种植技术指导服务,财政、扶贫部门负责协调建设资金,水务、交通、电力等部门负责用水、用电和道路配套,农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负责贷款落实,共同推动设施农业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整合项目资源,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新建设施农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我区经济基础条件差,农民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难度较大。为此,各级政府要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坚持财政补贴、项目投资、信贷融资、招商引资、启动民资等多管齐下的策略,破解资金制约瓶颈。各乡镇要认真落实市政府出台的《定西市新建设施农业财政专项资金补贴办法》,加大对设施农业建设的补贴力度,因地制宜,逐步建立和完善区、乡(镇)、信贷、招商引资、农民自筹“五位一体”的投资开发模式,确保建设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加快设施农业建设进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三)优化农业技术推广结构,强化园艺技术支撑体系

设施农业具有集约化程度高、技术密集和投资风险大等特点。我区农民科技素质与经营能力普遍较低,在发展设施农业,特别是日光温室方面普遍缺乏种植技术与经验,所以发展设施农业必须要有可靠的技术支撑体系。

区园艺站作为全区发展设施农业的技术依托单位,首先要按照我区发展设施农业生产的技术需求,加大对各乡镇业务技术骨干的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园艺技术推广服务队伍。其次要搞好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的规划设计。根据目前现状,我区日光温室的设计造价应控制在4万元以内(50X8.5米),塑料大棚设计造价每座应控制在2000元以内(竹木结构,每座棚占地0.3亩)。三是要抓紧制定出台新建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技术方案,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指导实施。日光温室重点推广“番茄、黄瓜、辣椒无公害栽培技术,红提葡萄、人生果、西甜瓜高档瓜果无公害栽培技术,日光温室无土栽培技术,日光温室生物秸秆反应堆技术,珍稀食用菌无公害栽培技术”等五项技术;塑料大棚重点推广“早春茬甘蓝等高原夏菜育苗技术,秋延后和春提早芹菜、辣椒栽培技术”等技术。四是要加强与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的合作。针对影响和制约我区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科技公关,为设施农业发展做好技术储备。要建立设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引进试验和科技研发基地。引进和研究开发科学合理的温室结构,加强新品种的引进与选育,筛选一批适合我区种植和市场需求的设施农业精品蔬菜、高档瓜果、食用菌和花卉新优品种;探索和总结科学合理高效的茬口安排;研究不同作物的需水和需肥规律,积极探索合理的节水灌溉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开展无土栽培秸秆生物反应堆、无公害绿色栽培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示范。通过建立新技术、新成果与传统适用技术组装集成以及技术培训为一体的核心基地,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引导、辐射带动的作用,推动全市设施农业的发展。

设施农业建设要选择建造在水电通畅、交通便捷、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通过宣传动员,采取群众自愿,按照土地流转的原则,相对集中地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生产;在水资源无法保障、经济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群众技术水平还达不到的地方,可以先从投资少、技术难度低、见效快的塑料大棚搞起,积累技术经验和生产资金,逐步发展日光温室。其次,规划设计要按照“高标准、低成本、高效益、经久耐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参照市园艺站的设计图纸进行设计建造,并要加强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严格依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建设,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建造一批,成功一批,实现当年建造,当年见效,提高设施生产抗雪灾冻害能力,为设施农业高产高效打好坚实基础。

(四)制定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充实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土地流转政策。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合理地进行土地置换和流转,确保设施农业集中连片建设,向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利用村集体土地、“三荒”地和滩涂地发展设施农业,对用集体土地发展设施农业的,农用地的用途不变,产权不变,对利用“三荒”地和滩涂地等国有未利用土地进行设施农业发展的,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水资源保障的前提下,优先审批使用,并享受相关的土地政策。区农业局要尽快制定出台安定区设施农业发展土地流转政策。二是推进以批发市场为重点的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紧紧围绕设施农业区域布局,重点抓好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藏贮保鲜库的建设,积极推进以市区为中心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通过招商引资等办法,多方筹措资金,加快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易条件,增强交易功能,提高交易效率。三是落实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政策,对整车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的管理实行“三不准”政策(即不准滞留、不准卸车和不准罚款),对车辆的违规行为可事后妥善处理,对整车并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减免有关收费),提供优质、快速的服务,确保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鲜活农产品流通顺畅。四是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加工、配送和连锁经营,强化农产品促销活动,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农产品流通服务,逐步形成和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动员种植大户、运销大户组建蔬菜种植生产、购销经营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完善种植生产和市场营销网络,努力提高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水平,尽快形成设施蔬菜产业化经营新格局。五是充分利用电话、电视、电脑等现代传媒手段,收集整理、分析预测市场供求信息,通过信息网络及时反馈各地的市场价格和主要产地的生产状况,提高对市场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为农民提供产销信息,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生产,避免或减少生产的盲目性、趋同性和随意性。

推荐访问:农业 发展规划 安定 【农业规划】安定区设施农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