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当前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4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8-04 08:40: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当前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一、低碳经济与农业金融生态环境所谓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为指导,通过新能源开发与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制度及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前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4篇,供大家参考。

当前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4篇

当前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篇1

一、低碳经济与农业金融生态环境

所谓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为指导,通过新能源开发与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制度及技术创新等途径,以达到减少高碳能源的使用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低碳经济”是一个先进的概念,有助于减缓和控制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相当积极的现实意义。农业金融生态环境是为农村经济生存和发展提供包括资金融通在内的一系列金融服务的所有金融机构,和农村经济有关联的诸多因素彼此作用和相互交融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动态特点及一定均衡性的综合系统。

二、低碳经济时期河南省农业金融生态环境现状

1.农村金融机构稳健运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现阶段,河南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如农村商业银行等),另一类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各种农村资金互助社等)。2013年,河南省农村金融机构无论在资产规模方面,还是在利润方面,均呈持续上升趋势,银行业机构体系被注入了新的活力,机构个数明显增多,从业人员也稳中有升。2013年,河南省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为8078亿元,较2009年上升3730亿元;河南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411亿元,较2009年上升253亿元。

2.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以农村金融创新示范县(市)争创为代表的诸多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地方政府投身农村金融创新工作的积极性,不仅打开了创新思路,而且改善了县域范围内的金融生态环境,使得农村金融服务质量不断上升,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本省“三化”协同发展中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截至2012年末,河南省农村金融领域的8大类产品等获得了全方位的推广,在省内的1874家和农业金融有关的网点中得以尝试,不仅实现了金融产品多样化,而且实现了服务对象层次化,同时还实现了参与主体多元化等基本目标。值得一提的是,涉农贷款余额稳步增长,为2008年的2倍。

3.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011年,河南省颁布和实施了《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评价办法》,选取以行政服务环境为代表的诸多视角对辖区内的109个县(市)所取得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效予以全面且客观的评价。2012年,河南省初步建立了省辖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县域评价制度予以进一步完善,使得全省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前进了一大步。截至2013年末,河南省的征信系统初见规模,已经为本省4554万自然人建立了与之对应的信用档案。

三、低碳经济时期河南省农业金融面临的低碳困境

1.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偏低

河南省属于传统农业大省,在推进现代农业的进程中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旧以家庭式自给性生产模式为主,因而在农业生产和发展中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就农业生产条件而言,缺乏和现代化农业有机匹配的基础以及保障性设施,所以,农业生产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弱质产业特征,甚至可以认为农业风险无处不在,上述问题将会给农民贷款带来直接且严重的阻碍。最近几年,部分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在支农工作中,将支持重心放在了“大户”(如种养业大户等)身上,然而相当一部分地区由于农业产业化经营较晚,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大部分农民仍旧从事着分散形式的农业生产活动。这种家庭式小规模农业经营模式很难获得当地金融机构的资金和政策的倾斜。

2.法律环境有待完善

对于农业金融生态环境而言,法律制度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现阶段,农村金融法制环境尚存在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基础薄弱问题尤为严重,给农村金融生态的正常运行和高效运行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首先,农村法制建设起步较晚,以农户这一群体为主的债务人由于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制约法律观念较为淡薄,因而人为逃废债等不良状况屡见报端,如此一来,给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债权保障问题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其次,与农村金融组织相关的立法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金融组织的建立和进一步发展。

3.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

对于农业金融环境建设而言,“诚信”是其基本内容与核心内容。而在河南,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速度上还无法跟得上经济发展的脚步,伪劣产品、虚假广告以及价格欺诈等诸多不讲信用现象层出不穷,给市场的正常秩序带来了极大的干扰,一方面有损河南的健康形象,另一方面对全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严重制约。究其根本在于信用立法工作相对滞后,信用评估程序不严,社会整体缺乏足够的信用意识。社会信用的严重缺失,在很大程度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运作风险,使其有钱不敢贷,与此同时,企业和农户缺钱借不着,并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给全省农业金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阻碍。

4.农村金融产品种类单调

农村金融产品相对偏少,金融服务种类仅有少数的几种,部分地区甚至只有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中间业务少之又少;农民贷款难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最近几年,农村信用社虽然在积极尝试诸如小额农贷发放办法,然而受当前管理体制的制约,贷款程序仍旧十分复杂和繁琐。与此同时,受农村融资渠道狭窄的制约,部分地区的农村信用社甚至处于垄断经营地位,因而在审批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处理农户贷款业务时经常采取利率上浮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民获取贷款的成本;农户很难获得大额贷款。农村资金需求规模不断增大,现阶段的小额度贷款越来越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如此将会对农业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产生十分不利的负面影响。

5.业务和管理人才缺乏

对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诸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而言,由于起步相对较晚,仍旧属于新兴事物的范畴,因而人们对其了解还不够全面与深入,所以,这一类金融机构在引入人才方面仍旧面临一定的困难,如目前急需的业务以及管理人才很难引进,因而更多的情况下,仅能通过内部培训或者以老带新等方式来暂时缓解和应对专业人才短缺问题。由此可见,业务以及管理人才的缺乏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此类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诸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日常业务的处理中,没有人手和时间对本机构的长远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导致其发展之路堪忧。

四、基于低碳经济时期农业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措施

1.推动农村经济体发展,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奠定基础

河南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表现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中,最为关键的还是农业本身的弱质性问题,而最根本的措施便是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核心在于不断提升农民的经济实力,一方面要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要强化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现阶段,国家特别重视“三农”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具体且有效的措施,包括降低税费负担,提高种粮补贴以及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向城市的输入等,明显提高了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在不断强化支农力度的同时,国家还积极强化农民抵御各种农业风险的能力。首先,改变农民生产长期存在的分散性问题,从而规避传统市场交易过程中的弱势弊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念和模式为农民生产模式的转变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政府有必要在法律、政策以及资金等诸多方面提供帮助,大力推动不同形式的产业化组织模式的建立、发展和创新。其次,为农民生产提供最先进的技术以及最新的市场动向,从而强化农民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再次,应建立健全以农业保险制度为代表的相关保障制度,从而为农民的生产活动保驾护航,有效抵御来自自然和社会的各类风险。

2.加快法制建设进程,为农业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工作保驾护航

在推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工作中,法律制度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应重视并推动与农村经济金融建设有关的立法工作,对以《物权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进行不断地修订与完善。以《商业银行法》为基础,结合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尽快制定和实施《合作金融法》一类的法律法规。第二,应积极宣扬依法行政的理念,并真正落实到位。在开展农业金融事务的工作中,应认真履行“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原则,作为地方政府应积极扭转自身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想,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第三,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进一步加大违约成本,从而严厉打击以逃债、赖债以及废债为代表的各种失信行为,从而有效维护守信者的各项合法权益,彰显法律的严肃性和威胁力。最后,应大力推动农村金融市场的进一完善,通过市场机制来惩处那些失信者,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使其自觉遵守相关原则。

3.做好社会信用环境整治工作,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信用体系

首先,应重视并加快地方金融立法。不断强化执法部门执行能力,有效落实各类金融案件的侦破等工作,从而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不受非法侵害,进而起到维护农业金融生态环境稳定的目的。其次,应重视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健全,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文化氛围。大力支持企业以及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和完善,采集企业以及个人的信用信息,并加以整理,从而有目的且有计划地将质量检验信息、缴税信息以及案件判决信息等详细统统纳入企业以及个人征信系统,为金融机构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更有效的信息支持。再次,应建立健全守信激励以及失信惩戒机制。对信用表现良好的市场主体,政府有关部门在诸如项目审批等一系列工作中予以优先考虑,金融机构在授信额度、期限以及利率方面予以一定幅度的优惠;对于那些信用较差的市场主体,一方面应借助新闻媒体等方式进行曝光,同时联合各金融机构对其进行相应的信用制裁,另若其不讲信用给社会带了损失,司法部门应根据法律法规追究其法律责任。

4.创新农村金融产品,积极推出符合农村市场需要的中间业务

首先,创新支持土地流转信贷产品。大力推行国家颁布的惠农政策,选取那些实力雄厚、影响力大、思路开阔的农村土地流转大户为主要的扶持对象。其次,创新大额支农贷款产品。立足于本省粮油生产等支柱产业,对农村信贷投向进行优化调整,大力扶持粮食生产大户等的发展,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掘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再次,创新小额支农贷款品种以及贷款方式。除去常规的农户联保贷款之外,还可以适当推出一些新型贷款,如大学生返乡创业贷款等,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贷款方式上,建议采用农户小额贷款“一卡通”的做法,将农户贷款和银行卡有机地捆绑在一起,在授信额度方面采取“一次授信、分次使用、循环放贷”的管理办法,如此一来,能够最大程度保障随用随贷,使得贷款更加效率和方便。立足于“三农”经济中“生产→供应→销售”不同环节的金融需求,提供结算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以及产品,从而满足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群体的农村金融的实际需求。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农业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提供人力支持

对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而言,人才是当仁不让的关键因素,政府和各类机构应重视并落实专业金融人才的培养工作,并将其安排到适宜的岗位中去。就政府视角而言,应该建立一个适宜专业人才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氛围,同时制定和实施一系列适宜的鼓励政策。对于引进到机构的专业人才,一方面机构本身应给予理想待遇,另一方面政府应额外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在职人员,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提供一定的免费培训机会,与此同时,对于企业自行组织相关培训,应按照相关标准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从而调动培训组织者以及被培训人员的参与热情。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和大力培养专业人才两项工作并行开展,才能够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支持,从而保障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篇2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环境的持续恶化,空气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国家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提倡绿色、低碳和环保。绿色经济的现实形态与形象概括即为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推动我国科学发展的战略任务与迫切要求。本文针对绿色经济下如何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行探讨与分析,同时制定部分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绿色经济; 低碳经济发展

低碳经济指的是从最大限度上降低石油、煤炭等消耗碳类资源的经济,其本质特征为低污染、低排放和低能耗,核心是通过对技术的创新,尽量减少碳类气体的排放,以绿色经济为根本,缓解气候变暖,并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与清洁发展。因此,国家经济部门应积极提倡企业采用绿色能源技术,形成低碳经济发展体系。

一、提高低碳经济认识,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在绿色经济环境下,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将低碳经济发展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有机整合起来,促使健康经济得以健康发展。首先,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应提高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认识,制定一套完整的规划,通过大力宣传,树立低碳发展与低碳经济的新概念,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低碳生活的紧迫性、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观念深入人心,产生广泛的群众基础,并自觉参与行动。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应将低碳经济发展与推进低碳生活放在日程议事上来,制定一套合理的发展规划;制定一些硬性指标来约束公民,促使他们树立节能减排意识,并将其纳入低碳经济的发展措施与发展目标。通过对绿色经济的大力宣传,低碳经济发展在广大公民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让他们支持政府提出的绿色经济理念,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形成低碳经济技术体系

近年来,气候经常出现异常现象,全球气温逐渐升高,为应对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我国大力提倡加强对绿色能源技术的创新,全力发展绿色经济,形成一个低碳和无碳的经济发展体系。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对无碳技术、低碳技术、绿色生产技术与绿色能源技术的扶持,提升重视程度,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以绿色经济为主导,全力构建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应大力推进和高度重视先进低碳技术与绿色能源技术的创新、研发、运用和推广,从而形成一套绿色经济下的低碳经济发展体系,以此保证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壮大。另外,在加强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科研工作十分重要,所以,国家经济部门应与科研部门和环保部门相互合作,共同研究和开发绿色能源技术,保证低碳经济技术体系的完整性与科学性。

三、加强绿色制度创新,形成低碳发展体制机制

在绿色经济条件下,为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壮大,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绿色经济制度的创新,形成一个低碳和无碳发展体制机制,通过对绿色经济制度的创新,促使低碳经济能够快速而平稳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应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的构建低碳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制度,使其符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主要包括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体制、绿色管理体制、绿色能源技术和绿色科技体制、绿色心态体制、节能减排体制、节能环境产生发展体制以及绿色产业结构体制等,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绿色能源技术、清洁发展和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另外,当这一套体制机制制定完毕之后,在执行过程中应加大力度,其中各级政府部门需起到较好的调控、监督、管理和执行等作用,保证各项绿色制度的有效实施与落实。

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政府主导公民广泛参与

现阶段,绿色经济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经济与无碳经济是国内经济发展趋势,要想保证我国低碳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政府与公民的作用都不容忽视,应以政府为主导,促使公民广泛参与,积极主动培养国家绿色经济制度的实施与执行。从本质上讲,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与变革,还是人类消费方式与社会生活方式的科学转变。所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需公民广泛参与,人人有责,使其成为大众化的经济发展形式。其中,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公民转变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促使全民树立低碳经济发展意识,使低碳生活成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公德,营造一个良好的低碳消费习惯与生活方式氛围;同时,政府部门与各种社会组织应采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引导公民广泛参与低碳生活,转变消费方式与生活方式。

五、结语

在绿色经济背景下,我国实施低碳经济发展已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我国应全力推进经济转型,提倡绿色能源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王卫防。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规制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2]刘亚平。从绿色经济视域探究我国低碳经济发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01:86-87.

[3]王玲。问题与对策: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当前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篇3

1、低碳农业的必要性

1.1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

首先,低碳农业是实现固碳的最好方式。气候变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是由过度的工业化生产造成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过多造成的。固碳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人类一个健康的自然环境。无数实践表明,生物固碳是最好方式。发展低碳农业,通过选种、育种等科学技术,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增强储碳能力。其次,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耕地正以每年1.93万hm2的速度缩减,在世界上排名第四,而联合国的一项调查显示,低碳农业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1.2低碳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方向

现代农业是根据生产力发展而划分的,工业机器的应用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是科学与农业的整合。现代农业对农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农业科学现代化、节能减排技术、环保技术、清洁能源等,都在现代化农业的范围之内。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土地覆盖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进行安全、高效的农业生产是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方向。

2、农业经济结构现存的问题

2.1农业基础薄弱

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国家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少。如果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就无法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特别是一些贫穷地区的道路条件较差,农产品无法顺利运输出去[1]。目前,在云南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投入,导致农田水利发展迟缓;种植物大多以自身需要为主,未形成规模化生产;农业机械价格高,在国家补助不足的情况下,很难进行大面积的推广。

2.2农业科学技术、服务落后

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仍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合作的较少,种植的产品较单一,对作物品种选择随意性强,缺乏专业的指导和种植经验。地方的龙头加工企业,主要致力于农产品的加工与市场流通,对初级农业重视不够,缺乏培育、服务理念。没有建立风险共担的先进管理机制,无法保持整体系统的良性发展,进一步影响了农业产业的纵深发展。

2.3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服务落后

农民生产的方式传统,注重量的生产,轻视产品质量。在市面上看到的农产品大多是初级产品,没有外部包装,更没有形成有价值的品牌,所以,附加值十分低。产品的保存周期较短,在市场波动出现问题时,很容易造成损失。在销售方面,没有形成系统的营销体系,营销手段匮乏,渠道不够畅通,使农产品的效益大打折扣。

3、农业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建议

3.1做好调整规划,增强低碳意识

相关部门应统一组织机构,以低碳为主题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对农业结构进行重新规划,优先发展具有战略地位的农业经济,同时,还要注重优势资源的利用。在农业基础建设方面,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基础设施的完整性,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模式,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对于贫困地区,应加大投入力度,尽快推进机械化进程,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以农业科技为依托,不断提升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农产品生产,实行标准化管理,走品牌化发展之路。

3.2积极推广农业低碳技术

建立低碳服务农业推广中心,帮助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废弃物等,形成可循环的生态农业。加强优质丰产、种苗优良、农产品加工等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与推广普及。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加强产学研结合,利用高校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先进的农业生产力。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等先进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减少温度气体排放。

3.3构建现代农业组织经营体系

首先,大力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提高覆盖面,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其次,实施农业规模化经营。转变传统的家庭作业方式,以土地承包关系为基础,发展集中型的规模经营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最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是产品竞争力的体现。在农产区建立集群的加工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形成巨大的竞争力。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形成品牌,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4、结语

总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必然选择。我国农业经济低碳化发展任重道远,是一项长远而持久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优化农业经济结构,使之可持续发展,创造美好的家园。

当前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篇4

摘要:

科学地认识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对于明确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和途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生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目前正处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以农业机械化为特征的石化农业正在快速发展。同时,面临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形势。因此,如何发展,要从国情出发,尽快提高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认识,积极创造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力争早日步入低碳农业的发展道路。基于此,就发展低碳农业阐述一些认识。

关键词:

低碳农业; 低碳经济; 发展方式

1、地球碳库中的碳物质形态

地球上的碳物质以多种形态存在于不同的碳库中。第一种是气态的二氧化碳。主要存在于大气层的碳库中。第二种是物态的有机碳。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第三种是物态的化石碳。石油、天然气和煤,也称化石能源。第四种是物态、无机的碳酸盐矿藏。这些固体形态的碳酸盐经淋溶作用溶解于水,进入河、湖、库、海等水体中,成为浮游植物、水生植物的碳源,被植物所利用,转化为有机物。上述4种碳物质的存在形态,在地球上进行着不停的循环和转化。其中,以生物圈中有机碳的代谢循环过程最为活跃,而且不消耗化石能源,而是以消耗化学能为主,而且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反应温和、快捷、不产生噪声、不污染环境。植物是消耗二氧化碳的主渠道,而矿质能源的燃烧,则是二氧化碳大量释放的主渠道,是积聚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减少矿质能源的利用,并把工业的二氧化碳贮存起来,转化为碳肥,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如森林、草地、海洋施肥),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则是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什么是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未来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低碳农业,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相对于石化农业的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新模式,其目的是以最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最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低碳农业通过全新的经济活动,实现能源的节约、资源的循环利用、吸纳其他产业、获取碳汇交易收入等综合效益,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途径

3.1 低碳农业是以低能耗、低物耗、高产出为特征的农业,是以矿质能源资源的节约利用、高效利用为前提的农业发展方式 首先,节水、节地、节能型的农业产业,是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倡导的方法和途径。第二,精准农业技术(包括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虫等)是低碳农业发展中所必须的技术支撑。要充分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矿质能源消耗,充分利用生物科技资源提高农业产品品质。第三,必须把节约能源资源贯穿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包括从技术方案的选择、设备的选型,到生产过程组织、监控和产品采收、加工、销售、消费等过程中。第四,特别要发展节地型、节水型农业和节粮型养殖业,并对农业废弃物(副产品)进行集约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转化,提高生物质的利用率和效益。

3.2 科学配置资源发展低碳农业 一是要节约、高效利用能源和资源,淘汰那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技术措施和生产方式。二是要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和效益,提高吸纳、消化、转化二氧化碳的效率。三是要增加光合产物的产出和效益,从源头上提高二氧化碳的利用率和效益。把大气碳库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满足人类衣、食、住的物质需求。把大气碳库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碳库中的有机碳。

3.3 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发展低碳农业 要重视构建循环农业产业链,强化各种原料产品深度加工和农业废弃物的集约化处理和转化,实现原料产品、副产品及废弃物的升值和增效。在延伸产业链,减少废弃物排放的同时,实现农业的高效益,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到循环农业的发展和运营过程之中、统一农业发展、农村及城镇消费方式的转变过程之中。

3.4 节约资源、能源发展低碳农业 一是节约耕地,发展利用非耕地资源的设施农业、立体农业、水体农业,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提供土地资源的保障。二是节约化石能源,努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要摒弃或淘汰高能耗、高物耗和浪费淡水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节能、减排和高效益的目的。三是农业机械要遵循节约燃油、节省原材料、一机多用的原则,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低碳高效的目标。四是选用优质、高产、高效、节水、节能的新品种,从源头上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和产出,节约淡水资源。五是设备、工艺的选择必须遵循节能、节水、节电和低噪音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现代食品加工技术中节能型、节水型先进技术,通过整合组装,形成系列化的、工业化的高新技术,用于低碳加工工业。

3.5 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低碳农业 从保护生态环境入手,净化、优化农业生产环境和农牧民居住环境,以环境的净化优化来提升农作物、养殖业的产品品质。

推荐访问:当前我国 经济发展 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 当前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题目 当前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怎么写 低碳农业的发展模式 低碳农业生产方面 低碳农业发展影响因素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总结 低碳农业措施 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