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信息技术的论文信息技术的论文2000字13篇

时间:2023-10-12 13:00: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信息技术的论文信息技术的论文2000字摘要:本文以中国知网期刊为信息来源,运用统计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对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的论文信息技术的论文2000字13篇,供大家参考。

信息技术的论文信息技术的论文2000字13篇

信息技术的论文信息技术的论文2000字篇1

摘要:本文以中国知网期刊为信息来源,运用统计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对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整理,对当前研究现状以及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分析,对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评述,并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未来研究思路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概述

课题组以中国知网为文献信息来源,以“信息素养+高校+教师”为关键词共有215篇文献。根据对这些文献整理与统计发现,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研究始于1997年,此后的十年内,对此领域研究较少,只有16篇相关论文。自2007年起,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逐年增多,2017年达到最高峰(28篇),占总量13.02%。从刊源分布来看,主要涉及高等教育、教育理论、图书情报、职业教育等专业期刊。从期刊层次来看,发表于核心期刊37篇,占总量17.21%;发表于CSSCI期刊19篇,占比8.84%。从文献研究对象来看,对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研究67篇,对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研究28篇,对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研究19篇,分别占比31.16%、13.02%、8.84%。从文献作者地域分布来看,中东部地区的研究占据主流,特别集中在江苏等地。

二、研究内容分析

从研究内容分析上述相关文献,发现对已有研究可归类为如下五个方面:

(一)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内涵研究

理论界对信息素养的研究起步于对其内涵的研究。保罗泽考斯基(1974)率先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一名词,他认为信息素养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的信息技术和技能。Doyle(1992)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总结报告》中给出了如下定义:信息素养是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式,从基于计算机和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信息与原有信息进行融合,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以批判的眼光解决问题。复旦大学媒介素养小组指出: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陈彦平(2013)认为信息素养是信息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能力系统。杨红孺(2013)认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除了具备信息素养基本内涵之外,还应具有特殊姓的内涵。林聪(2016)认为高校教师所具备的信息素养主要指在专业发展中具有的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使用媒介信息建设教育资源的能力,以及有效利用媒介教育功能的能力和素质。王涛涛(2017)认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就是高校老师发现、检索、分析、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包括基本信息素养、科研信息素养、特殊信息素养、学科信息素养。

(二)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构成研究

在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内容以及构成体系方面,不同学者有不同的阐述。秦美娟和何广铿(2009)将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能力细化为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处理、信息管理、信息整合、利用信息技术交流、利用信息技术研究等7类能力。陈彦平(2013)认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内容和指标主要包括:是否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多媒体系统、多媒体创作工具以及信息应用的综合能力。解岩(2016)从信息爆炸与媒介融合的角度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构件进行了研究。林聪(2016)认为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由师德和教育责任意识、媒介的认知和使用技能、注意力和信息辨别能力、信息批判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社区组织能力构成。马静(2017)提出信息素养可以划分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以及信息道德三个维度。王涛涛(2017)认为信息素养就是要培养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行业应用能力、信息化自我发展能力、信息化交流合作能力、信息化就业创业辅导能力、信息道德及信息辨别能力。

(三)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及现状研究

在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方面,问卷调查法是相关文献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曹志梅(2007)、周建忠(2009)、王红梅等(2012)、潘光照(2015)、马晓婧(2016)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陈彦平(2013)利用调查问卷,从师生两个不同视角调查了学生和教师对大学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不同期待以及教学效果,调查表明高校英语教师的信息应用及效果都与学生的期待指数存在差距。王立柱(2016)采用了分层次分析法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张一春、王宇熙(2016)对江苏74座高职院校进行调研,分析了我国教师信息化教学存在问题;。李继燕(2017)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对河北、山东两省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归因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高校英语教师信息意识年龄差异显著;信息能力的性别、教龄和海外经历差异显著。

(四)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存问题研究

在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存问题上,相关文献的主要观点有:吉学武(2012)认为高校教师存在信息意识薄弱、信息知识匮乏、信息能力较弱、信息道德有待提高等明显。潘光照(2015)通过问卷等调查方法,发现高校教师还存在着对信息素养技术掌握的不够全面、对新技术运用能力较弱等问题。王涛涛(2017)认为高校教师缺乏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提高氛围;缺乏完整的教师信息素养提高规划;缺乏“互联网+”背景下对信息素养的正确认识。赵志宇(2018)认为当前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最主要的问题是信息素养提升认识不足、信息化教学和科研能力较低、信息素养提升途径单一。

(五)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在如何提升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方面,主要的文献观点有:程琳(2010)从JITT(Just-in-Time Teaching)的视角提出了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定位、分流培养模式。吉学武(2012)提出要加强高校教师自身信息素养;加强信息环境建设;建立多层次的培训机构等。陈彦平(2013)认为应当树立全面信息素养观、加强培训、提供使用信息的条件、完善评估考核机制、学习了解与信息相关的政策和法律、加强软硬件建设,构建信息素养提高平台。马维平(2014)认为需要从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学习现代教学媒体的主要内容、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包括网路技术、视频声音编辑录制技术、文字图像处理技术、动画制作技术、课件制作技术等方面提升。徐博文(2014)认为应从教师培训、搭建平台、积极主动等方面提高教师的整体信息素质。高海燕(2015)认为应当创新信息素养培训体系,建议高校安排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培训,同时还可开展师生互助式培训。林聪(2016)认为:把师德作为信息素养的核心要素,建立师德长效机制、从技能到素养,转变教师信息能力培训的目标、加大资助力度,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教学改革专项、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王涛涛(2017)提出应构建信息素养持续提升体系、进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构建教师信息素养持续提升生态圈、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李继燕(2017)提出要促进信息素养培训的网络化、个性化、针对性、持续性。陈献辉(2017)认为应该通过加强教学支持以及加强实践能力等方面,构建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耦合机制以及理论范式。

三、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研究总结及展望

(一)研究评述

由文献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教师信息素养提升问题得到了教育理论届的关注,对高校教师的信息素研究近10年来虽有逐步增多迹象,但研究成果总数与教育信息化其他方面的研究相比还较少,特别是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比例较低。在这些研究中,对高校英语、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专项研究比对其他专业教师的研究要多,对高职教师研究也占较大比重。中东部地区高校教师对信息素养关注度较高,特别是高校资源发达的江苏等省份。理论界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定义虽在表述上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在内涵界定上基本趋于一致,均认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是高等院校教师发现、检索、分析、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但在相关文献中,缺乏与最新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新内涵的界定。在信息素养构成方面的研究中,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内容。但是,对信息素养构成内容的阐述过简单、趋于表面,并且研究中少有见到对高校教师这一特殊群体所具备的信息素养构成要件的研究。亦或是在文中提到,但并没有深入研究在当前科技发展趋势以及互联网发展趋势下,高校教师应当具有的信息素养具体是什么?在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和问题的分析中,多采用问卷调查、面谈调查等方法,这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现当前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和差异因素,但是也容易出现调研样本不明确、抽样方法不合理等问题,易使调研结论受到干扰。另外以问卷调查作为主要研究方法略显单一,可开发其他更多样的研究方法。在对存在问题的分析中,信息意识薄弱、信息应用能力偏弱等问题是理论界公认的主要问题。但是随着新技术的出现,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又面临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应进行阐述和分析。此外,在现有文献中,还缺乏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在提升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研究中,能够针对现存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提升教师信息意识,树立教师信息道德,加强教师信息应用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但是在现有文献中,除了对英语教师和体育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研究较多,高校其他专业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的研究还比较少见,然而不同专业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应该是不同的,自然提升策略也应有区别。另外,多数论文提出的信息素养水平提升建议也比较笼统,不够具体,也没有与最新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在这个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

(二)研究展望

通过对已有文献研究现状分析,预测未来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研究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开展:

(1)新技术影响下的信息素养新内涵的界定。应结合当前科技前沿技术以及国家信息化水平新要求,提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新内涵以及构成要素。

(2)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影响因素实证分析。通过建立模型分析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影响因子。

(3)分学科、分专业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展开研究。通过缩小研究对象,将高校教师分解为不同专业,结合专业特点分析应当如何提升专业教师信息素养水平,使研究结果更具指导性。

信息技术的论文信息技术的论文2000字篇2

论文摘要:作为工作在培养幼儿第一线的幼儿工作者,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时代和社会提出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近几年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计算机教学,论述了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前教育专业 应用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对学前教育的质量提升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我们迎来了加快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提升学前教育整体质量的重要发展契机。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作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幼儿师资培训中心,培养的学生直接面向社会。因而研究我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问题就越来越显得紧迫。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

“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教育价值定位的着眼点应该是培养幼儿不断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以及积极适应社会生活的态度和能力。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扩展教育或学习的空间,使教学摆脱以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加强幼儿园教育环境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幼儿课程教学的整合是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应该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而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正好符合了这一要求,调动了幼儿的兴趣。教学信息根据教学要求和幼儿个体差异作选择、编排,大大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并改变了以往单调呆板的教学方式,打破了单一的习惯思维,激发出孩子创造的火花,变被动为主动,使幼儿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与技能。

二、新时期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信息素养

概括地说,信息素养是指掌握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能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那么,作为信息时代的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包括:能意识到信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能时刻感受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知道什么样的信息易于幼儿接受与理解、能促进各种活动与教学,能把有效的信息整合到所教课程的教学当中去,善于将信息现象与幼儿生活、环境迅速联系起来,善于从信息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掌握信息、信息来源、传输、获取等基本知识;能利用网络媒介、各种多媒体以及多种软件开发、制作幼儿教学课件和幼儿活动环境平台。

三、学前教育专业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途径

(一)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针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科及学生特点,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降低了传统的计算机原理、二进制、计算机的基本构成等内容在教学中的比重。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普及性教育非必须掌握的东西,可少讲或不讲。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教授就提出过:在基础教学中引入计算机原理、二进制、补码、汉字码等教学内容,实际上是计算机普及教育中的一个误区,应该加以改革。在调整方案中增加了PowerPoint学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还结合实际应用,经常给学生带去最新的计算机资讯,如微博、论坛等,不把计算机教学的目的仅仅定位为通过等级考试。

(二)增设flash、Photoshop等课程

经过考察,了解到各幼儿园均希望本园教师具备一定的课件开发能力,可以说,能开发课件已经作为新时代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如果在教学时幼儿教师只会使用现成的多媒体软件来进行教学,在实际应用中会存在很多问题:由于软件是他人开发,往往并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教学要求;很多时间幼儿教师只是在教学环节中使用一个很小的课件片段,由于不懂课件制作技术而不了了之,如果懂制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制作完成。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多媒体制作技术是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要求。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第一学期学习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后,在第三学期课程安排中,把flash、Photoshop合并为一门课,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只需学会制作简单的动画,进行简单的图形图形处理即可。根据以往教学经验,课时太少学生不能学到实际的东西,课程太多学生任务太重,压力太大,我们认为每周3课时比较合理,而且可以利用网络教学等拓展学习空间和时间,以解决课时不够的问题。

(三)开设一定的计算机选修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动态开设动画提高班、视频剪辑班、图形图形处理技巧班等,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要求。几年来,我校多次组织了课件制作大赛、动画制作大赛,通过大赛,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四)加强实践环节

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上机实践与课外实践。加强实践环节是学生接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在“理论-实践-再实践”的过程中达到消化知识、掌握知识和利用知识的目的。我校除了课堂内要安排学生练习实践外,还利用晚自习、周末等安排计算机老师到机房值班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

(五)合理应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辅助

目前我校已经建立了学校内部站,每个学生均可以用自己的学号登陆,里面放置了相应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学视频,以及与课程内容相配套的讲义、练习、测试题库。学生登陆后可以在里面预习、复习、自学、练习、提问、上交作业等,这种模式使课堂得到了延伸,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但菲。高素质幼儿教师的培养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20xx,(4)。

[2]丁海东。论学前教育的规律[J]。学前教育研究,20xx,(07)。

[3]祝智庭。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新视野[J]。20xx,(02)。

信息技术的论文信息技术的论文2000字篇3

一、细化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

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归宿与导向,每一门课程都有着自己的课程目标与单元内容,不过这些内容概括性较高,是对整体教学活动的总要求。所以,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乐学”策略,需要将教学目标细化和具体化,应该将其优化为学生容易理解与接受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乐学”信息技术知识。目前,在各个教育阶段都倡导素质教育,以技能和知识、方法和过程、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为核心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总目标,设计理念新颖,不过仅对每个模块设定的有总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并且对各个具体章节以及知识内容的目标与要求,则无法给出相应的规定。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细化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具体特点进行编写,使教学目标具体化,从而通过多个方面的信息技术知识让学生乐学。

二、丰富教学内容,并使之生活化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促使学生“乐学”,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方面着手,以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而且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并且容易被他们接受。信息技术课程在生活化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现阶段,信息技术应用的十分广泛和普及,包括生活、学习、娱乐和工作等都需要。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丰富教学内容时,对实例进行扩充讲解与精选十分重要,同时需要注意隐蔽性的课程,这也是丰富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通常情况下,隐性课程指的是教材和课堂之外的相关信息技术知识,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对于信息时代的今天来说,信息技术知识含有丰富的隐性课程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技术知识、校园网建设中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课程整合中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应该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挖掘和生活化。

三、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

事实上,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很少教师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一般都是在微机室内开展教学活动,将理论知识与上机操作相整合。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有一定的进步,不过在微机室上课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像学习任务无法顺利完成、课堂秩序难以维持和学生上机操作不规范等。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科学合理的创新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像移动式、网络探究式和任务驱动式等新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可以促使他学生乐于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升教学效果。例如,移动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获取教育资源、教育信息和开展教学服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优势在于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比较普及和发达,平常学生都是利用这些工具进行娱乐,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从而对移动设备的认识更加全面,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

四、运用差异策略,激发学生动机

在中学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学习与其它课程相比,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在上学之前已经接触过计算机,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有的的学生则是在中学阶段在初次接触计算机,。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重点照顾学困生,因材施教,运用差异策略,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整体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运用分层教学模式时,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包括对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作业设计分层和教学评价分层等,从而能够面向整体学生,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正视自己,通过相互激励,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过程中互相竞争,激发学习潜力,并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喜悦感,乐于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五、总结

总之,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运用“乐学”策略,教师应该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运用这一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乐趣,乐于学习这门课程,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论文信息技术的论文2000字篇4

【摘要】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人类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人们的生活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给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想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必须要掌握信息技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的课程;课堂教学过程;计算机

信息技术教学总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直观感知法。虽然在一些小学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对学生来说,还是一门新兴的、新颖的课程,因而对计算机更是充满着一种神秘感,很想知道计算机是怎么工作的,主机箱内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对此,我常通过现场实物展示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认识一下什么是硬盘、主板、内存、显卡等,然后再简单地解释其作用。通过直觉的感官认识,学生就会对心中的疑团有所解开,并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个对计算机基本结构的模型,这样学生就能对教材中基础知识部分很轻松地掌握了。

(二)对比、类比讲解法。比如在讲Windows基础知识时,经常用到对比教学方法。如讲授资源管理器,可通过观察“我的电脑”窗口来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窗口界面的不同,来加强学习的效果。再比如讲“复制”、“移动”文件或文件夹时,运用对比教学法,教学效果不错。

另外,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有许多“相似”的知识点,在备课过程中,我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善于归纳知识要点。具体说来要注意做到将“相似”的知识点合起来讲,操作方法“相同”的挑一个来讲。例如,在讲解Word中“图文混排”一节时,我将图片、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方法和格式的设置合在一起来讲,只给同学们讲解并演示了图片的插入和格式的设置方法,而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与格式设置留给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自己去完成学习目标。虽然一节课我只讲了7分钟左右的时间,由于同学们有了充足的操作和交流时间,却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自由作业法。如在讲Word中“综合应用”这一节时,根据学生对前三节的内容已掌握,所以我在这节课上运用自由作业法,在课上不是纯粹的要求学生按照书本上的详细操作步骤进行,而是让学生在根据自己掌握基本技巧与理论知识前提下,自由发挥。(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然后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学生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演示给大家看,让全班学生一起进行讲评,比一比谁做得更简捷、更方便,从而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共同学习与提高。

(四)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驾驭课堂教学。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信“多媒体网络教室”系列软件大家都不陌生,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教师一边教,学生一边学,然后再加上教师有目的、有意义的指导和分组讨论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五)互动式合作学习。针对初中学生的个性和本学科的特点,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在教学中也采用“互动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它是一种以个人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以互动、合作为精髓的学习方式,其优势在于:

1、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过程之中。

2、能在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表现欲望的同时,培养集体荣誉感。

3、小组成员间能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增进友谊的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

4、形成了有效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课上与课下之间的立体互动,有效地落实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例如在讲“收发电子邮件”这一课时,我在课下了解到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已有电子邮箱,并经常收、发邮件。在备课时,我把本课的知识点做成专题网站,在课上采用“互动式合作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教师做到少讲、精讲;学生做到多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来达成学习目标。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要由过去的学习控制者、权威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咨询者。这点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三)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由以往的知识接受者向知识传授者的转变。让学生把在操作过程中得到的启发、体会,或是把“无意间”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谈出来,给大家演示与大家交流。

(四)重交流评赏,轻定位评判。课堂上学生完成的作品或任务,在他们心中往往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评价过程中,应注意多引导同学们去欣赏、分析作品,让学生谈出自己的创意、体会或演示自己的制作方法,让其他同学得以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科学而又精妙的方法,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之路还有一段路要走,作为教师,

我们都将和新课程一道成长。在这漫长的征途当中,我们都会继续做出自己的努力,为学生成长和课程建设贡献自己的教育智慧

信息技术的论文信息技术的论文2000字篇5

岗位职责:

1、负责公司计算机软硬件的日常维护及管理;

2、负责公司内部信息系统建设、域名、后台数据、邮箱的管理;

3、优化网络系统,规划调整设备配置,完成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的配置施工,参与服务器与应用系统的管理,确保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4、负责it机房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运维,包括数据备份、运行监控、故障诊断等;

5、熟悉常规办公设备(打印机、电脑、传真、电话)安装及日常维护,技术档案维护。

任职要求:

1、本科以上学历,计算机相关专业优先;

2、二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熟悉windows各类软硬件故障排除;

3、熟悉服务器、网络设备、pc、外设、移动设备的维护;

4、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有较强的查询问题,处理问题能力;

5、工作严谨、有耐心、具备团队意识、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信息技术的论文信息技术的论文2000字篇6

信息素养,是指一个具有信息素质的人能够认识到精确完整的信息,通过确定对信息要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明确信息源,采取成功的检索方式,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从而将新信息与原由的知识体系相融合,强化学生批判性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活动机,引发兴趣,树立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指学生呢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的意识。依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激活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学习动机,引发对信息的兴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例如学习了《赵州桥》后,学生对桥的结构与力的关系领会不了,我就让学生回家查找资料,同学们丛刻外资料上查到了斜拉桥、吊桥、架桥等许许多多桥的知识,通过查找学生大体知道了桥的设计原理和成立的条件,各个成了小小的“桥梁行家”,有的还说长大要造一座桥呢?对于引力、拉力、承载力等,有了最初的想学的欲望,为以后学习集合学与物理学奠定了良好的信息基础和兴趣基础。学了书信以后,我给全班的同学发了信,并要求他们回信,全班同学为了和老师通信一下子掀起了写信的热潮,而书信的写法在写信的过程中也逐步掌握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信息产生了兴趣,才能初步树立学生的信息意识。

二、强化训练,注重时间,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获取能力是指确定信息源,并根据信息需求选择最佳信息源,查找信息资料,完成一定信息任务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借助查找信息资料得以解决。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每一步活动有目的性,针对性和方向性。比如《黄山奇松》一课,可通过师生群议确定信息任务为:黄山松究竟有哪些奇特的姿态?除了文中介绍的几中奇松外,还有哪些奇松呢?迎客松为什么会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及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为体明确了,我门可以引导学生明确:黄山松的奇特姿态可以查找相关图片以及古今赞美黄山松的诗词文章;迎客松为什么是黄山的象征,可以查找有关迎客松的生长位置、生长特点和相关图片介绍。信息来源有了,许解决技术问题,我门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图片、图书查找,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有关黄山奇松的知识。

三、引导积累,知道运用,培养分析信息的能力。

分析信息的能力指要求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分析和判断,自觉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要求的信息伦理素养。我们需要训练的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判断现有的信息资源是否有用,然后有目的的整理出来。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细致深入地锻炼学生。把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新信息、新方法以及望站地址灯油关信息,有选择有重点地摘抄,并知道学生对获得的信息资料进行排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储处理,使摘录的信息资料系统化、简明化、便于查阅。

四、合作交流,培养学生集成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集成是指把来自多种信息源的信息组织起来,把组织好的信息展示和表达出来。这是检验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最佳体现。教学中我培养学生:读懂你的信息资料,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出来,还可以谈谈你的想法。把学生集成的信息用各种途径发表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还有利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实践证明,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生就能够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积累、运用、处理信息,实现课本内容、课外知识与现代信息的有机融合,提高学习效率,将“实现学生好曾为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目标执行到底。

信息技术的论文信息技术的论文2000字篇7

一、信息技术对总体性要求原则的冲击

1、重要性原则

现如今的会计工作能够大规模地运用到信息技术使原本复杂繁琐的一系列会计工作能够简便快捷地进行,提高运行效率,并且能够有效使会计信息经济的成本最大化地降低。针对一些原本存在需求,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未能得以考虑的信息事项,可以重新进行考虑,如此地进行核算,原本没有太过关注的一些事项就会变得相当重要,对于一些信息就有必要重新进行核算计量和确认。会计信息对各种事项的处理能力由于信息技术逐步增强,从而可以发展越来越多的事项能够符合重要性地条件。因此,选择的范围能够广泛扩大,对于一些重点就需要会计人员进行深入研究。

2、真实性原则

互联网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遍布全世界,而且深入人心,当下网络迅猛发展,人们在网络上以虚拟的身份自由发表言论,因此网络上也存在大量的真真假假的信息。作为一个专业的会计人员,对于信息的真假性也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地做出判断,大量的丰富杂乱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会计人员的判断能力也或多或少受到一定的影响,单纯地依靠自己主观的判断和认知把一系列的信息与会计工作相融合,引发会计信息的真实度降低。

二、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则的冲击

1、一贯性原则

在企业运行时,首先要树立起正确地经营理念,使市场份额得到扩大,尽早地发展“走出去”,走向广阔的国际经营市场,从而与激烈的国际市场进行竞争,但是就这样的形式来讲,对于财务经营必然会增大一定的风险。国内外相关的风险在企业中为了能够使能力增强,应该时刻关注国际市场的需要,进行有效地并更坏账损失准备,准确计量固定资产后续累计折旧。在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下,经济的发展特征也逐渐走向全球化,也更加朝着网络化数字化发展,更重要的是颠覆了传统的会计核算,改变了它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环境,对于会计的基本原则能够在修改上达到及时性,最大化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2、相关性原则

在会计工作中,准确的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在某个项目中的信息系统的操作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严格的确认标准的制定,出现的项目仅仅符合其中的某个标准但是不符合全部标准,对于此类的项目不能被纳入会计系统。但是有些项目对信息的使用者的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却没能考虑到位,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就会降低。关于相关性地含义,就是说它提供的信息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对于使用者的需要能够得到有效且及时地满足。此外,它还被称为充分披露的原则,对于企业当下所公布的一些财务报表、补充报表以及附注等。对于企业各方面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以及企业的经营成果等在反映时都要真实且全面,不能违反职业道德和法律,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在财务数据上面进行任何的纂改,也不能故意无视忽略。当下变幻莫测的社会经济环境,愈加复杂,经济风险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也会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危险性,甚至还会发生扩散的现象,投资者们在操作时也越来越小心谨慎,理性地处理突发事件,所有的一系列变化都能够整体地表现出披露会计信息的重要性。

三、结语

现代社会下,企业的发展和经营过程中,财务会计的重要性不可小觑。在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会计基本的理论广泛地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在这种改变的影响下,核算财务系统正在被决策型财务系统所改变。全面应用新的信息科技,突破传统的核算理念,大力实现信息技术的会计核算。

信息技术的论文信息技术的论文2000字篇8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提升;有效的促进学生真实的成长和进步。

现代社会中,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运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使人们清醒认识到: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学校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然而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的基础上。作为一线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了一些较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来说有时较难接受。如果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就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网络中的域名和ip地址时,我是这样讲的: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众所周知,汉字输入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往往在学会了输入方法之后不愿花时间反复练习,这样就不容易再提高输入速度。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建议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首先进行指法训练。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接下来我为每一台学生用机安装打字游戏软件。各式各样的打字游戏马上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们尤其喜欢“警察抓小偷”练习指法,通过几次游戏比赛,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就可以教会学生汉字的输入方法,进入实际训练。以后可以再安装上汉字输入的测速软件,搞几次分组或全班学生的输入竞赛,调动起学习的热情。

当代的初中学生年龄虽小,但是已有较强荣誉感和好胜心,对老师的评价尤其在意。所以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就利用极域广播软件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加以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被表扬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针对不同程度水平的小组同学,制定不同的标准要求,只要能达到目标,不断有进步就适时给予玩益智游戏的奖励。用“玩”这个手段,达到促进练的目的,使大多数同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促进了全体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把每个学习单元中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我感到,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比如有一节课的内容是powerpoint中动画效果的设置。首先我给学生展示两张生动新颖的贺卡,一张是静态的另一张是带有动画效果的,问学生们更喜欢哪一张?接着我这么说:要想给对象添加动画效果那得先找到有关动画的命令吧,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找找看吧。学生们首先找到预设动画,我就趁机提出简单要求让学生试着动手操作,接着提出较为复杂的要求引入自定义动画,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然。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法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主动地去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老师讲解的时候,学生感觉都会,热情高涨跃跃欲试,真的放开让他们自己做,却又不知道如何下手。究其原因,他们只是在课堂上依葫芦画瓢没有理解其操作的真正意义。后来我试着让学生当老师到教师机上边操作边讲解其操作含义,没想到学生的语言比我讲的更容易让学生们理解,同学们都不约而同的为他鼓掌。这说明大家很欢迎这样的小老师。我想,孩子们之间比我们与他们更便于沟通,不妨多给孩子们这样的机会!同时我们也要尽可能用孩子们的语言讲解问题。

以上是我个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点体会。总之,信息技术教学还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教学,它需要我们不断地通过教学实践并结合教育理论来指导,需要我们每一个计算机教师共同努力、研究。

信息技术的论文信息技术的论文2000字篇9

【摘要】

当前信息处理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社会活动,计算机技术对信息处理至关重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决定着信息处理工作的效率。本文对计算机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深入探讨了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

20世纪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纪,在这一时期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形成了高技术领域和高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生物技术等。在以上成就之中,以电子信息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最大。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揭开了信息经济时代的序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人类的发展与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密不可分。当前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并在信息技术在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促进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

1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当今计算机科学发展趋势可以用高、广、快三个词进行概括,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向“高”度发展

计算机性发展趋势的“高”主要包括两个内容:①指性能越来越高,主频频率不断提高是其主要表现。20世纪90年代,集成电路集成度已超过100万门,集成电路开始进入特大规模集成电路时期。随着RISC技术的成熟和普遍应用,CPU性能剧烈增长。有关统计数据显示,80年代CPU性能年增长率仅35%,而到90年代CPU性能年增长率达到60%。特别是近年来,CPU的发展更为迅速,如AMD发布的FX9590八核处理器,主频已经达到5GHz。②指计算机整体性能不断提高。计算机的数值计算、信息处理、实时控制、辅助设计、智能模拟等能力不断提高是其主要表现。以我国研制的神威蓝光超级计算机为例,其拥有14.3万核CPU,存储容量高达200万GB,最高带宽达到69.6TB/s,每秒峰值运算达1.07千万亿次。

1.2向“广”度发展

计算机向“广”度发展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向各个领域渗透上。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作为新技术的典型代表,其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当前,计算机与手机的结合,使其应用范围更为广阔,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有观点认为,未来计算机的价格可能会向纸张一样偏移,并且将会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普通品。

1.3向“深”度发展

计算机向“深”度发展主要表现在信息的智能化发展上。互联网上的信息浩瀚,如何在这些浩瀚的信息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计算机未来的发展即是要将互联网浩瀚的信息进行分类,优化人机界面,最有效的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目前,与人类思维方式相比,计算机“思维”的方式还较为低下。人类同计算机打交道主要通过语言、手势等方式,对于一般人而言,计算机应用难度仍然不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普通百姓对计算机的应用需求进一步扩大,这对计算机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正进一步向智能化的道路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计算机世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说是计算机向“深”度发展的典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智能化亦将飞速发展。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对于管理和处理信息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国都注意到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致力本国信息化建设。

2.1高速、大容量

在信息技术中,微电子技术与软件技术是其核心。当前集成电路的发展突飞猛进,不论是集成度、运算能力还是性能价格都在呈几何级数增长,有研究显示,集成电路的发展每年翻一倍,这带动了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每个芯片上的元件都达到了上亿的数量,构成了系统级芯片(SOC),整机与元器件之间的界限正在不断模糊,这使信息设备的功能大大提高,整机的质量不断变轻,体积越来越小,功耗越来越低。软件技术也正在以计算机为中心向网络为中心转变,特别是当前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的联系更为密切,芯片正在变为“固化”的软件,软件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软件可以实现的功能也越来越多,“硬件软化”的趋势愈发显著,典型的如“软件无线电”、“软交换”等。另外,嵌入在硬件中的操作系统和开发工具软件也使软件逐渐突破了传统的计算机领域,加速了工业产品和民用产品的智能化,软件技术在推进信息化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2.2综合化

当前网络技术发展另一个趋势就是三网融合与宽带化。三网分别是计算机网、电话网、有线电视网,融合是指在数字化的基础上三网的技术走向和业务内容一致化,即电话网、有线电视网都应向互联网靠拢,三网融合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计算机网、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合为一体。在三网融合中,IP协议和分组交换技术是基本特征。三网融合要求要重视业务变革,即由单向传输发展转变为以多媒体数据业务为主的交互式发展。三网融合势必会打破原有行业界限,促进产业重组和政策调整。

2.3个人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平板电脑、手机以及其它智能设备数量的不断增长,互联网上数据流量,尤其是多媒体信息的增加,对网络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大带宽势在必行。在广域网和城域网方面,全光网络技术兴起并迅速发展,典型的如以密集型光波复用(DWDM)技术,已经深入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人预测,到2016年,平均固定宽带速度至少会比目前宽带速度提升四倍,而且美妙通过互联网传输的视频将达到100万min以上。并且建立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之上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在推动着信息个人化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开发也是一个趋势。一方面家用电气和个人信息设备如电视机、手机等都在向网络终端设备方向发展,网络终端设备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以往以计算机上网为主的局面被打破,进一步满足了个人的需求。另一方面,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网上娱乐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日益成熟,对使用者的要求不断降低,特别是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完善了以互联网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使信息技术日益深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亦催生了新的网络经济。

3结语

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技术,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在未来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将会进一步普及,人类亦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未来全球最具活力的产业亦非信息产业莫属。

参考文献

[1]胡文海。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探究[J]。煤炭技术,2013,06:220~221.

[2]薛军峰。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1:157.

[3]王剑波。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3:197.

[4]杨雄。概述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9:185.

[5]潘翔伟,张晓红。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探析和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12:107.

[6]喻涛。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J]。通讯世界,2015,05:28.

[7]徐朋爱。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研究[J]。电子世界,2014,12:3~4.

作者:胡凯伦 单位: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

信息技术的论文信息技术的论文2000字篇10

1 信息技术在单位信息管制中的作用

1.1 策略资讯体系

策略资讯体系可以经过信息体系分析出企业的长期发展策略,能够支持企业信息体系的建设。企业策略资讯体系建设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同时进行,这样在内部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生产效率,也能和企业内部的工作程序进行结合,例如企业的资源计划制定。在外部方面,能够向客户推销新的商品和服务。

1.2 办公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是非常便捷的工作方式,其在工作中主要是对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进行利用,能够将企业的业务流程在计算机环境下进行实现,能够降低员工的工作强度,将其从繁重的工作强度中进行解放。对以往的工作模式进行改变,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非常有利。办公自动化的水平提高对企业信息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直接的影响。

1.3 制造自动化

企业制造自动化是指企业的商品生产、研发以及销售,整个过程都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实现,能够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更好的管理,同时,也能保证产品的生产效率。

1.4 电讯以及配销体系

通过快速和宽频的电讯运送体系,提升配销信息处置速度,现在最广泛应用的体系是实时销售体系以及数据交换体)(系。

1.5 人工智能体系

以精确、快速的计算机为基础,研发可以模仿人类智能的体系,运用这种体系能够处理繁琐还没有恒定公式的情况,同时做出有关决定。

2 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

2.1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语言的产生和使用

距今 3.5~5 万年前,人类使用大脑存储信息,并开始使用语言交流和传播信息。语言的产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信息革命,它标志着人类信息活动的范围和效率的巨大提高,人类的信息活动从此由具体走向了抽象。

2.2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文字的创造

文字是代表一定内容的符号,它是逐渐从形象化走向抽象化。最早的绘画文字见于旧石器时期的洞壁,这种文字中的图画是各种事物的记号。后来,在绘画文字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表意文字。文字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信息可以传得更久、更远。对人们历史的研究起到很大的作用。

2.3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造纸技术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最短的时期内,导致书籍数量出现了增多的情况,并且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印刷技术以及造纸技术的出现推动了信息的传送效率以及传播速度,信息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2.4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信技术的普及

信息技术的发展从十九世纪的西方开始,到现在已经经过了一百年的时间。从电报、电话技术的出现到现代通信技术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效果也非常好,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对先进的技术进行更好的利用,这样能够促进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2.5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同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第一台计算机出现到现在已经经过了近百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好,在各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社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非常普遍,利用这种技术,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3 信息技术发展对企业信息管理的影响

3.1 通讯能力的增强

通讯实力是衡量企业执行情况的规范之一。高速的通讯能力代表着企业可以更加敏捷的对外界的很多突发状况进行处理,同时也保障了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的顺畅。从企业最初的发展来看,信息通讯凭借机构之间的语言通讯,直接对话以及电话、电报等形式;后来,网络的广泛运用,研发出了企业内部网络,创建内部网络,对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信息通讯都提供了方便的环境。

3.2 工作效率的提高

工作效率的改善是企业管理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很多企业工作中都要进行信息的登记和传送,包含档案管理、存放和传送等。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和网络的广泛运用,企业的工作速度有着飞速的提升。信息通讯更加方便高速,文字处理能力增强,各种资料库能够获取更健全的综合。

3.3 办公资源的节约

办公支出对企业的运营是一笔数目不小的开支,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节减了资源的使用。对之前的企业运营来讲,纸质资料的存放要耗费巨大的资源。使用电脑和网络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纸张的使用。

4 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4.1 信息技术改变价值链

信息技术向价值链每一环节渗透,改变价值行为的执行方式和链的本质。它也影响竞争范围,重塑产品,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每个价值链都是由物理部分和信息处理部分组成。物理部分包括所有执行价值行为所需的物理任务。信息处理部分包含获得、操作、传输执行价值行为所需数据的步骤。每个价值行为创造和使用某种信息。例如,后勤行为使用的信息包括:安排承诺、运送速度和产品计划等确保即时有效的传递。服务行为使用服务请求/信息安排电话和订单;产品失效信息使企业能够修改产品设计和制造方法。信息技术同样对竞争范围也有很大的影响。信息系统能使企业在不同地域之间协调价值行为,例如,波音公司利用在线设计和国外的供应商进行工作。信息技术也可以在企业之间创造许多新关系,从而扩展产业竞争范围。

4.2 信息技术改变产品

商品由物理以及信息两方面构成。信息方面包含商品特征,运用方式等,如便利性、可保护性以及服务程序。商品物理构成更为关键,不过当前更加可行的新技术是供应商品物理特征时,供应更多的资料。新技术能够把不含有物理构成的商品变为现实,例如电子报纸。最后,信息技术可以提升商品处置信息的性能。

4.3 信息技术改变竞争本质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每种竞争力,从而改变产业吸引力,表现在:附有材料和商品信息的电子清单使顾客更容易评价材料来源,做出购买决定,从而提高购买力;信息技术复杂软件的购买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从而提高购买力,产业进入门槛;柔性制造系统可以更快、更简单、更便宜地提供高性能的产品,从而影响了替代品的威胁;订单和订货处理的自动化,加剧了销售产业的竞争,新技术在取代人的同时提高了固定成本,导致产业内部为争取客户竞争加剧。

信息技术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杠杆。信息技术可以在老企业中创造新的企业。企业在价值链中有多余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将这部分卖出去。例如,sears 利用其处理信用卡帐户和规模大的特点对其他企业提供相似的服务。

5 结束语

对企业本身以及企业合作状况进行分析,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转变企业的价值关系,转变企业和其合作方的合作比重,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要抓住这个机会,拟定适宜企业本身的信息技术发展策略,转变企业的工作程序,使其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相配,进而为企业提升竞争优势。

信息技术的论文信息技术的论文2000字篇11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提升;有效的促进学生真实的成长和进步。

现代社会中,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运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使人们清醒认识到: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学校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然而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的基础上。作为一线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了一些较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来说有时较难接受。如果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就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网络中的域名和ip地址时,我是这样讲的: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众所周知,汉字输入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往往在学会了输入方法之后不愿花时间反复练习,这样就不容易再提高输入速度。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建议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首先进行指法训练。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接下来我为每一台学生用机安装打字游戏软件。各式各样的打字游戏马上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们尤其喜欢“警察抓小偷”练习指法,通过几次游戏比赛,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就可以教会学生汉字的输入方法,进入实际训练。以后可以再安装上汉字输入的测速软件,搞几次分组或全班学生的输入竞赛,调动起学习的热情。

当代的初中学生年龄虽小,但是已有较强荣誉感和好胜心,对老师的评价尤其在意。所以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就利用极域广播软件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加以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被表扬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针对不同程度水平的小组同学,制定不同的标准要求,只要能达到目标,不断有进步就适时给予玩益智游戏的奖励。用“玩”这个手段,达到促进练的目的,使大多数同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促进了全体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把每个学习单元中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我感到,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比如有一节课的内容是powerpoint中动画效果的设置。首先我给学生展示两张生动新颖的贺卡,一张是静态的另一张是带有动画效果的,问学生们更喜欢哪一张?接着我这么说:要想给对象添加动画效果那得先找到有关动画的命令吧,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找找看吧。学生们首先找到预设动画,我就趁机提出简单要求让学生试着动手操作,接着提出较为复杂的要求引入自定义动画,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然。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法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主动地去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老师讲解的时候,学生感觉都会,热情高涨跃跃欲试,真的放开让他们自己做,却又不知道如何下手。究其原因,他们只是在课堂上依葫芦画瓢没有理解其操作的真正意义。后来我试着让学生当老师到教师机上边操作边讲解其操作含义,没想到学生的语言比我讲的更容易让学生们理解,同学们都不约而同的为他鼓掌。这说明大家很欢迎这样的小老师。我想,孩子们之间比我们与他们更便于沟通,不妨多给孩子们这样的机会!同时我们也要尽可能用孩子们的语言讲解问题。

以上是我个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点体会。总之,信息技术教学还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教学,它需要我们不断地通过教学实践并结合教育理论来指导,需要我们每一个计算机教师共同努力、研究。

信息技术的论文信息技术的论文2000字篇12

一、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对熟悉的事物认知速度快,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难点,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虚拟购物”的游戏,游戏的场景是一个购物超市,每个学生在游戏中的角色都有100元,可以任意购买任何自己购买能力范围内的商品。教师通过模拟学生熟悉的生活购物场景,不但教会了学生仔细观察商品价格和购买商品,而且树立了学生节约的价值观念。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认识和感知。又如,在“加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可能对于加法所表示的意义还存有疑惑。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三个鱼缸,其中两个鱼缸中的鱼儿正在欢快地游来游去,而第三个鱼缸则是空的,这时教师将两个鱼缸中的鱼同时倒入空的鱼缸,并通过动态的画面展现其合并的过程,同时在屏幕上显示表示此过程的加法算式,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将其与画面结合起来,从而加深了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在数学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数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更要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又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实践操作,从而体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例如教师在讲解“统计”的时候,可以作如下的教学设计: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三种水果,让学生自由选择,然后将选择结果进行展示。此时教师要求学生将选择结果进行统计,学生自然想到用拖动鼠标的方法来完成分类。教师随即给水果标上相应的符号,然后展示由符号组成的表格,再让学生统计。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很容易就能知道用符号进行统计方便快捷。接着,教师再出示另一个问题,请学生统计出马路上车辆的过往情况。此时学生就会毫不犹豫地用符号记录的方法进行统计。教师可以从车辆多少、速度快慢和密度大小等三个方面,将这一过程分为三关,并设计相应的动画,每次动画播放完以后,都会出现一张表格,要求学生把统计的结果填上,如果填写正确就能顺利进入下一关。每通过一关都能看到学生脸上兴奋的神情,在一次次的过关游戏中,学生已不知不觉探索出了统计方法。

三、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操作简单快捷,节省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板书的时间,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联系的时间,从而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有效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百数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张能操作的百数表。学生通过点击按钮,表格会通过颜色的变化呈现不同行列上存在的数字,让学生发现其中隐含的规律;学生还可以进行转换格式排列的操作,提取其中的单数或者双数,探究其中数的特征等。表格类似的操作很多,不同的操作方法所展现的数字规律不同,学生深深为之吸引。总之,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结合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既可以将抽象深奥的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呈现,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又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它是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值得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信息技术的论文信息技术的论文2000字篇13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使其应用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高校科研教学管理体系中(以下简称科教),尤其促使了高校科教信息管理实现信息化技术管理,使其高校管理质量得到提升。但目前,在高校科教信息管理中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就信息技术在高校科教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前言

信息技术作为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有效推动力。信息技术,是主要应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近年来,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界甚至各行各业获得了广泛应用,其中也包括了科教领域。在高校科教信息管理中实施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有效调控、监管和规划科教管理工作过程,还可极大提升科教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1]。但在实际情况中,信息技术在科教信息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对其应用效果造成一定影响,故此还需要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出有效的对策进行解决。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对此开展相关探讨。

1.高校科教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技术手段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各高校已逐渐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科教管理环节中,逐渐实现了信息化科教管理,但由于信息技术在高校科教领域的应用时间较短,使其技术尚未足够成熟,加之各高校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投入资金较少,配置的信息化基础设备质量较差等,从而使高校信息化科教管理存在诸多问题[2]。具体问题详细分析如下:

1.1技术安全性较低

在高校信息化科教管理中,常存在技术安全性普遍低下的现象,这不仅增加了更新与维护软件工作人员的`压力,在公开、自由的网络环境中,还会使高校信息化管理系统中BS及GS架构模式在运行期间,容易受到病毒、嘿客的入侵和攻击,从而导致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瘫痪,对高校科教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严重影响。另外,部分高校还存在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软件版本过低的情况,这不仅影响高校科教管理系统的正常工作,还给其维护工作引发各种问题。

1.2系统兼容性较差

目前在部分高校信息化科教管理体系中,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均较差,这便使得管理体系中各系统之间无法进行良好的兼容,从而导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由于格式和内容的限制,无法获得有效的传递和共享,继而对高校信息化科教管理的建设和发展造成严重阻碍,甚至降低了科教管理的效果。

1.3系统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信息化科教管理系统虽然可满足高校管理的基本要求,但由于目前的信息化科教管理技术尚未足够成熟,使得其仍存在各种技术性限制的问题,从而导致其无法满足高校科教管理的各种具体化要求。另外,不同的院校之间,其科教管理体系、管理方式及运行模式等也存在较大差异,而由于操作系统及管理条件的限制,使信息化科教管理系统无法为各高校管理提供不同的具体化服务。

2.高校科教信息化管理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加强技术资源管理

技术资源管理是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故此需对其进行加强管理,可从以下几点对其进行加强:(1)对信息化科教管理系统进行合理利用,并对其开展二次开发;同时还应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来对自身技术进行合理开发和规划,期间需要避免重复引进已有的软件,以减少或规避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另外,还应将企业开发条件与教师技术资源相互结合,使两者能够在本身系统基础上对其进行二次开发,以研制出可达到不同高校具体化需求的管理系统。(2)在建设高校信息化科教管理系统时,需确保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使各部门将各自系统规划及流程再造进行整合统一,从而才可开发出能够满足各部门实际工作需求的管理软件系统。其中在规划系统时,需对各部门信息进行全面集成,同时对各部门职能发挥加以高度重视,并建立达到各部门工作要求的基础数据库,将其数据类型进行整合统一,从而实现最终的资源共享。(3)在进行科教管理人员选拨时,需对其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加以严格考核,并以信息技术水平作为人员选用的最终标准,从而选拨出符合现代化高校科教管理工作要求的信息化技术型人才。在信息化建设不断向前迈进的形势下,对于科教管理人员所具备的相关知识水平及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其充分掌握当下最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才可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数据信息,继而才能够推动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更快发展[3]。

2.2强化技术组织管理

在技术组织管理方面,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问题,即技术部门管理与组织管理。由于高校的科教管理工作较繁复、工作量较大等,使其在技术管理及组织管理方面操作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需要严格加强技术管理和组织管理。在技术管理方面,可设立技术管理部门。目前,由于大部分高校原有的科教管理系统无法获得扩展或升级而需要进行更换,或是拓展和升级后的管理系统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而无法发挥其真正效用和优势,这不仅导致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还对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若各大高校能够组建自己的信息化技术团队,并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同时根据自身管理要求来开发相应的管理系统,或是根据需求来升级系统功能,不断提升自身技术管理水平,则可极大降低不断更换系统而产生的各种资源消耗,提升自身教学管理工作水平。而在组织管理方面,要十分明确各部门之间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工作责任,同时还应建立能够对数据流转环节实现"扁平化"管理的快捷系统,该管理方式能够有效避免部门重复设置或分层过多而造成的资源共享阻滞、信息传递速度缓慢的现象[4]。

2.3加大技术风险管理

数据安全对于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而言极为重要,而由于大部分高校均利用RAID来对冗余进行保护,因此应增强管理人员的IT灾备建立意识和技能。首先,需要为硬件运行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并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其次,还需要对数据建立一套安全防护网络体系。第三,高校还可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系统中安装相关的防火墙,并设置管理访问权限和访问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安装WEB服务器,并定期更换一次密码。第四,定时定期将数据进行备份储存,并通过各种保护措施对其加以保护,以增强教学管理数据的安全性能。

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应用程度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加强高校信息化科教管理,是符合当下教育事业现代化、信息化及智能化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高校科教管理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科教管理工作是高校事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是高校教育工作开展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因此应积极对我国当下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深入研究,并对此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不断提升我国高校信息化科教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1000字 关于信息技术的论文3000字 信息技术应用的论文2000 信息技术论文题目大全 关于信息技术的毕业论文 信息技术基础论文2000字 信息技术优秀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3000字 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信息技术方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