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重点信息摘录 (完整文档)

时间:2022-11-14 20:55: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十四五”规划重点信息摘录 国家十四五规划-全民健康保障工程:第四十四章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四五”规划重点信息摘录 ,供大家参考。

“十四五”规划重点信息摘录

  国家十四五规划-全民健康保障工程:

  第四十四章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边境口岸城市、县级医院为重点,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积极发展医疗联合体。加强预防、治疗、护理、康复有机衔接。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使用改革,发展高端医疗设备。完善创新药物、疫苗、医疗器械等快速审评审批机制,加快临床急需和罕见病治疗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促进临床急需境外已上市新药和医疗器械尽快在境内上市。

  健全全民医保制度:

  做实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推动省级统筹。完善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

  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少数民族医药发展。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逐步增强,武汉市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城市圈一体化进程加快。市州竞相发展,襄阳、宜昌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城镇化质量不断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全国县域综合发展百强县(市)增加到7个。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0%,医保覆盖面达到95%。保障性安居工程惠及700余万城乡居民。推动宜昌建设长江中上游区域性创新中心,以绿色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为重点,建设若干共性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联动荆州、荆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布局建设一批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和新兴产业基地,建设环大学创新经济带、各级各类开发区等创新生态圈,完善创新服务和产业培育体系,探索各具特色的创新发展新路径,成为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围绕三维存储芯片、硅光芯片、新型显示材料、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等重点领域,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动“临门一脚”关键技术产业化,实现率先突破。制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支持政策,建立“首购首用”风险补偿机制。创新药物推荐目录管理,推动创新药物进入医疗保障体系。

  大力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全面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标准。完善质量基础设施,推进计量体系和检测认证体系建设,探索建立质量分级制度。深入推进标准化战略,加强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引导汽车、信息、装备、医药、化工等行业龙头企业,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订,提升行业话语权。营造良好品牌建设环境,推进产品品牌、企业品牌、集群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加强品牌经营,逐步将技术优势、质量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推进智慧医院、远程医疗建设,构建覆盖诊前、诊中和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推进智慧养老应用系统建设,加快发展远程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加快县级医院提标扩能,推进县级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救治和预防能力。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医

  疗救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等体系,优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增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努力建成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示范区。分片分区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大型综合性医院多院区、差异化、均质化发展,引导部省属医院向医疗资源薄弱地区下沉。加强市(州)现有医院建设,加快县级医院提标扩能。加强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建设。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和综合监管制度。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和管理考核,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支持社会办医。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加快基层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推进远程医疗。

  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中医药深度融入公共卫生体系,推进中西医临床协同,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能力。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市县中医医院建设,实现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和县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全覆盖。大力扶持优质中药材、道地药材生产,促进中药质量提升,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完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实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对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增强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落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实施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提高疫苗、血液制品检定能力和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检验检测能力,构建药品安全检验、监测、追溯体系。

  湖北医疗保障局:

  2021年医保工作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做好医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巩固拓展医保脱贫攻坚成果。

  二是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补齐重特大疾病保障短板。

  三是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让更多职工从中受益。

  四是建立健全基金监管长效机制,不断织密扎牢医保基金监管制度笼子。

  五是制度化常态化实施药品耗材集中招标采购,不断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引导医药行业形成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新局面。

  六是深化医药服务价格改革,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挤出药品价格水分,引导医疗机构合理诊疗。

  七是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更有效率的医保支付,更好保障参保人员权益。

  八是持续做好医保目录管理,把更多临床价值高、经济性评价优良的药品、项目、耗材纳入支付范围,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就医用药质量。

  九是提高医保公共管理服务效能,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加强两定机构协议管理,推动经办服务提质增效。

  十是加强医保法治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推进医保精细化管理,提高医保治理能力和水平。

  武汉市医疗保障局:

  我市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供给呈现结构性失衡,医疗资源向中心城区大医院集中的趋势没有减缓。国内外新技术、新药品、新设备引进速度也在加快,“互联网+”医药服务快速发展,必将给我市医保基金支出带来较大压力。武汉市职工医保尚未建立普通门诊统筹,个人账户大量结余,统筹基金收不抵支,影响了医保制度可持续发展和参保人医保待遇享受。到2022年,基本医保实现应保尽保、应缴尽缴,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制度全面实施,跨省异地就医门诊实现直接结算,DRG支付方式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基金监管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基本形成,医疗保障协同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医疗保障公共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到2025年,我市医疗保障关键领域改革基本完成,基本建成公平医保、法治医保、安全医保、智慧医保、协同医保,实现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

  均衡门诊重症、门诊慢性病与住院待遇水平,探索由病种保障向费用保障过渡。建立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起付线、封顶线与经济发展水平动态调整机制。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互补衔接,满足多元医疗需求,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支持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合作建立普惠制商业健康保险,减轻参保人政策范围外自付费用负担,增强参保人获得感。探索建立普惠制商业健康保险加入基本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支持互联网医院发展。促进“互联网+”医疗复诊处方流转。建立“互联网+”医药服务等医保支付工作统计监测体系。全面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坚持招采合一、量价挂钩、以量换价。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社会药店等积极参与集中带量采购。推进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按中央和省统一规定执行医保支付标准和集中采购价格协同机制。探索非过评化药、生物药集中带量采购,探索构建联盟采购机制,分层、分类、分批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提升区域医疗保障一体化发展水平。积极推进武汉“1+8”城市群医保一体化,深入实施跨市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提高异地就医便利性。推进急诊和部分门诊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推荐访问:医院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规划重点信息摘录 摘录 重点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