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规划】陕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时间:2023-05-16 17:10:05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政法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政法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规划】陕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供大家参考。

【学校规划】陕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政法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政法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我院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家、省和学校有关文件精神和我院的发展潜力,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1.学院简介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其前身是山西师范学院政史系,成立于1972年。1984年政史分开,成立山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1991年改建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系,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法律教育方向;2002年起改建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法律学两个专业。2007年开始招收社会学本科专业。目前,学院共在思想政治教育、法律学、社会学三个专业招收本科学生,政治教育和法学两个专业还招收三本学生。学院还设有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政治学三个研究所。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理论、社会学、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八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有一支力量较为雄厚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3人,博士10人,硕士27人,40岁以下教师全部硕士化。学院有省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1名,山西省“两课”评审专家1名,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1名,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获得者2名。校级精品课程主持人1名。省级教学名师3名。

学院全体教师在科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学院共在《政治学研究》、《求是》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党的文献》、《毛泽东思想研究》等国家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在其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国家级高质量学术著作6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学术奖励50余项,获得国家社科立项,国家软科学立项、山西省社科及软科学立项30余项。

2.“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学校各方的协助下,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员工,艰苦奋斗,勤奋工作,为推动学院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1)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学院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社会学三个本科专业,在校生人数达1000余人。学院共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5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政治学理论、社会学、学科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方向)3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校研究生人数达200余人。 

(2)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管理日益规范。随着办学经费的不断增加,学院配备了一大批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购买了大量的专业图书资料,设立了多功能教室,办学条件大幅度改善。同时,不断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形成了一套教学管理制度。 

(3)师资队伍不断加强,结构趋于合理。学院不断加强师资结构,坚持引进人才和本院人才培训相结合,引进博士4人,在读博士3人,访问学者5人。学院专职教师中,教授6人,副教授23人,博士10人,硕士27人,40岁以下教师全部硕士化,形成了学缘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

(4)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学院在“十一五”期间,围绕内涵建设目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相配合,出版著作5部,在国家级省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申报课题2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2项,省级课题10多项。  

二、学科发展水平的国内外比较分析

1.学科水平的国内外地位分析

政法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硕士点,八个二级硕士点,一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一个省级品牌专业。与全国同类院校同类学科相比,本学科特色鲜明、成果突出,特别是在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以及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山西社会发展具体实际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方面,能更好地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价值,更好地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本学科理论研究始终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动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注重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解释力和涵盖力,因而能更有效地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些充分展现了该学科在全国同类院校学科发展中处于中上地位。但与国内外一流学校比,本学科还存在不少差距,因此必须继续抓好学科建设和科研这两项核心性工作,为提高学院学科水平,提升学科建设在全国的地位提供强大的支持。

2.相对优势

目前政法学院共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为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八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理论、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论。同时政法学院有思想政治教育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教学名师,三个本科专业平台。现已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为依托,从本科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学科层次和涵盖教育学、法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在内的专业学科体系。同时,政法学院具有较高的就业率,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敬业精神。在今后的建设中,要继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的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省级重点学科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学科层次和建设体系,努力拓展中共党史、国际政治、政治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成果,并向更高层次迈进。 

3.主要不足

与全国同类一流学科相比,本学科还存在不少差距:一是在培养立得住、叫得响的年轻骨干教研人员方面,还需要做出进一步努力;二是学科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个别研究方向的力量显得相对薄弱;三是学科梯队和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四是虽然在国家级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多部著作,但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国家级科研成果和科研成果奖;五是科研经费短缺,主要是国家级科研项目相对较少。

三、“十二五”发展战略目标

1.机遇与挑战

在“十二五”期间或更长一段时间,政法学院将面临“四大机遇”和“四大挑战”。“四大机遇”是:  

(1)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仍不断加快,进入了历史上较好的发展时期。学校领导的长期关怀和支持,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国家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的投入不断增加,为解决我院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提供了可能。 

(3)中央重视和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省、学校重视学科建设和内涵发展,为学院提供了发展条件和空间。 

(4)事业单位改革,为激活内部活力提供了可能。 

“四大挑战”是:  

(1)学院发展资金和科研经费相对不足,制约学院内涵发展。经费是学院发展、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条件。尽管我们的建设经费和研究经费不断增加,但相对于建设需要来说,还是严重短缺。我们所处的区位劣势,特别是社会科学的研究,通过课题取得经费十分不易。这些年来,经费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学科发展的瓶颈。 

(2)学院人才引进仍相对困难,特别是学科发展急需的优秀人才。学院近几年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现共有博士10人,已形成较为合理的人才队伍。但相对全国同类院校和本校其它发展较好的学院,引进人才方面还存在困难。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是学科建设和科技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人才的相对短缺严重影响学院进一步拓展新学科,影响学院的科研产出。 

(3)学院标志性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标志性科研成果的产出是提高学院科学研究层次和水平,增强学科建设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政法学院近几年不断提高科研质量,有一些标志性的科研成果。如申请国家级科研项目、国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等。但总体来看,相对较少,且还有进一步拓展的可能。

(4)学生就业压力加大。近几年政法学院学生一次性就业率都在90%以上,但是在全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学院也面临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扩大学生就业,保持和提高政法学院学生就业率问题。

2.战略思路

政法学院“十二五”期间的总体思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重点学科建设为主线,以人才培养和引进、博士点申请、重点科研成果产出为重点,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教学质量优良、学生就业率较高、教师队伍层次较高、学科建设成果突出、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培养层次的学院。

3.中长期发展远景

政法学院在“十二五”期间及以后较长时期内,以现有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专业、社会学专业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点建设学科为依托,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努力实现青年教师博士化;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不断增加省重点学科和国家特色专业;不断增加科研投入,努力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有标志性成果产出;积极做好学位点申请工作,努力申请成功社会学专业一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社会学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点。

四、“十二五”主要建设内容

1.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政法学院将建成办学特色鲜明、与地方经济社会联系紧密,学院设施设备完备,和谐稳定、文化氛围浓郁,师资队伍结构合理、质量较高,学科建设成果突出,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点齐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学成果显著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较高,管理体制趋于完善,在山西省内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学院。 

2.建设指标

学科建设。政法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将不断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平台,调动全体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使人人有学科归属和学科方向,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学科队伍。争取在“十二五”期间,以重点学科建设为依托,申请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申请思想政治教育国家特色专业。建成3门省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社会学概论。建成2支省级科研团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现实问题研究;其中一支力争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质量,加强硕士点学科建设,在现有基础上拓展新的研究方向。 

人才培养。政法学院将在认真落实教学计划、进行基本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校内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把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相结合,努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是进行教育见习、教育实习、课前三分钟训练、假期社会实践、课余志愿者活动等。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同时,进一步加强教学反馈系统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对教师的任课资格、课堂教学、毕业论文指导等做出明确规定。对教师的讲稿、大纲、教学进度、作业批改、试题及试卷分析、论文选题及质量等,进行严格检查与分析。本专业一直把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看作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成立毕业论文工作领导组,规范论文指导环节,严格执行论文写作程序,从论文选题、写作、答辩,层层把关。通过多种措施,使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培养出复合型人次,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 

科学研究。政法学院依托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现有学位点,争取在“十二五”期间产出高层次的研究成果。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8部高质量的专著和选修课教材;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刊物上发表30余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申请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课题各1项,申请省级课题10项;申请10项教改课题;争取申请横向、纵向科研经费达200万元;科研成果在获10项省内奖项,争取获得教育部科研教学奖。

师资队伍建设。政法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积极围绕本专业的建设目标,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一方面大力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加速已有教师的博士化进程,争取实现青年教师博士化。同时,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外出学习深造,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打造教学名师、学术和学科带头人。通过多种形式打造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水平较高、热爱教育事业,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3.有针对性的建设思路

“十二五”期间,政法学院围绕总体目标和建设指标,具有明确的、针对性的建设思路。 

第一,政法学院将不断提高学院教师对学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科意识。在坚持优势学科重点突破原则、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原则、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原则、特色发展与创新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凝炼学科发展方向,进一步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遴选学科带头人,建设学科发展团队,为学科进一步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建设学科基地,营造学科发展环境,为学科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建立和完善学科建设的内在动力机制,结合各专业建设,加强学位点的建设,争取尽早申请博士点,同时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要,不断推动原有学科(专业)的拓宽。

第二,政法学院将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围绕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把实践教学和教师教育相结合、把专业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巩固和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在课程体系上,以专业性为主、宽泛性为辅。同时,在选修课设置方面有一定的针对性和自由度。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将专题研讨、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等课程纳入正式的教学计划,加大教学内容中对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的系统介绍、评述与分析,拓宽师生间的联系渠道,建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并使之成为经常性的手段。加大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力度,并尽可能与社会沟通,建立稳定的机制,使学生通过实践和实习,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努力培养出基础实、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

第三,创新科研机制,不断提高学院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一是加强科研平台、实验室和图书资料室建设,为全院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宽松的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制定符合学院实际的科学研究激励机制,明确工作量及其考核办法,将工作量考核与科研补贴结合起来,努力形成相互竞争、互相合作的科研工作局面;三是不断加强校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包括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创造条件承担和举办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交流会议。 

第四,坚持引进人才与稳定人才相结合,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要特别注重营造稳定人才、鼓励教师成长的适宜环境。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工作,争取更多培训经费投入,鼓励年轻教师在职或脱产攻读博士学位。结合学科建设和本科专业建设,选拔和培养学术造诣较深、学风严谨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制定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一系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办法,并组织实施。分配要与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相联系,与教师的学术水平、工作职责相联系。同时,良好的师德是教师本人教书育人工作的必要保证。政法学院将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教育,通过制度建设,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使之内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积极引导教师树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风尚。把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4.保障举措

为了实现我们的预定目标,我们将在学科建设与科技管理工作方面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院“十二五”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学院党政负责人亲自抓建设工作,切实将“十二五”规划建设规范化、制度化。

(2)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引导全院教职工形成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共识,培养全院教职工的服务意识、科研意识。 

(3)以增强管理能力为支撑,加强学科建设和科技管理工作,着力推进制度建设。除了现在的科研副院长进行常规管理以外,院所的主要领导都要抽出精力服务重点学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等都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学科建设和科研管理上。同时,创新完善机制体制,从严治教,规范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形成能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良好激励机制,推进学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保障学院持续健康发展。

(4)推进学院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构建和谐学院、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为宗旨,以建设优良的教风和学风为核心,积极挖掘精神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潜能,归纳和提炼出学院的人文精神,不断丰富学院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活动领域。同时,加强学院图书资料室、实验室建设,为师生创建一个特色突出、个性鲜明的教学环境,通过学院文化软实习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

(5)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引进高级人才。以构建结构合理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师资队伍为目标,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学科建设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除了学校给予的特殊政策外,我院将采取多种措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外出进修学习,努力形成一支富有朝气,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学科研队伍。 

(6)科研成果激励措施,对于获得国家级的科研课题、成果奖励、在本学科有影响的图书和科研论文,学院除学校奖励外,再给予适当奖励。

(7)实行学科整合发展,加强课题组、课程组建设。以现在确定的重点学科为依托,以申请一级学科博士点为方向,积极组建课题组;以现有本科专业为依托,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组建课程组。通过建设,形成实力较强的科研和教学团队。 

5.争取政府和社会支持的目标与对策

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是学院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十二五”期间,政法学院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科研平台和实践基地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实验平台建设项目。同时积极申报省级财政支持计划,争取山西省政府财政支持。积极拓展与地方政府的横向联系,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合作交流,争取地方政府的资金、实习等各方面的支持。  



推荐访问:政法学院 陕西 发展规划 【学校规划】陕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