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意见】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邢台市贯彻落实河北省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规划实施意见(完整)

时间:2023-05-26 11:25: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邢台市贯彻落实河北省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规划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大曹庄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河北省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规划(2016-2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信意见】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邢台市贯彻落实河北省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规划实施意见(完整),供大家参考。

【工信意见】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邢台市贯彻落实河北省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规划实施意见(完整)


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邢台市贯彻落实河

北省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规划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大曹庄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规划(2016-2020年)》(冀政发〔201652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构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生产生活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邢台市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引领,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抓手,立足邢台市产业发展实际,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和消费结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实施布局优化调整行动,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

二、发展目标

(一)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

“十三五”期间,全市压减炼铁产能241万吨、炼钢产能252万吨,退出煤炭产能989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产能8.4万千瓦、改造提升火电机组产能180万千瓦,水泥、平板玻璃产能分别控制在2000万吨和1.5亿重量箱左右,焦炭产能控制在800万吨左右。

(二)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0%,形成创新驱动、绿色环保、高端智能的产业结构特征。

(三)产业综合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

2020年,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研究院达到20家,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00家以上。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邢东新区、滏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清河羊绒产业集群、平乡自行车产业集群、临西轴承产业集群等一批区域经济增长极基本形成,建成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的产业园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话语权的龙头企业,发展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三、主要任务

(一)深入化解过剩产能

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统筹考虑经济发展、结构升级、社会稳定等多重因素,积极稳妥打好化解过剩产能攻坚战。

1.退出一批过剩产能

按照钢铁、煤炭、玻璃、焦炭产业结构调整方案要求,2017年底全面完成“6643”工程任务。2017年压减炼钢产能60万吨、煤炭产能423万吨、玻璃产能260万重量箱、焦炭产能60万吨、关停7台、9.0万千瓦火电机组。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十三五”钢铁、煤炭产能压减任务,按照时间节点实现石膏矿全部退出,争创国家压减平板玻璃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增效转型发展试点。(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安全监管局,责任单位:有关县(市、区)政府,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2.淘汰一批落后产能

综合运用法律、技术手段,强化环保、土地、水资源等指标约束,加大执法处罚力度,2020年底前倒逼造纸、焦化、氮肥、石油化工、印染、农副产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水污染严重行业落后产能全部退出市场。(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有关县(市、区)政府,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3.消化一批存量产能

严格落实《邢台市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实施方案》(邢政发〔201622号),大力推广钢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到“十三五”末,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钢结构建筑技术体系。培育1-2个推进钢结构建筑发展重点市(县),2家以上钢结构建筑龙头企业,2-3家钢结构建筑配套部品生产骨干企业,为钢结构建筑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牵头单位:市建设局,责任单位:有关县(市、区)政府,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4.转移一批优势产能

指导我市钢铁企业以东南亚、西亚、非洲、中东欧国家等为重点,开展项目洽谈和对接,力争促成一批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加大推进工作力度,争取德龙钢铁在泰国的60万吨窄带钢项目完成增资,达产达效。落实好国家、省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用好国家、省支持“走出去”专项资金,发挥其导向性作用。(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有关县(市、区)政府)

(二)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围绕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大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度,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1.钢铁产业

引导钢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钢铁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制定钢铁生产全流程“两化融合”解决方案。研发高端品种,重点推进高速铁路、核电、汽车、船舶与海洋工程等领域重大技术装备所需高端钢材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积极推进邢钢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完善提升省级工程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鼓励方正、吉泰等企业谋划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在邢台设立钢铁实验基地、成果转化基地、生产加工基地。(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2.装备制造业

2020年,基本形成较大的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200亿元。

汽车产业。着力发展中重型载货车及特种车、新能源汽车、专用车和汽车零部件四大汽车领域,着力推进邢台县、清河县、威县、巨鹿县和邢东新区五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区建设,着力培育长征、红星、御捷、铭鹿、德动五大龙头企业,加快推进长征邢台汽车科技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河北红星汽车研究院、清河御捷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研发能力,实现汽车产业发展与城市规划布局相衔接,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产业新格局。到2020年,邢台市整车产能达到50万辆,整车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70亿元。(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现代农机装备。依托邢台第一拖拉机、邢州拖拉机做优做强50马力以下中小马力拖拉机,形成品牌;积极引进160马力以下大中型拖拉机生产技术,目标市场以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华北地区为主。依托河北圣和、河北阔海农业机械等农机企业,积极开发或引进谷物、玉米精密联合播种机技术。瞄准现代农机装备发展方向,重点引进液压驱动部件、动力换挡变速箱、电控液压提升器、转向驱动桥、电控系统及元件等关键零部件。(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轴承产业。打造华北最大的精密轴承生产销售基地和全国知名轴承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各类精密轴承,产品涵盖0-9类十大类型,大到直径2.5米以上的特大轴承,小到5毫米以下的微型轴承,由碳钢轴承向不锈钢合金钢轴承转变。加强临西省级轴承研究院建设,完善轴承大世界的营销网络、信息平台、产品集散和会展功能。(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3.煤盐化工产

重点实施“3441”工程,即培育三大龙头,延长四大链条,建设四大园区,实现一个目标,打造华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煤盐化工基地。培育三大龙头企业,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生产工艺技术,重点支持旭阳焦化、建滔焦化和龙星化工,形成煤盐化工三大龙头企业。延长甲醇深加工、煤焦油深加工、粗苯深加工、盐化深加工四大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建好旭阳煤化工业园、清修岗煤化工业园、沙河煤化工业园、宁晋(新河)盐化工业园四大园区,实现集群集约科学发展。努力将邢台市打造成华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煤盐化工基地。(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4.建材产

推进建材工业玻璃做深、水泥做专、传统工艺做特,重点发展新型玻璃行业,抓住机遇发展资源深加工生产行业。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大力推进自主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创新,全面提高建材行业的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打造节约型、低碳型建材产业。到2020年,全部淘汰水泥、平板玻璃落后产能,全市浮法玻璃产能比例达到100%,新型建材在全市新(改、扩)建建筑工程平均使用率达到80%。(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建设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5.食品产

着力加快食品产业优化升级,提升食品产业竞争力。坚持引进知名品牌与培育本地品牌相结合,着力打造国内知名品牌。推进加工、配套和营销网络一体化布局,加快建设辐射冀中南的区域性饮料生产基地。积极开发风味多样、营养强化的新型方便食品,推动烘焙、膨化、糖果等休闲食品多品种、高品质发展。提高骨干主食加工企业装备水平,完善终端配送网络,加快推进主食工业化。推动关联企业集聚,促进产业区域化配套,培育全产业链企业、冷链物流和集群发展竞争优势,支持今麦郎、金沙河、燕京、顺府、古顺、兴台、邢州枣业等企业做大做强。到2020年,食品行业企业技术装备7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达到GMP要求。(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6.医药产业

加大对新药研发的投入力度和制药企业GMP升级改造,推进医药工业做大做强。积极发展糖工程产品,开发微生态制剂、新型酶制剂,加快生物制造技术推广应用。开展金银花、枸杞、酸枣仁、菊花、玫瑰、银杏、猪苓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现代化提取加工技术研究,开发中药创新药物。扶持君临制药、万邦复临药业、国金药业、恒利制药、精晶药业等企业发展,研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氨基酸、生物多糖胶等生物制品。推进与石药集团战略合作,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石药集团邢台生物制药产业园项目。(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7.纺织服装产业

支持纺织服装工业走品牌化、国际化路线,积极调整纺织染整结构,开发高、精、深产品。依托恒进纺织、宁纺集团、润园纺织等棉纺织龙头企业,积极推广使用新型高效节能技术设备和先进工艺,提高棉纺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依托宇腾、宏业、浩丽等毛纺织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精、深加工能力,扩大精纺、半精纺生产能力。加快宁纺集团、恒进纺织有限公司等一批印染骨干企业的改造升级,发展新型纤维、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多组分纤维面料的染整以及特殊功能整理,建设高端印染产品加工基地。依托重点纺织企业、龙头服装企业和行业协会,提高产品时尚创意设计水平,提升纺织面料、服装服饰内涵价值。加快服装自主品牌建设,重点推进羊绒服饰、针织服装、牛仔服装及童装创品牌,休闲装、工装质量上档次。支持重点服装企业加快自主品牌建设和“走出去”步伐,实现从“订单加工型”向“品牌经营型”战略转变,提升和扩大邢台市服装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到2020年,纺织服装产业终端产品产值比重达到45%以上。(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三)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着力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大幅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实施“大智移云”引领计划,培育壮大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卫星导航、关键电子材料及新型元器件等产业。加强产业聚集,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探索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模式,加快向各个传统领域渗透。鼓励对外延生产与芯片制造、器件封装、专用材料、关键设备、照明产品及管件零部件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2.生命健康产业

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步伐,培育健康产业发展新动力,开发具有临床需求的创新药物和生物制品,加快推广绿色化、智能化制药生产技术,推动化学药物创新和高端制剂开发,提高高端制剂比例和制剂水平。加速特色创新中药研发,加快新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原辅料和装备配套能力,提升绿色生物工艺应用水平,培育发展高性能医疗产品。(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3.新材料产业

培育壮大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产业。顺应新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推动新材料可持续发展。加强前沿材料布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工程建设需求为导向,提高新材料应用水平,推进新材料融入高端制造供应链。实施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工程,建设一批重大创新项目。推进中钢邢机耐磨复合材料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壮大巨鹿玄武岩、清河中航上大战略金属材料基地。(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4.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产

加快发展光伏光热、大型风电、高效储能、分布式能源等,突破风光互补、先进电池、高效储能等新能源技术瓶颈,提升新能源产品经济性和应用比例,加快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邢台光伏产业基地,以晶龙等企业为依托,推动光伏太阳能电池组件扩规模、上水平。发展以太阳能发电为主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和沼气等生物质气化工程。实施智能电网和“互联网+”工程,不断提高新能源应用规模和水平。(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5.节能环保产业

重点培育发展绿色节能建材、烟气治理装备、共伴生矿和尾矿综合利用及金属再生利用等产业。提升高效节能装备技术及产品应用水平,鼓励研发高效节能产品及关键零部件,加强先进适用环保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和集成创新,促进环保装备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利用余热采暖、利用余能和低温余热发电。发展再制造产业,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壮大。(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环境保护局)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坚持市场主导、重点突出、创新驱动、集聚发展原则,以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扶持为着力点,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协同发展为突破口,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等产业在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有机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供给、新需求,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质量和效益,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

1.现代商贸物流业

重点发展物流云、供应链管理、无水内陆港口物流、铁路货运、航空货运、内陆港保税物流、冷链物流等领域。加快推进重点支撑项目,有效整合海陆空物流资源,提升邢台枢纽节点的服务水平,构建物流配送核心网络。推进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建设,完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增强产业集聚发展能力。大力推进物流高端化发展,建设信息化水平高、辐射范围广、竞争力强、多业态融合的现代物流体系,基本建成具有资源配置功能和国际商务营运功能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华北地区重要的多式联运中心和供应链管理中心。围绕重点产业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培育一批与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相配套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高组织化、规模化、网络化程度和服务质量。鼓励制造业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推动物流业整体运行效率明显改善,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物流业与制造业、物流业与商贸业、物流业与农业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安全、便捷高效、京津冀互动、竞争力较强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力争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

2.金融服务业

重点发展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以及金融信托与管理、金融租赁、财务公司等金融业态。一是丰富金融市场主体。加大与域外金融机构的对接交流,每年引进2家以上金融机构。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深入合作,争取更多政策性资金投入我市。加快农信社改制步伐,加快组建市级农村商业银行,在全市形成农村商业银行“1+17”发展格局,即1家市级农村商业银行、17家县级农村商业银行,增强农信系统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二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市场主体的差异化融资需求,通过产品创新、流程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融资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三是吸引京津优势金融资源。加强与“新三板”市场的沟通合作,推动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积极对接京津金融租赁、财务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基金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争取非银行金融资本支持我市经济建设。加强与保险机构的对接联系,争取吸纳更多保险资金参与我市经济建设。(牵头单位:市金融办,配合单位:邢台银监分局、人行邢台市中心支行、市保险行业协会)

3.科技服务业

结合我市产业布局特点,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发展研发与试验、专业技术服务、科技交流及推广、工业设计、众包设计研发、节能环保及技术推广应用、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业。加强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和科技服务示范基地,组建专业技术平台。提高技术转移服务效率,加强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创新发展科技服务业态,深化科技向文化、旅游、金融等产业的渗透,加快发展创意设计、生命健康技术服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等新兴业态。支持跨部门、跨区域协同创新。鼓励产学研联合创新,支持由企业主导,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创新联盟。鼓励京津高校、院所和央企与我市开展合作创新,或在我市设立研发机构,加快各类研发机构建设。支持现有研发机构科研条件和创新团队建设,不断提升创新水平和服务能力。鼓励发展研究创新、技术转移、咨询评估等高端科技中介服务业,积极支持办好网上技术市场,开展技术交易评估、咨询服务创新,落实相关政策,培育提升技术市场的服务水平。以邢台市技术大市场建设为核心,加快技术市场在各县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的建设布局。支持各级各类技术转移机构发展,支持市内技术转移机构与省内外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合作,实现成果资源跨区域交流共享。大力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咨询服务。依托各类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新建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业辅导机构。培育一批新型科技投融资机构。大力扶持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积极引进和培育代理、评估、转移等各类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支持京津等地服务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提高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引进、培育和壮大一批与我市重点产业关联紧密的企业化运作的检验检测机构,积极推进制造业和农业检测、食品药品检测、安全生产检测等公共检测业务的服务外包。初步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科技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

4.旅游业

以建设“华北一流、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为主线,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和“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打造‘一核心三带十集群’,‘一核心’即城区,涵盖一城五星范围,提振做强一个邢台文化休闲城市核心,发挥好旅游集散、城市休闲、品质服务、共建共享等功能;‘三带’即百里太行旅游产业带、邢汾—邢临高速旅游联动带、千年邢台文化旅游体验带;‘十集群’即清凉中太行龙头旅游集群、大扁鹊庙康养旅游集群、临城大白云洞休闲度假旅游集群、邢白瓷文化旅游集群、沙河文化体验及康养休闲旅游集群、清河临西古运河文化旅游集群、柏乡隆尧汉唐文化旅游集群、宁晋工笔画艺术文化旅游集群、南宫新河红色研学与宗教禅修旅游集群、现代农业与创意休闲旅游集群”。市、县两级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对全市重点优质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根据市场需求,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完善旅游产业布局,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规格的旅游产业集群。培育有条件的县(市、区)和景区申报创建国家、省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全面提升我市景区建设服务质量。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建设,主要围绕“一环两区”三大板块开展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不断引导创建以红石沟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示范典型品牌,带动全市乡村旅游全面发展。依托内丘县、临城县、邢台县、沙河市西部太行山丰富旅游资源,把我市建设成为太行山度假基地、全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到2020,全市旅游业总收入力争实现5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使旅游业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发展达到全省旅游强市水平。(牵头单位:市旅游发展委,配合单位:有关县(市、区)政府)

5.文化产业

引导鼓励各县(市、区)因地制宜,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为着力点,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进一步挖掘传统优势手工艺潜力,大力发展民间手工艺产业,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改造传统经营生产方式,推进传统手工业向现代企业转变,做大做强我市文化手工艺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文化物质化、物质文化化,加快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文化与科技、传统工艺、旅游、传统村落的深度融合。把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谋划实施一批新的“拳头”文化产业项目,做到建设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后劲,力争跻身全省重点项目“双百双千”工程名录。加大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创建力度,鼓励和扶持我市文化产业园区争创省级文化产业聚集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鼓励指导市级工业聚集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开辟相对独立的文化产业板块,提升各类园区的规模和层次。到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15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

6.健康养老体育服务业

加强养老机构建设,支持养老项目实施。促进医疗养老服务模式创新,逐步推广巨鹿县医养一体模式,积极创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创新融合,支持医院自建、托管养老机构或与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进行技术协作。引导二级以上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位数量。积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紧急呼叫、健康咨询、物品代购等适合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加快推进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促进养教结合。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积极开发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健康养老服务保险产品。瞄准京津养老服务需求,推动中高端养老设施建设,推行异地养老。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业态丰富、结构合理、服务专业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和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5张。(牵头单位:市民政局、市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促进体育生活化、便利化,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日益丰富和优质的体育服务。重点培育健身休闲、场馆服务、体育用品、技能培训、协会组织等体育服务业,鼓励体育赛事、体育用品、体育中介等行业联动发展,推动体育文化、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等相关业态融合发展。大力普及徒步、自行车、登山等运动项目,带动大众化体育运动发展。探索完善赛事市场开发和运作模式,打造一批品牌赛事,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赛事来我市举办,充分展示良好形象,提升我市影响力。打造以七里河健身绿道、体育公园等运动休闲区为主的城市运动休闲圈和以登山、拓展运动、自行车、户外基地等为主的太行山运动健身休闲圈。到2020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60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5%左右,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牵头单位:市体育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五)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脱贫攻坚两大战略机遇,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加快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调优种植结构。一是引进和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发挥强筋小麦优势生产区域的优势,扩大优质专用小麦产业规模,充分利用山前平原区富硒土壤带资源优势,加强与中国科技大学功能农业研究中心、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等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硒产业研究院校和企业的深入合作,打造“富硒临城”品牌,培育临城“富硒核桃”“富硒苹果”“富硒小米”主导产品。二是调整棉花产业区域布局。除以威县、南宫市为中心的冀南优质棉花基地保持适当的棉花生产规模外,2020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调减到100万亩左右。三是延长中药材产业链条。培植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和销售企业,实施精品战略,发展2-3个中国驰名品牌,将巨鹿县建成全国中草药生产示范区,打造中国“北方药谷”。四是突出培育地方特色花卉产业。以邢台县抱香谷现代农业园区的万亩玫瑰、菊花示范园为基地,发展深加工,研发新产品,建成特色花卉产业园;以柏乡汉牡丹示范园为依托,利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引进和培育不同品种、不同季节的牡丹花,丰富园区景观,延长赏花游览期,将柏乡汉牡丹示范园建成河北省首家以花卉为主体文化的休闲旅游胜地。到2020年,全市花卉种植面积扩大到15万亩以上,产值达到14亿元,带动农户20万户。五是保持蔬菜种植规模。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化经营,保证蔬菜质量安全,发展“三品一标”,建立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牵头单位:市农业局、市林业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

打造现代生态畜牧业生产体系。以“转方式,调结构,促增收”为主线,全力提升邢台市生态畜牧业发展水平。到2020年,全市散养户逐步退出,向专业养殖、加工公司和龙头企业组织形式转变,实现规模生产、绿色养殖,基本形成现代畜牧体系。稳定蛋鸡、调优奶牛、壮大生猪,加快发展肉禽,适度发展肉牛羊等草食动物,抓好光明集团百万头生猪养殖等重点项目的建设。畜牧业发展要由数量增长型转变为质量效益型,根据畜禽粪便处理能力来合理确定畜牧业发展容量,促进企业和农民增收,粪污处理率达到90%以上,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十三五”末,基本建成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布局合理、高效生态、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生态畜牧业新型产业体系,成为京津冀优质畜产品供应基地,在全省率先建成现代生态畜牧业强市。(牵头单位:市农业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做大做强优势特色林果产业。以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苹果、梨、板栗、核桃、葡萄等优势特色高端果品基地,重点打造现代林果示范园区,着力建设布局合理、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山区生态经济型木本粮油产业聚集区、平原(丘陵)区高效节水型名优水果产业聚集区和休闲服务型观光采摘产业聚集区三大林果产业聚集区。重点建设太行山深山区高档苹果产业带,邢台县、临城县、内丘县、沙河市浅山丘陵区优质薄皮核桃产业带,邢台县、临城县、内丘县、沙河市板栗产业带,宁晋县、威县优质梨产业区,新河县、南宫市、广宗县红枣优势区域,形成“三带两区”的空间布局体系。打造苹果、板栗、核桃、梨、桃五大主导果品产业和红枣、葡萄、酸枣、山楂、樱桃五个特色果品产业的多层次现代果品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化水平。以宁晋县梨、临城县核桃、清河县山楂、邢台县和内丘县苹果及威县葡萄基地为重点,经过5年努力,新培育年产值超亿元的省级果品龙头企业6-8家,争创国家级品牌3-5个,不断提高果品贮藏率和加工率。到2020年,全市果树面积要达到318万亩,总产量达到182万吨以上,年产值达到75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1%。(牵头单位:市林业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局、市发展改革委,有关县(市、区)政府)

2.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按照“相对集中、成方连片、一县(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着眼长远发展,合理规划布局,在现有农业园区基础上,重点发展三大主导产业(畜牧、蔬菜、林果),突出发展特色,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园区的各种优势和发展带动能力。各县(市、区)至少要建成1个面积万亩以上、特色明显的现代农业园区,各园区中主导产业要占到70%以上,每个乡镇都要建成1个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内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要达到较高水平,园区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种养业单位面积产值高于当地传统模式30%以上,农民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30%以上,邢台市争取建设1-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牵头单位:市农业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

深入推进农业与第三产业深度融合。依托不同区域资源的组合特点和优势特色农产品,以“一山、一洞、三河、六湖”(一山指太行山;一洞指崆山白云洞;三河指七里河、白马河、南水北调渠;六湖指秦王湖、岐山湖、映雪湖、野沟门水库、八一水库、马河水库)为休闲农业新格局,以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为主题,通过创意农业实现农业技术、农耕活动、文化艺术活动以及市场需求有机结合,依托旅游景区、餐饮住宿、特色种养产业等,发展集观光休闲、文化科普、体验参与、旅游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构建形成以邢台中太行生态休闲农业带、环邢台市区现代都市农业带为目标的休闲农业大格局,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到2020年,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争取达到3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争取达到3-5个;国家级休闲农业星级企业争取达到15家,省级休闲农业星级企业争取达到20家;农家乐达到500家。年接待游客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实现休闲农业经营收入翻两番,带动休闲农业相关企业年产值达到30亿元,构建更加完善的“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园游网络格局。(牵头单位:市农业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打造多家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培育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国际知名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国际化,建设多个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的生产基地。加强产业链建设,构建科技水平高、生产加工能力强、上中下游紧密衔接的优势产业体系。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产业联盟。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三品”认证农产品产量比重达到50%以上,培育出更多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影响范围广的全国知名品牌。到2020年,力争将邢台市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牵头单位:市农业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建立现代农产品营销体系。整合邢台农产品资源,搭建电子商务销售平台,积极发展“互联网+”产业,大力培育淘宝专业镇、专业村。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企业、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等流通主体,推广农产品二维码追溯标识,建设农产品连锁店、直营店、配送中心,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健全农产品销售网络,建立农业新型经营体系。建立邢台市优质农产品交易中心,创新推广“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营销模式,组织连锁超市、学校餐厅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供需对接。推进邢台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以清河县、沙河市、平乡县等基础较好的县(市)为示范点,加快推进农村电商新业态建设,并逐步向全市范围内推广。(牵头单位:市农业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

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质量监管

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鼓励校企联合,搭建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平台,支持全市所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并逐步扩大覆盖范围,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依托“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实施获批的各级农业科技园区提档升级工程,支持南和县、临西县等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加快农业创新创业中心建设,积极承接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重大共性技术联合攻关、重要科研设施设备共用共享、重点科研成果展示应用,着力解决农业发展重大关键性技术问题。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立起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建设新品种选育推广体系。进一步加强优质高产粮食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以商业化育种创新能力建设、标准化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成套化种子加工和仓储能力建设、体系化种子管理技术能力建设为主要内容,加快“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建设步伐,优先扶持种业龙头企业扩大竞争优势。到2020年,在隆尧县、宁晋县、大曹庄、南和县、任县建设小麦繁种基地25万亩;在巨鹿县、广宗县建设杂交谷子、优质谷子制种基地2万亩。(牵头单位:市农业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完善农业和农村信息应用服务系统。一是改造提升农业视频指挥与视频会议系统,采用新一代视频监控系统,改造县(市、区)视频会议系统,提高音频视频实时传输质量和效率,妥善预防和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疫病防控、草原防火和农业防灾减灾等各类农业突发事件,确保农业日常会议和应急指挥工作迅捷高效。二是完善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依托省级12316语音呼叫中心,建设市呼叫中心,实现市级热线电话24小时语音服务和工作时间专家人工服务,通过热线电话专家坐席值班,实现供求信息、农产品质量投诉、农业技术咨询的双向交流。三是大力推广短信和微信服务方式,与移动公司等网络运营商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短信和微信服务,通过设立农业短信服务号和公众微信服务号,多形式多渠道为农业和农民提供服务。四是建设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在有条件的村建立标准型村级信息示范服务站,服务站达到六有标准(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运营能力),为农村开展农业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技术培训等服务,解决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牵头单位:市农业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促进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优先补贴推进全程机械化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鼓励和支持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发展。积极推广应用水肥药一体化高效机械化生产新技术和新机具。大力推行小麦机收—秸秆覆盖还田—玉米免耕机播“一条龙”作业模式,抓好以玉米机收、机械化秸秆还田、深松耕、保护性耕作、小麦机播、播后镇压为重点的机械化作业。探索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依据各县(市、区)区域禀赋,创建一批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力争通过5年努力,全程农机化示范项目覆盖粮食作物主产县。加大对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蔬菜种植机械化的扶持力度,提升机械化水平。到2020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全面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根据国家、省和行业现有农业生产标准,结合本地特点,突出重点内容、主导产品和地方特色,按照产前、产中、产后标准相配套的原则,建立健全农产品品种、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程、产地环境、检测方法等地方农业标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并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为重点,积极开展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志申报工作。通过制订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质量认证标准和产品评价标准,提高农产品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到2020年,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到70%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覆盖全部农业县,主要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牵头单位:市农业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六)优化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

围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气污染防治和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优化火电结构、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构建清洁低碳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

1.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继续实施工程减煤、技改节煤、治散替煤、严控增煤,压减煤炭消费总量,到2020年全市煤炭实物消费量控制在2000万吨以内。以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等为重点,大幅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比重;以禁煤区建设为示范,通过气代煤、电代煤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农村分散燃煤,到2020年全市城区和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平原地区农村基本实现散煤“清零”,边远山区分散燃煤控制在100万吨左右。同时,加强重点耗煤产业和煤炭流通市场监管,严格执行省确定的燃煤质量标准,提高优质煤、兰碳等利用比重。到2017年底全面取缔外来煤洗选,依托市内煤矿配套完善原煤洗选设施,到2020年市内原煤入洗率达到90%以上。(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

2.大力优化火电结构

实施淘汰落后、改造提升、置换替代、退城进郊“四个一批”工程,着力构建技术先进、节能高效、绿色环保、布局合理、保障有力的火电结构。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清洁能源替代和等容量、减煤量、减排放替代,有序淘汰30万千瓦及以下纯凝发电机组、20万千瓦及以下热电机组(含纯凝改供热)、违规建设燃煤自备电厂。通过对保留火电机组实施节能改造、供热挖潜改造和灵活改造,实现节煤减排和保障安全运行,到2020年全市煤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5/千瓦时以内。通过加快推进在建热电联产和等容量替代项目建设,到2020年大容量、高参数机组比重达到90%以上,新增集中供热能力2000万平米以上。(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

3.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

深入实施气化工程,完善城镇燃气管网,加快构筑以管道天然气为主,LNGCNGLPG等多品种为辅的燃气供给体系,全面建成“县县通气”工程,到2020年实现城区居民生活燃气全覆盖,并争取实现70%以上“村村通气”。支持发展燃气分布式能源、燃气壁挂炉等,推进燃气入户。鼓励用热负荷集中区域建设燃气集中供热站,加快建设市县和企业的天然气储备调峰设施。鼓励发展LNGCNG清洁能源汽车,支持重载汽车油改气,推进公共交通油改气,因地制宜发展CNG公交车和城际客车,在城镇、高速公路和重点国道省道,加快布局建设LNG加气站。推进工业锅炉、窑炉改气。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协调落实大用户直供,降低供气成本和气价,促进钢铁、冶金、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优化燃料结构,扩大天然气利用。到2020年天然气消费量达到50亿立方左右,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以上。(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

4.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继续加快发展风电,到2020年风电装机达到150万千瓦。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规模化和多元化发展并重,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和以村级电站为主的光伏扶贫项目,到2020年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50万千瓦。有序建设抽水蓄能电站,争取尽早开工建设邢台县横岭抽蓄电站。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能,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优先利用地热实施清洁取暖和散煤替代,到2020年实现地热供暖300万平方米以上。因地制宜支持发展生物质热电、垃圾发电和沼气开发利用等。(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

(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作用,增加创新资源供给,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1.培育发展创新主体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引导各种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倍增工程,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面向全国布局创新链、延揽人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等途径实现强强联合,聚合创新资源,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生力军作用,完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和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提升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服务功能,实施苗圃、雏鹰、科技小巨人和新三板上市四大工程,强化差异化服务,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裂变式增长。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500家以上,形成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2.强化协同创新支持

加快培育技术创新主体,积极引进京津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按照“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原则,推动建成与京津互联互通的技术交易市场。探索京津冀人才共培共用机制,引进用好京津人才智力,靠事业、待遇、感情引智引才,加强区域人才制度衔接,搭建人才信息共享平台,健全跨区域人才流动机制。按照京津研发+邢台制造产业协作模式,加强与京津知名产业园区、企业总部、科研院所校的合作,采取一区多园、总部—孵化基地、整体托管、创新链合作等模式,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和科技成果孵化基地,积极培育广宗县科技孵化园。以沙河玻璃研究院和邢台晶龙为依托,加强产业创新联盟建设。(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3.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以企业为主体、科技转化为核心、优化评价为保障,加快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为创新发展提供更为宽松和优越的环境。深入推进科技人员创新收益分配制度改革,在产权确权、价值评估、作价入股、企业创办、人员激励等方面,完善配套措施和办法。积极开展专利权、科技成果投资入股等试点,强化股权激励。强化以市场引导创新的意识,加快建立“以产业化为导向、以绩效论英雄”的科技成果奖励和人才评价机制,让创新思维跟着市场走,创新主体追着市场跑,创新成果围着市场转,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4.全面推进“互联网+

加速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打造我市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充分发挥互联网开放融合优势,建设一批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创新工厂、创客空间、社会实验室等众创空间。实施新兴产业“双创”行动计划,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到2020年建成众创空间30个,培育扶持一批新型互联网研发机构。各县(市、区)根据科技资源情况和产业特点,发展一批创客空间,培育一批“双创”人才和团队。加快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在产业的研发设计、柔性制造、销售渠道、战略创新、组织变革等各个环节,打造一批基于互联网场景、专业化协作,为消费者提供“总体解决方案”的产业链条,构建起植入“互联网+”基因的现代产业新体系。组织实施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示范工程,提升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建设培育水平,到2020年培育10个具有较大规模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典型。(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八)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

深入实施质量强市和品牌发展战略,培育形成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集团和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高的名优产品,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1.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传统优势产业等重点领域,分别选择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支持其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实现高质、高效、高端化发展,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和知名度的知名品牌。在玻璃、纺织、装备制造、果品等行业,选择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和辐射作用的领军企业,努力实现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性和市场信誉度。(牵头单位:市质监局、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2.加强质量基础建设

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全面加强宏观质量管理。建立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健全标准研究、制定、推广体系,培育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鼓励企业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加快建立标准化推广体系,努力推动计量工作提档升级,全面落实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强化违法稽查和执法打假,促进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发展。企业有标生产率保持在95%以上,大宗、优势、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达到90%以上。积极参与相关领域标准制定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牵头单位:市质监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3.加强品牌建设和保护

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进一步壮大一批国内有较强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自主品牌。重点培育和扶持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的知名企业,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产品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组织名优产品企业积极参与品牌活动,继续提升巨鹿喜德来、清河羊绒、晶龙光伏、中钢邢机、邢台钢铁、龙星化工、望美门窗、今麦郎食品、金沙河面业、富岗苹果、绿岭核桃、浆水板栗等区域品牌影响力,积极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高品质产品和知名企业。努力打造两个以上品牌园区,省级工业类名牌产品动态保持在100项以上,10项以上重点新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5个以上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制造业龙头品牌。严厉打击商标侵权、仿冒等违法行为,保护商标专用权。(牵头单位: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

(九)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

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推进企业合理延伸产业链,实现企业间、产业间、项目间首尾相连、环环相扣、闭路循环、物尽其用,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1.优化循环经济产业布

结合产业发展、资源禀赋,合理布局,统筹规划,把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抓手。重点发展产业废弃物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产业,建设资源型产业循环发展示范区。(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环境保护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2.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

农业领域加强畜禽粪污、林木废弃物、作物秸秆、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构建农业循环产业链。工业领域推动循环耦合,构建循环经济产业网络。服务业领域推动商贸餐饮、物流、旅游等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社会领域与京津统筹规划、统一布局,构建再生资源一体化处置利用产业体系,积极探索“产城功能协调”新模式,促进生产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推动形成跨区域、跨领域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环境保护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3.推进重点领域循环经济改造

推广生活垃圾污染第三方治理新机制,积极与中广核对接,加快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加快中航工业战略金属再生利用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开发利用再生水、矿井水、雨水等非常规水资源,有效替代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环境保护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4.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同时也是能源资源消耗的聚集区,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是“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任务。按照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要求,对园区循环化改造进行总体框架设计,推进现有园区在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清洁生产、公共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组织管理创新等方面实施循环化改造。(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环境保护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

(十)实施布局优化调整行动

围绕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立足邢台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促进产业集约集聚发展。

1.打造经济示范功能区

结合我市自然资源环境、产业发展实际,着眼区域长远发展和合理布局,建设京广沿线转型发展示范区、黑龙港流域特色经济发展区、太行山生态经济示范区三个功能区。邢台县、沙河市、内丘县、临城县等京广铁路沿线县(市),充分利用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交通便捷等优势,紧紧围绕推进转型发展,大力实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并举。宁晋县、清河县、南宫市、平乡县、巨鹿县、广宗县等黑龙港流域县(市),作为我市农业主要产区,立足本地特色产业和农副产品资源优势,依托邯(邢)黄铁路,加快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推进电线电缆、纺织服装、特色中药材、自行车及零部件、汽摩配件、羊绒等县域特色产业扩总量、上水平,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特色经济发展区。沙河市、邢台县、内丘县、临城县等太行山区地域,坚持保护与建设同步、生态与产业双赢,打好林果产业和休闲旅游业两张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实施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程,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步伐,兼顾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

2.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以新型工业化为目标,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和区域品牌。有条件的县(市、区)集中支持1个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建设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的产业集群。对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产业集群,通过搬迁改造等方式加强治理整顿,适当提高产业集中度,引导骨干企业转型升级。重点支持清河羊绒、平乡自行车、宁晋电缆、临西轴承等集群内中小企业围绕大型企业和重点项目发展配套,延长集群内产业链和产品链,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加强产业集群内部分工协作,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小型微型企业,培育一批省级示范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

3.全力提升特色产业园区

坚持产城教一体化发展,以开展县城建设攻坚行动为契机,统筹推进县城和园区建设。以邢东新区、清河经济开发区等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健全配套服务,提升产业承载力、要素聚合力、人才吸引力,尽快形成带动城市发展的战略支点。按照差异化发展理念,支持县(市、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产业、实现错位发展,形成一区一业、一园一品的特色品牌园区,推动其向专业化、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重点抓好沙河经济开发区、宁晋经济开发区、清河经济开发区、旭阳经济开发区以及滏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平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威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推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责任,按照本意见确定目标任务,研究出台推进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切实推进本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市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促进本行业转型升级的统筹规划和组织推动,根据行业特点研究制定配套支持政策,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引导促进本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二)创新体制机制

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最大程度减少对市场主体的干预。加快完善市场机制,推进商事制度、环评制度、项目投资管理制度等项改革,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发挥国有企业的示范作用。

(三)强化政策支撑

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重大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实施要素供给倾斜政策,完善工业用地配置方式,用活环境容量和能耗总量指标,优先保证转型升级重大项目需求。实施“飞地”政策,吸引外省、市特别是京津在我市设立“省、市别园区”,集中承接产业转移。

(四)加强督导检查

建立健全督导检查机制,对目标完成情况、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尤其是对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焦炭、电力等重点行业去产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完善统计制度,加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监测分析。

推荐访问:邢台市 试验区 河北省 【工信意见】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邢台市贯彻落实河北省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规划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