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8篇

时间:2023-07-10 20:20: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圆的面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用字母S表示。2、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顶点在圆心的角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8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8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篇1

1、圆的面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用字母S表示。

2、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3、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1)、用逐渐逼近的转化思想:体现化圆为方,化曲为直;化新为旧,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

(2)、把一个圆等分(偶数份)成的扇形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像越接近长方形。

(3)、拼出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

圆的半径=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长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圆的半径

S圆=πr×r

圆的面积公式:S圆=πr2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篇2

1、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还可能是圆柱。

2、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还可能是长方体。

3、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圆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球,还可能是圆柱,圆锥。

4、面对面看到的物体形状一样,但方向相反。

5、观察组合物体的表面时,与物体的高矮和是否对齐无关。

6、练习

(1)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定不同。(×)(球)

(2)在同一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3)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看到一个长方形。(×)

(4)小明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物体一定是正方形。(×)

(5)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面观察,都不可能看到正方形。(×)

(6)从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定)相同。

(7)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只能看到一个(正方)形。

(8)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它是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

(9)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个面看,不可能看到(圆)。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篇3

1、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还可能是圆柱。

2、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还可能是长方体。

3、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圆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球,还可能是圆柱,圆锥。

4、面对面看到的物体形状一样,但方向相反。

5、观察组合物体的表面时,与物体的高矮和是否对齐无关。

6、练习

(1)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定不同。(×)(球)

(2)在同一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3)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看到一个长方形。(×)

(4)小明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物体一定是正方形。(×)

(5)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面观察,都不可能看到正方形。(×)

(6)从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定)相同。

(7)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只能看到一个(正方)形。

(8)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它是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

(9)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个面看,不可能看到(圆)。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篇4

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_宽+长_高+宽_高)_2。

2、长方体的体积=长_宽_高:V=abh。

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_棱长_6:S=6a_a。

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_棱长_棱长:V=a.a.a=a。

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_高:S=ch。

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2πrh=2π(d÷2)+2π(d÷2)h=2π(C÷2÷π)+Ch。

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_高:V=ShV=πrh=π(d÷2)h=π(C÷2÷π)h。

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_高÷3:V=Sh÷3=πrh÷3=π(d÷2)h÷3=π(C÷2÷π)h÷3。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篇5

1、整数加法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

(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5)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整数除法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4)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5)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6、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7、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8、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9、运算顺序

(1)小数、分数、整数

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2)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4)第一级运算

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5)第二级运算

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10、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的概念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公式:a+b+c=(b+a)+c

11、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的概念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公式:a+b+c=a+(b+c)

12、乘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的概念为: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字母公式:a×b=b×a

13、乘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的概念为: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字母公式:a×b×c=a×(b×c)

14、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为:两个数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字母公式:(a+b)×c=a×c+b×c

15、小数

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的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16、小数基本性质

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变了。而且,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17、小数的写法

整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前,小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后,中间用小数点隔开。

18、小数的读法

一种是按照分数的读法来读。带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读;小数部分按分数读法读。

例如:0.38读作百分之三十八,14.56读作十四又百分之五十六。

另一种读法,整数部分仍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若几个零重复,不可只读一个0。

例如:0.45读作零点四五;56.032读作五十六点零三二;1.0005读作一点零零零五。

19、小数的比较

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与整数基本相同,即从高位起,依次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加以比较。因此,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

20、小数的性质

(1)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数不变。

(2)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发生变化。把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位,则小数的值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如果把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则小数的值分别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21、小数的近似值

保留小数:按要求在舍去部分最高位进行四舍五入运算。

22、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3、小数减法

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24、三角形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25、生活中的三角形物品

雨伞、帽子、彩旗、灯罩、风帆、小亭子、雪山、楼顶、切成三角形的西瓜、火炬冰淇淋、热带鱼的边缘线、蝴蝶翅膀、火箭、竹笋、宝塔、金字塔、三角内裤、机器上用的三角铁、某些路标、长江三角洲、斜拉桥等。

26、三角形中的线段

(1)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

(2)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交点)向其对边所作的垂线段(顶点至对边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3)角平分线:平分三角形的其中一个角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它到两边距离相等。(注:一个角的平分线是射线,平分线的所在直线是这个角的对称轴)

(4)中位线:任意两边中点的连线。

27、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

任取三角形两条边,则两条边的非公共端点被第三条边连接

∵第三条边不可伸缩或弯折

∴两端点距离固定

∴这两条边的夹角固定

∵这两条边是任取的

∴三角形三个角都固定,进而将三角形固定

∴三角形有稳定性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篇6

第一部分 知识技能

一、填空我能行!

1、50.55 50.6 2、87 1000 3、0.9 0.9

4、锐角 直角 钝角 5、 6、西 南 35° 7、9.54 9.45

二、是非我能辨!

1、× 2、× 3、× 4、√ 5、√

三、选择我喜欢!

1、B 2、D 3、D 4、A 5、B 6、D 7、C

四、计算我细心!

1、直接写出得数。

5.7 3.1 3.4 1.6 1.09 3.7

2、列竖式计算,打☆要验算。

☆29.9+13.06=42.96 7.01-4.5=2.51 (竖式略)

3、脱式计算,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0÷25÷4 19×(14+48)÷38 23×25+75×23

=10÷(25×4) =19×62÷38 =23×(25+75)

=10÷100 =1178÷38 =20

=13 =31

99×13 61.3-6.83-3.17 3.8+2.523-3.8

=(100-1)×13 =61.3-(6.83+3.17) =2.523+(3.8-3.8)

=100×13-1×13 =61.3-10 =2.523

=1287 =51.3

五、操作我最棒!

1、南 西 ° 600 2、东 北 ° 800 3、(略)

第二部分 实践应用

一、 问题我不怕!

1、2.27-0.93=1.34(万元) 2、(280-120)÷4=40(页)

3、28+(28×5-15)=153(吨)

4、(24×18)÷16=27(只)或24×(18-16)÷16+24=27(只)

二、小小统计家。

1、(答案略) 2、一或三 七 3、(答案略)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篇7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篇8

1、圆的面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用字母S表示。

2、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3、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1)、用逐渐逼近的转化思想:体现化圆为方,化曲为直;化新为旧,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

(2)、把一个圆等分(偶数份)成的扇形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像越接近长方形。

(3)、拼出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

圆的半径=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长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圆的半径

S圆=πr×r

圆的面积公式:S圆=πr2

推荐访问:知识点 下册 四年级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可打印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免费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图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