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规划】福田区城市管理与服务“十三五”发展规划

时间:2023-05-16 20:00:04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福田区城市管理与服务“十三五”发展规划第一部分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我区城市管理工作以“打造高品质综合环境”为目标,以“服务至上,精益求精”为主线,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管规划】福田区城市管理与服务“十三五”发展规划,供大家参考。

【城管规划】福田区城市管理与服务“十三五”发展规划


福田区城市管理与服务“十三五”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区城市管理工作以“打造高品质综合环境”为目标,以“服务至上,精益求精”为主线,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水平,综合提升城区宜居宜业环境。目前,辖区公园总数109个,绿道总里程147公里;清扫保洁、绿化管养全部实行市场化专业化管理,生活垃圾密闭收运率达100%,机械化清扫率100%,城市管理和服务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一)绿化景观水平大幅提升。提升道路绿化水平,先后完成了深南中路、红荔路等24条主干道沿线绿化景观提升,农园路被评为“美丽深圳”专家推荐精品道路,改造绿化面积超过90万平方米,在广深高速福田段、福龙路福田段建设了共12.2公里、1545亩的生态风景林。打造特色城区景观,完成了70个道路渠化岛的景观及功能优化,街头景观节点层次更加丰富;在梅林片区营造了“万朵梅花绽梅林”景观,在竹子林片区打造了“赏竹、论竹、研竹、品竹”于一体的竹文化景观。持续增花种绿,整治黄土裸露47万平方米、完成地铁复绿24万平方米;美化、艺术化沿街围墙2万平方米,在全区重点区域种植市花簕杜鹃10万余株,布置花卉景观 24000盆、悬挂设置仿真花约3600余株,形成了“处处有景、处处有花”的城区绿化景观。

(二)生态宜居品质持续向好。规划“百园福田”建设,新建改造精品公园27个,提升老旧社区公园41个,开工建设大型市政公园——香蜜公园,公园总数达到109个,“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宜居格局初步形成。完善城区慢行系统,建设完成了130公里城市绿道,辖区绿道总里程达147公里,其中37公里环城绿道被评为2014年福田民生实事明星项目,使市民可一日内尽览福田独特“山林城海”风光。建设公共自行车站点45个,投放公共自行车1000辆。实施立体绿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完成了19个屋顶绿化、22个立面绿化、5座立交桥体绿化建设,全区符合条件的20座立交桥全部实现了垂直绿化,发动了辖区4000余户家庭参与打造“最美阳台”。

(三)环境卫生质量不断提高。大力推进城市环境卫生精细化、专业化管理,建立了《福田区环境卫生质量评价体系》,率先实现了1252万平方米道路保洁和545万平方米道路绿地保洁一体化,2013年被评为广东省环卫工作先进集体。推进城中村爱卫环卫市场化管理,实现区财政全额投入,引入专业公司作业。在全市率先推动生活垃圾从收集到运输再到进市政站处理的全过程密闭收运,密闭收运率达到了100%,相关经验在全市推广。升级改造环卫基础设施设备,完成城中村、工业区25座垃圾转运站以及16个市政公厕垃圾站升级改造,新建了3座厨余垃圾处理中心、3座社区公园公厕,采购安装了道路果皮箱14108个,完成了197个环卫工具房升级改造以及100座环卫工具房周边美化亮化工程。

(四)市容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开展了建区以来规模最大的户外广告整治,总计拆除户外招牌广告42万平方米,清洗修补面积65602.55平方米,对全区98个路段及部分重点区域、建筑物的门店招牌按照“安全、环保、美观”的原则进行规范化重置,统一安装面板4898块,共计重置面积达71253平方米,全面提升了街区立面档次。率先在全市完成14个城中村三类、二类综合整治,城中村市容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创新开展城市视觉系统和户外广告规划,并对城区重要节点和商圈的楼宇进行立面一体化景观改造,完成了300栋楼宇的控制性规划和12个城区节点设计,有效提升了城区形象和营商环境。

(五)综合执法效能明显增强。率先推行城管公安“三联”机制,加强了城市管理工作的执法保障,提高了执法质量(相关经验被纳入《深圳经济特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组建了城市管理民族工作组,以交流培训形式聘请新疆籍城管执法人员协助工作,破解少数民族乱摆卖执法难问题。成立了公安城管民政联合执法大队,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实现我区重要场所的流浪乞讨人员基本杜绝,其他区域可控、有序。创新了城市管理疏导机制,试点设置便民张贴栏、废品回收、建筑垃圾中转站等疏导点,解决乱张贴、占道废品收购、建筑垃圾偷排乱倒等难点问题。

(六)城管公共服务更加优质。积极组织爱国卫生运动,全力灭“四害”,防控登革热等疫情,创建了省卫生村12个、市卫生村9个、区卫生村4个。扎实推进垃圾减量分类,创建了72个垃圾减量分类试点,获评全市治污保洁优秀项目,将全区247个机关事业单位和中小学校纳入垃圾减量分类试点,在209个小区安装废旧电池回收箱,在60个小区安装废旧衣物回收箱。加强了林业管理和对薇甘菊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全区连续21年未发生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创新犬只管理模式,将登记流程中的犬只品种验证、芯片注射环节委托给具备资质的22家宠物医院办理,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犬只管理“一站式”服务。

(七)城市管理综合治理模式逐步形成。实施道路综合环境“路长制”管理,由28名区领导分别担任辖区30条主次干道的“路长”,各职能部门和街道组成责任团队,按照“大城管”的思路,对道路市容市貌、市容秩序、路面安全等环境进行综合管理。建设完成福田区城市管理指挥调度系统,对辖区市容市貌进行全方位智能监控,实现了从指挥中心到路面的快捷处置。以全市市容环境综合考核为契机,会同各街道在建立机制、落实责任、强化管理、加大投入、解决短板和提升环境等方面狠下功夫,促进了城市管理工作长效化。大力开展“开门办城管”和“城管服务进社区”系列活动,积极营造“开门办城管”良好氛围,城市管理齐抓共管局面不断形成。

二、历史机遇

“十三五”时期是城市管理转型发展的“黄金期”,是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攻坚决战期,也是打造高品质综合环境“福田样本”的关键时期。在未来五年中,福田区城市管理与服务设施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完善,政府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社会的参与度也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中央对城市工作的高度关注为城市管理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2015年年底,中央时隔37年召开城市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20162月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这两个“意见”为城市管理与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为未来城市管理与服务工作发展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开创了新的局面。福田作为深圳的“门面”与“客厅”,务必要抢抓政策机遇、率先发展,在城市管理中继续发挥“领跑”作用。

(二)城市发展新定位为城市管理与服务带来了发展机遇

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要建设“两区三市”,即更具改革开放引领作用的经济特区、更高水平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更具辐射力带动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福田区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在对接全市战略发展上,提出要打造高品质综合环境,加快建设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不仅深化了环境建设内涵(从过去单纯强调生态、城市建设概念的狭义环境,拓展到法治、营商、人文、生态等四大领域的广义环境),还推出了高品质综合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到2020年,建立与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相匹配、健全完善的高品质综合环境建设、监测、评价标准体系,提升区域价值,释放环境红利,努力让在福田工作生活、创业发展的人们,切实感受到发展环境最好、创新体系最优、幸福指数最高、生态环境最美、综合竞争力最强,率先形成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的高品质环境。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对城市发展的新功能定位为城市管理与服务工作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三)前期的发展为新一轮城市管理与服务优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过近几年长足发展,福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辖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地均集约度37.62亿元/平方公里,为全市平均水平的5倍;税收地均集约度10.17亿元/平方公里,居全市各区之首;万元GDP建设用地、水耗、电耗,均大大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各项指标说明,福田作为深圳质量排头兵的地位进一步稳固。可见,前期的发展为城市管理工作以更高的起点、更高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向前迈进积累了有利条件。

主要挑战

“十三五”时期,福田区城市管理和服务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有:

(一)中心城区公共服务供给不够充分,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提升面临瓶颈

福田作为高密度建成区,建筑拥挤,人口密集。2014年底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高达1.73万人,为全市最高,城市管理与服务供给不够充分,存在很大压力和挑战。改革开放以来,福田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福田区中心区的规划定位,但近年来福田在全市双中心的战略规划下,作为全市唯一中心的优势地位已不复存在。同时,福田区基础设施日渐老化、老旧住宅区配套落后、交通路网拥堵等问题较为突出,长期制约着片区的有序发展。福田亟需创新思路、创新手段、创新方法来寻找新的环境“增长点”,改善城管公共服务供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强化一流综合环境的核心优势。

(二)城市转型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凸显,亟待改革创新破解难题

目前,城市管理正处在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一些深层次问题日益凸显:“垃圾围城”危机迫在眉睫;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进展缓慢;道路绿化精品不够突出,立体绿化尚未形成规模;综合执法和依法治理能力仍然薄弱;城中村管理与服务供给薄弱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善;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仍有待加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够顺畅;高度的市场化与监管的滞后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等等。为此,福田亟需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来回应城市管理面临的各类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消除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短板,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三)社会参与不高,多元主体需统筹整合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民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如今城市管理仅靠政府管理的思路、理念已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但是,目前市民对城市管理的认可度不高,市民自身的参与管理意识、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市民参与城市管理与服务的渠道、方式、机制尚不完善。因此,需要统筹整合多元主体参与城市管理与服务,使城市管理与服务从单一管理转变为多元参与,促进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和对深圳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城市”和区委区政府“打造高品质综合环境加快建设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的目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依法引领和规范城市管理,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促进城市运行高效有序,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二、基本原则

(一)民生导向,共建共享。坚持以人为本,以打造“民生城管”为目标,优化整合多元主体、各类资源,重点探索、推进民生保障服务项目,推动城市管理向服务转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城市管理的社会化水平,广泛调动辖区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和广大居民参与城市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丰富和拓宽社会参与的方式和渠道,形成政府、社会、市民三者联动共建良好城市管理的格局。

(二)标杆引领,打造精品。坚持以世界先进城市中心城区为标杆,全方位比照和借鉴国际化城市概念、标准和内涵,积极对接国际先进理念和通行规则,制定与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相适应的城市管理战略目标及工作标准。吸收和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的城市管理经验,开展有针对性的市容环境整治和高品位、高档次、高水平特色景观建设,营造一批居民喜爱、生命力强、标志性的城区景观亮点,打造能够代表中心城区的、具有福田特色的“城区名片”。

(三)精细管理,法治保障。创新“大城管”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网格化管理平台建设,应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推进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实现城市管理的动态化、及时化和高效化,大幅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推进城市管理的标准化进程,建立科学量化的标准和可操作、易执行的作业程序,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推进城市管理法规体系建设,规范城市管理执法行为,提高依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率先打造“法治城管”。

(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始终秉承宜居理念,将低碳发展、绿色增长作为城市管理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积极推进生态绿化,扎实开展生态风景林、公园之城、立体绿化建设,不断提升道路绿化水平,打造植物园林式的城市绿化风景。践行海绵城市理念,建设一批海绵景观、海绵绿道、海绵广场,在日常养护中推广海绵模式、海绵材料和海绵工艺。积极开展中心城市圈绿化行动,建设一批低碳示范项目,提高绿色竞争力,为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发展目标

2020年,福田区城市管理与服务的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创新发展,实现城市市容环境质量持续优化、城市管理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城市管理治理能力全面增强、市民享受优美环境的福利指数全面提高。

(一)园林绿化景观水平国际领先。公园绿地面积持续增加,完成“百园福田”体系建设;绿道网络体系成熟完善,形成高品质的“公交+步行+自行车”慢行城区;建成一批道路绿化、立体绿化等具有国际水准的绿化景观精品,到2020年辖区立体绿化率达到10%,全区林地等生态资源得到全面保护。

(二)环境卫生质量稳步提升。到2020年,垃圾综合治理体系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减量和回收再利用体系基本形成;环卫作业专业化率达100% ,生活垃圾密闭收运率保持100;全区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达到国家标准A级。

(三)市容环境秩序整体提升。城市户外广告、街道家具、城市“六乱”等公共设施与公共空间管护规范,运行安全高效;到2020年,全面完成重点区域、重要节点的城市视觉系统打造,完成全区15个城中村环境“净化、文化、绿化、美化、硬化”提升。

(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到2020年,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基本完善,执法体制基本理顺,机构和队伍建设明显加强。保障体制更加完善,服务便民更加高效。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城市管理效能大幅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第三部分  主要任务和重大项目

一、坚持标杆引领,打造美丽宜居花园城区

(一)深化“百园福田”规划和建设。对全区街头闲置地、绿化空地、封闭绿化带等进行调研梳理,优化绿地结构、功能和空间布局,按“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的思路每年新建或改造2个社区公园(道路休闲公园带),完成香蜜公园建设(注:“十三五”重大项目),逐年提高辖区公园绿地面积,并试点探索区属市政公园管理模式创新,提高公园服务水平。进一步对全区现有100余公园进行系统性规划,分批开展实体更新改造和功能优化,并通过绿道贯通、地铁复绿、河流廊道的连接,形成市政公园、社区公园、道路休闲公园带相结合,分布均匀,景观与生态并存的公园体系。

(二)构建舒适便捷的绿色慢行系统。完成福田中心区周边5公里范围慢行系统改造(注:“十三五”重大项目),并借鉴哥本哈根、纽约等先进城市管理经验,对全区慢行系统进行整体性规划,建立慢行接驳通道体系、多样化的立体步行系统和自行车快捷通道体系等,初步建成高品质的“公交+步行+自行车”的慢行城区。全面贯通辖区绿道网络(注:“十三五”重大项目),通过借道画线、增加标识、新建路段等形式串联辖区城市绿道、社区绿道、郊野绿道,并以建立“公共目的地”等形式将公园、绿地、大型住宅区、商务区、城区重要节点等连接起来,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打造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绿道,提高绿道的休闲与人文品质。

(三)打造精品特色的全景立体景观。通过植树添绿、空中增绿、见缝插绿、提升绿量,建设一批体现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特色的园林绿化精品。优化道路绿化景观,对滨河路、新洲河沿线等道路进行绿化提升,每年完成1-2条景观大道的改造和提升;进一步梳理城区道路景观,试点开展“绝美花街”打造。全面完成地铁复绿工作(注:“十三五”重大项目),建设街头园林小品,提升城市景观品位;全面整治黄土裸露,使黄土及时复绿率达100%;加强行道树的抚育管理,使城市道路成为绿色长廊。大力推广立体绿化,编制福田区立体绿化规划纲要,打造10个以上的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立交桥绿化等多种形式的立体绿化簇群,建设福田污水处理厂上盖休闲体育公园、深圳人才园、红树林博物馆的屋顶绿化,形成面积达13万平米的超级绿化集群体,并通过引导居民参与阳台美化、企业开展屋顶绿化等形式,力争到2020年辖区立体绿化率达到10%,将辖区打造成为从地面到空中全景立体花园城区。

二、突出质量提升,促进环卫事业更高水平发展

(一)全面提升清扫保洁市场化专业化水平。对清扫保洁服务企业实施准入制度,提高行业素质,规范市场秩序,确保环卫作业专业化率达到100%。建立环卫质量评价体系,健全环卫作业现场督查、质量考评、公众参与、社会监督、信息报告等制度,加强环卫作业过程监管,完善经费按质核拨制度,实行扣分扣款和考评不达标退出机制。全面推进环卫机械化清扫作业,提升环卫作业现代化水平。对城市路面余泥渣土抛洒行为实行动态监控,源头处理,即时清扫,对运输抛洒污染路面环境的车辆和企业实行严厉处罚,并要求其在三日内登报向市民道歉。进一步提高环卫工人的福利待遇,改善一线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提高环卫队伍综合素质,优化环卫队伍结构。

(二)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升级和运营管理。对具备条件的市政公厕进行艺术化装饰和处理,加强公厕指引和日常管理,配套无障碍通道、母婴换洗台等人性化设施;对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公厕利用补贴等形式督促其开展改造提升,并加强监管,提高城区公厕卫生与服务标准。对辖区市政垃圾转运站进行升级改造(注:“十三五”重大项目),增设站点除臭、高压冲洗、隔音减噪、提高站点垃圾处理能力。按照“企业购置压缩机运输设备承包运营,政府负责站点土建维护更新”的模式,将城中村、工业区内垃圾转运站全部纳入市政管理范畴,实行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

(三)巩固提升生活垃圾全过程密闭收运质量。加大财政投入,继续实施垃圾密闭进站减免费政策,扩大老旧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密闭收运政策扶持范围,配置密闭垃圾桶、升级改造垃圾屋(池)。规范物业单位及垃圾清运单位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工具和运输车辆的日常管理,加强执法查处,坚决杜绝垃圾裸露、敞开式收运、沿途洒漏等污染现象。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发挥街道、社区、物业管理处和业主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在推进生活垃圾密闭收运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并纳入日常监督考核范围,确保生活垃圾密闭化收集率始终保持在100%(注:“十三五”重大项目)。

(四)增强辖区市民爱护环境卫生意识。深入开展“垃圾不落地,深圳更美丽”行动,加强宣传教育和规劝引导,推广街区文明“商家自治”。创新执法教育手段,在商业繁华区、主要公共场所、公交上落站和主要路段,对行人随地乱丢乱吐、商家未落实卫生管理责任等行为依法依规实施处罚,切实提升福田环境卫生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

三、着力功能完善,全面提升城区公共服务能力

(一)开展城中村等环境薄弱地区综合整治。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申请专项经费,分批次对城中村、老旧住宅区内建筑立面、道路、绿化、给水管网、环卫设施等进行综合整治,2020年完成全区15个城中村的“净化、文化、绿化、美化、硬化”提升。同时,对老旧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密闭收运、爱卫消杀、物业管理等工作给予财政扶持等措施,彻底消除城中村、老旧住宅区脏乱差问题,全面改善城中村、老旧住宅区等地的市容环境、设施水平和人文气息,提升综合环境品质。

(二)规划建设国际一流水准城市视觉系统。开展城市视觉系统规划(注:“十三五”重大项目),对城区建筑单体及景观节点的户外广告、建筑立面、景观构筑、夜景照明进行综合创意设计,2016年完成全区户外广告总体规划、主要地段的控制性规划和重要节点位置修建性规划,2020年全面完成重点区域、重要节点的城市视觉系统打造工程,形成更多具备世界水准、体现中国风格、深圳特色的城市风景线。引入城市颜色管理体系,对城市景观实现颜色管理和视觉设计指导。推动户外广告审批制向备案制转变,加强户外广告安全监管,探索构建户外广告安全监测规则,优化应急处置流程,为安全防范提供保障。

(三)打造有序规范的城区街面市容。按照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标准规范城区街面市容管理,在巩固一类区整治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有序、可控的原则,完成二类区和三类区整治,并不断扩大一类区的覆盖面,使一类区管辖范围达到70%。探索在合适路段设置摆卖疏导点,推广便民张贴栏、废品定车定时定点回收等市容管控措施,以堵疏结合方式治理城市顽疾。规范城市街道家具管理和设置,对电力、通信、绿化、消防、环卫、道路照明、道路隔音屏、公交站台、生活服务、文体休闲等各类街道家具进行全面排查,实施整体规划和艺术化设计,出台监管、维护、更新等长效管理措施,打造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城市街道家具景观容貌。

(四)提高犬只管理服务水平。继续实行犬只一站式办证服务,通过购买服务形式,与社会组织、宠物医院和物业公司合作等方式,扩大宠物管理服务网点,提升犬只登记率和防疫率。升级完善犬只动态管理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依法严格查处养烈性犬、无证养犬、犬只扰民等违法行为。引入社会机构提供流浪犬捕捉、犬只收容、无害化处理等服务。探索成立社区养犬自治组织,深入小区开展文明养犬宣传,逐年在福田区500个小区设置文明养犬宣传箱或宣传引导牌,营造文明养犬的良好氛围。

四、创新管理机制,促推城管综合执法协同高效

(一)完善执法“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执法队伍标准化管理制度,对街道执法队的执勤值班、车辆巡查、设备管理、执法行为、着装形象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树立严谨、文明的执法队伍形象。对综合执法自由裁量标准进行定格化处理,并出台执法重点领域专项指引,保证处罚的公正性,避免随意执法行为的发生,实现执法行为标准化管理,提升城管执法法治化水平。

(二)构建多元协同执法新模式。深入推动城管、公安“三联”机制,完善例会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和出勤出警评价制度,加强对市容环境重大违法行为的执法保障和法律支持,打造城管、公安“三联”机制升级版。畅通城管执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通道,执行结果面向社会通报。完善部门协同机制,进一步明确专业职能部门与城管执法部门信息抄送、案件移交、协同配合的操作细则,将审批许可和行政处罚有机结合起来,从制度上、机制上促进双方协作,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系统。

(三)强化执法全过程监督。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强化对执法人员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评议,提高内部执法监督水平。建立执法人员定期交流轮岗机制,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的配合,严肃查处内部违规违纪案件。充分利用数字化综合执法系统的功能,大力推行网上办案,优化执法案件受理、立案、调查取证、查处、送达等各个执法流程,实现执法全过程监督。建立执法投诉和反馈机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五、强化综合治理,引领爱国卫生运动新常态

(一)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市卫生村。通过奖励机制调动15个股份公司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推动我区卫生村的创建和巩固工作,2020年全区创建“深圳市卫生村”、“广东省卫生村”的数量分别达到100%75%。确保我市“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顺利通过。

(二)扩大投入扩大爱国卫生惠民效应。推动实施老旧住宅区除“四害”消杀扶持政策,有效降低老旧住宅区的病媒生物密度,实现爱卫消杀全覆盖。引进一批实力强、信誉高的专业企业提供公共场所除“四害”消杀服务,提升消杀专业水平。定期更新和补充“四害”防治基础设施,每年补充一次,三年全面更新,并定期深入辖区单位、小区对“四害”防治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四害”防治设施能有效使用。严格落实除“四害”消杀质量监督管理办法,2017年底我区病媒生物密度在“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系列国家标准中达到B级以上,2020年底达到A级。

(三)建立“四害”防治长效机制。建立“四害”密度常态化监测机制,为“四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抓好“四害”常态化消杀工作,针对不同季节的“四害”繁殖规律和重要节假日,统一组织辖区尤其是公共场所等重点地区的“四害”消杀工作,把“四害”密度控制在低密度指标内。完善除“四害”应急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爱国卫生领导小组的作用,调动爱卫相关责任单位参与“四害”防治,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切断有害病媒生物传播,保护辖区居民健康安全。

六、落实源头预防,维护辖区林业生态资源安全

(一)加强森林防火。建立林火监测和指挥系统,聘请有林火监测和指挥系统建设经验的单位对我区林火监测和指挥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和建设,通过远程无线监控系统,加强我区林火监测和指挥扑救能力。组建规模合理、装备精良、管理规范的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并购置森林消防水车和消防队伍必要装备,加强扑火能力和森林消防装备建设。对生物防火林带进行维护,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宣传,狠抓各项防火措施,充分储备防火物资,确保森林火灾“零事故”。

(二)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积极开展薇甘菊防治,重点清除分布在梅林、香蜜湖、华富街道辖区内的薇甘菊植株,加强其它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治,保护辖区生物的多样性。

(三)做好林政管理,保护林业生态安全。积极推进福田区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省、市要求保护辖区林业生态安全。

七、建立完善体系,推动垃圾减量分类实现新突破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分类回收再利用体系。全面实施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三分类处理,与社会组织、物业企业、废品回收企业联手合作,形成垃圾分类的产业链、服务链。开展“资源回收日”活动,每个星期六在社区、住宅小区(城中村)统一集中回收废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织物等可回收物,到2020年实现全面覆盖。开展废电池、废荧光灯管专项回收处理行动,设置专门收集容器,进行专业化处理。开展春节年桔年花专项回收利用行动,探索建立废旧家具等大件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继续推动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注:“十三五”重大项目),开展餐厨(厨余)垃圾收运处理工作,2017年前各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餐厨垃圾全部纳入辖区餐厨垃圾收运处理系统。以PPP模式开展香蜜公园资源循环中心建设(注:“十三五”重大项目),探索新型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理模式。

(二)持续开展达标小区创建活动。巩固提升全区现有72个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示范单位(小区)创建成果,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达标小区创建活动,发布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指导手册、操作规程、设施设备配置标准等指引文件,加强指导监督,每年12月底前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达标小区评价验收,2016年至 2020 年辖区达标小区覆盖率分别达到 20%、40%、60%、80%90%以上。

(三)不断提升市民认知和参与水平。将垃圾分类纳入校园教育和职业教育范畴,成立讲师团对中小学校进行全覆盖宣传教育培训。在学校、家庭、社会行业等不同领域开展“分类减量,全城行动”活动,倡导绿色、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成立区生活垃圾分类义工服务分队、街道生活垃圾分类义工服务小队,以志愿者为主力与市民开展面对面宣传和实操指导,深入开展社会化宣传推广活动。在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推进中充分发挥NGO的作用,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宣传、督导及推进工作。

八、依托数据优势,构建智慧城管新模式

(一)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提高处置能力。综合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人口、交通、能源、建设等公共设施信息和公共基础服务。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综合利用各类监测监控手段,强化视频监控、环境监测、交通运行、供水供气供电、防洪防涝、生命线保障等城市运行数据的综合采集和管理分析,形成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完善福田区城市管理指挥调度系统建设,对辖区市容市貌进行全方位监控,实现从指挥中心到路面的快捷处置。利用数字城管平台、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等平台,搭建起集市民、信息采集员、行业监督部门、街道社区、专业服务企业等为一体的全方位处置平台,形成巡查监督、问题发现、问题处置、整改完善的全流程闭环型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二)强化数字城管预警和数据决策支撑。发挥数字城管在城市管理中的预报和预防作用,实行数字城管与行业监管联动,前移“管理关口”,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预防突发事件的产生。进一步完善数字城管应急响应预案,发挥12319热线24小时运行优势,对重大突发问题强化跟踪、督办,提供全天候、全时段应急保障。强化数字城管辅助决策作用,深度挖掘数字城管运行数据,及时总结城市管理问题发生规律和解决方法,把握热点,查找共性问题,为城市管理决策提供数据分析和信息支撑。运用大数据,监控城市秩序、城市景观等的违法源头,为精准执法提供保障。

(三)优化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与管理。整合城市管理相关电话服务平台,形成统一的12319城市管理热线,并实现与110报警电话等热线电话的对接。进一步加强平台操作管理,加强对平台操作员接听市民电话、处理市民投诉回复以及灵活应变力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案件的派遣准确率。加强信息采集员的培训与管理,提高业务技能,提高辖区城市管理问题及时正确上报率;同时,加大视频监控的使用,实现从人工采集信息到人机结合发现问题转变。到2020年数字城管平台运行实现电话接听率维持在100%、立案和派遣的准确率达95%以上、结案率达99%以上。

(四)建立城市管理信用评价机制。将城市管理各类服务供应商(清扫保洁、绿化管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的履约情况、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结果等信息纳入城市管理诚信平台,建立诚信数据库,实行“红黑名单”管理,为城市管理的日常管理、重大决策提供支撑。强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社会诚信等城市管理全要素数据的采集与整合,提升数据标准化程度,促进多部门公共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机制。

九、创新社会治理,开创城市管理共建共享新局面

(一)不断扩大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渠道。建立常态化的城市管理公众意见听取机制,对公园建设、绿道建设、垃圾分类、公厕垃圾站建设等城市管理民生实事项目,通过公众开放日、主题体验活动、社区公告栏、座谈会、民意征集表等形式,听取市民意见,邀请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决策。开通并正式运营城市管理公众微信号,在提供优质城市管理服务的同时,鼓励公众将身边的城市管理问题、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等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反馈,提升辖区居民的主体意识,完善参与城市管理的方式、渠道。

(二)建立城市管理志愿参与服务队。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志愿服务宣传动员、组织管理、激励扶持等制度和组织协调机制,与团区委、妇联等群众团体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各街道办,发动公益组织、社会力量、辖区居民建立城市管理义工队伍,在全区招募垃圾分类、文明养犬、城市管理义务工作者,对在城中村、老旧住宅区、集贸市场、重点商业区域等城市管理重点、难点区域发现的无证设摊、占道经营、乱堆乱放、乱吐乱扔、损坏花草树木及市政设施等行为进行教育劝纠,同时定期组织如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卫生清洁、垃圾分类等城市管理志愿服务活动。

(三)探索“多元共治”城市管理新模式。发挥市场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管理,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推进市政基础设施的市场化、专业化运营。充分发挥辖区1000多个物业管理单位的作用,督促物业管理单位落实好环境卫生、市容秩序等方面责任的同时,主动参与城市管理。推动街道层面将城市管理涉及到的各相关部门如街道城管科、执法队,区城管局及其它职能部门、驻区单位,以联席会议、城市管理中心、领导小组等形式进行整合作业,并吸收城市管理服务外包商、物业管理单位代表、社区居民代表、行业专业人士等参与,形成“多部门协同、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进一步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强城区综合协调能力,以全区综合环境“路长制”管理平台为基础,建立全区城市管理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宏观指导,进行统一部署,监督检查城市管理各项任务,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制定必要的配套政策。加强全区城市管理各部门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实现管理的无缝对接,形成管理合力,提高管理效率。

逐层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区和街道分级管理、部门相互配合、上下良性互动的推进机制。进一步下移日常管理重心,充分发挥街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网络型、功能性基础设施管理中,探索实施区域化管理机制。健全干部考核机制,分解下达年度工作目标,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把城市管理和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全局重点工作督查督办系统,确保全年各项工作高效落实。对全局各项工作制度、日常管理制度等进行全面梳理,促进局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服务外包红黑名单管理,规范全局各类管理与服务行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和扶贫对口工作,继续保持争先创优的工作势头。

二、技术保障

充分利用“数字福田”的优势,积极参与智慧城市管理工作。应用、整合数字城市技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准确定位,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流程、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以信息化、科技化手段推进城市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和精致化。聚焦城市管理与服务领域中重点的技术(技术群)、标准体系进行重点突破和重点研究,依托科技为城市管理与服务保驾护航。提高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同步提高城管综合处置能力,解决城市管理中长期存在的依赖突击性管制、流动式管理的弊端,达到城市管理“全覆盖、常态化、高水平”。

三、机制保障

将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推广绩效管理和服务承诺制度,加快建立城市管理行政问责制度,健全社会公众满意度评价及第三方考评机制,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考核奖惩制度体系。

形成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城市管理经费随着城市规模扩大而相应增长,适当提高城市建设维护费在城市管理中的投入比重,使“十三五”期间城市管理投入每年均保持相应的增幅。建立健全区、街道两级城市管理和维护资金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充分发挥街道作用。重点解决城市管理的“三大保障”,一是日常城市管理经费保障,二是改善城管部门办公装备条件,增强城管部门快速反应、综合处置问题的能力,三是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和人口增加的形势要求,根据编制调整情况及时增加城管工作人员以保证执行任务的基本需求,同时要切实加强城管治安保障。

逐步完善城市管理多元化投入机制,支持民间资本以PPP方式参与城市道路养护、绿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与维护,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政府特许经营项目。加大推进城市管理项目运营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促进城市管理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建立融入“以人为本”与“人民城市人民管”理念的群众评价机制。发挥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并在现行聘请相关行业行风监督员的基础上,向全社会招募热衷和关心城市管理的各界人士,担任城市管理信息员,组织他们对全区城市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议。

四、人才保障

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城管队伍。每年分批组织干部职工赴国内知名高校进行短期学习和考察,以行政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等综合学科以及城市管理业务涉及的专业学科为主,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专业(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城管队伍的公共管理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

激励城市管理与服务人员爱岗敬业。保障一线城管工作人员和一线作业人员的正当权益和作业安全,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开展各类“情暖福田”关心一线城管工作人员和一线作业人员的活动,使他们能够真正爱岗敬业。

建立城管智库,支撑城管发展与服务优化。积极推进行业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等重点人才的引进和建设。借助外脑,加强城市管理与服务课题研究,加大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福田区城市管理研究会,将其打造成研究、促进和支撑城市管理与服务发展的重要平台。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在城市管理领域应用,积极运用新技术,引进新工艺,提高垃圾转运、废弃物处理、城市立体绿化等工作水平。   

推荐访问:福田 城管 发展规划 【城管规划】福田区城市管理与服务“十三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