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

时间:2023-05-08 12:45: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过去四年工作回顾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我们在盟委、行署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锡林浩特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锡林浩特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我们在盟委、行署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变、调整、开放”三大任务,大力实施“城乡统筹,三化互动”战略,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取得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历史性突破,谱写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恢弘篇章。

四年来,我们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注重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迅速扩大。预计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5亿元,是2003年的2.3倍,年均递增19.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万元,是2003年的2.2倍,年均递增16.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亿元,是2003年的4倍,年均递增41.3%。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4.2亿元、48.7亿元和22.1亿元,年均递增8.9%、19.2%和21.5%。比重由2003年的9.7∶58.1∶32.2演进为现在的5.6∶64.9∶29.5。经济运行质效双提。财政总收入达到1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35亿元,是2003年的6.8倍,年均递增32.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2003年提高了4.9个百分点。

四年来,我们把生态保护和建设放在首位,坚持不懈地抓好“两转双赢”,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累计整合投入资金4.2亿元,用于生态保护和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增畜棚16.5万平方米、畜圈42万平方米,围封草场380万亩,种植高产饲料地6.4万亩。实施供水工程5处,建成水源井574眼,解决了4860人、18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接通常电312户。修建乡村公路350公里。两项基本制度得到严格落实,禁休牧覆盖全部可利用草场,常年禁牧面积达到302万亩。转移牧区人口5800人,占牧区人口总数的26.4%。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1万亩。畜牧业结构更加优化。日历年度牲畜头数控制在66.4万头只,较2003年压减了21%,母畜比重、大畜比重、大畜良改比重和商品率分别提高了2.6、4.2、13.6和18.9个百分点,呈现出“一减四增”的良好态势。生产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集中建设了25个产业化嘎查、分场和16个奶牛养殖区。培育牧区合作经济组织24个,牧户入会率达到32%,接冬羔、早春羔的牧户达到95%,牲畜出栏订单户达到30%。采取核减奶牛贷款、降低饲养成本、提供技术服务等扶持措施,促进了奶牛养殖业稳定发展。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显著增强。预计活畜加工完成360万羊单位,是2003年的2.3倍。液态奶、绒毛加工量和生物制品产量分别达到3.3万吨、9384吨和63吨,分别是2003年的7.2倍、5.3倍和3.9倍。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在多种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畜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连年攀升,增速连续四年高于全盟平均水平。

四年来,我们以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为核心,逐一破解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资源优势向现实经济优势转化成效显著。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的思路,积极优化调整经济结构,注重资源的综合开发,工业主导经济增长的局面基本形成。工业经济总量明显增加。预计2007年,工业增加值完成42亿元,是2003年的2.8倍,占全盟工业增加值的3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亿元,是2003年的5.6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库税金5.2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43%,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34.3,同比提高了47.5个百分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产值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3.5%,煤炭、石油产量和电力装机容量分别达到820万吨、78万吨和68.6万千瓦,是2003年的9.4倍、1.1倍和6.2倍。神华胜能、大唐国际、中广核、内蒙伊利、小肥羊等一大批牵动能力强、支撑作用大、产业关联度高的能源、化工、畜产品加工、高科技等方面的重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极大地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开发区科技园区、建材园区和畜产品加工交易园区初具规模,褐煤综合利用示范园区启动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发展条件日益改善。火车东站开工建设。锡林浩特至巴彦宝力格铁路、锡林浩特至乌兰浩特铁路前期工作扎实推进。锡林浩特机场扩建工程加快实施。新增500千伏输变电线路120公里、220千伏输变电线路180公里,新建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1座。累计实施地勘项目58项,完成投资3.1亿元,进一步探明了矿产资源储量。水资源综合利用及工业供水、中水回用、褐煤综合利用示范园区道路、供电等工程相继启动,长期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正在逐步改善。

四年来,我们以完善城市功能为目标,大规模进行城市建设改造,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累计投入资金18.5亿元,集中力量进行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城市道路20条,总长61公里,出行条件极大改善。铺设给水管线53公里,新打水源井7眼,供水普及率达到90%。铺设雨水管线52公里、污水管线41.8公里,实现了雨水、污水分流。新建新区热源厂、锡林热电厂和热锗联产厂,铺设供热管线27公里,新接供热面积215万平方米,替换旧管网面积165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由2003年的50%提高到64%。完成人行道铺装22.8万平方米,硬化居民巷道15万平方米,硬化率由16%提高到20%。新栽乔木5.2万株,种植灌木和草坪49万平方米,新建街心绿地7处,城区绿化覆盖率由18.6%提高到26%。安装路灯3252盏、小街小巷照明灯351盏,完成楼体亮化93座,城市亮灯率达到98%以上。实施了“拆墙透绿”、“穿衣戴帽”等城市美体工程,拆除改造实体围墙、栅栏3000延长米,完成楼体装饰59栋,粉刷沿街建筑21.8万平方米,强弱电入地37公里,拔掉主要街路各种线杆565根。城市景观形象建设初见成效。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垃圾处理场开工建设,新建改造居民公厕55座、垃圾转运站15座,新增保洁面积200万平方米,拆除燃煤小锅炉56座,城市卫生环境面貌得到改观。兴建了贝子庙广场、火车站广场,维修了锡林广场,建成游园3处,基本满足了群众休闲健身活动需要。恢复了额尔敦敖包,修缮了贝子庙,锡林湖景区、锡林郭勒国际赛马场和蒙元博物馆等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城市品味和特色日益突出。拆迁危旧房屋15万平方米。打通断头路1条。开发建设西苑小区、逸园小区、源盛小区等高标准住宅小区30处,竣工房屋面积144万平方米,住宅建设向集中规模配套方向发展。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8.2平方公里,达到29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了1.3万人。城镇化率提高了1.8个百分点。城市建设彻底摆脱了修修补补、小打小闹的局面,城市承载能力和聚集生产要素的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四年来,我们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牧区综合改革扎实推进,撤乡并镇工作顺利完成,苏木镇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启动运行,行政效能得到提高。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大量引入社会资金进行城市建设,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严格土地管理,国有土地实行招拍挂出让,仅2007年就实现土地收益2.9亿元,同比增长3.8倍。探矿权招拍挂出让实现收益4075万元,同比增长9.4倍。环卫、公交等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有效实施。教育、文化等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内贸流通市场活跃。新增商业营运面积51.3万平方米。卓兰商厦、北京银地发超市、锡林浩特大酒店等多家大中型商场和酒店建成运营,锡林郭勒元和大酒店等星级酒店相继开工,华联商厦正在筹建。活畜及畜产品交易市场、农牧机械交易中心等一批专业市场投入使用。新型服务业开始兴起。太平洋保险、中国大地财产保险、中华联合财产保险等全国性综合保险公司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传统服务业快速发展,消费市场繁荣兴旺,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住房、汽车、IT相关产品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亿元,是2003年的1.8倍。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累计引进重点项目139个,到位资金83.4亿元。在我市注册的公司制企业达到429户,外商投资企业由1户增加到15户,进出口贸易企业由16户增加到34户。累计引进国内区外资金4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54万美元,外贸出口总额1260万美元。

四年来,我们坚持社会与经济和谐发展,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协调推进,人民群众尽享改革发展成果。财政对社会事业、民生保障和“三牧”的投入累计达到6.94亿元,年均递增20.5%。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累计筹措资金1.1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校舍10.5万平方米。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基本完成,牧民子女全部实现市内就学,并在享受“两免一补”、高中阶段教育补助的同时,还享受到生态移民助学补贴。累计发放各类助学金1383万元,牧民子女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都能得到助学补助。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类学校达到31所,教育人口接近全盟1/3,教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四届游牧文化节及冬季冰雪游等系列草原特色文化旅游活动。贝子庙进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行列,“潮尔道”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城乡卫生服务网络逐年完善,医疗卫生机构达到23个,卫生院遍布每个苏木镇场,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累计新增就业岗位20294个,安置城镇失业人员15628人,实现了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的目标。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参保人数由2003年的9485人增加到12118人。新型牧区合作医疗牧民参合率达到87%。城镇居民低保标准由120元调高到195元,做到了应保尽保。牧区低保制度全面实施,惠及特困人口1196人次。加大扶贫济困力度,1/3的牧区贫困人口脱贫。特困下岗职工养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社区和嘎查工作者工资待遇逐年提高。4次调高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增加干部职工生活补贴,实现了与盟直机关“同城同待遇”。建设经济适用住房41.7万平方米。启动廉租住房补贴工作,160户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直接受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500元和5500元,年均递增15.1%和16.3%。人均居民储蓄存款增加了10218元,达到19400元。人均住房面积增加了7.6平方米,达到29.3平方米。每百户家庭拥有轿车11.2辆、每百人拥有手机49.3部。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的程度不断提高。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力推进,城乡居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我市跻身于自治区八星级文明城市行列。成功承办了全盟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圆满举办了自治区成立60周年各项庆祝活动。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3件、政协委员提案180件。充分发挥市长信箱和热线电话作用,强化信访工作落实,集中解决了一批遗留、疑难问题。法制宣传教育全民普及。基层政权建设得到加强。平安创建活动全力推进。政务公开全面推行。认真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食品、药品市场专项整治力度加大,群众健康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巩固。双拥工作稳步开展。审计监察、人事人才、民族宗教、粮食流通、档案史志、妇女儿童、老龄关心、红十字和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均取得全面进步,呈现出许多新的亮点。

四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深化了对锡林浩特市发展规律的认识,得到了许多深刻的启示。主要是: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加快发展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超前谋划,超前建设,多做打基础利长远之事,为未来发展赢得更多的空间;必须坚持以改革开放促发展,把改革的精神、开放的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努力消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扩大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用世界的眼光和战略的思维,把我市的发展置于全盟、全区乃至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善于从国内外产业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善于从与周边地区的优势互补中寻找发展机遇,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必须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众志成城、合力攻坚,提高决策的执行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倾情民事、关注民生,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于民。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是我市经济结构合理有效调整,运行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的四年;是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四年;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的四年;是干部群众思想解放程度逐步深化,驾驭市场经济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显著提高的四年。四年的创业历程艰辛,四年的发展硕果累累。成就的取得,是盟委、行署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盟直各部门全力支持、热忱帮助的结果;是历届领导班子打下坚实基础、创造良好发展优势的结果;更是全市上下同心同德、拼搏奋进、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干部、老职工,向驻锡企事业单位和驻军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锡林浩特市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具备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党的十七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北振兴战略深入实施。锡盟被列入国家重要的新兴能源重化工基地。胜利煤田被列为国家大型煤电化基地。锡林浩特被列入国家煤化工基地。锡林浩特至锦州被列为国家二级经济开发轴线。自治区支持东部盟市振兴力度越来越大,为我们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家为了促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继续实行“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鼓励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能源和循环经济,为我们依托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更好地实现资源开发与新技术结合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市做为盟府所在地所具有的区位优势、人文环境优势和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及对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是其他旗县所不可比拟的。经过近年来的开发建设,我市的发展条件明显改善,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全市上下政通人和、干事创业的氛围已经形成,拼搏进取、奋发图强的激情空前高涨,这些都为我们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面临许多挑战:生态环境依然十分脆弱,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和转移牧区人口任务仍很艰巨;优势特色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经济自主增长机制还没有建立;生产力布局和人口布局不尽合理,人力资源建设和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显现;基础设施仍然薄弱,“通边连港”的交通体系还未建成,电力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城市功能尚需进一步完善。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亟待提高;对外开放程度不深,区域性经济技术合作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在更高的层次上谋划新发展,寻求新突破,实现新跨越。

按照市十次党代会以来的战略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依靠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两大动力,突出“发展与惠民”两大主题,围绕“转变、调整、开放”三大任务,坚持“城乡统筹,三化互动”战略,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强力构筑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全力增强城市承载能力,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富裕、文明、和谐、魅力的锡林浩特。

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做到“三个确保”,即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在确保完成220亿元的基础上力争实现240亿元,财政收入在确保完成30亿元的基础上力争实现40亿元,确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突破2万元和1万元。实现“三个翻番”,即到本届政府期满,地区生产总值在2007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以上,财政总收入在2007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牧民人均纯收入均在200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体现“三个明显”,即经济总量、财政实力和城乡居民收入进入全区101个旗县市“第一方阵”,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各族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

建设富裕锡林浩特。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依托资源优势、依靠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服务业,反哺和促进现代畜牧业,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建设更加富裕的锡林浩特。优化提高第一产业。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收缩转移,集中发展,产业经营”的工作思路,加强生态保护,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促进第一产业优化提高。“收缩转移”就是按照畜牧业功能区划,严格落实两项基本制度,加快转移牧区人口,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促进草原生态持续恢复和全面好转。“集中发展”就是依靠新技术调整种养结构,鼓励集中连片围封草场和建设高产饲料基地,扶持发展家庭牧场、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工厂化养殖场,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产业经营”就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完善龙头企业与牧民联结机制,大力发展以绿色牛羊肉、乳品、绒毛皮张加工等为主的畜产品加工业,提高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抓手,以园区为载体,以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工业经济做大做强。大力发展以煤炭、电力为主的能源工业,以煤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以锗、钼、铬、萤石为主的矿产采选冶炼业,以生物制品、红外光学材料、太阳能发电材料、电子产品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以矿业机械、风电设备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促进产业多元。主动接受大项目的辐射,依托大项目发展相关的配套产业,促进产业延伸。瞄准内地大企业转移扩张的有利时机,追寻科技含量和先进技术引领,争取更多的大项目落地,促进产业升级。加大项目的前期调研力度,进一步优化配置资源,争取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积极搞好工业发展规划,引入市场化机制,与有实力的企业合作,加快规划建设以煤化工为主的褐煤综合利用示范园区,以高度节水火力发电为主的电力工业园区,以绿色畜产品加工、锗研发生产为主的高科技园区和以风力发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园区,增强人才吸纳能力和产业聚集能力,促进工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形成我市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合理的工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坚持与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互动共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第三产业优质高效发展。适应新型工业化的需要,优先发展交通运输、物流配送等主要面向生产的服务业,打造大型工业配套服务集聚区,形成与工业齐头并进的产业融合发展态势。适应城镇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大力发展零售餐饮、文化旅游等主要面向生活的服务业,建设大型超市、星级酒店,拓宽服务领域,提高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快生产、生活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着力培育各类专业特色市场,把我市建成辐射全盟的生产生活用品批发配送中心。营造适合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吸引企业在我市落户结算。抢抓自治区向俄蒙开放战略升级的有利时机,借助北临二连和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口岸的区位优势,加快培育面向欧洲和蒙古市场的民族产品、民族服装等加工贸易企业,帮助更多的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吸引国内进出口贸易企业在我市设立代办机构,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提高双向开放水平。

建设文明锡林浩特。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建设更为文明的锡林浩特。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生态文明意识,构建生态文化,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提倡富起来更要绿起来。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牧区人口转移力度,扩大围封禁牧和划区轮牧面积,有效保护草原植被。认真实施生态治理工程,加快防护林带、绿色通道、园林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步伐,共建绿色生态家园,构筑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强化企业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主体地位,切实承担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绝不允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的、局部的经济利益。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综合利用,清洁生产,节约用水,全力推进节能减排。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知荣明耻的社会风尚,建立诚信友爱的人际关系,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文明素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加强牧区基层政权建设。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认真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健全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体系。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平安锡市”创建活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再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发展。认真做好信访和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维护好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建设和谐锡林浩特。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统筹兼顾,全力以赴推进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调动全市人民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促进共建共享,建设充满和谐的锡林浩特。更加注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创新科技运行机制,搞好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造高质量的全盟教育中心。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坚持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产业同步推进,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健全城乡卫生服务网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能力。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着力解决弱势群体就业问题,促进充分就业。增加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改善贫困群众生活,加大救助和帮扶力度,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改造危旧房,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步伐,重点解决好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强化食品药品市场管理和产品质量监督,确保饮食用药和产品质量安全。办好残疾人事业。积极发展红十字社会公益事业。加强市场物价宏观调控,落实公共服务产品补贴政策。不断提高基层工作者待遇。逐步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加强劳动用工监察,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建设魅力锡林浩特。按照“有收有放、量力而行、适度超前、建管并重”的思路,大规模推进城市建设,不断扩展空间,提升品位,完善功能,丰富内涵,建设独具魅力的锡林浩特。集中力量建设新区,提升改造旧城区,推动城市西移南扩东联,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快市政配套工程建设,打通断头路,修建外环线,整治小街小巷,完善地下管网,实施整容美化,打造最适合创业、最适宜人居的环境。加大城市建设细节上的精雕细琢,完善工作运行联动机制,严把规划设计关、质量验收关、工程审计关和规划用地关,放开建筑市场、监理市场和工程审计市场,严格推行招投标制、项目资本金制、工程质量保证金制等,高标准、出精品、求特色,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具有时代特征、草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力求布局高低错落、疏密相间,增强城市动感,塑造个性鲜明、风格和谐、舒朗大气的城市形象。积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底蕴厚重、特色鲜明、崇尚文明的城市文化氛围。依托深厚的蒙元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富有魅力的城市风格,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培育拓展旅游市场,塑造营销旅游品牌,聚集人气,增强城市活力。支持大规模、高档次房地产开发,突出公共设施和环境建设,打造一批配套齐全、环境优美、节能环保的智能型生活区。努力把锡林浩特建设成为30万人口左右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各位代表,美好的前景鼓舞人心,发展的蓝图催人奋进。我们坚信,只要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开创跨越式发展的崭新局面!

三、做好2008年各项工作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跨越式发展必须大有作为的一年。我们要围绕文化旅游建设年这一主题,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和薄弱环节上实现新的突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完成100亿元,增长33%,力争完成10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完成100亿元,增长67%。财政总收入确保完成16亿元,增长3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500元和7000元,分别增长17.4%和27.3%。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基础,坚定不移地推进“两转双赢”。建立健全“两转双赢”长效机制,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促进牧民增收致富。全年实施支牧项目54项,完成一产增加值4.5亿元,增长7%。

加强生态保护和人口转移工作,促进生态有效恢复。坚持把生态保护与建设放在首位,严格落实两项基本制度,并将其作为支牧资金整合投入的决定性依据,推动季节性休牧向划区轮牧过渡,实现草畜动态平衡。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认真开展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草牧场向嘎查集体经济流转。引导建设集中连片围封打草场,新增围封打草场45万亩。年内在三个功能区各抓好1个嘎查试点。建设2处万亩高产饲料基地。完善人口转移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抓好牧业大户进城创业和牧区困难户子女进城就业。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培训工作,推行政府购买培训就业成果制度,使牧区转移人口具备2—3项劳动技能。建设进城牧民创业园区,积极引导牧区人口向非牧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年内完成吸纳人口5000人,转移牧区人口2000人。加强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13条总长229公里的四级砂石公路,打通18个嘎查。实施1条长80公里的三级水泥混凝土通乡公路,争取建成全国通乡样板路。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促进牧民持续增收。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鼓励引进推广适用新技术、新品种。按照“两区一带”产业布局,继续实施乌羊提纯复壮、黄牛改良工程,推广肉羊经济杂交、两年三羔和双羔技术,引进优质肉牛,引导奶牛养殖向规模化、工厂化、园区化发展。城郊和苏木镇场生态移民区重点发展荷斯坦奶牛养殖,锡林河流域重点发展西门塔尔牛养殖,苏木镇重点发展乌珠穆沁羊养殖,国有农牧场重点发展经济杂交羊养殖。加大对引进西门塔尔牛和冬羔加工的补贴力度,年内引进西门塔尔牛6200头,加工冬羔30万只。积极引进和实施产业化项目,扶持龙头企业研发新工艺、新产品,提升畜产品加工层次和水平。启动建设毛登牧场、白音锡勒牧场经济杂交肉羊养殖育肥小区,推进建设伊利现代化万牛养殖示范区,引导北京和顺源、天罡肉牛工厂化育肥场由单纯育肥向良种繁育方向扩展。大力扶持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牧民组织化程度,年内培育50户标准化家庭牧场、10个牧民联户和2支农机服务队。推进循环经济生态养殖园区建设,将市内禁养区的畜禽养殖户全部搬迁至园区,推广生态型循环养殖模式,建成有机肉食、禽蛋、蔬菜生产基地。做好动物疫病防治、草原防火和鼠虫害防控等工作,保障畜牧业安全。

(二)以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为核心,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立足于新技术的应用,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依托大项目带动支撑,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全年实施重点项目86项,其中工业重点项目31项,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51.5亿元。

突出抓好工业项目建设。煤炭方面:继续做好神华西一号、大唐东二号等露天矿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巴彦宝力格煤田综合开发项目。煤炭产量突破1800万吨,增长1.2倍。电力方面:加快神华胜能公司4×66万千瓦高度节水发电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完成2×30万千瓦劣质煤热电联产项目前期工作。敦促北方龙源、中广核、国泰风电项目加快施工进度,年内投产40万千瓦。抓紧完成锡林浩特第二风电场规划。推进伊利集团百万千瓦风电项目前期工作。电力及热力供应完成供电量20亿千瓦时,发电量31亿千瓦时,供热能力达到700万平方米。原油开采方面:支持华油二连分公司扩大生产规模,产量达到80万吨。化工方面:全力推进协鑫15万吨/年二甲醚项目、300万吨褐煤改性提质项目和同顺达化工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力促500万吨褐煤焦化项目、氢氟酸项目、120万吨甲醇项目开工建设。完成20万吨/年氧化法制PVC项目招商。矿产采选加工方面:推动华东铬矿加快3、4号炉建设步伐,发展延伸产业,建设特种钢生产项目。下大力气整顿规范萤石开采秩序,整合萤石资源,推动荣昌矿业600吨/日选厂项目及早开工。支持30万吨/年铁精粉项目尽快达产达效。确保3000吨/日钼采选生产线启动建设。畜产品加工方面:伊利集团500吨/日有机奶项目年内完成工程主体施工和部分设备安装。确保晶源乳业达产达效。鼓励肉食品企业发展加工、销售、餐饮、连锁经营等一体化经营模式,增强产销能力,牛羊肉精深加工率达到35%。穆兴皮革项目年内完成设备安装。实施好羊绒分梳加工项目,绒毛加工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建材方面:开工建设大陆二期30万吨、金河一期80万吨水泥生产项目。完成复合型节能空心砌块砖项目建设。水泥产能达到200万吨,粉煤灰砌块产能达到1.5亿标砖。高新技术和非资源型产业方面:推进蒙东锗工业园项目建设,建成单晶锗、高纯四氯化锗生产线和锗研发中心,着手开发终端产品。确保冠盛集团节能装饰灯生产线建成投产,液晶显示器项目开工建设。千方百计加快塔筒、叶片等风机零部件制造项目进度,年内争取有2个项目投产。

全力抓好配套基础建设。规划方面:编制完成《褐煤综合利用示范园区总体规划》、《开发区科技园区循环经济规划》和《锗工业园发展规划》。公路方面:规划建设贯穿胜利矿区,连接褐煤综合利用示范园区和电力工业园区的高等级运煤专用线。铁路方面:加快火车东站工程建设。创造条件开工建设锡林浩特至乌兰浩特铁路。促成锡林浩特至巴彦宝力格铁路尽早开工。配合推进锡林浩特至二连浩特铁路前期工作。机场建设方面:完成锡林浩特机场扩建工程,争取开辟锡林浩特至天津航线,促成呼和浩特至沈阳航班经停锡林浩特,适时增加锡林浩特至北京航班。电网方面:确保灰腾梁220千伏变电站年初投入使用,褐煤综合利用示范园区220千伏变电站年内完工。积极推动灰腾梁550千伏变电站、胜利坑口至华北1000千伏输电工程开工建设。抓好东、西郊220千伏变电站扩建和市中心110千伏、新区35千伏变电站新建项目施工进度。争取实施城网改造项目。管道方面:推进二甲醚煤化工产品管道输送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同顺达燃气管道输送工程建设。水利方面:水资源综合利用及工业供水工程年内实现蓄水。园区方面:完成褐煤综合利用示范园区一期道路工程,启动园区硬化、绿化、亮化及供热工程。完善绒毛加工园区、建材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中小企业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着力抓好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按照政策引导、抓大扶小、规范经营的思路,全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专项工程,在市场准入、信贷、税收、投融资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帮助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搞延伸,围绕重点项目搞协作,围绕基地园区搞配套,构筑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大力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和发展活力。加快中小企业产业园区暨进城牧民创业园区建设,聚集周边中小企业入园,吸纳转移牧民进城创业。2008年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9户,超5000万元企业5户,提限企业5户。

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严格节能审查,新上重大项目全部使用一流的节水技术和环保设施,规模、技术、装备、档次都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重点企业争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坚决依法关停罕山水泥厂等“一小三高”企业。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治理电厂排灰场,强化粉煤灰储存、运输管理。严格要求煤田开发企业解决好排土场复垦、煤炭仓储和运输污染问题。开工建设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项目。严格规范煤炭开发企业疏干水排放行为。争取将市内燃煤锅炉全部改造为燃气锅炉。推广使用混凝土结构和新型墙体砖。取缔市区施工现场的小水泥搅拌站。整顿现有采石采沙场。实施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建设项目。建立节水新机制,核定居民和企业正常用水量,实行阶梯式水价,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节水效果。

(三)以文化旅游建设为突破口,推动第三产业提档升级。以迎奥运为契机,以开展“文化旅游年”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文化旅游业大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强势推进文化旅游年建设。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突出特色,强化营销,区域联动”的思路,强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起步发展。突出规划引导。编制《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灰腾梁旅游观光区等一批专项规划,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完善配套设施。完成蒙元文化苑二期工程建设。规划布局民族文化展示中心和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开工建设那日格朗、吉泰等星级酒店,地矿大厦、元和大酒店投入运营,不断提升餐饮住宿水平。培育额尔敦路商贸中心街、贝子庙大街民族工艺品及民族服饰一条街、察哈尔大街民族特色餐饮一条街,启动新区商业金融服务区建设项目,打造一批高档次的精品特色商业街区。健全锡林浩特会展中心、综合健身馆功能。启动展览馆、图书馆、文化影视中心和休闲娱乐中心建设。实施白音锡勒自然保护旅游区、毛登现代畜牧业观光区、白银库伦遗鸥自然保护区、灰腾梁旅游观光区、综合水利工程休闲娱乐区和冬季冰雪项目旅游区建设。整合贝子庙风景区旅游资源,理顺现行管理体制,重视挖掘保护历史文化。年内贝子庙景区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打造特色载体。在充实乌兰牧骑的基础上组建民族乐团、无伴奏合唱团和民族歌舞剧团,积极承接国际国内大型赛事和演出活动。高质量办好国际游牧文化节和“从草原走向奥运”2008名马头琴手挑战吉尼斯等十大系列文化旅游活动。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培育精品旅游线路,开拓中心城市客源市场。扶持旅游服务机构发展,引进培育一批文化创作、旅游接待、纪念品开发等文化旅游企业。强化宣传促销。重点做好在国家级主流强势媒体的宣传。拍摄《草原明珠—锡林浩特》风光片。出版《魅力锡林浩特》、《行游锡林浩特》和反映贝子庙历史的书籍、画册。印制《锡林浩特旅游交通图》。办好旅游网页。开好旅游推介会。在城市入口、城区交通主干道两侧设立文化旅游宣传和形象广告牌以及重点景区交通指示牌,全方位进行文化旅游宣传促销,提高我市的知名度。年内接待游客人数突破100万人次,增长68%以上。

大力提升服务业水平。推进物流信息中心建设,抓好物流资源整合,用信息化推进物流现代化。海鑫物流项目年初建成投产。加快新区生产生活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完善新区服务功能。积极引进具有固定客户群的大型物流企业,确保物流园区建成运营。加快建设自治区级商品批发市场、呼市润宇建材家俱城、节能环保建材园区和机械车辆销售维修园区,培育区域性的商品集散中心。大力发展超市、连锁经营和品牌专卖,积极促进全国家电著名连锁企业落户我市。

(四)以完善功能为目标,继续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建设和环境建设。

坚持高起点规划。年内修编《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高起点编制《近期建设规划》、《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等战略性规划,加快编制城市绿地体系、交通体系、市场体系、集中供热、环卫设施、平房区改造等专项规划。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市规划项目审查程序,实行听证和公示制度,形成部门联动和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机制,加大城市规划审查力度。今后,凡是通过规划审查的项目必须当年开工建设,跨年度项目要重新履行规划审查手续。

坚持高标准建设。继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多渠道融资,突出抓好新区建设,开工建设二连路辅路、宝昌路、多伦路、查干街、阿巴嘎街、上都街、商业街、南支线、北支线和乌珠穆沁街等道路工程,实施上海路、锡林西大街南辅路、苏尼特街、乌拉盖街等道路续建工程,启动北京路配套建设工程,完成道路建设15条,全长28.4公里,形成新区完整的路网体系。实施旧城区察哈尔大街向东和振兴大街向西道路打通工程、那达慕大街向东和杭盖路向南道路延伸工程,开工建设东一环向北延伸和南郊街道办事处办公楼门前道路工程,完成道路建设6条,全长6公里,完善旧城区道路体系。完成二环路东环道路建设4.8公里。启动城市出入通道综合整治工程,美化城市出入口。做好城区破损路面和人行道维修补缺工作。统筹规划,超前设计,加快供热、给排水、垃圾粪便处理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完成植物园一期、锡林湖南湖西岸及3号湖、4号湖建设,打造特色景观带、环湖景观区。搞好主要街路、重要节点、重点建筑和住宅小区的绿化、美化、亮化。推进百货大楼、银监局、新华书店等区域的陈旧建筑物改造工作,提升额尔敦路档次。加快旧城区拆迁改造。完成北空部队驻锡营区整体搬迁,统一规划,公开拍卖,建设高档次休闲娱乐中心。招商建设写字楼。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面积64万平方米。

坚持高效能管理。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发挥好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工作重心下移,规范小区物业管理。加强市容市貌、道路交通、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综合治理,理顺管理体制和机构。入住新区的所有机关单位和企业,年内要完成其周边的硬化美化绿化和亮化任务。认真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强化人民群众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主体意识,保持城市环境净、美、绿、亮。加大对城市出入口和主要街道两侧广告牌的清理整顿,统一规划设置高档次广告牌,公开拍卖广告经营权和道路冠名权,盘活现有经营性、商业性、收费性市政公用设施资产,提高城市管理效益和质量。加快研究出台政策,确保出租车更新提档工作顺利推行,满足城市化发展和人民群众交通需求。加大土地市场整顿力度,完善土地使用管理办法,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整合城市污水、雨水、中水等资源,抓紧招商组建水务公司,充分利用好我市有限的水资源。加快发展建筑业,落实优惠政策,完善扶持措施,规范经营管理,实行信用评审制度,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优胜劣汰,培育1—2家技术实力雄厚、信用度高、竞争力强的大型综合建筑企业。

(五)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健全完善财权和事权相匹配的公共财政体制。加强税收征管薄弱环节的管理,做好产量税收监控系统试点工作,做到重点税源适时监控和源头控管。抓好非税收入规范管理,严格收取矿产资源勘探费、城市建设配套费和土地出让金,做到应收尽收。继续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重点向社会事业、民生领域和项目建设等方面倾斜。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规范完善财政国库管理体系。统筹监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加强专项资金监管,保证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配置资源,放开搞活公共服务领域,广泛吸纳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经营、维护公共服务行业,改变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的状况。积极协调金融机构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牧区金融服务,健全牧区金融组织体系,巩固农村信用联社改革成果。支持发展各类保险业,积极推进农牧业保险服务,逐步完善农牧业风险防范新机制。加快推进文化、教育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要求,推进园林绿化等公共服务事业单位改革,变“花钱养人”为“花钱养事”,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推进国有农牧场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推行以集团化、股份化和精深加工产业化为主的综合改革模式。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完善开放政策,创新开放方式,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建立统一、公平、公开的市场准入制度,提高服务效率和招商选资水平。切实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吸引和凝聚优秀人才到我市创业,逐步将我市建成人才流入区。围绕大范围配置资源,积极吸纳外部资本,承接产业转移,以优势企业、优势项目为重点,吸引大企业、大集团进入我市,着力引进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就业安置多的重大项目和劳动密集型项目,努力实现引进一个企业,带来一批项目,壮大一个产业。加强区域合作,全面融入到全国、全区、东北振兴的整体发展大格局中,通过政策对接、产业对接和基础设施的对接,加强与发达地区的联系与合作,借助外力发展壮大自己。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主动拓展国内外市场,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2008年直接利用盟外资金31亿元,增长15.7%。直接利用外商投资1000万美元,增长229%。外贸出口总额150万美元。

(六)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建设。新增的财政收入要更多地向社会事业和事关民生的领域倾斜,年内投入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的资金力争达到1.5亿元以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第三小学和第七小学周边拆迁。完善市蒙中校园环境建设,建成民族教育样板学校。扩大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广大学生享受到更高质量和更高水平的教育。抓紧完成教师招录工作和遴选优秀校长工作,大力推行校长聘任制、教师绩效考核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依托重大建设项目和各类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培养技能型人才,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以信息化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强牧区卫生院建设,充实医护力量,切实解决牧民群众看病难问题。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有场馆和设施利用率。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提高到90%以上。加快实施平房区改造工程。加大廉租房建设力度。继续投资维修市区难行路段,亮化小街小巷,对供热温度偏低区域进行改造。新增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争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各位代表,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是政府应尽的职责。在这里,我郑重承诺,2008年要继续为人民群众办好十件实事:

1、完善和启用新区12年一贯制学校;

2、完成青少年活动中心一期工程建设;

3、新建综合医院1所,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所;

4、完成危旧平房改造5000户,建设牧民新居500户;

5、征集就业岗位6500个,就业再就业人员4500人;

6、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安全饮水2125户、8500人;

7、在公共活动场所建5个环保厕所,在居民小区建10个公共厕所、30个污水井;

8、分步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牧区养老保险;

9、继续提高嘎查、社区居委会等基层工作者和保洁员工资待遇;

10、提高困难群体生活保障标准。建立低保家庭取暖费补贴制度。

四、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决策为民,发展惠民,保障利民,务实亲民”的执政理念,进一步转变职能,努力建设人民更加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立足于我市经济转型实际,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实践,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加快发展的突出问题。要创新发展理念,把国家的法律法规、上级的政策规定和锡林浩特的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吃透上情、体察下情、关注外情、洞悉内情,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谋求加快发展的新途径。

要牢记宗旨、勤政为民。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人民的评判。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做到眼里有百姓的利益,心里有百姓的位置,时刻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社情民意,了解群众难在何处,忧为何事。及时研究和解决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多做访贫问苦、扶残助困、雪中送炭的好事,多干暖民心、得民心、稳民心的实事,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进一步健全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务求政府的决策更加贴近群众需要,贴近发展需要,真正做到大事要求得群众支持,难事要得到群众理解,好事要办的群众高兴。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强化公务员队伍教育管理,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重点解决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

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继续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扎实工作,踏实干事,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强化政府工作人员能力建设,重视学习,学以致用,提高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水平。多思发展之忧,多谋发展之策,多出发展之力,坚决克服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的不良风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不做虚假表面文章,不搞沽名钓誉之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和狠抓工作落实上,努力为人民谋福祉。

要优化环境、提高效能。大力加强软环境和机关效能建设。完善政府部门沟通、协调、配合机制,确保政令畅通。建立精简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健全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完善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制,强化督办落实制,重点在产业发展、项目推进、城市建设、富民就业等方面集中攻坚,推动政府工作持续规范高效运转。

各位代表,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着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责任重大,使命神圣。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志在必胜的斗志和全力以赴的投入,励精图治,与时俱进,为开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魅力的锡林浩特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锡林浩特市 政府工作报告 锡林浩特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