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3-05-10 09:50:06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十一五”时期和去年工作简要回顾“十一五”时期是呼兰融入大都市、谋求大发展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呼兰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供大家参考。

呼兰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和去年工作简要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呼兰融入大都市、谋求大发展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北跃在呼兰”战略主题,抢抓机遇、应对挑战,超越自我、创新有为,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

——经济发展提质跨越。五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净增104.6亿元,年均增长12.6%;三次产业比重由21.742.735.6调整为18.941.539.6。全口径财政收入净增20.4亿元,年均增长4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净增2.5亿元,年均增长2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净增68.7亿元,年均增长3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净增28.9亿元,年均增长1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净增6550元,年均增长14.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净增4056元,年均增长14.7%

——改革开放提速推进。厂办大集体、农村产权制度、政府机构、财税体制、医疗卫生等各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利民开发区牵动作用日益突出,2010年财政收入达到21.2亿元,占全区的85.6%,同比增长158.2%,年均增长71.3%;食品、医药等产业集聚发展,成为辟建呼兰河工业核心示范区的动力源。以利民开发区为龙头,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累计引进新项目280个,投资总额223.2亿元,到位资金98.68亿元;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77个,华润雪花啤酒、哈轴、哈药生物、顺迈医院、汇赢地产等大项目相继入区。

——城乡建设提档升级。累计完成新老城区商品房开发总面积896万平方米,是“十五”时期的2.6倍;建成高档住宅小区14个,新建道路166条,修建广场5个,完成裸土整治任务,宜居宜业环境日益改善,城市载体功能不断提升;加快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建设,严格节能减排,推进退耕还湿,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加大棚户区、城中村、泥草房改造力度,优美环境由中心城区向周边延伸辐射。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完成农村公路897公里,是“十五”时期的15倍。

——民生保障提标扩面。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比“十五”期末增长1.4倍,基本与市直部门拉平。城乡低保对象分别达到1028018200人,城镇低保补助由每月104元提高到310元,农村低保补助由每年800元提高到1500元;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纳入市级统筹,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8000360006472人。

2010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实施“北跃在呼兰”战略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真抓实干,创新发展,圆满完成了区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优化结构抓调整,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坚持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生动力。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9亿元,增长14.5%。全口径财政收入24.8亿元,增长106.6%;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77亿元,增长6.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4亿元,增长22.4%。固定资产投资90.7亿元,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亿元,增长18%。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00元,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156元,增长20.3%。工业主导作用持续增强,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5.8亿元,增长29%;继食品、医药产业集群之后,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快,哈轴、电碳厂、迪康电梯等一批精工企业陆续进区;西林钢铁集团租赁哈特钢厂,盘活资产超亿元;哈尔滨誉衡药业实现上市融资,填补了我省民营企业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的空白,募集资金17.5亿元。农业基础地位巩固加强,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亿元,增长9.6%;调整种植结构,蔬菜、两瓜、中药、苗木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产业日趋活跃,房地产、旅游文化、现代服务等产业蓬勃发展,实现增加值78.8亿元,增长15%

(二)融入北跃抓对接,新城功能不断完善。主动对接“北跃”战略,加快“一站、一路、一桥、一网、一厂”建设,努力实现与松北、江南老城区载体功能无缝链接。积极参与配合北国水城建设,长盈渠利民示范段全面竣工;三家子15平方公里围合区域被确定为北国水城样板区,土地拆违工作全面完成。投入4.5亿元,新建上海大街、电碳厂路等道路17条、12.4公里;景观绿化利民大道、学院路、沈阳大街等道路10条、22.77万平方米;硬化铺装广州路、师大南路、三五北路等人行道7条、3.5万平方米;安装朱家至老城段路灯356基,实现新老城区结合部亮化全覆盖;安装学院路LED电子屏,建成欧式风格公交站亭5处。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汇赢、裕田项目共完成改造面积8.1万平方米,城市化、市民化进程明显加快。

(三)立足反哺抓整治,老城面貌焕然一新。致力实现“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目标,建立新城反哺老城机制,启动实施老城区综合改造整治工程。以庭院整治为重点、“四包”为内容的一期工程取得实效,85家包保单位共投入1093万元,整治小区庭院205个,覆盖面达98%;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195个,添补了老城区小区组织管理和业主维权方面的空白。改造棚户区12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5万平方米;修建客货停车场2处、6700平方米;打通师专南路、西环北路,改造共和东路、天山胡同等中巷路86条,北出城口1.6公里主体道路拓宽工程实现全线贯通;硬化绿化街心广场、健身广场10.2万平方米;投资620万元,购置环卫设备18台,清运垃圾6000余立方米。加大执法力度,拆除违法建筑20.3万平方米、违规广告牌匾1198块。整顿交通秩序,设立严管街,明确禁行区,增设交通信号灯4处、电子抓拍系统6处,新设南北大街人行道隔离护栏3公里,施划交通标线2万延长米。加大协调及监管力度,提高供热水平,新接楼房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更换地下管网3万延长米,并网小区7个、15.5万平方米。

(四)城乡一体抓统筹,农村工作有效提升。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完成现代农业、利民都市农业、设施农业产业带、现代农业博览园等发展规划4个。大灾之年夺取粮食大丰收,实现总产20.5亿斤,增长9.5%;新上农机合作社14个,更新大中型农机具500台(套),建成优质粮田100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吸引城市资本、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引进盛金谷田、隆庆设施农业等综合项目8个,哈肇路都市农业产业带被确定为全市农业重点项目。实施创业带就业,新建农民合作社125个,新增农民转移就业2000人。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新建农村公路170.8公里,改造危桥6座,改造泥草房3462户;沈八村被确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兑付各类农业补贴1.6亿元,农民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推行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农村土地确权试点全面推开。

(五)聚焦项目抓招商,开放步伐明显加快。推进“项目提速年”建设,组织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00个,其中列入市重点项目9个、省重点项目5个,完成投资76.77亿元;哈药物流、誉衡药业扩建、顺迈医院、中航哈轴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提高入区门槛,新引进奥特莱斯、省影视城、龙江银行等项目49个,投资总额89.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1.5亿元,其中新项目到位资金18.35亿元。对外贸易平稳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6796万美元,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3400万美元。

(六)突出民生抓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呼兰新一中、汇赢中学、顺迈中学、利民一中已完成规划和前期准备,石人忠林寄宿制学校如期竣工;教育网点布局、教师队伍建设、区校合作、送教下乡等工作取得实效。投资280万元改造体育场,并成功举办第三届运动会;投资1100万元的萧红纪念馆、投资270万元的9个乡镇文化站完成主体工程;投资1200万元的西岗公园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投资2200万元的和平文化公园建设顺利推进。投资300万元的一水厂改造工程如期竣工,老城区水质明显改善。投资1837万元,完成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规范化村卫生所,以及沈家、莲花2个中央投资乡镇中心卫生院改扩建项目主体工程,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95%;“新农合”参合农民29.85万人,参合率达98%;区一院改建项目已完成论证和预审。对6个计划生育中心站进行内部装修并开展形象化建设。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全部纳入市级统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低保标准实现与全市接轨,城乡低保分别扩面37503515人;企业养老保险新增2300人,全年支付养老保险金2.3亿元。增加困难家庭住房676户,租赁补贴135户,实物配租30户。敬老服务力度加大,投资737万元的许堡敬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区敬老服务中心完成选址工作。落实弱势群体扶持政策,为5100多名失地农民办理了农转非,为494名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数字城管建设进展顺利,天眼工程完成点位建设329个,超额274%。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共受理治安案件2749起,查结2704起,查结率98%;刑事立案1773起,破案1388起,破案率78.3%,其中命案15起全部侦破,破案率100%。回应百姓诉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信访攻坚战成效突出,办结多起困扰我区多年的重大信访案件;区信访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正式挂牌启用。

(七)转变作风抓落实,政府建设切实加强。以改进作风为主题,以“北跃在呼兰”为实践载体,政府执行力、创新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意见15件,政协委员提案103件;受理行政复议案件5件,办结率100%。坚持为民施政,最大限度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年初确定的利民实事全部落实,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坚持高效履政,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资源配置、行政运行趋于科学顺畅;整合审批资源,创办“政务超市”,畅通审批“绿色通道”,受理行政审批及便民事项34133件,办结34077件,办结率99.8%。提高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妥善处置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淹没区补偿与市水投公司合作、安监工作等事宜及各类突发事件。坚持廉洁从政,严格执行《廉政准则》规定,深化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力倡勤俭节约,压缩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5%

审计、外事侨务、机关后勤、民族宗教、人防、档案、老龄、气象、区志等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广大市民的理解信任以及驻呼单位的积极配合。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注呼兰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富民强区的第一要务,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竭力营造干事创业新氛围;必须把工作创新作为富民强区的第一动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谱写超越自我新篇章;必须把整治环境作为富民强区的第一保障,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全力打造环境效益新优势;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富民强区的第一追求,以民为本,惠民安民,致力扩大共建共享新成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面临的诸多矛盾和困难。一是财源建设渠道不宽、区域发展后劲不足问题仍很突出;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效能不优、工业贡献不大、服务业层次不高还没有根本转变;三是乡镇工业发展滞后,城镇化水平偏低,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能力还比较弱;四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仍然很大,群众关注的收入、就业、供热、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公务员队伍素质及政府自身建设有待继续加强。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矛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1年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北跃在呼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1年开好局、起好步,对于实现“十二五”美好愿景至关重要。按照区委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确定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更好更快更大发展为目标,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项目落实年为抓手,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保障,紧紧围绕“一轴、两城、三带、四园”空间布局,坚持以水定城、生态立城、产业兴城的发展定位,全力实施“北跃在呼兰”发展战略,为建设哈尔滨现代化都市新城区而努力奋斗。

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230亿元,增长15.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8亿元,增长30%

——全口径财政收入28.53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5亿元,增长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4亿元,增长18.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0元,增长12.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135元,增长12%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1%           

(一)抢抓北跃战略机遇,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两城互动,完善产业定位。按照“布局紧凑,弹性控制,建设新城,改造老城,产业互补,沿江开发”的思路,实施新老城区一体规划、联动发展,进一步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发挥省市区共建体制机制优势,完善园区总体规划,抓紧启动利民开发区产业和城市规划修编,打造哈大齐工业走廊核心示范区;发挥哈肇路都市农业产业带资源和品牌优势,以发展现代农业体验、新成果展示、新技术推广为重点,打造哈尔滨都市农业区;依托奥特莱斯等商业综合体项目,发展文化创意、商务金融、休闲娱乐、旅游会展等新兴产业,打造江北文化旅游休闲商务区。

两区联动,搞好产业对接。强化与松北区产业互补、差异竞争、一体发展,共促“大江北”繁荣。借助区位、交通、资源和空间优势,促进现代医药、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密集发展,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教育培训、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生态地产等现代服务业,打造融入、服务、支撑“北跃”发展的一体化平台。对接松北科技创新城建设,突破既有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以地理信息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软件及服务外包园为基础的服务外包战略新兴产业,推进两区强强联合,构建“大江北”战略高地。

园区带动,加速产业集聚。根据空间布局调整,推动优势产业向“四园”集聚。做大绿色食品产业园。发挥华润雪花、中国酿酒、正大等企业规模优势,促进四川高金、摇篮乳业、老鼎丰、正阳楼食品等项目尽快投产达效。重点引进“老字号”、“省字号”、“国字号”食品企业入区,促进食品产业集聚、能级提升。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园。切实抓好哈药生物、誉衡药业扩建、哈药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吸引“三高一无”医药企业入区整合,鼓励有条件企业上市融资,构建具有北药特色的中药和生物医药高端产业集群。做优教育科技产业园。以入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为载体,结合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等项目建设,引导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完善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省电大动漫产业园、亚星软件产业园入区发展,打造产学研一体发展的教育科技产业园区。做好现代物流产业园。发挥独特的市区东北门户区位和较强的交通运输优势,以呼兰火车站为轴心,以钢铁、冷链物流项目为牵动,打造区域战略性物流平台,辟建立足全市、服务全省的现代物流中心。

(二)依托利民品牌优势,突出核心示范作用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加紧编制“十二五”新型工业发展规划,促进开发区工业、街道工业、乡镇工业竞相发展。围绕建设哈尔滨现代化都市新城区的发展定位,充分释放利民开发区核心品牌优势,全力争创国家级开发区。积极参与全市产业分工协作,努力争取“北跃”政策支持和项目优先摆放权。以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低碳环保为重要内容,以总部经济为主要业态,不断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产品的规模,形成主业突出、优势明显、错位发展的工业新格局,提高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抓好关键领域和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加快哈三电厂脱硫项目建设。夯实工作基础,稳妥推进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促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提升工业信息化水平。

注重提高招商效果。对哈大齐核心示范区、利民开发区、区招商局等现有招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一个领导主抓、一个体系运作、一个口径对外的“大招商”格局。创新招商方式,重点实施产业链招商,拉长产业链条;大力推进商会协作招商、中介代理招商和网上招商,构筑立体招商网络。继续提高项目入区门槛,瞄准国际国内500强企业,重点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业关联度大、产品附加值高、生产能耗比低、财税贡献度好的生产、生态型项目,注重品牌效益,有效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强度、投资密度和产出比,努力实现由引资向“选资”、招商向“择商”的转变。

集中导入示范项目。以发展定位引领项目导入,以项目建设支撑发展定位。扶持顺迈医院、哈轴、华润雪花二期、汇赢城中村改造、哈药生物等续建在建项目如期完工;推进奥特莱斯、呼兰河文化生态创意园、亚星软件园、龙江银行等签约项目早日落地;争取永康国际商贸城、利丰汽车公园等意向项目快速签约;促进先进复合材料产业园、立式风力发电设备生产等项目入区发展;加快电控设备、龙丰冷链物流、成都通德集团等储备项目洽谈进程。

(三)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

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呼白路现代农业示范带为牵动,充分发挥大用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启动粮食产能提升工程,改造中低产田20万亩,新建标准粮田4万亩,打造旱涝保收田1万亩、吨粮田5个千亩方;强化农机、水利、气象等农业基本建设,更新拖拉机150台、机具200台以上,完成田堡小流域治理工程;推进农业经营合作化,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以上。以哈肇路都市农业产业带为牵动,大力发展都市设施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实施绿色“菜篮子”工程,种植各季各类蔬菜9.9万亩;积极推进盛金谷田、凯莱庄园、隆庆设施农业等大型农业园区建设。以畜牧强区建设为牵动,推进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新建标准化畜牧小区20个,改扩建各类标准化养殖场20个。

推进农村城镇化。强化城乡统筹,推进强镇战略。以中心村镇为重点,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和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建设力度,推进秸杆固化燃料、大型沼气在农村的实践应用。启动第三轮新农村建设试点,重点以大用镇沈八村、腰堡街道永丰村为突破口,加快农民居住集中区建设,探索土地置换、撤村并屯、统筹城乡发展的全新模式。加快农村路网建设,力争实现屯屯通。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处,解决10个村屯90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推进生态村建设,村屯绿化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2%

推进改革效益化。搭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全面推进以“经济市场化、管理民主化”为基本取向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城乡产权“同证同权”,基本完成“四证”发放。完善制度、科学规划、扶持服务、抓点示范、招商引资,多措并举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粮食购销体制改革,鼓励集团化经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林地权属。推进水务体制改革,变工程水利为资源水利。推进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动物防疫体系。 

(四)围绕水城商圈建设,培育新型服务业态      

打造北国休闲旅游胜地。坚持“以水定城”理念,对接以“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为主题的北国水城建设,率先将“北国水城”样板区建成三家子避暑新城,打造“东方威尼斯”品牌;与市水投公司合作,争取将项目纳入全省“旅游名镇”建设计划。突出水生态和水文化,统筹推进月亮湖休闲度假区、呼兰河口湿地、呼兰国家级森林公园项目建设,打造松花江沿江旅游产业带、哈尔滨湿地游黄金线路。整体包装推介萧红故居、天主教堂、文庙等历史文化古迹,打造“萧红故里”文化旅游品牌。

打造龙江科教文化名城。依托职教大学城智力资源,主动承接国内外研发机构入驻,规划建设集研发、孵化、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创业基地。依托省广播影视城、橙天嘉禾影院等项目建设,打造集影视拍摄制作、影视教育、历史文化、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广播影视产业园区。

打造哈市金融商贸新区。以现有中行、工行、哈尔滨银行等金融单位为基础,以新引进的民生银行、龙江银行、浦东银行为补充,扩大金融网络覆盖面,形成国有银行、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竞相发展的金融格局,打造哈市江北金融中心。以奥特莱斯商业综合体、哈药物流配送中心、哈铁北站枢纽服务园等项目为支撑,完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加快形成与大江北开发相适应的综合服务区,与科技创新城互为依托、联动发展,构建大江北商圈,打造哈市江北商埠中心。

打造城乡联动市场体系。深入落实《哈尔滨市商品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完善商业网点布局,大力发展新型业态、现代连锁业、区域商业中心和社区便民网点,促进老城区、中心镇商业街提档升级。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建农家店21家;深入实施“家电汽车下乡”利民工程,全面落实“家电以旧换新”惠民政策,拉动城乡消费。

(五)按照三个适宜要求,建设现代精品城区

坚持高起点规划城市。发挥规划龙头指导作用,根据“北跃在呼兰”发展需要,调整完善城市总体规划、产业规划、“一轴两城三带四园”空间布局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注重权威性,充分征求有关专家和各方面的意见,以高起点规划保证高标准建设;注重前瞻性,充分考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配套问题;注重统筹性,保证新城、老城同步规划、差异发展,开发区以发展新型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东区以发展现代物流业为主;注重衔接性,与松北区和市水投公司在产业、规划、土地、交通等方面搞好对接。

坚持高标准建设新城。按照“三个适宜”要求,重点推进“一站、五路、五桥”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大江北交通枢纽能力。限制低水平建设,发展高端地产,彰显冰城夏都大气、洋气、灵气建筑风格,打造城市新地标。坚持“园区城市化”取向,完善利民开发区城市载体功能。进一步加大汇赢、裕田城中村改造力度。完善配套服务,加快学校、医院等建设进程。

坚持高质量改造老城。巩固扩大老城区庭院整治成果,以“一园、两厂、两街、五路”,以及中巷路、棚户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为重点,全面启动老城区综合改造整治二期工程。启动呼兰河带状公园一期建设工程;改造第二水厂,加大供排水管网改造力度,提升老城区供排水能力;确保老城区污水处理厂如期正常通水运行;实施萧红大街拓宽改造和南北大街楼体立面改造工程,拓宽改造顺记路,新建文化路、建设路、松江路、清平路,硬化中巷路120条,彻底消灭裸土地面;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和攻坚态势,改造棚户区60万平方米以上,力争3年内全部完成老城区棚改任务;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8万平方米。同时,加大供热管网改造力度,科学加强供热设施布局,进一步提高供热效果;新增城区绿地24.15公顷;实施楼体亮化、冰景亮化、节日灯饰亮化等工程,安装15条中巷路路灯230基。

坚持高水平管理城市。全面完成数字城管系统工程建设,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网格化。加大市容环境整治力度,创新管理体制,整合环卫资源,确保街路、小巷无死角,垃圾、冰雪当日清,构建干净城市环境。加大环境治理、“三违六乱”和交通整治力度,启动呼兰公路客运站迁建工程,建设萧红大街客、货车停车场,增设二、三、四道街交通防护栏,实施“严管”、“禁行”有机结合,规划建设车辆清洗美容、配件修车一条街,构建文明有序城市环境。坚持“义务劳动日”制度,开展“全民动手日”活动,增强市民共建共享意识。发挥业主委员会作用,提高小区物业管理水平。

坚持高效能经营城市。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有保有压、集约节约”的原则,创新完善土地收购、整理、储备、征地拆迁、出让等制度,把握好供地时间和空间节律,实现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科学规范引导房地产市场,着力形成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普通商品房等为主体的住房供应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通过整合政府资产、集体资产、土地资源等城市资源,做大做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大胆采取BOT等经营权转让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强政府引导,努力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等各类资本参与城市建设。

(六)全力推进财源建设,提高财政支撑能力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巩固提高基础财源。坚持大项目牵动和产业升级战略,突出发展骨干财源。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积极培育新兴财源。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培植扩大替代财源。主动对接上级扶持政策,积极争取机遇财源。加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力培育新的财税增长点。完善税收征管体系,确保财税应收尽收。加强财政资金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七)对接群众民生需求,全面推进社会建设

致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城乡就业。推进创业型城区建设,落实就业和创业政策,力争全年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300个,新增就业3800人;针对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继续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培训农民工34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000余人。提升社保能力。争取机关养老保险尽快纳入市级统筹,企业养老保险扩面2000人,新型农村养老适龄人员参保率达到70%;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和住房公积金标准,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分别扩面10008602000人;做好厂办大集体企业改制职工安置和社会保险接续工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完善低保动态调整机制,提高社会救助能力和水平。推进农村敬老院整合,完成区敬老服务中心建设。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重点推进居委会办公用房和居住区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新增示范性社区4个、居家养老示范点3个。进一步做好残疾人扶贫、就业、康复等工作,完成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强化廉租住房保障,配建廉租住房60套,发放租金补贴751户。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重点启动新一中、新附中、汇赢中学、顺迈中小学及11所标准化学校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强化义务教育,优化高中教育,重视职业教育,抓好学前教育,推进全区教育均衡、持续、健康发展。深化创新型城区建设。利用区校合作平台,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推进玉米丰产、韭菜综合技术推广等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及科技专项。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启动区一院医疗综合楼项目建设,完成20个规范化村级卫生所建设任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巩固新农合成果,确保参合率在98%以上;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做好居民家庭健康档案建档工作。推进文体、计生事业长足发展。精心组织开展好纪念萧红百年系列活动,启动呼兰河口湿地博物馆选址、规划和建设;重点推进省影视城、橙天嘉禾影院项目建设,繁荣文化产业;以赛艇等项目为依托,争办国际级、国家级赛事,发展体育产业,扩大城市影响力;提高计生国策意识,落实城镇无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实施计生一票否决制。

全力推进平安和谐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呼兰创建活动,完善“天网地格”防控体系,加大对重点地区巡逻和监控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扎实推进“3531”工程建设,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不断完善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应急管理和紧急处置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隐患,重点加强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城市消防、危化物品、特种设备、建筑工地监管,有效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充分发挥信访服务中心作用,及时处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从源头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把增强干部队伍执行力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核心内容,常抓不懈,一以贯之,为“北跃在呼兰”战略深入实施提供坚强保障。

超越自我,保持干事创业激情。强化对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增强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明确自身职责和自我定位,处理好部门和全局、个人和整体利益关系,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良好状态。要把握“北跃”新战略,提升工作新标准,对内整章建制,力求规范缜密,提高工作执行力;对外积极宣传,依托窗口载体,扩大区域影响力;对上跑部上省,强化外力帮扶,寻求发展助推力;对下和谐共惠,解决民生问题,提升政府公信力。坚持正派政绩导向,弘扬“5+2”、“白+黑”的奉献精神,倡导雷厉风行、敢于碰硬、定了就办、办就办好的务实作风,打造能谋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公务员队伍。

创新机制,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密切关注宏观形势变化,加强对主要行业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建立信息共享和部门间工作联动机制,强化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调控能力。增强程序意识,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运用政策、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水平。进一步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岗位负责制和行政问责制,对重点项目和重要工作进行跟踪督查、全程督办。加大精文减会力度,提倡说短话、办实事,提高行政效能,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抓发展、促落实上。

优化服务,打造良好发展环境。简化项目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推进并联审批、无偿代办模式,巩固政务超市成果,开辟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推进部门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审批科室向审批中心集中;审批项目进入大厅到位,授权窗口权限到位,确保审批事项的全过程在审批大厅完成。抓好项目落户的前置服务和后续管理,建立各级干部联系、包保企业制度,定期深入重点企业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努力为投资者营造安心发展、放心创业、舒心生活的优良环境。

践行准则,提升廉政建设水平。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廉政准则》,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切实强化对公共权力运行的规范和制约。抓好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严把招投标、政府采购、工程建设等各个关口,建设“绿色工程”。注重制度建设,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力度,不断健全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深入推进“北跃在呼兰”跨越式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目标明确,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全市开展的“做主人、敢担当,谋发展、惠民生”大讨论为契机,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负重前行、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再攀高峰,为把呼兰建设成为哈尔滨现代化都市新城区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呼兰区 呼兰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