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版】

时间:2023-05-11 08:45:04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20日在清新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县长郑小燕各位代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十一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新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清新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版】



政府工作报告


——2011120日在清新县第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县长  郑小燕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县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高、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五年来,县人民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积极实施“活力清新”、“绿色清新”、“和谐清新”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谋划、扎实工作,成功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连续7年获得市主要经济指标考评一等奖,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市前列的目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县域经济实力跨上历史新台阶。2010年,全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194.7亿元,比上年增长25%,五年年均增长27.6%,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24.136.239.7调整为20109.660.92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68.04亿元,比上年增长23.6%,五年年均增长44%。全县财政总收入21.22亿元,其中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3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75%45.08%,五年年均增长33.77%42.94%,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连续4年位居全市之首。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97.6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2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5959元和6601元,比上年增长7%11.96%,五年年均增长9.9%和 12%。全县8个镇中,太和、太平两镇连续6年进入全市10强镇行列。

——工业经济发展跨上历史新台阶。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达到619亿元,实现增加值12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2.9%46.5%,五年年均增长53.72%47.79%。工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从45.7%提高到56.3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67家,完成总产值602.1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7.27%,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12家增加到77家,增长5.4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五年间,累计关停“两高一资”企业5家。投入资金1420万元,支持忠华棉纺等28家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生产效率明显提升。先导、合室家、宏达研磨材料等企业被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质量强县工作成效显著,五年间,忠华牌弹力纱、林中宝牌灵芝等14个产品(工业类3个、农业类11个)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忠华”、“广英”、“三和”、“合室家”、“红不让”、“林中宝”等6件商标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

——“三农”工作跨上历史新台阶。2010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2.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五年年均增长8.72%,连续7年增幅全市第一。水产养殖面积5.9万亩,三鸟饲养量1625.5万只,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5000亩和19.8%。“十一五”期间,县级财政用于农业方面的资金达2.08亿元,年均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万吨左右,粮经种植比和种养产值比分别调整为49.3350.6748.751.3。农业产业化取得新发展,五年间,引进培育各级农业龙头企业27家(省级2家、市级9家、县级16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79个,流转耕地面积53123亩,其中2010年流转7273亩。农业招商取得实效,五年累计引进项目29个,合同投资金额29亿元。“十一五”期间,农业创品牌工作硕果累累,清远乌鬃鹅、清新冰糖桔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我县被授予“中国冰糖桔之乡”、“中国笋竹之乡”、“中国乌鬃鹅之乡” 、“中国黑皮冬瓜之乡”称号,全县共认证水稻、蔬菜、茶叶、水果、畜禽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2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5个,获得有机食品认证2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建成了以三坑亨图村为代表的7个示范村、13个示范点、16个推进村和1个示范片。率先在全省开展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各级累计投入“双到”资金15659万元,2010年有56条省级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超过3万元,454119058人实现脱贫。五年间投入9718万元,整治各类农田项目27个共57800亩,农村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第三产业发展跨上历史新台阶。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02亿元,比上年增长25.1%,五年年均增长24.44%。“十一五”期间,创建了“中国旅游强县”等11个旅游品牌,新开发景区18个,其中,国家4A3A级景区各1个。清新花园酒店等一批旅游饭店投入使用,新增接待床位820个。连续5年实现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居全省县级首位,其中2010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526.6万人次,推算旅游总收入20.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7%19%。房地产业发展迅猛,品牌小区林立,五年间累计开工项目(以整体项目名称为准)109个,商品房竣工面积456.3万平方米,累计销售金额43.35亿元。全县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9713户、私营企业1203家。商圈建设初见成效,天天乐百货、滨矿·金五菱国际建材广场竣工营业。

——对外开放跨上历史新台阶。2010年全县外贸出口总额达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09%,五年年均增长8.8%。五年间,全县累计引进项目390个,合同投资金额659.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5个;累计合同利用外资4.8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46亿美元,其中,2010年合同利用外资985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860万美元。海螺水泥、中粮集团等中国五百强企业和宏全食品等上市公司相继落户我县。云龙、盈富两个园区扎实推进,园区环境日臻完善,累计引进项目35个,完成投资27.37亿元,英超陶瓷、宏全食品一期等项目相继投产,2010年两个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5.3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跨上历史新台阶。“十一五”期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1.44亿元,是“十五”时期的8.1倍,五年年均增长44%。交通路网优化升级,五年间,累计投入14亿元,新建等级公路1098.85公里、农村公路978.5公里,提前一年完成了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任务。截至201012月,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为2799.9公里,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120.6公里。市政公共设施不断完善,五年间,累计投入5.79亿元,全面完成了县城中轴线北段、松林公园、观景台、二渡河整治等一批重点工程,县城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城乡防灾减灾工程成效显著,五年间,累计投入2.68亿元,完成了清西围、飞水围、县城防洪工程和龙须带、风云、西坑等12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农村饮水工程96宗,解决了15.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受益群众达22.5万人。县城第二水厂建设进展顺利。电力设施建设扎实推进,220千伏回澜站2号变扩建工程、110千伏笔架山输变电工程、110千伏珠坑输变电工程、110千伏七拱至浸潭输电线路工程和110千伏浸潭至九龙输电线路工程(清新段)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清远抽水蓄能电站进展顺利,2013年首台机组可并网发电。

——环境保护工作跨上历史新台阶。“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造林27.9万亩,完成义务植树560万株,森林覆盖率从63.5%提高到65.6%,活立木蓄积量从338.9万立方米增加到566.1万立方米,成功创建为省林业生态县。建成了广东清新白湾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广东省太和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龙颈镇头巾村创建为省级生态示范村。结合城乡清洁工程和“三边”整治,大力推进滨江河流域综合治理,滨江河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Ⅱ~Ⅲ类标准。县城(与城区共有)、太平、禾云3间污水处理厂全面完成。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和重点工程的环保监测、整治力度,“十一五”期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减排1010.5吨和245.6吨,完成了市下达任务。编制了《清新县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年)研究报告》。狠抓节能降耗,加快淘汰落后产能,2010年全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16%,年均下降3.2%。扎实抓好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项目,新增耕地面积13031.42亩。

——体制改革跨上历史新台阶。“十一五”期间,各项改革稳健开展。政府和乡镇机构改革成效显著,全县精减县级行政机构3个,精减率13.4%;乡镇机关精简编制19.01%,站所精简事编达63.63%,妥善分流安置人员115人。畜牧兽医、水利管理、国土资源、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农信社“统一法人”社改革等工作全面完成。扎实推进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保留审批事项130项,对比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了37.8%,“一网式”审批系统建设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改革进展顺利,全县已完成勘界面积211万亩,占集体林地总面积的85.4%。着力推进乡村教育体制改革,合理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全县纳入财政预算的单位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全面落实镇财县管镇用和村帐镇代理工作,扎实推进“组帐村代理”。

——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跨上历史新台阶。大力推进科教兴县战略。“十一五”期间,累计安排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展经费12.81亿元。我县成功申报为“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通过复查验收,县科协被中国科协评为“站、栏、员”建设优秀项目单位和“百县百强科普示范特色建设专项”先进单位。人才强县战略有效推进,引进各类人才1100多名,其中具有硕士学位和中级以上职称人才120多名。县一中扩建和县三中新建两个项目顺利完成,新增优质学位9914个,“普高”通过省评估验收。“创强”、“建规”工作取得实效,山塘镇、太和镇和三坑镇创建为省教育强镇,县一中创建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县职校创建为国家级重点中等技术学校,山塘镇初级中学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工作顺利完成,教师福利待遇大幅提高。对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增长”和“三个比例”达到《教育法》规定逐步增长的要求,同时达到省对县的考核及“普高”标准。综治维稳工作取得实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全面实施,“两抢一盗”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连续5年实现“三零”目标,县公安局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和全国县级公安机关公用经费保障落实工作先进集体。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建筑、农资等市场专项整治,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好转,太平镇被评为省食品安全示范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深化整治,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太平镇火灾隐患重点地区整治工作通过省检查验收。“五五”普法圆满结束,社区矫正工作进入常规化轨道。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取得实效,19688326人改善了居住条件。累计投入160多万元,安排15户符合条件的家庭入住廉租房,10户低收入家庭租住公共租赁住房,发放租赁补贴44户。精神文明建设有效推进。五年间全县累计创建县级以上生态文明村68条、文明户4800户。禾楼歌、沙河雀笼、三人燕尾龙舟、山塘腊味制作工艺、八音锣鼓被批准为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发展有线电视近50000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新建“农家书屋”179家。基本完成《清新县志》修编。县城成功创建为省卫生县城,城乡清洁工程通过市考核验收。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如期达标。县人医住院大楼建成启用,三坑镇、太平镇、龙颈镇和浸潭镇卫生院一期改造工程基本完成。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全面完成市下达的考核任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扎实推进。人口计生工作上新水平,消灭了三类镇管理,成功创建为省计生优质服务县。全县各镇均建有公益性生态墓,遗体火化率保持100%。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250元和125元,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295元。县财政每年按省规定标准配套医疗救助资金,对困难群众提供救助。县社会福利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工作通过国家评审验收。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顺利完成。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扎实推进。妇女、儿童、监察、审计、档案、物价、保密、人防、统战、民族宗教、老区、残联、外事侨务、台办、机关事务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政府自身建设跨上历史新台阶。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始终做到依法行政、高效服务。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坚持通过人大代表约见县长座谈会倾听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五年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68件和政协委员提案533件,办复率100%。坚持召开县长约见政协委员座谈会,及时向政协委员通报情况。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完善,政府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从源头、制度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机制初步形成。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政府执行力明显增强。认真落实厉行节约有关规定,20082010年按省的要求实现五项经费支出零增长。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能取得令人满意的业绩,关键是在工作中做到了“五个始终坚持”:一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握时代脉搏,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务实创新;二是始终坚持“三产并举、富民强县”的发展思路不动摇,狠抓第一要务,一心一意谋发展;三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定不移地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四是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五是始终坚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执行力和领导发展的能力。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清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向驻清新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县发展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均经济总量仍然偏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提升,农民增收压力较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土地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压力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乡镇经济仍比较薄弱,等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对策,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争当全省山区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和科学发展示范县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攻坚时期。我县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总体上有利条件更为明显。全球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区域合作空间进一步扩展,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城镇化进程加快,市场潜力巨大。我县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高,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入加速期,投资与消费需求不断扩张,支撑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不断增多,加上我县得天独厚的良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使我县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优势地位进一步显现。但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我国稳定外需与促进内需的双重任务十分艰巨,结构调整步履艰难,宏观调控面临两难选择。资源、能源短缺将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土地等约束条件日趋刚性,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倒逼机制日渐形成,区域竞争日益激烈,作为后发地区的清新将面临发展与转型的双重挑战与压力。我们要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家产业政策,努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到2015年比2010年翻一番,突破420亿元(2010年不变价),年均增长1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2万元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5年达到21亿元,年均增长20%;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达到上级考核要求;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中国休闲养生及生态旅游名城、广佛清都市圈先进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转移基地与成长新区、清远大市区商务宜居新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更大发展,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明显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努力争当全市乃至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和科学发展示范县。

实现“十二五”目标,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准确把握清新实际,锐意创新,扎实工作,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做到“六个更加注重”:

(一)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富民强县战略,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将更多的财政增量部分投入到保障民生方面支出,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普高”成果,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卫生基础设施,为群众提供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让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深入挖掘历史内涵,促进大文化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加大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力度,让贫困群众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二)更加注重提升发展质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提升制鞋、建材、陶瓷、纺织、化工、电子、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特色农业。整合资源,全面实施国民旅游休闲计划,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深入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三)更加注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以盈富园区和龙湾工业基地为重点的清西产业基地建设,抓紧完善云龙园区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云龙园区和清西产业基地两大工业引擎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乡镇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逐步缩小南北两片的发展差距。落实富县强镇战略,增强镇级发展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壮大镇域经济。以县城建设为中心,加大乡镇特别是中心镇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加速城镇化进程。扎实推进宜居城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四)更加注重增强发展后劲。继续深化各项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能力。优化利用外资和出口贸易结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重视发展本地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民营企业,推动外源型和内源型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继续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重点引进经济管理、财政税收、城市建设等方面战略人才。鼓励企业引进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类高级人才,为我县今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五)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到“十二五”期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6%以上,全县重点流域和城镇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重点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县城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天数达到340天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村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5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以上。

(六)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认真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县。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法治、诚信、公平、文明的市场环境。完善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的各项措施,努力形成社会安定、环境安全、百姓安宁的良好局面。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基层民主政权建设。认真落实依法治县各项举措,进一步加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实施力度,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不断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规范权力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各位代表!清新“十二五”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科学发展新的航程已经开启。我们坚信,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一个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的新清新必将崛起于北江之畔!

三、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发展新跨越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按照县委五届十次全会的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和破解难题,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较快发展,为“十二五”发展起好步、开好局,全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完成市下达的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县政府将以民生为依归,以推动工作为载体,以依法行政为保障,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进“两圈两带”建设,提升工业发展质量。

加速打造发展平台。千方百计解决云龙园区的历史遗留问题,用好省扶持的1亿元竞争性发展资金(首期4000万元),加快滨江水厂和园区的主干道路建设,力争年内园区工业总产值达70亿元以上。以盈富园区为重点,整合清西大道沿线资源,全面铺开清西工业基地建设,强化南部发展引擎。抓紧完善龙湾电镀工业基地,打造以电镀为主的工业集群,增加新的增长极。加快云龙园区综合楼和山塘、太平两个综合配套区建设,完善园区配套设施,为企业、员工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切实提升发展质量。紧紧围绕我县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升级。引进项目坚持三要:一要落实资金,要明确项目投资规模、强度,开工、投产时间,杜绝圈地、囤地行为;二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相关规定;三要节能减排达标,重点引进能耗低、污染物排放少、产值大、税收高的企业。继续推进质量强县战略,力争将“林中宝”创建为国家驰名商标,实现国字号品牌零的突破。力促忠华、先导、新一派上市,扩大生产规模。

狠抓项目落实。加强部门协调联动,落实责任追究,切实解决项目建设进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快胜龙服饰、新世界旅游等11个项目的建设进度。富盛针织、忠华棉纺二期、宏全食品二期、广英水泥三期等12个项目年内要建成投产。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统筹解决“三农”问题。

推进农业产业化。强化资金和政策引导作用,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发展壮大。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专项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安排500万元作为“政银保”合作基金,为农业生产提供最多达5000万元的信贷支持。今年,力争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大力推进清远(清新)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今年沿清西大道两旁建成13个连片500亩以上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和“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增加农民收入。落实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按时足额将农资综合、农机具购置、畜牧支农、种粮等补贴发放到农民手中。加强对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今年确保剩余的12个省级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9535人脱贫。

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1639万元,年内完成基本农田整治项目、中央新增粮食补贴项目、2010年度国家农综土地治理项目和农田基本建设议案项目等工程。县财政安排500万元,专项用于整治小陂头、小水圳工作。启动20092010年度市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和全国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及防控区域站建设。加快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完成茅舍岭泵站改造项目主体工程,启动迳口灌区改造项目建设。抓紧验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龙须带水库等12宗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确保安全运行。积极做好清西排涝沟体系、新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茅舍岭水闸重建、滨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三坑南围和黄岗联围除险加固工程等项目的规划上报工作。认真做好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严把农业投入品的污染关口。加强“三品”申报认证和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力争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品牌35个,提高我县农产品进入市场、占有市场的能力。投入100万元,加强农产品检验检疫工作,逐步提高我县农产品检测能力和水平,为扩大农产品出口创造条件。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县财政安排500万元,专项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生态文明村建设。加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申报项目跟踪工作。继续抓好新增示范村的规划建设,加大以工促农力度,鼓励各类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打造集农业、文化、景观、科普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投资和消费并重,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上新台阶。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交通路网。完成100公里以上农村公路改造任务。加强与清连高速公路业主沟通,完成S114线清新段修复工程。加快推进清西产业路升级改造、S114线石潭至清新水泥段、X370线军营至石坎段、中粮大桥及引道、X371线鱼坝桥和X370线龙颈桥改危工程等项目建设,完成S350线平岗桥、X368线浸潭桥改危项目。做好S354线盈富工业园至三坑镇段改造项目上报立项工作,争取早日启动建设。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年内完成环城路西延段、新宁西路、笔架路南段、新城东路、新城西路、县三中校前路等项目,启动沿江景观大道、玄真南路、飞水新区垃圾中转站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县城排污管道建设。加快能源电网建设,抓紧推进220千伏石潭(禾云)输变电工程、110千伏井塘输变电工程、220千伏螺清线解口入回澜站和螺回线双解口入贤令山站线路工程以及清远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

加大旅游发展力度。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宣传促销,适时开展旅游景区免票游览探索,汇聚人气,巩固中国旅游强县品牌。全面实施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加快推进清新温矿泉扩建、恒大6大功能中心、佰合谷旅游度假区、五星漂流旅游度假区扩建和石湖花之海等项目建设,打造集原住民文化、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商贸旅游为一体的大旅游产业体系,构建“一带两河二线三区”的战略布局。全力支持清新花园酒店参评五星级旅游饭店工作,提升全县旅游接待能力,大力发展会议经济。

促进商贸流通。加快新世纪城北广场、景源都汇旅游品商场、美林商场、星光步行街等项目建设,促进县城商业繁荣。鼓励和引导大型商贸、连锁超市到县城和各镇布设商业网点,为群众营造舒适、安全消费环境。继续做好家电下乡、农机下乡、以旧换新等各项工作,拓展农村消费。积极动员企业参加“广货全国行”活动。积极引进和培育大型流通企业,清新水泥、广英水泥、产业转移园要注册成立物流公司。引导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努力保障房地产市场供给稳定。

(四)以县城建设为中心,掀起城镇化发展新高潮。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以高水平的规划引领高品位城市建设。县城方面,按照“清远市区后花园”的定位和要求,全面无缝对接清远市区。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做好墟镇、园区、重大项目的规划设计,为城镇发展拓展新的空间。坚决查处违规建设,确保城镇规划的严肃性。

拉开县城扩展框架。按照“南拓、西进、北延”的思路抓好县城建设。“南拓”就是抓好飞来湖片区征地拆迁工作,全力配合市推进环湖路建设,尽快启动湖边商业开发。“西进”就是坚持新区拓展与旧城改造并重,启动飞水新区建设,打造住可望江、出可亲水、水清岸绿的高品质生活区;“北延”就是抓好迳口片区改造,配合市尽快完成城西大道改造工程,将迳口片区打造成清远市乃至广东的“北大门”。

推进特色城镇建设。加大城镇建设扶持力度,今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设立竞争性资金,奖励2个镇(每镇500万元)开展城镇特色化建设。立足各镇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吸纳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以产业和人口集聚推动城镇发展,以城镇发展辐射带动农村发展。按照省“万村百镇”整治要求,从今年开始每年整治10%的自然村,绿化、美化城乡环境。深化城乡清洁工程,组织开展城镇、乡村环境卫生大整治,改善提升城镇、农村人居环境。

(五)加快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加大绿色清新建设力度。结合“三边”整治,扎实推进绿道建设。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村、城乡清洁工程和宜居城乡建设,大力开展“清新万村绿”行动,6米路面以上的乡村公路,由县统一提供树苗,动员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掀起全民绿化高潮。深入开展造林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全年完成6000亩造林任务。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油茶产业,今年新发展油茶3000亩。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创建20条林业生态文明示范村。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突出抓好建材、化工、造纸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3000吨以上标准煤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全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达到上级考核要求。加强对企业环保监管,污染物减排指标达到市考核要求。强化新建企业环评管理,严把环保关口。继续推进滨江河综合整治,稳妥做好滨江河中上游产业布局和控制,加强流域内禽畜养殖业管理和污染治理,推广禽畜养殖业污水零排放处理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保持滨江河水质。

加大集约节约用地力度。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稳定基本农田面积,确保耕地动态平衡。抓好土地复垦开发整理,完成14379.05亩补充耕地任务,为争取用地指标创造条件。做好土地挖潜,扎实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腾出用地指标,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矛盾。加大项目用地审核力度,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指标,坚持集约高效用地。鼓励企业建设多层标准厂房,提高土地利用率。

(六)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建设和谐幸福清新。

促进社会充分就业。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整合各类创业扶持政策,积极搭建平台、拓宽渠道,统筹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低保家庭就业帮扶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增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培训农村劳动力5500人以上,转移就业2万人以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加强“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加快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减轻城乡居民医疗费用负担。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在县三中附近安排30亩土地,抓紧上马建设一批廉租房和公租房,解决符合条件的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提升教育水平。增加财政投入,今年新创建1个以上省级教育强镇,创建为省教育强县。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促进教育公平。抓紧编制全县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努力提高幼儿入园率。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健全资助制度,扶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巩固“两相当”工作成果,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加快推进县三小、县二中扩建工程,解决县城学位紧张问题。

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逐步推进村卫生站规范改造,提高全县乡村卫生站医疗服务水平,让广大农村群众享受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成果。启动山塘、太和、禾云、石潭卫生院改造工程建设。开展创建省药品安全示范县活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确保群众饮食放心、用药安全。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强化税源监控,积极构筑宽领域、多层次、全覆盖的协税护税网络。加强非税收入的管理,强化对罚没收入、土地出让金和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的管理,拓宽收入范围。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对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保护等公共事业的保障力度。完善财政投资评审监督机制,健全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严格跟踪问效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七)落实第一责任,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抓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规范公务员管理,提高机关效能,建设现代型的“小政府、大社会”。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深化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收入增长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抓好林改扫尾工作,规范森林资源转让行为,激活林地健康有序流转。继续抓好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工作和“一网式”全流程行政审批系统的使用与管理,加强电子监察,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

加强人口和计生工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深入开展“两无”创建和后进村转化活动,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治理工作。创新和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制订农村独生子女和纯二女结扎家庭优惠办法,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以内,政策内生育率达到95.5%以上,力争人口计生工作升上省一类县管理。

加强综治维稳工作。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综合平台。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大社会管理薄弱环节整治力度。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决打击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和商业欺诈等行为,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城乡社区警务、群防群治等基层基础建设,增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能力。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认真抓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强化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价格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维护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稳定。深入开展双拥优抚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快专业镇转型升级。加快大文化建设,抓好以“三馆一院”(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电影院)为重点的县城文化设施规划建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开展“四送”下乡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六五”普法等工作。统筹发展审计、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妇女、儿童等其它事业。

(八)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严格依法行政。深入贯彻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推行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处理问题。加强对政府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大力推行阳光政务,提高行政效能,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努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做到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加强行政监督,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政风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自觉接受监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加强审计、监察和行政复议工作,进一步加大行政问责力度,督促和约束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履职尽责。

坚持廉洁从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政府采购、招投标与重大项目绩效评估制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力度,严厉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健全完善项目审批、土地出让、资产处置、资金使用、规费收缴、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规章制度,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各位代表!回顾“十一五”,勤劳智慧的清新人民创造的辉煌业绩令人鼓舞;展望“十二五”,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开创“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建设和谐幸福清新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推荐访问:清新县 政府工作报告 清新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