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总结】温州市教育局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思路【优秀范文】

时间:2023-05-07 14:15:02 工作总结 浏览次数:

温州市教育局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思路2013年,市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总目标,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更加注重机制创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总结】温州市教育局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思路【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总结】温州市教育局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思路【优秀范文】



温州市教育局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思路


2013年,市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总目标,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更加注重机制创新和队伍提升,更加注重布局规划和项目建设,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年初目标任务高质高效完成,全面推进温州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事业发展与指标达成

(一)学前教育:幼儿园1573所,比上年减少19所,3-5周岁幼儿304393 人,比上年减少375人;园均规模208人,比上年减少5人;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6.82%,比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

(二)义务教育:小学577所,比上年减少38所;在校生608318人,比上年增加5786人;入学率99.99%,与上年持平;在校生巩固率100%,与上年持平;毕业生升学率100%,与上年持平;校均规模1054人,比上年增加75人。初中351所,比上年减少3所;在校生238451人,比上年增加1667人;入学率99.93%,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在校生巩固率99.99%,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校均规模679人,比上年增加10人。

(三)普通高中教育:全市普高中数从上年的123所调整到今年的118所;在校生131700人,比上年减少10667人;普通高中招生41596人,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为55.55%;校均规模1116人,比上年减少41人。高中学校(不含技校)招生63598人,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为1.33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7.29%,比上年提高0.82个百分点。

(四)职业教育:职业学校59所,在校生64039人。其中,职业高中54所,比上年减少3所,在校生61233人,比上年减少7245人;普通中专2所,在校生2288人,比上年减少97人。成人中专3所,在校生518人,比上年减少136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2002人,职业学校校均规模1085人。

(五)成人教育:新建乡镇(街道)社区学校39所,乡镇(街道)社区学校覆盖面达到100%。新增国家级示范社区学校2所,省级示范社区学校2所,市级示范社区学校7所、一级12所、二级29所。创建10个农村新社区示范点社区教育中心。创建省级家政服务基地1个。扫除青壮年文盲6.3万人,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21%。完成成人双证制培训9322人。

(六)高等教育:普通高校8所,在校生7.9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成人高校1所,在册生2.8万人,与上年持平。远程教育站点46个,在册生1.7万人。电大开放式教育在册人数1.5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1.5%

(七)教师队伍建设:幼儿园教师(含园长)22220人,比上年减少86人;学历合格率99.22%,比上年降低0.06个百分点。小学教师32833人,比上年增加146人;学历合格率99.84%,比上年提高0.18个百分点;专科及以上学历比例93.38%,比上年提高3.45个百分点。初中教师20401人,比上年减少552人;学历合格率99.55%,比上年提高0.30,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89.73%,比上年提高4.56个百分点。普通高中教师10500人,比上年减少259人;学历合格率98.38%,比上年持平;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比例6.86%,比上年提高0.62个百分点。职业学校(不含技校)教师4296人,学历合格率93.51%,比上年提高0.99个百分点。

(八)教育装备信息建设:全市教育装备总值增加2.76亿元,生均装备值增加237.52元,当年投入教育装备经费4.2亿元,生均投入431.29元。生均图书增加2.35册,教学仪器设备达标学校比例96. 7%,音体美器材配备达标的学校比例为97.3%。创建标准化功能室1538个,累计达到1979个。创建示范功能室116个,累计达到160个。公办普通中小学班级多媒体配备100%,学校入网率100%,光纤入网率99.41%,校园网建有率99.12%,学校网站建设率94.8%,生机比4.91:1,新增网络教育教学资源150G

(九)教育基本建设:全市合计开工建设面积45.11万平方米,竣工投用面积48.34万平方米。完成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任务,竣工投用面积28951平方米,完成投资8341万元。完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建设任务,竣工投用面积57705平方米,完成投资18636.35万元。2013年市本级实施39个政府投资项目(其中新开工9个项目、竣工投用6个项目),完成投资额12.98亿元,比上年提升75.64%,为历年最高。

二、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

(一)初高中分设办学成功启动。一是科学设计方案。此项工作量大面广,制约因素又多,我们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最后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方案坚持“全面启动、逐年分离、三年到位”的原则,明确“停5221”的总体布局思路,在各大媒体公布后,受到社会普遍赞誉。二是创新招生办法。将重点中学50%招生名额,根据毕业生人数按比例定向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实行“联合招生”(二外、八高、二十二中),实现网络报名,统一划定分数线,电脑随机派位,保证生源均衡。“联合招生”系全省首创,有利于缓解家长和学生的择校虑,有利于激发学校办学积极性,有利于高中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三是优化教师配置。制定初高中分设后班子调整意见和教师分配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均衡配置、有序流动、公开公正的原则,同步实施初高中教师重新优化配置工作,今年600多名教师得到平稳分流(三年1600人)。

(二)“立德树人”理念有效落实。一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育人网络,开展“最美少年”评选等活动,促成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二是关注学生体质健康。出台温州市加强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增加体育中考分值等做法受到郑继伟副省长批示肯定。成立温州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指导中心,建立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通报制度,设计开发中小学体质健康状况在线监测系统。参加省第十二届中学生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二名。三是全市启动课堂与评价两大变革。出台开展“促进有效学习” 课堂变革的实施意见和温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实施方案,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启动两大变革。课堂变革实验确定全市第一批104所试点学校,洞头县为整体推进试点区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开展翻转课堂、电子书包、视像中国、网络义工等课堂变革实验,探索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课堂有效教学新模式。成立温州市教育评估院,为全省地市级教育系统首家。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测评工作,义务段重点关注合格率和后20%学生,高中段重点关注学业成绩提高率。四是艺术教育再结硕果。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温州9支队伍参赛(浙江21支),获得8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的佳绩,高居榜首。市教育局荣获全国第四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召开中国(温州)青少年摄影教育高峰论坛,承办全国首届STEAM教学应用研讨会,积极拓展学生体艺教育创新载体。五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全市高考重点批上线率高于去年,特别是今年北大、清华等“七大名校”自主招生,温州中学以46人位跃居全省各重点中学第二。2013年全市教师参加省优质课评比,其中获省一等奖17人,成绩居全省前列。2012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审,我市共9项获奖,浙江省第五届教研课题成果奖评审,我市共有20项获奖,总数居全省第二。《区域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践与研究》获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立项。

(三)教育公平有序推进。一是全面实施“阳光招生”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市民办初中学校招生工作专门发文,在招生程序、免试入学、录取办法、招生原则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着手开发中考中招系统,中考报名、考试以及高中段录取和建立学籍,实行网络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行为有效治理,实现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零择校”、“零收费”的目标。3月,在全省教育系统电视电话会议上,我市受邀作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工作典型发言;9月,受省纪委委托,温州市电视台专题采访温州 “阳光招生”,并在省市电视台报道。完善中考中招政策,首次允许符合条件的温州市外户籍新居民子女在我市参加中考。调整学业考试文化科目考试分值,科学学分由200分调整为180分。将全市普通高中招生志愿填报时间统一安排在中考成绩公布后进行。对全市民办普高跨县(市、区)规模招生计划进行统筹。二是教育投入逐年提高,分配更趋均衡。2013年全市财政教育支出为118.36亿元,比去年增长14.1%,其中市本级增长率为9.45%;全省统一设定义务教育最低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并逐年提高,2013年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均达到省定最低标准(小学550/.年,初中750/.年),市本级学校率先对项目经费分教育类别实施定额标准化,达到教育经费均衡分配。努力提高教师待遇,全市32113名农村教师和7289139个欠发达乡镇学校教师,绩效外分别给予每月100元和200元的教师生活补助金。三是完善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2013年市本级中职免费学生32969人次,免费金额为7358万元;资助各类贫困学生12151人次,资助金额882万元,有效确保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加强对新居民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实施新居民子女和本地居民子女在教育权利上的一系列平等措施,建立市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四是强化学校安保工作。切实排查隐患保障设施设备的安全,定期检查、维修加固、更新,确保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推动交通安全保障工程,认真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学生交通服务方案,统一解决农村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问题。五是搭建城乡共享网络资源平台。依托温州教育资源网和温州教育影院,集各类优质教学资源近20万个,视频5000余部,成为我市面向基础教育,功能最强大、资源最丰富、访问量最大、互动最活跃的数字化资源平台。积极开展“网络精品课”、“名师大讲堂”、乡土教材摄制等活动,为广大师生特别是农村偏远薄弱学校提供了免费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三、扩大规模和调整结构

(一)高教职教谋划发展2月份,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1+8”和《关于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1+6”文件,打出“组合拳”,描绘了未来温州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新一轮发展蓝图,标志着温州高教、职教迎来扩大规模和调整结构的“黄金期”。做强做大温州医科大学和温州大学,办好温州肯恩大学。支持鼓励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和城市学院等三所独立学院,以及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迁建工作。创办温州华侨大学、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健康科技职业院校等高等院校。推动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产业集聚的县(市)创办高职校区或中高职一体化职业院校。“十二五”期间,全市中职学校数将整合到31所,其中建成省一级重点及以上的独立中职学校21所。

(二)高等教育发展步伐加快。温州肯恩大学一期一标段正式启用,12月份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的正式办学评估。温州医学院升格为温州医科大学。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获准筹建并开始招生。温州城市大学新校区建成投用。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洞头校区、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已开工建设。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温州华侨大学)项目已完成设计招标、填海验收、外围建设等工作。温州大学城市学院项目已立项。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迁建项目已完成海域使用论证。浙江健康科技职业学院筹建工作正在积极推进。推进“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工作,出台《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实施办法》、《关于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实施办法》,引导高职院校在经济发达市或人口大县举办分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瑞安学院已开工建设,永嘉学院确定引资招标方案,乐清学院已制定筹建方案。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苍南学院已取得规划红线,用海指标已批复。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平阳学院已获省“3+2”和五年一贯制招生指标,一期500亩围垦用地已批复。

(三)中等职业教育整合提升。全市撤并中职学校数8所,整合到54所,建成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级1所、省级2所,建成省重点学校一级4所,省二、三级9所,优质教育资源比例达到67%,创建市级及以上实训基地12个,品牌骨干专业8个。21所重点建设学校已基本建成11所,今年开工建设5所。全市中职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基本到位,淘汰传统落后专业73个(所),新增专业5个。出台了“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跨区域招生的实施办法”,对跨县域招生工作提出全面规范要求。今年我市跨县域招生9371人,跨市域招生1151人。

(四)成人终身教育跨越发展。新建乡镇(街道)社区学校39所,乡镇(街道)社区学校覆盖面达到100%。新增国家级示范社区学校2所,省级示范社区学校2所,市级示范社区学校7所,一级12所,二级29所,创建10个农村新社区示范点社区教育中心,新建省级标准化成人校23所,全省第一个家政服务基地落户温州。扫除青壮年文盲6.3万人,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21%。完成成人双证制培训8173人,成人教育培训704803万人次。荣获全国首批学习型城市称号,召开海峡两岸社区教育高峰论坛,温州学习网点击率跃居全国第一,开通全国首家地市级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和全国首家老年教育网。

四、机制创新和队伍提升

(一)民办教育改革引领全国。一是政策升级完善。在保持分类办法不变、改革理念不变和政策内涵不变的前提下,改进贷款优惠、社会保障等文件,新出台“民非法人转企业法人”等配套文件,形成升级版的“1+14”政策,使内容上更加系统、完整、科学,实践上更加细致、灵活、可操作。二是试点学校扩面。推进第二批313所试点学校的分类登记工作,试点学校总数达到413所。今年全市共设立专项奖补资金6710万元,政府购买服务资金额突破1亿元;全市民办学校参加人事代理教师5093人,参加事业单位保险教师2650人。全市吸引社会力量办学达15亿元。三是改革亮点纷呈。民办非企业法人学校改制为企业法人学校的办法,全国首创。龙湾越秀学校通过学费收费权质押等方式向银行成功贷款,开民办学校直接向金融机构融资之先河。永嘉县投资4.5亿元建好学校引进翔宇教育集团,创办温州翔宇中学,被誉为中国民办教育改革中的标志性事件。平阳二中委托民办学校浙鳌高中管理,创造了公办委托民办管理的新形式,全省首创。四示范效应扩大。一年来,省内外政府、教育部门前来学习考察达50多批次。714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专题报道温州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做法和特色。1010日,教育部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推介我市民办教育改革经验,鲁昕副部长在推介信中用“改革的力度最大,推进的速度最快,试点的成效最显著,改革试点的经验值得借鉴”评价我市的改革试点。市委书记陈一新、市长陈金彪多次指导民办教育改革工作,并寄望温州民办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把“全国试点”打造成“全国示范”。

(二)教师队伍建设焕发活力。一是深化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组织全市近7万名在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统一参加学科素养测试。先后开展校、学区、县(市、区)和市四级教师学科素养比赛活动。全市26个学科312支代表队936名教师分别参加各科比赛,5000多名教师观摩比赛。全年有3623名幼儿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幼儿教师持证率从23.86%提高到40.95%。二是培育教师培训特色品牌。在全市推进实施万名教师全员轮训、千名骨干教师培训、百名领军教师高级研修等“百千万”培训计划。全市举办教师培训项目1259个,完成培训人数50754人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省领先,参加全国培训先进单位评比。举办“海西”20城教师进修院校峰会,温州成为区域教育发展“桥头堡”。加大教研、科研、师训工作的整合衔接力度,指导文成、泰顺、永嘉、苍南、瑞安等5个县(市)完成机构整合。三是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启动新一轮骨干教师评选活动,评选教授级高级教师35名、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70名、新闻奖教金奖、师德楷模奖、终身班主任奖各100名,设立第二批温州市名师工作站22个和第四批温州市名师工作室38个。选送50名骨干教师、骨干校长参加省“浙派”名师、名校长工程的系统培养。名校长评选引入公众考核机制,社会公众参与互动,进行现场展示。进一步提高骨干教师待遇,其中在职省特级教师考核奖由每人每年1.8万元提高到5万元。四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出台加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培训工作指导意见,与台湾新竹教育大学合作举办小学校长高级研究班,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建教育创新实验区,合作举办温州市青年校长高端研修班,联合温州晚报,举办“温州市首届校长讲坛”系列活动,开展“什么是好校长”、“什么是好学校”、“什么是好教育”系列讨论。五是工会活动富有活力。举办“温州教育好声音”全市教职工演唱比赛等活动,展示教职工精神风采。温州市教师代表队获浙江省第二届体育大会健身排舞比赛冠军。市教育代表队获温州市第十五届运动会奖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一名。教育工会筹集100万元专款慰问100位特困教师。六是全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制订《温州市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十不”规定》,聘请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以及新闻媒体记者担任市教育系统师德监督员。开展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反腐倡廉主题教育活动(即听一堂廉政课、读一本廉政书、看一部廉政片、写一篇廉政文、编一则廉政微故事、创作一幅廉政书画作品),组织参加“清廉温州”全国微故事大赛活动,市教育局荣获先进单位。

(三)扎实推进教育管理工作创新。一是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制定并实施《关于进一步激发教育系统干部干事创业活力的实施意见》(1+5)文件,有效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开展重点建设项目筹建组长“挂牌招才”工作,形成以实绩用干部的浓厚氛围。制定并实施年度机关全员绩效考核和机关处室考绩的实施方案,提高考核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深化“五型”机关创建,打造“和谐教育·幸福师生”机关服务品牌,以“月讲季读”为载体,深化学习型机关创建,全市党员干部辩论赛荣获亚军,局党委被市委评为学习型领导班子。积极落实即办制,提速率达到44.75%。认真办理建议提案,主办件54件全部提前答复落实,满意率全市排名第一。二是加强年度教育重要工作督考。围绕省市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制定《重要工作任务分解表》,明确分管领导、牵头处室、责任处室,并明确各项重要时间节点,强化工作责任,推进工作落实。市教育局荣获2013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优秀单位。三是形成常态工作调研机制。继续实行开学首日听课制和年度工作课题调研制。春季开学第一天,市局派出17个工作组,分赴34所学校听随堂课。各处室、直属单位围绕条线重点工作,自主开展1-2个工作课题调研,形成课题报告共计28个,为工作导航,为实践服务。四是是加强校园收费管理工作。全省率先自主开发校园收系统,借助电子化信息平台与学校电子学籍系统,市本级42所学校全面实现电子清算、电子对账,方便学生家长缴费,提高学校收费工作效率,确保财政资金及时归集。五是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深入开展“千校结好”活动,与美国橙市教育局、加拿大列治文市教育局、德国吉森市教育局和英国切斯特市校长联合会签署友好合作协议,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学校结成70余对友好学校。成立温台教育合作促进会,增挂“对台交流合作处”牌子,推动对台教育合作交流“十大项目”落地。六是加强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制定温州市督学责任区建设实施办法,形成市、县(市、区)、片区(学区)三级督学网络。在市局直属义务教育学校设立督学责任区,并试行挂牌督导制度。全市已建立三级督学责任区共95个,聘请责任区督学370人。认真开展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全年评估确认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等级学校189所(其中一级学校22所,二级学校93所,三级学校174所)。11所普通高中接受省一、二级特色示范高中现场评估。12个乡镇(街道)通过学前教育先进乡镇(街道)评估,20个乡镇(街道)通过学前教育达标乡镇(街道)评估。龙湾区、洞头县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鹿城区等9个县(市、区)已向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制定“六城九市”联创——省教育现代化市创建实施方案,建立有效推进创建工作监督和视导机制。

五、布局规划和项目建设

(一)校网布局调整完成规划。结合城乡统筹改革、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市县联动开展新一轮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全市投入552.5万元专项资金,完成各县(市、区)的专项规划审核并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我局在国务院及省政府布置要求的基础上,提高要求,将规划范围由义务教育阶段往两头延伸至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由农村扩大至全市域。

(二)学校基本建设展现新貌。一是“教育民生工程”项目超额完成。新增公办幼儿园26所,创建等级幼儿园191所,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为77.89%,比去年提升12.05%。全市130个乡镇(街道)等级中心园建成率为100%。创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96所,累计覆盖率52.4%,提高20.72%。第二批市区30所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总数达到80所。创建数字化校园50所(其中市级示范20所、省级示范7所),全市所有中小学100%接入城域网,70%学校校园网出口线路完成千兆升级,全市民办中小学校实现班级多媒体11配备。二是教育项目投资再创新高。竣工投入使用面积9.0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2.98亿元,较上年(7.39亿元)的增幅为75.64%,为历年最高。新开工二十七中、三十一中、三十二中、滨海职教中心,特教宿舍、二职瓯江口校区、外国语学校、洞头分院二标段、城大二期等9个项目,竣工投用肯恩大学一期一标段、城市大学一期、实验中学综合楼、二十三中综合楼并完成八中一期、财校一期、教育大楼土建工程,七中和二十八中学完成设计方案招标,五十一中学、四中(老教师学院)、华侨中学扩建项目完成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二外二期完成用地规划许可证,二十一中学完成温瑞塘河调整报批工作。11个县(市、区)共投入学校基本建设22.7亿元,竣工投入使用面积48.3万平方米。建成东屿小学、鞋都三小、七都小学、任岩松中学、南白象第一小学、瑞祥实验学校、平阳昆阳二中、泰顺新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结顶龙湾第一小学、滨海高级中学、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瑞安分校、乐清实验小学、平阳鳌江五中、洞头县职教中心迁建工程;开工建设新田园一小、洪殿小学、奥体中心小学、瑞安职教基地、乐清建设路小学滨海校区、乐清城南一小、苍南县民族中学、文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迁(扩)建工程。三是教育装备有新提升。全年创建标准化实验室265个、图书馆(室)285个、音乐室348个、体育室322个、美术室318个;打造示范功能室116个;创建温州市书香校园示范校14所。区域推进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成效显现,在全国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现场会上,我市作为地级市唯一作经验介绍。

(三)全面加强投融资、招商引资工作。一是投融资工作扎实展开。教投集团承担18个政府教育建设项目投融资任务,总投资额81亿元。根据项目进度,完成审批的银行项目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和信托资金授信额度24.85亿元,2013年融资到位资金6.19亿元,累计完成财务投资额12.19亿元,落实2014年财政资本金及利息1.02亿元,确保了教育建设项目资金需求。二是教育资产经营状况良好。完成新一轮教育存量经营性资产重组整合工作,教投集团下辖6家二级子公司,2013年合并营业收入1.72亿元,利润3745万元,提高了投融资能力。三是招商引资强化工作力度。建立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设立招商引资处,健全招商引资项目库,召开全市教育系统招商引资工作会,并利用世界温州人大会、浙江台湾周等活动开展工作。台湾华宇控股集团、森马集团等企业或个人已就有关投资项目与我局达成意向或已进入审批阶段,预计可实现引资4.99亿元;浙商回归公益项目经初步统计,预计可实现引资1.48亿元。

六、存在问题和主要困难

2013年,温州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仍面临不少问题。一是教师待遇有待进一步改善。全市教师平均收入比公务员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实行绩效工资后,教师普遍感到待遇相对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二是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教育结构短板明显,学前教育存在投入少、布局差、师资弱、无证多等问题,职业教育存在普职比例失调、资源整合不够、师资建设滞后等问题。学校依法依规办学的意识依然不强,特别是民办学校规范办学有待加强。“减负”工作任重道远,学校教育重“育分”轻“育人”现象依然存在,教育教学质量整体偏低。三是幼儿园建设步伐急需提速。比如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要做到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但近三年全市(除三区外)城镇、新社区新建大小楼盘近200个,规划并建有配套幼儿园的却不到20所。

温州市教育局2014年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形成“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有活力”的教育新格局,为温州“赶超发展、再创辉煌”做出新贡献。

二、基本目标

1. 全市新增公办幼儿园20所,创建省等级幼儿园100所,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到82%。创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00所、市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水平一级和二级学校80所。全市普高学校数由118所减少到105所,创建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5所、省二级特色示范学校6所、市级特色示范学校5所。落实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学校416所。特殊教育随班就读点扩到50个以上,新建10个资源教室。

2.全市中职学校整合为45所左右,创建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1所,市级以上特色专业、新兴专业和骨干专业5个,市级以上示范实训基地5个,市级创业基地学校8所。新建社区学校(学院、分校)20所,全市社区学校覆盖面达到95%。创建省级标准化成人校10所,扫除青壮年文盲6.8万人。完成成人双证制社会培训9000人,职业学校年社会培训10.5万人次。

3.幼儿教师持证率、大专及以上学历比例分别达42%以上和 70%以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编率达92%,专业课教师比例达50%,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达75%;全市教师培训达20000人次;培育省市有影响力的本土化特色培训项目5个以上;完成乐清市研训机构整合,实现全市12个县(市、区)各研训机构研训合一目标。

4. 创建标准化功能室1300个、示范功能室100个;创建书香校园示范校10所、书香校园50所。创建数字化校园50所、智慧教室100个;实施公办幼儿园班级多媒体班1:1配备项目,为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建设机房50个、门户网站100个;全市中小学校园网无线覆盖率达30%,千兆入网率达80%。全市学校卫生(保健)室覆盖面在80%基础上有较大提升。全市学生实践基地年接待学生数达24万人次。

5.创建市级学前教育先进(达标)乡镇(街道)20个以上。洞头县、龙湾区率先申报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市、区)。80%的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

6.确保全市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在2013年的基础上逐年提高;土地出让金收入扣除征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等支出后余额的10%计提教育基金,用于教育基本建设和设备添置等;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要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

7.市本级年计划实施项目36个,投资15.1亿元;11个县(市、区)年计划新开工校舍面积30万平方米,计划完成建设校舍面积40万平方米以上。

三、主要工作

(一)力促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1.加快学前教育升等创优。编制出台学前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加快扩张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推进普惠性公办幼儿园建设,在新区建设、旧城改造、旧村改造、农房集聚等工程建设配套幼儿园,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建设乡镇公办中心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省二级以上优质幼儿园占比。开展学前教育先进(达标)乡镇(街道)的创建活动,推进《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试点工作,开展省三级幼儿园保教工作规范达标检查,落实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制度,加强早教指导服务机构管理,强化无证全日制办学机构治理工作。

2.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落实新一轮义务教育发展规划,推广集团化办学、城乡教育共同体等办学模式。开展办学水平等级学校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加强小班化教育推进力度,做好农村学校自然小班背景下的小班化教育实施工作。努力解决回归温商和新居民子女入学问题,落实全市示范中小学对口支援新居民子女学校工作。对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开展送教服务,推进特殊教育向义务教育两头延伸,加强随班就读工作。

3.统筹普职教育协调发展。加强统筹高中教育,推进普高、中职与都市功能区、产业功能区布局及用地条件相结合。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强必修课校本化开发,开展必修课走班教学试点;推进普高特色示范学校创建,健全普高分层校长会议制度,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加快职业教育整合提升,全面实施省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深化职业学校专业结构调整,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推进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校企股份合作、“产学研一体”等校企合作模式,推进“3+2”、“五年一贯制”等中高职衔接办学模式。

4. 推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支持各在温高校加快发展,加快温州肯恩大学和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创办浙江健康职业技术学院。支持和鼓励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温州华侨大学)、城市学院和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等迁(扩)建。规划调整在温高校专业设置,加强在温高校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示范实验中心、示范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加快高职院校在经济发达市或人口大县举办校区建设进度。加强现代远程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管理。

5.推进社区成人教育协同发展。整合利用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推进社区建设和社区教育,提高成人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完善市社区大学、县(市、区)社区学院、乡镇(街道)社区学校、社区()社区分校“四级社区”教育网络。开展社区教育示范区、实验区建设工作,注重社区教育活动特色和品牌建设。加强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完善温州市终身学习网。充分发挥职业学校、乡镇成人校、社区学校等优势,做好成人“双证制”、成人高中、农村预备劳动力等教育培训,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乡镇成人校的基础建设。

(二)提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6.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节假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树立科学质量观,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网络,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提高体育工作实效性,加大体育课堂检查力度,切实提高体育课堂质量;培养学生良好体育运动习惯,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启动中小学“爱阅读”行动,打响温州艺术教育品牌,成立学校艺术教育联盟,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公共卫生防控能力,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和营养工作。

7.着力教育教学研究。以开展“促进有效学习”课堂教学变革为突破口,深入探索教育“轻负高质”长效机制和实施路径。开展“学情”专项研究、教学过程性评价和命题研究、信息技术在课堂变革中的应用研究、高职单招单考研究、小学学业质量项目评价研究。建立课题论文统一管理机制,推广与应用优秀教科研成果,推行课题研究课,引导教师做真实研究。

8.着手课堂与评价变革。推进学校课程规划与建设,归类梳理推广精品课程及在线课程,启动“公民教育”、“学习心理指导”、“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等专题课程研发。总结“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第一轮试点工作,启动第二轮试点工作。研制《“学为中心”常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课堂变革试点项目联盟组织管理办法》,加强对课堂教学现状和教学过程管理等全面视导。培育普通高中“促进有效学习”项目变革的先进典型,开展初中段“精品百课”评比活动,举办小学“课改领航”现场会。继续开展“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项目试点工作,开展微课程试点项目,建立微课程视频资源库。加强对农村地区与基础薄弱学校深化课程改革指导。探索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化”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开展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幸福四维指数评价,跟踪开展“模糊评价、精细诊断、科学管理、有效改进”工作。按照省教育厅统一布置,做好学生艺术素养的监测工作。

(三)争创示范,锐意改革创新方向

9.深化民办教育综合改革。制订实施全市民办教育发展规划,加大民办教育政策研究力度。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学校法人资产结构。推进民办非企业法人学校改制为企业法人试点,提升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发展水平。完善民办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办法,开展民办学校“三优”(优秀举办者、优秀校长、优秀教师)评选活动,加强民办学校文化建设和党建工作,发挥民办教育协会作用。进一步吸引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努力把“全国试点”办成“全国示范”。

10.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继续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合理调整市局初中辖区,提高初高中招生工作效率。加强对高中阶段普职招生、普高提前自主招生、特长生招生和民办普高跨县规模招生的统筹管理,进一步强化市外普高来温招生管理,将学籍管理工作考核纳入对县(市、区)教育工作的年度考核。全力做好招生考试安全工作,加强标准化试场建设。出台并实施《加强温州市国家教育考试管理若干意见》,进一步规范我市国家教育考试行为。做好高校招生考试各项工作,制定《普通高考突发事件及偶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设考试招生数字化服务平台,建成并投用中考中招管理系统。引进AP(美国大学预修课程)考试、美国托福考试等国内外考试品牌。

11.扩展教育交流合作空间。以共建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为平台,做优做强与华东师大教育合作项目;以美、英、德、澳、加为重点,拓宽国际交流合作渠道;以建立长效机制为抓手,强化涉外教育管理工作;以打造境外培训品牌项目为载体,着力建立校长、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等境外培训基地;以落实“千校结好”工作为推力,推进友好学校“点对点”互访交流;以台湾新竹教育大学合作项目为基础,加强对台交流合作;以创建“孔子课堂”为契机,支持海外华文教育发展;以民办学校为办学主体,加快中外合作高中课程项目创办工作;以温州国际教育展为窗口,扩大温州教育对外宣传。

(四)激发活力,强化教育队伍建设

12.创新队伍管理体制。出台开展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制度,部分市局直属学校先行试点师资“局管校用”。启动实施教师资格5年一周期定期注册制度,试行民办学校教师职称直接申报制度,改革“三坛”(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评比机制,试行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定向培养市级“三坛”;继续做好初高中分设办学教师优化配置工作。

13.提升教师整体素质。采用全员培训与骨干培养并驱、面授培训与在线培训结合的战略。探索树立师德正面典型新途径,建立师德教育本地专家库。深化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推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开展特色培训项目和课程研发,规范培训工作过程监管。深化“名师工程”建设,力争省特评选名列前茅。筹集名师专著库、名师课堂视频库、教研课题库、培训课程库等资源,打造温州教育智库,开展“名师社会课堂”活动。进一步推进幼儿园教师、中职专业课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的队伍建设,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和学历提升工作。借力华东师大等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教育人才引进。

1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出台市局直属学校(单位)中层干部选拔培养考核的指导性意见,开展下属事业单位中层干部大轮训工作,加大党内外干部的培养和使用。贯彻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结合教育部新出台的幼儿园园长、普高校长和中职校长专业标准,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专业发展体系和培养模式,建立校(园)长培训资源库,加大培养温州本土特色教育专家型校(园)长。开展管理队伍全员培训工作,提升装备信息、计财基建、校医保卫等教育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15.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和待遇。加强教代会规范化,推进实施校务公开,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绩效工资水平,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预算。提高非在编教师的薪酬标准,督促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培训经费和社会保障。全面启动瑶溪住宅区限价商品房的分配工作,尽力解决困难教职工的住房问题。进一步规范临时用工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加大困难教师帮扶力度。

(五)强固保障,优化教育规划建设

16.加大教育规划投入。制定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全面执行和实施新一轮《温州市教育设施(学校)布局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依法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将“财政教育投入增幅”和“生均基础教育支出”两项关键指标列入市政府对县(市、区)功能区条线考核指标。建立经费投入有效流向机制,组建财务管理大数据。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统筹城乡教育经费分配水平。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监管和国有资产管理。全面推广教育招商项目代办制,实行全年常态化招商机制。

17.推进教育基本建设。市本级计划竣工并投用温州八中迁建工程、温州九中校园改扩建工程、温州十一中艺文科技楼工程、温州二外一期体育馆工程、温州实验小学综合楼工程、温州财校一期、温州教育大楼工程;争取竣工投用温州二十二中扩建工程、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新建工程项目;温州肯恩大学(二期)、温州城市大学(二期)、温州滨海职教中心、温州二十七中、温州外国语学校、温州特教宿舍楼、洞头分院二标、温州三十一中、温州三十二中一期等项目主体施工;完成温州三十二中、温州外国语学校、温州滨海职教、温州二职等4个项目的后续标段开工;争取开工温州四中校园改扩建工程、温州七中改扩建工程、温州学生实践学校A区工程、温州二中园外立面及景观改造4个项目;继续推进温州二十一中扩建工程、温州二十八中二期工程、温州五十一中扩建工程、温州财税中专二期工程、温州华侨职专扩建工程、温州二外二期工程、温州中学国际部、温州籀园小学综合楼、温州国际华侨实验学校、温州籀园小学七都校区、温州绣山中学七都校区等11个项目;计划启动温州十四高迁建工程、温州幼师迁建工程、经开区高中(暂名)新建工程。各县(市、区)计划建成巨一小学、滨海高级中学、瑞安第二外国语学校、乐成寄宿中学、黄田中学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新桥头小学、瓯海外国语学校(一期)、金海第一小学、乐清滨海中学、霓屿新建学校;争取开工建设苍南县第二职业学校;启动少艺校、新桥三小扩建工程、星海中学、虹桥职业技术学校迁建工程。加快学生综合实践学校(基地)建设工程。计划建成洞头县半屏山、乐清市虹桥2个基地;改造乐清市职业学校1个基地,启动建设平阳县梅源、瑞安市锦湖、乐清市雁荡3个基地。

18.加强教育投融资和资产经营工作。充分发挥温州教育投资集团教育项目、资产经营和民办学校发展服务平台作用,争取注册资本金达到30亿元,资产总量达到50亿元,净资产达到40亿元,实现合并营业收入2.5亿元。按照“融资可控、做强产业”的原则,确保24个市本级教育建设项目资金需求,做好进步资本市场前期准备工作。提升二级企业实力和经营业绩,拓展新型现代教育服务经营业务。通过设立民办教育融资互助基金、参股成立教育担保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创新面向民办学校的金融产品,为民办学校提供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19. 推进教育装备现代化。推进标准化功能室建设工程,创建标准化实验室和图书馆(室)各200个,音乐室、体育室、美术室各300个,功能室建设达标率达60%以上。推进示范功能室建设工程,创建示范实验室、图书馆各15个,学生综合实践学校(基地)示范功能室15个,学前教育示范功能室20个,其他示范功能室35个,加大示范功能室的推广应用。推进书香校园创建工程,组织实施“百所民工子弟图书馆(室)建设提升”项目,实现图书资源全覆盖。加强实践基地(学校)文化建设,加强精细化管理。

20. 推进智慧教育城建设。制定出台《温州智慧教育城建设方案》,实施《区域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深入推进数字化校园创建,建设首批百个智慧教室,启动覆盖全市教育的云应用服务平台建设,全面启用面向全市教育用户的单点登录和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优化教育城域网建设框架和学校信息化环境,推动县(市、区)标准数据中心机房和城域网无线覆盖建设,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准入机制,加强教育城域网灾备中心建设。深入推进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强化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着重加强系统和数据建设整合。

(六)改进作风,构建和谐发展环境

2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转变作风,扎实开展整治行动。以“红色细胞工程”和“五星争创”活动为抓手,夯实基层基础,发挥每个党员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党员在广大群众心中的形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党员“争星晋位”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强基惠民。

22.深化廉政效能建设。深化创建“五型”机关和文明机关,全面推行即办制,促进机关工作提速提质提效,推进“和谐教育•幸福师生”服务品牌内涵建设。持续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进一步实施审计轮审制度,严格执行党风廉政责任追究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28条办法”、“六个严禁”和市委作风建设“1+8”文件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加强对年度教育重点工作的过程管理和对落后指标的整改督办力度。优化无纸化办公环境,进一步严格办文要求,实施年度会议安排及公布制度。推进市县教育审批、培训机构审批管理规范化,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提升信访、“两会”建议提案办理、语言文字评估、协会社团等工作水平。

23.强化督政督学职能。完善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工作监督和视导机制,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增强人大、政协参与监督力度。督促鹿城区等9个县(市、区)政府加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力度。开展教育投入、学前教育发展专项督查,进一步完善教育发展水平督导公报制度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做好各类学校评估工作,大力推进学校发展性评价,启动市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督导评估,加大市特色品牌学校创评力度。积极利用网络系统开展学校督导评估,不断提高评估效率和水平。

24.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建立健全规范化办学量化考核制度、明察暗访制度、定期调研制度和表彰奖励制度。实行“阳光招生”,全面实施全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免费、免试、就近入学。建立新居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报告制度,最大限度做好新居民子女入学工作。推行“阳光收费”,严格实行收费公示制。建设“阳光食堂”, 实施阳光采购、阳光财务、阳光菜单制度,做到学校全覆盖、信息全透明、过程全监督。进一步加强对民办学校规范办学管理,促进民办学校健康发展。

25.维护教育安全稳定。开展学校安全工作专项集中整治行动,推动中小学生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健全校园周边综合治理专项组机构,加大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学校安全“三防”( 人防、物防、技防)建设,不断改善安全保障条件。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全面推行学校食堂量化等级管理工作,推进实施省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做好“民师”等特殊群体维稳工作,协助在温高校做好校园维稳工作。

26.提升教育宣传水平。加强教育宣传的工作机制、宣传队伍和阵地平台建设。围绕中心工作,坚持正面宣传,及时传递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绩。建立完善对外发言“口径库”,建立教育新闻发布机制,规范媒体报道和接受采访制度。加强网评员队伍建设,积极关注引导网络舆情,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主动与媒体沟通联系,策划重大宣传主题,传播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广泛收集教育信息,深入挖掘典型经验,总结分析问题不足,服务领导科学决策。

推荐访问:温州市 工作总结 教育局 【教育总结】温州市教育局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