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总结】温州市经贸委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3-05-06 20:05:04 工作总结 浏览次数:

温州市经贸委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思路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三个温州”建设和实现温州“第三次跨越”的战略部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信总结】温州市经贸委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思路,供大家参考。

【工信总结】温州市经贸委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思路


温州市经贸委2007年
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思路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三个温州”建设和实现温州“第三次跨越”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12345工程”,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有力促进我市工业商贸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今年全市完成社会工业总产值50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1%左右;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6.46亿元,同比增长16.3%。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一是推出一批“创新强工”产业化项目在全市拟建工业项目中筛选了112个创新水平高、跨越前景好、投资强度大、带动作用强的“创新强工”重大产业化项目,主要涉及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总投资181亿元,拟用地6850亩,预计竣工达产后可形成636亿元左右的高科技产值。

二是加大工业投入力度2007年全市66个重大工业项目顺利推进,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性投入283亿元,同比增长26.1%。全市410个往年供地项目已开工建设231个,开工建设率为56.3%;524个2007年新供地工业项目已开工建设250个,开工建设率为47.7%;510个计划2007年竣工的在建工业项目已竣工492个,竣工投产率为96.5%。

三是探索建立工业园区建设管理新机制重新审查了各工业园区的企业入园标准和考核、评价办法,认真修订了《温州市市区工业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实施办法》,确保园区用地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传统产业倾斜。2007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已达20%,完成了“12345工程”的“2”项指标任务。

二、围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强化技术创新体系和信息化建设

一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2007年,正泰集团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有10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列入省级技术创新系列项目34项,市级技术创新项目21项。成功实施23个产学研合作项目。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8家(累计47家)、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3家(累计231家)。

二是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加强大中型企业特别是省市“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信息化建设。有7个项目列入省级企业信息化项目。

三是认真办好高新技术展览会积极参与2007年轻博会筹备工作,并牵头成功主办轻博会五大展览之一的高新技术产品展览会,对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加快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围绕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大力强化服务保障措施

2007年,新增销售产值超10亿元大企业大集团8家,累计达33家;新增32家企业集团,累计达211家;新增26家无区域企业,累计达188家;新增462家微小企业,累计达1232家,其中有13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小企业创业新星;成长型中小企业累计达1047家。主要工作:

一是强化资金保障搭建银企沟通平台,促进银企合作,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2007年,我市18家银行业机构向技改项目、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等授信258.9亿元;全市26家试点银行新增小企业贷款23亿元,获得省市两级财政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1152万元;列入统计调查的42家担保机构,为1500家中小企业提供17亿元的融资担保,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有所缓解。

二是强化人才保障认真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工程,认真开展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努力优化企业人员素质,为我市工业商贸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2007年全市经贸系统举办各类企业培训班272期,参训人数达20487人次;其中由我委举办各类企业培训班31期,参训人数达5697人次;另还主办了3期大型论坛,参加人数近2000人。

三是强化服务保障认真开展“走百家企业,解发展难题”、“问计八方,创新跨越,力推发展”、“文化沙龙”等“创新·跨越”主题实践活动,建立我市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积极组织企业到国外开展招商引资和经贸考察,认真办理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狠抓企业治乱减负工作,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努力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着力提高经贸服务水平,优化企业发展软环境。

四、围绕中小企业空间拓展,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

2007年全市新开工建设标准厂房303.62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151.81%,新完工标准厂房244.53万平方米,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2.26%。主要工作:

一是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对全市建设规模50亩以上和50亩以下的标准厂房进行分类调查摸底,详细了解每个标准厂房的地块落实、开工、竣工等节点时间及年度计划安排情况。

二是分解任务指标在充分调研了解后,由市政府出面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标准厂房建设目标任务责任书,将标准厂房建设任务落实到各县(市、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是帮助落实建设资金2007年5月份,牵头召开全市银企对接推进会,促成我市6家商业银行为7家标准厂房建设项目授信19.55亿元,落实标准厂房建设资金。

四是开展专项督查活动7月份,牵头联合市环保局、国土局、规划局等部门,对我市各县(市、区)标准厂房建设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并协调帮助解决标准厂房建设中碰到的困难与问题。

五是开展合力攻坚活动。对全市各县(市、区)标准厂房建设每半个月进行一次统计、排位与公布,努力在全市形成你追我赶的标准厂房建设氛围,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五、围绕资源节约型社会构建,大力推进节能降耗

预计2007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约下降4.4%左右。主要工作:

一是推进重点耗能设备改造支持企业加大耗能设备改造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进集中供热项目建设,实施一批工业锅炉、电力系统等节能改造项目,取得了很好的节能效果。全市改造合成革DMF回收装置50多个,改造塑料编制生产线30多条,拆除制革电动设备3500多台,取缔废塑料加工设备600台。电镀业专项整治和水头制革基地专项整治分别通过了省政府的验收。

二是积极实施关停小火电计划温州龙发、宏能、东屿三家电厂提前完成关停任务。并加快不并网自备柴油发电机组的淘汰力度,取消了所有顶峰发电补贴政策。2007年1000千瓦及以上装机不并网柴油发电机组23.4万千瓦容量基本上自行淘汰关停,对我市节能减排贡献率明显提高。

三是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涌现出英博双鹿啤酒集团等一批“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成绩显著的节能环保型企业。2007年110家高耗能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后,预计可节煤6万吨、节电1.5亿千瓦时。

六、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推进行业管理工作

一是开展传统产业改造调研开展市委、市政府布置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对策措施研究”重要课题调研,努力寻找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路径;并根据市委王建满书记的指示精神,对我市船舶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研究对策措施,着力协调解决黄华和七里港部分船舶企业遗留问题、规划布局调整、推进现代造船模式、培育壮大船舶配套业等问题,以促进我市船舶业快速发展。目前,我市船舶行业发展态势良好,2007年全市船舶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亿元,同比增长87.5%左右。

二是做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作做好钢铁、铜、铝冶炼、造纸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推进民爆企业整合重组,按要求将8家民爆经营企业整合为温州市安顺民用爆破器材有限公司;并进一步规范煤炭、化学品等重点产业生产经营秩序。

三是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发展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工作互动,努力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依托行业协会做好节能减排、经济运行分析、行业管理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作。

七、围绕市场规范与提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是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和调控2007年4月份以来,为了缓解我市生猪及猪肉价格上涨过快问题,采取了加强猪肉品市场价格监测和生猪调运等有效应对措施,确保了我市猪肉等主要副食品市场稳定。2007年我市消费品市场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消费结构升级等因素推动下,继续保持繁荣、活跃、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二是加大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全市经贸系统与公安、工商、卫生、农业等部门联合开展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通过专项整治,取缔私屠滥宰窝点53个,查处违法案件121件,立案41件,收缴违法产品39545.7公斤,检出病害猪4026头,销毁不合格产品24354.75公斤。截止2007年底,全市县城以上城市进点屠宰率已达100%,乡镇进点屠宰率已达95%,完成了规定指标任务。

三是着力推进“千镇连锁超市”工程建设2007年,在上年“千镇连锁超市”工程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工作责任制、落实财政补贴政策、加大指导督查力度等途径,继续推进全市“千镇连锁超市”工程建设,提前四个月完成了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实现全市262个乡镇连锁超市全覆盖,在320个行政村建成连锁便利店,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300个年度指标任务。

除上述外,还认真做好我市商业特许经营、再生资源回收、二手车交易市场、成品油、典当、拍卖、酒类等内贸行业的管理、指导和服务;商业网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会展业活动的引导和规范;五马街商业经营情况的调查研究;保护知识产权的宣传等工作。

八、围绕经贸服务水平,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

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委机关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并按要求选派三名干部参加了我市的“千名干部服务基层” 、“活力和谐企业”建设活动,以全面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制定《调研课题管理办法》和《调研课题经费使用办法》,安排专门经费,开展“创新强工”、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节能降耗、商贸服务业提升、装备制造业发展等11项重点课题调研,并以调研课题成果讨论会为学习平台,促进各处室业务交融,增进干部对全委经贸业务知识的了解,以进一步提高经贸干部业务素质。同时,按要求认真做好委机关公务员培训等日常工作。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委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组织建设、日常管理等方面制度,修订了《党委会议事制度》、《主任办公会议制度》等制度,进一步明确责任,规范工作流程,强化内部管理,以促进委机关工作有序和高效运转。

2007年,经贸工作虽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我们也看到,当前我市经济发展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资本外流加速、节能降耗压力较大、国际贸易环境趋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方面问题,有待继续去研究解决。

2008年工作思路

2008年我市经贸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和温州市委、市政府建设“三个温州”、实施“三次跨越”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创新发展的要求,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沿海产业带建设,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温州第三次跨越作出新的贡献。

2008年我市经贸发展和建设的主要预期目标:

──全社会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8%以上;

──限额以上工业性投资增长15%以上;

──标准厂房建设开工完工各200万平方米;

──万元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4%以上。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以上;

明年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百龙计划”为抓手,打造特色行业新优势

实施“百龙计划”,就是要在传统优势行业中选择100个左右的行业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共同发展,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提升。

总结推广龙头企业整合提升的经验,如江南控股集团的“龙头整合”,正泰、红蜻蜓的“内联外合”,森马、飞科等企业虚拟经营,通领、冠盛在境外设立研发、制造基地和营销网络的成功经验等,以行业龙头企业整合行业资源,提升行业竞争力。

打造一批细分市场冠军。在汽摩配等行业中,筛选若干个龙头企业,加强重点扶持,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行业龙头企业,引导其做细分市场的冠军。结合行业技术联盟组建,发挥其对全行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对一般的中小企业,引导其专心致志做好主打产品,打造一批“专、新、特、精”的行业小巨人。

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做好正泰、森马、人民、奥康等上市企业后备梯队的培育工作,争取明年企业上市有新的进展。抓好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示范企业建设,明年计划建设20家以上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示范企业(现有37家)。在各个重点行业中,每个行业总结1-2个象海特克液压公司这样的管理创新典型,通过现场会等形式加以推广。开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示范试点工作。推动企业文化创新,深入开展学习型企业的创建活动。

优化网点布局,鼓励实施连锁经营,培育商贸流通业大企业大集团。开展全市评选重点流通领域企业活动,加强对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努力培育一批经营主业突出、管理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流通企业。

打造区域品牌。根据省里《关于加快培育创建区域品牌的指导意见》,制定温州区域品牌培育、创建的管理办法,开展区域品牌的申报、评价、宣传工作。重点抓好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拥有量较多的鞋革、服装、工业电器等行业品牌资源的整合提升,进一步叫响这些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以“创新强工”为抓手,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着力推进“创新强工”项目。今年已选出112个创新强工项目,在部门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这批项目的落地、开工建设,争取竣工投产一批。同时要在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新材料等行业继续筛选一批重点项目,作好项目储备,并做好前期工作。

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在已有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9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技术中心建设。重点抓好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将华峰、英博双鹿和伯特利等企业作为后备梯队加以培育,力争三、五年内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2-3家;加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争取每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以上,使我市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比例达到全省中上水平;继续培育和认定一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到2010年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00家以上。在鞋革、锁具、仪器仪表、压力容器、模具、电气和汽摩配等行业,建立健全一批行业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采取实体运作方式,制订专门攻关计划,力争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着力培育装备制造业。围绕高低压电器、汽摩配、泵阀、船舶、电子信息、食品药品机械、印刷包装机械、仪器仪表八大领域,重点突破重大关键成套设备和高效低耗的新型整机设备两大难点,提高大型工程总承包能力,提高产品数控化率和集成化水平。设立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产业关联度大、已有一定规模的鞋机等专用设备制造业,对重大装备首台(套)产品给予奖励。重视抓好基础产业的发展。建设铸锻件、模具、通用零部件、金属热处理、表面改性加工、化工原材料等基础产业的标准厂房。

拓展发展空间。围绕2008年全市标准厂房开工建设200万平方米、完工200万平方米的目标任务,积极向省政府争取用地指标,加快启动一批产业集聚度高、规模效益好、前期工作到位的标准厂房建设项目。根据行业特征和企业要求,建设通用、专用、特色标准厂房,对专用标准厂房实行差异化规划建设,为不同行业企业量身定做。

三、以“四大平台”为抓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建设新产品、新技术的展示平台,为连锁经营、虚拟经营等提供支撑的物流平台,以行业协会为代表的中介服务平台,以及吸引企业总部、金融机构、研发营销部门等高端机构入驻的商务楼宇平台等四大平台,为工业发展提供高品质的配套服务,拓展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培育扶持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的展览会,以会展业促进企业技术交流、贸易投资、产业提升。在模具、泵阀、鞋革等行业建设不落幕的常年展示平台,促进我市产业集群与国内外的交流和合作。

推进传统市场向现代市场的转型,推进重点商业项目建设。整合现有物流中心的资源,规划建设新的物流中心,解决虚拟经营等企业的商品集散问题,降低企业流通成本,提高竞争力。组建社区便民服务信息平台,进一步拓展城市服务业。着力做好对全市在建的或将要建设的大型商业网点的跟踪和服务工作。继续发展农村连锁经营,努力提高农村连锁经营的质量和连锁企业的商品配送率,着力规范连锁企业的经营行为;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服务会员企业,进行行业自律,沟通政府部门,研究行业发展规划,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培育一批技术交易、信息咨询、人才引进、检测认证、专利保护等中介服务机构。

引导开发建设智能化程度高、配套设施齐全的高档商务楼宇。鼓励开发商引进相同或关联行业入住,形成了一批产业特征比较明显的特色楼宇。加快推进吴桥工业区、黎明工业区等市区老工业功能区的“腾笼换鸟”,规划建设工业设计、研发、包装等行业集聚的创意产业区。

四、以“3911工程”为抓手,努力完成节能降耗硬任务

全面实施节能降耗“3911”工程,建立三大节能机制,突出九个节能工作推进重点,推广十项节能技术,严管百家年耗能5千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使节能降耗工作落到实处。

以产业结构调整促节能降耗。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发展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以节能技术应用促节能降耗。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大对高耗能设备、工艺的更新改造力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以加强企业管理促节能降耗。市一级重点抓好26家年消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和75家年消耗5000吨至1万吨标准煤两类企业的管理,各县(市、区)抓好年消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和1000吨至3000吨标准煤两类企业的监管。建立工业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制度,严格行业准入标准,控制高耗能企业发展。实行阶梯水价、差别电价、垃圾收费等措施,建立有利于节能降耗的价格机制。

五、以“推进机制”为抓手,增强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导向力

调整完善政策。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变化,结合我市企业发展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修订、出台有关涉企政策,进一步完善推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体系。

审批流程再造。完善工业项目评审机制,由经贸部门牵头,发改、科技、国土、规划、环保、安全等部门参与,同时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对拟建项目的科技水平、市场前景、投资强度、企业实力以及环保、安全等情况进行初步的综合评估。做好出让的前期工作,确保工业用地净地出让。对重大项目要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确保重点工业项目用地出让工作顺利进行。

整合资源。对政府调控的资金、土地等有限资源,要重新整合,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对市本级的发改、经贸、科技、质监、信息产业等部门的工业创新发展各专项资金,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考核,分部门实施的原则进行整合。

规范行业发展秩序。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加强对产能过剩、不符合产业导向行业的监管。加强煤炭经营、特许经营、再生资源回收、二手车交易市场、民爆经营、成品油、典当、拍卖、酒类、监控化学品等行业的管理。继续深入开展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认真履行整规办的协调、督查和指导工作职责,继续发挥市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的作用。

推荐访问:温州市 工作总结 经贸委 【工信总结】温州市经贸委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思路